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07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1)03-000-02
摘 要 随着体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学校体育运动会在项目设置方面过于单一化、竞技化,与“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的体育意识相脱节。学校体育运动会的发展方向在哪?是展示少数体育尖子的竞技水平还是培养大多数学生的体育意识?出现“少数人干,多数人看”的局面,如何解决体育运动会面向全体学生与传统体育运动会面向少数体育尖子生的矛盾?
关键词 学校运动会 改革 创新 参与
学校运动会的创新发展已是当今学校体育界的共识,许多学校在运动会的组织、项目设置、名次录取和奖励方法上进行改革、创新、拓宽,创造了丰富多彩、实用性较强的多种形式运动会。学校体育工作必须以提高全体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绝不能以少数人参加的课余训练和体育竞赛来代替甚至冲击面向全体学生的学校体育工作。
一、目前学校运动会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不足之处
(一)目前学校运动会的项目设置是田径项目为主,竞技性强、参与面少,对参与者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的要求较高,只有少数学生具有参加比赛的能力,多数学生在参加比赛过程中处于应付状态。学校运动会出现“少数人干,多数人看”的局面,只是少数学生在展现体育的魅力和满足表现欲,其已成为体育尖子生的专利,光荣和荣誉只属于极少数人,大多数学生成了体育竞赛的旁观者而不是参与者。
(二)学校运动会个人项目多,集体项目少,比赛内容以竞技体育项目为主,机械单调、比赛形式、方法一成不变,出现“从小无参与机会,长大无参与意识,成长无参与能力”的状况。
(三)趣味性少,不利于学生个性发展和特长展现。
(四)项目设置对开展学校群体工作缺乏推动作用,学生不会主动参与。
(五)无特色,各级各类学校运动会基本都相同。
(六)薛校现行的比赛内容与体育的健身性要求相脱节。
(七)比赛内容与平时教学内容相脱节,与教育部新颁发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内涵相悖。
(八)运动会缺少集体性、趣味性、表演观赏性项目。
二、学校运动会改革的措施和操作
对传统的竞赛项目进行合理筛选,保留原有项目中学生喜欢、具有观赏较强的项目,如100米、跳高这些田径项目,这类项目虽然技术难度大,但具有鲜明的竞技性,感官刺激性强,代表了体育运动的精髓所在,体现了人类不断自我挑战的精神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改革学校运动会:
(一) 有鲜明的主题
和2008年北京奥运会“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一样,学校运动会也要有一个鲜明的主题。一方面表现学校的文化主流,一方面突出运动会的宗旨。可以面向全校征集,激发学生的积极参与,集思广益,不断扩大影响,把准备过程变成一个学习的过程、创新的过程。如:团结就会赢等。
(二) 增加集体性、娱乐性项目
集体项目更能体现出协作精神和团队意识,对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有着不可替代的促进作用。尽可能使每个赛场都有集体项目的比赛,从而提高学生的参赛率。同时让每个项目的比赛都与全体学生的归属感和荣誉感密切相连,息息相关。娱乐性项目,可以满足学生求动、求新、求趣的心理需要,促进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经常性的体育活动。如10*50米接力,四人三足等项目。
(三) 增加表演项目
把运动会开幕式作为展示学生精神风貌的大舞台,可组织年级小型团体操,优秀班级团体操、舞蹈等。可以根据学校的特色,进行特色项目的表演。在闭幕式中增加大合唱表演,使更多的学生直接参与学校运动会。
(四)与时俱进、应时出新
每届学校运动会的比赛项目都要有一定的变化,学生感到新奇,才能踊跃投身于运动会。比如结合重要的纪念日、中国和世界的重大体育赛事,及时设立象征性的、时兴的比赛项目,既可以增加运动会的新鲜感,又可以利用体育运动的特点进行优良传统教育,传播奥林匹克精神。
(四) 增加教师、师生共同的参赛项目
学生运动会是学生的体育盛会,也是教师的体育盛会。教师的表率参与作用是一种无形的吸引力和推动力,一定程度上也是学校体育发展的核心因素。增加教师参赛项目,既可以增强教师的身体素质和参与意识,又十分有利于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
(六)与学校日常体育活动有机结合
除了学校运动会之外,还要开展小型比赛作为补充。小型比赛更加关注体育运动的群体性,它要求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其中,都能享受体育运动带来的乐趣。小型比赛不仅参与人数多,收益面广,而且时间安排更加灵活充分,更容易培养学生体育骨干,提高学生的组织能力,同时可以提高学校场地器材的利用率。如校园体育吉尼斯大奖赛、趣味项目挑战赛等,让比赛成为“体育节”的组成部分。
如我校把传统的田径运动会改造为田径类年级比赛的运动会,仍沿用了跑、跳、投的项目,但在竞赛方法和录取名次上有改革创新。以100米项目为例,规定每班均以30名学生参赛,6人一组xN,比赛时间约为8分钟,然后把每班每人的成绩相加形成班级100米跑的班级总成绩,再按各班总成绩排出年级名次,给予奖励,又把各班前六名的学生单列出来,按个人成绩取出年级优胜者名次。长跑、跳、投项目依次类推,这种改革创新的田径运动会体现了大众性、全体性、个体差异性、较好地解决了传统与创新、少数与多数、普及与提高、共性与个性的关系问题,更提升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团结协作精神、竞争意识、高度责任心的优秀品质,也满足了尖子学生展示取胜的欲望,高度诠释了“健康第一”、阳光体育、新课改的内涵。
三、学校运动会改革创新的成效
(一)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提高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性,激发学生参加比赛的主动性,是学校运动会改革的目标。因此,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学生也会对自己的成绩非常重视。如:在测试200米跑时,学生总是追问你跑了多少秒,生怕以后没机会比赛。
(二)学生参加体育比赛的主动性提高了
学生有了运动的欲望,就会主动参加体育比赛,将有助于学生体验参加体育比赛的成功和享受参加体育比赛的乐趣,并通过这种体验学生会自觉的去选择、去备战,能够起到真正激发学生“我要参加”的思想动员。
值得注意的是,在改革创新学校运动会的问题上,一定要正确确立举办运动会的宗旨,锁定不同类型运动会的本质、特征、划清其功能与内在联系。改变目前少数学校在改革创新学校运动会的口号下,把学校运动会变得不伦不类,无正确目的无规范要求,只求“欢快”的形式主义、极端主义现象。学校运动会要力求学生身体得到锻炼、心灵得到碰撞、承受考验、获得体验,在苦、累、汗、乐中得到各种锤炼、洗礼、升华。促进青少年学生对健康的理性认识,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形成一生健康的生活观念,学校运动会也在改革中得到健康的发展。
总之,学校运动会的改革和创新要立足于落实《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和“阳光体育活动计划”,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比赛活动或游戏之中,可以体验到成功、团结协作、共同参与的乐趣,使学校运动会正在成为有全体学生参与的体育盛会。
参考文献:
[1]曲宗湖,杨文轩等.学校体育教学探索.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1.
[2]邵伟德.体育教学心理学.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11.
[3]陈剑锋,王俊平.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新理念指导学校运动会[J]. 2004,(6)
[4]周广,王守钓.论新时期学校运动会.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4(6).
摘 要 随着体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学校体育运动会在项目设置方面过于单一化、竞技化,与“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的体育意识相脱节。学校体育运动会的发展方向在哪?是展示少数体育尖子的竞技水平还是培养大多数学生的体育意识?出现“少数人干,多数人看”的局面,如何解决体育运动会面向全体学生与传统体育运动会面向少数体育尖子生的矛盾?
关键词 学校运动会 改革 创新 参与
学校运动会的创新发展已是当今学校体育界的共识,许多学校在运动会的组织、项目设置、名次录取和奖励方法上进行改革、创新、拓宽,创造了丰富多彩、实用性较强的多种形式运动会。学校体育工作必须以提高全体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绝不能以少数人参加的课余训练和体育竞赛来代替甚至冲击面向全体学生的学校体育工作。
一、目前学校运动会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不足之处
(一)目前学校运动会的项目设置是田径项目为主,竞技性强、参与面少,对参与者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的要求较高,只有少数学生具有参加比赛的能力,多数学生在参加比赛过程中处于应付状态。学校运动会出现“少数人干,多数人看”的局面,只是少数学生在展现体育的魅力和满足表现欲,其已成为体育尖子生的专利,光荣和荣誉只属于极少数人,大多数学生成了体育竞赛的旁观者而不是参与者。
(二)学校运动会个人项目多,集体项目少,比赛内容以竞技体育项目为主,机械单调、比赛形式、方法一成不变,出现“从小无参与机会,长大无参与意识,成长无参与能力”的状况。
(三)趣味性少,不利于学生个性发展和特长展现。
(四)项目设置对开展学校群体工作缺乏推动作用,学生不会主动参与。
(五)无特色,各级各类学校运动会基本都相同。
(六)薛校现行的比赛内容与体育的健身性要求相脱节。
(七)比赛内容与平时教学内容相脱节,与教育部新颁发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内涵相悖。
(八)运动会缺少集体性、趣味性、表演观赏性项目。
二、学校运动会改革的措施和操作
对传统的竞赛项目进行合理筛选,保留原有项目中学生喜欢、具有观赏较强的项目,如100米、跳高这些田径项目,这类项目虽然技术难度大,但具有鲜明的竞技性,感官刺激性强,代表了体育运动的精髓所在,体现了人类不断自我挑战的精神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改革学校运动会:
(一) 有鲜明的主题
和2008年北京奥运会“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一样,学校运动会也要有一个鲜明的主题。一方面表现学校的文化主流,一方面突出运动会的宗旨。可以面向全校征集,激发学生的积极参与,集思广益,不断扩大影响,把准备过程变成一个学习的过程、创新的过程。如:团结就会赢等。
(二) 增加集体性、娱乐性项目
集体项目更能体现出协作精神和团队意识,对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有着不可替代的促进作用。尽可能使每个赛场都有集体项目的比赛,从而提高学生的参赛率。同时让每个项目的比赛都与全体学生的归属感和荣誉感密切相连,息息相关。娱乐性项目,可以满足学生求动、求新、求趣的心理需要,促进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经常性的体育活动。如10*50米接力,四人三足等项目。
(三) 增加表演项目
把运动会开幕式作为展示学生精神风貌的大舞台,可组织年级小型团体操,优秀班级团体操、舞蹈等。可以根据学校的特色,进行特色项目的表演。在闭幕式中增加大合唱表演,使更多的学生直接参与学校运动会。
(四)与时俱进、应时出新
每届学校运动会的比赛项目都要有一定的变化,学生感到新奇,才能踊跃投身于运动会。比如结合重要的纪念日、中国和世界的重大体育赛事,及时设立象征性的、时兴的比赛项目,既可以增加运动会的新鲜感,又可以利用体育运动的特点进行优良传统教育,传播奥林匹克精神。
(四) 增加教师、师生共同的参赛项目
学生运动会是学生的体育盛会,也是教师的体育盛会。教师的表率参与作用是一种无形的吸引力和推动力,一定程度上也是学校体育发展的核心因素。增加教师参赛项目,既可以增强教师的身体素质和参与意识,又十分有利于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
(六)与学校日常体育活动有机结合
除了学校运动会之外,还要开展小型比赛作为补充。小型比赛更加关注体育运动的群体性,它要求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其中,都能享受体育运动带来的乐趣。小型比赛不仅参与人数多,收益面广,而且时间安排更加灵活充分,更容易培养学生体育骨干,提高学生的组织能力,同时可以提高学校场地器材的利用率。如校园体育吉尼斯大奖赛、趣味项目挑战赛等,让比赛成为“体育节”的组成部分。
如我校把传统的田径运动会改造为田径类年级比赛的运动会,仍沿用了跑、跳、投的项目,但在竞赛方法和录取名次上有改革创新。以100米项目为例,规定每班均以30名学生参赛,6人一组xN,比赛时间约为8分钟,然后把每班每人的成绩相加形成班级100米跑的班级总成绩,再按各班总成绩排出年级名次,给予奖励,又把各班前六名的学生单列出来,按个人成绩取出年级优胜者名次。长跑、跳、投项目依次类推,这种改革创新的田径运动会体现了大众性、全体性、个体差异性、较好地解决了传统与创新、少数与多数、普及与提高、共性与个性的关系问题,更提升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团结协作精神、竞争意识、高度责任心的优秀品质,也满足了尖子学生展示取胜的欲望,高度诠释了“健康第一”、阳光体育、新课改的内涵。
三、学校运动会改革创新的成效
(一)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提高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性,激发学生参加比赛的主动性,是学校运动会改革的目标。因此,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学生也会对自己的成绩非常重视。如:在测试200米跑时,学生总是追问你跑了多少秒,生怕以后没机会比赛。
(二)学生参加体育比赛的主动性提高了
学生有了运动的欲望,就会主动参加体育比赛,将有助于学生体验参加体育比赛的成功和享受参加体育比赛的乐趣,并通过这种体验学生会自觉的去选择、去备战,能够起到真正激发学生“我要参加”的思想动员。
值得注意的是,在改革创新学校运动会的问题上,一定要正确确立举办运动会的宗旨,锁定不同类型运动会的本质、特征、划清其功能与内在联系。改变目前少数学校在改革创新学校运动会的口号下,把学校运动会变得不伦不类,无正确目的无规范要求,只求“欢快”的形式主义、极端主义现象。学校运动会要力求学生身体得到锻炼、心灵得到碰撞、承受考验、获得体验,在苦、累、汗、乐中得到各种锤炼、洗礼、升华。促进青少年学生对健康的理性认识,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形成一生健康的生活观念,学校运动会也在改革中得到健康的发展。
总之,学校运动会的改革和创新要立足于落实《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和“阳光体育活动计划”,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比赛活动或游戏之中,可以体验到成功、团结协作、共同参与的乐趣,使学校运动会正在成为有全体学生参与的体育盛会。
参考文献:
[1]曲宗湖,杨文轩等.学校体育教学探索.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1.
[2]邵伟德.体育教学心理学.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11.
[3]陈剑锋,王俊平.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新理念指导学校运动会[J]. 2004,(6)
[4]周广,王守钓.论新时期学校运动会.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