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文精神是指人的自身的理性、情感、意志、心理、修养以及人生观、价值观等属性的综合体现,是对人的学习与工作具有动力、定向、维持、调节和强化作用。作为数学教师,应把数学的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以满足新世纪人才培养的需要。
一、人文性教育目标的把握
众所周知,在教学的目标上,虽然数学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在“标准”中有明确的要求,然而翻开数学的教学设计,有多少人注重在后者特别是情感、人文精神目标上加以挖掘呢?即使有了,贴上了“人文精神”的标签,也至多是把“人文精神”作为通往理性彼岸的桥梁后的“工具”。
方寸之间,海阔天空,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堂不再是单一的线形的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数学课堂随时都会出现意外的问题,有的虽然表面与数学内容无关,我们也应该遵循“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学会及时地“抓彩”。因为我们的教育应该是“全人的教育”,教育更重要的是对人的素质的教育,而不仅仅是以功利为目的的学科本位教育。课程对学生的价值引导原来就是在潜移默化中进行的。
二、人文性教育活动的实施
1、建构人文性的课堂环境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课堂人文环境的建设,把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友善、理解、宽容、关爱这些人文因素注入课堂,营造一个接纳的、支持性的、和谐的课堂气氛,使学生产生安全感、宽松感、愉悦感。在新课程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听到最多的、在教材中看到最多的是:“你还有什么新发现”、“你是怎么算的”、“你怎么想的”……充分尊重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课堂上激情绽放,形成自己独立、鲜明的个性。
2、组织人文性的数学内容
(1)挖掘数学中的德育因素
人文教育是道德意识教育,它体现了人与他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关系上的一种价值取向。赫尔巴特说:“世界上不存在没有教育性的教学”。因此,要充分挖掘数学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发挥数学的科学人文教育的德育功能。
“人文精神”首要和核心的内涵是一种“生命意识,是对人们生命的敬畏和关注。”让我感触最深的是,当学生看到这样一份动物灭绝的黑名单资料时,原本热闹的课堂一下子静了下来,出奇的安静。学生们都陷入了深思,脸上也没有了笑容。在那安静的片刻里。学生的感受是复杂的,情感是丰富的,思想上受的震动是不言而喻的。学生随后自主的提出了保护环境,保护动物。学生从中感受了生命的可贵,从而学会尊重生命,热爱生命。人文精神真是“润物细无声”。
(2)感受教材中的文化因素
数学学科学习只有放在数学文化大背景进行,才会焕发出迷人的人文魅力。我们可以结合数学知识把有关数学家的故事、数学史料与数学趣闻等引入课堂,丰富课堂学习的素材。在数学教学中结合教材,介绍数学发展历史和一些数学家的故事,有利于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热爱,对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三、人文性教育评价的探索
传统的小学数学学习评价目标单一,过于关注学业成绩的结果,忽视对学生数学思考、解决问题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评价方法单调,过于重视纸笔测试。这种评价使学生处于被动地位,自尊心、自信心不能得到很好的保护,完全扼杀学生的个性与发展,导致数学教学的人文关怀的冷落与丢失。下面撷取的教学片段在我们的课堂上经常出现。我们一起看看:
“这样评价对吗?”
在教学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减法练习课上,教师为了动态把握教学资源,寻找错题。当巡视到A学生时,似乎发现了什么,一声不坑地伸手去那拿他的练习本,学生A连忙按住本子。说:“老师,我的练习还没有做完。”“知道了,没事的。”老师强行收走了他的练习本。可在练习讲解时A的练习还是在投影仪上展示出来,老师问:“这样做对吗?”学生们哄堂大笑,说:“错了。他真粗心!”而此时的老师脸色立即严肃起来:“A同学,上课这么不认真,连这么简单的计算题都做错,将来还会有什么出息。”然后,教师“语重心长”地再次强调:“今后做题目时可别向A同学学,相减时数位千万要对齐。”只见学生A满脸颓丧,木然地坐着……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灵活运用教材,切实发挥教材的作用,真正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勇于求知的科学精神,要让学生将数学看作是一种文化,其现实意义也就在于进一步认识并加强数学的教育功能,从而构建以人为本的数学教育理念。当我们试从人文的视角观察与思考数学课堂时,我们不仅能看到数学的知识、技能,更能看到内隐在数学知识里的思想、精神、观念。我们应该使学生在获得数学知识技能的同时,发展他们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引导他们进行多种丰富的人文实践,这是新课程课堂感动人心的亮点之一,也是我们应该构建的理想的教育大厦。
让我们一起努力,关注人文,关注学生,创造出更加美好的
一、人文性教育目标的把握
众所周知,在教学的目标上,虽然数学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在“标准”中有明确的要求,然而翻开数学的教学设计,有多少人注重在后者特别是情感、人文精神目标上加以挖掘呢?即使有了,贴上了“人文精神”的标签,也至多是把“人文精神”作为通往理性彼岸的桥梁后的“工具”。
方寸之间,海阔天空,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堂不再是单一的线形的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数学课堂随时都会出现意外的问题,有的虽然表面与数学内容无关,我们也应该遵循“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学会及时地“抓彩”。因为我们的教育应该是“全人的教育”,教育更重要的是对人的素质的教育,而不仅仅是以功利为目的的学科本位教育。课程对学生的价值引导原来就是在潜移默化中进行的。
二、人文性教育活动的实施
1、建构人文性的课堂环境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课堂人文环境的建设,把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友善、理解、宽容、关爱这些人文因素注入课堂,营造一个接纳的、支持性的、和谐的课堂气氛,使学生产生安全感、宽松感、愉悦感。在新课程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听到最多的、在教材中看到最多的是:“你还有什么新发现”、“你是怎么算的”、“你怎么想的”……充分尊重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课堂上激情绽放,形成自己独立、鲜明的个性。
2、组织人文性的数学内容
(1)挖掘数学中的德育因素
人文教育是道德意识教育,它体现了人与他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关系上的一种价值取向。赫尔巴特说:“世界上不存在没有教育性的教学”。因此,要充分挖掘数学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发挥数学的科学人文教育的德育功能。
“人文精神”首要和核心的内涵是一种“生命意识,是对人们生命的敬畏和关注。”让我感触最深的是,当学生看到这样一份动物灭绝的黑名单资料时,原本热闹的课堂一下子静了下来,出奇的安静。学生们都陷入了深思,脸上也没有了笑容。在那安静的片刻里。学生的感受是复杂的,情感是丰富的,思想上受的震动是不言而喻的。学生随后自主的提出了保护环境,保护动物。学生从中感受了生命的可贵,从而学会尊重生命,热爱生命。人文精神真是“润物细无声”。
(2)感受教材中的文化因素
数学学科学习只有放在数学文化大背景进行,才会焕发出迷人的人文魅力。我们可以结合数学知识把有关数学家的故事、数学史料与数学趣闻等引入课堂,丰富课堂学习的素材。在数学教学中结合教材,介绍数学发展历史和一些数学家的故事,有利于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热爱,对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三、人文性教育评价的探索
传统的小学数学学习评价目标单一,过于关注学业成绩的结果,忽视对学生数学思考、解决问题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评价方法单调,过于重视纸笔测试。这种评价使学生处于被动地位,自尊心、自信心不能得到很好的保护,完全扼杀学生的个性与发展,导致数学教学的人文关怀的冷落与丢失。下面撷取的教学片段在我们的课堂上经常出现。我们一起看看:
“这样评价对吗?”
在教学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减法练习课上,教师为了动态把握教学资源,寻找错题。当巡视到A学生时,似乎发现了什么,一声不坑地伸手去那拿他的练习本,学生A连忙按住本子。说:“老师,我的练习还没有做完。”“知道了,没事的。”老师强行收走了他的练习本。可在练习讲解时A的练习还是在投影仪上展示出来,老师问:“这样做对吗?”学生们哄堂大笑,说:“错了。他真粗心!”而此时的老师脸色立即严肃起来:“A同学,上课这么不认真,连这么简单的计算题都做错,将来还会有什么出息。”然后,教师“语重心长”地再次强调:“今后做题目时可别向A同学学,相减时数位千万要对齐。”只见学生A满脸颓丧,木然地坐着……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灵活运用教材,切实发挥教材的作用,真正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勇于求知的科学精神,要让学生将数学看作是一种文化,其现实意义也就在于进一步认识并加强数学的教育功能,从而构建以人为本的数学教育理念。当我们试从人文的视角观察与思考数学课堂时,我们不仅能看到数学的知识、技能,更能看到内隐在数学知识里的思想、精神、观念。我们应该使学生在获得数学知识技能的同时,发展他们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引导他们进行多种丰富的人文实践,这是新课程课堂感动人心的亮点之一,也是我们应该构建的理想的教育大厦。
让我们一起努力,关注人文,关注学生,创造出更加美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