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安徽省滁州市南谯区人民医院 (239000)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机械牵引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症在腰腿痛临床上属于常见病、多发病,笔者通过以机械牵引为主,配合手法复位治疗52例患者,取得明显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本组52例患者中,男性35例,女性17例;年龄在18~57岁之间;病程最短3天,最长达15年之久。依据CT检查结果或X片排除诊断,以临床症状、体征予以确诊。
2 牵引方法
2.1 牵引角度
2.1.1 仰卧位侧向成角:牵引床的胸部绑带两侧的牵引带离床面距离相等,使牵引成角的关键是变化腰部两侧牵引带的高度。①腰部两侧牵引带固定于离床面等高的位置,即为水平牵引,大部分病人适用于此种方法,有时需在腰部加一软枕,使腰椎向后成角。②腰部牵引带健侧离床面距离大于患侧,使患者下肢向患侧旋转,此法适用于患肢需压迫止痛的病人。③腰部牵引带患侧离床面距离大于健侧,患者下肢向健侧旋转,适用于患肢受压疼痛加重的病人。
2.1.2 俯卧位前后成角:胸、腰部两侧牵引带离床面的距离均等高,此法适用于仰卧位疼痛加重的患者,有时需在腹部加一软枕,使腰椎向前成角。
2.2 牵引力量 机械牵引为手动缓慢加力,牵引力量在患者能够耐受的限度内达到腰腿痛消失或减轻为标准,根据病人体质强弱及病情轻重适当加减牵引力量。23 牵引时间 可采用持续牵引或间断牵引,但每天牵引时间累计不少于1小时。每天1次,10天为1个疗程。
3 疗效标准与结果
采用上法治疗1~2个疗程,治愈(腰腿痛消失,功能恢复正常)36例,占692%;显效(腰腿痛消失或腰部残留轻度不适或下肢麻木,直腿抬高>70°)10例,占192%;好转(症状体征部分好转或消失)3例,占58%,无效(症状体征无改善)3例,占58%。总有效率94%。
4 体会
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牵引的作用是拉宽椎间隙,使之处于负压状态,以促使突出的椎间盘回纳,减轻突出物对神经根的压迫,消除神经根的水肿,从而消除或减轻由压迫而引起的临床症状或体征。牵引时采用不同的体位和角度适用于不同临床表现的病人,加上手法复位,疗效好,患者痛苦小,经济负担轻。此法医者易于掌握,病人乐于接受,实属效、验、廉、简之法,可在基层医院推广。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机械牵引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症在腰腿痛临床上属于常见病、多发病,笔者通过以机械牵引为主,配合手法复位治疗52例患者,取得明显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本组52例患者中,男性35例,女性17例;年龄在18~57岁之间;病程最短3天,最长达15年之久。依据CT检查结果或X片排除诊断,以临床症状、体征予以确诊。
2 牵引方法
2.1 牵引角度
2.1.1 仰卧位侧向成角:牵引床的胸部绑带两侧的牵引带离床面距离相等,使牵引成角的关键是变化腰部两侧牵引带的高度。①腰部两侧牵引带固定于离床面等高的位置,即为水平牵引,大部分病人适用于此种方法,有时需在腰部加一软枕,使腰椎向后成角。②腰部牵引带健侧离床面距离大于患侧,使患者下肢向患侧旋转,此法适用于患肢需压迫止痛的病人。③腰部牵引带患侧离床面距离大于健侧,患者下肢向健侧旋转,适用于患肢受压疼痛加重的病人。
2.1.2 俯卧位前后成角:胸、腰部两侧牵引带离床面的距离均等高,此法适用于仰卧位疼痛加重的患者,有时需在腹部加一软枕,使腰椎向前成角。
2.2 牵引力量 机械牵引为手动缓慢加力,牵引力量在患者能够耐受的限度内达到腰腿痛消失或减轻为标准,根据病人体质强弱及病情轻重适当加减牵引力量。23 牵引时间 可采用持续牵引或间断牵引,但每天牵引时间累计不少于1小时。每天1次,10天为1个疗程。
3 疗效标准与结果
采用上法治疗1~2个疗程,治愈(腰腿痛消失,功能恢复正常)36例,占692%;显效(腰腿痛消失或腰部残留轻度不适或下肢麻木,直腿抬高>70°)10例,占192%;好转(症状体征部分好转或消失)3例,占58%,无效(症状体征无改善)3例,占58%。总有效率94%。
4 体会
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牵引的作用是拉宽椎间隙,使之处于负压状态,以促使突出的椎间盘回纳,减轻突出物对神经根的压迫,消除神经根的水肿,从而消除或减轻由压迫而引起的临床症状或体征。牵引时采用不同的体位和角度适用于不同临床表现的病人,加上手法复位,疗效好,患者痛苦小,经济负担轻。此法医者易于掌握,病人乐于接受,实属效、验、廉、简之法,可在基层医院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