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景观设计形成于一定的历史背景下,经过了数千年的人类社会发展,设计思想快速发展、推陈出新。工业革命之后的经济发展、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变革影响着建筑和艺术的发展。古典园林、英美自然风景城市公园运动等着眼于人与自然社会环境的关系,对我国园林景观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对景观设计思想进行探讨,以期为推动我国城市化建设提供借鉴。
关键词 景观设计;指导思想;创新;表现手法
中图分类号 TU98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1-0218-02
1 打破传统,展望未来
现代主义景观是古典设计中的成对称、轴线和固定模式中找到革新的方向,以功能主义代替过去的自然式庭院和理想规则式庭院,创造了人的游憩和体验为目的的景观,形成了鲜明的现代特色景观。强调理论和功能作为设计出发点,强调为大众服务的民主性主张形式和内容的统一,拒绝任何历史风格。时空连续、自由流动的空间:如涌泉与镜面相结合的动静效果;与建筑紧紧结合的一层层跌水与喷泉的映衬;孤植大树营造的静谧空间,给人夏季纳凉休憩的室外场所。通过高差的变换,加强景观的偶然性、主观性,利用时间和空间不同层次的叠加创造丰富的时空效果。华盛顿罗斯福公园运用了瀑布、石墙、密林等元素设计纪念空间,是一种水平的展开,开放的形式而非封闭的形式,向世人讲叙了这里的历史,吸引参与而非静态欣赏的空间,打破了传统性纪念性重轴线、抽象化的表达,突出主题形态冲击视觉效果的做法拓展新方法新思路[1]。很多城市打造河道水景观,河岸若即若离的景观带与市民互动也是现代景观表现形式,如雕塑感十足的石头、夜间照明及堆石所形成神秘氛围,喷泉以极简形式喷雾形成神秘效果。
2 丰富元素,创新创意
不管是豪华建筑还是古朴风格的建筑,不仅是给人提供居住的居所,更是为人们添加精神的寄托。要素简单大气:围墙与水景,围墙上的窗景与高大乔木枝叶间透过的阳光、清新的空气,几件古朴铁艺及木质构件强化了景观的寂静、喜悦与神秘的休憩养生空间,黑、棕、黄三色的人行道花岗岩随机铺装上铺出精彩的有质感的图案。强化生态为主题的景观设计,基于原有场所环境汲取,添加科学的数据及分析方法,确定形式,以可持续性发展为宗旨,以不同视觉享受加功能为目的的设计,借力自然尊重原始,持续性发展的形成多样化生态型设计理念。江西鄱阳湖湿地公园,经过几年的生态修复创造更有利的鸟类栖息地,加强雨水利用,乡土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环境教育,提供旅游服务、多功能性服务为一体的生态型公园。
3 汲取自然,回归自然
汲取自然主客体及注入情感内容,丰富情感历练的设计理念。对使用者而言,设计紧扣事物核心与本质,以人为本;于环境来说,因境而生、因势利导,针对环境特点,既有对自然的呵护,从自然的特征和特色中发掘项目特点,以提炼城市环境特点协调周边环境,因势利导、顺势而为。对于设计者而言,则是源于内心的情感流露,即情由境生,源于内心的最纯、最真的那份感受,在现场信息的不断汲取后,不断抽取与融合到自然环境中。主要方法:一是做减法。减去冗余的功能、种类数量,表达形式功能的统一,现有的资源(如地势或植被)应被积极地利用,而合理的自然景观应被最大限度地保留以改善城市景观[2]。二是精萃取。萃取自然环境中的精华,提炼文化、物质、形式应用于作品。三是善保留。基于文化的保留,自然肌理不予破坏。四是强融合。各种元素场景融为一体,增强景观整体效果,手段平稳、自然、大气。
4 表现手法及元素处理
4.1 设计手法
4.1.1 轴线表达。起到统领全区与局部作用的空间效果,将不同元素不同形式紧密地连接在一起,达到活力要素或成统一清晰的整体结构,多用于主体结构物前的统一周边景观彰显建筑的重要地位,同时形成新的景观序列、主宾关系,常表现于重要意义建筑物、构筑物为主题的场景中。
4.1.2 自然形式。不刻板的图案效果,流畅的线条自然流露。中国古典园林及中华传统文化表达形式,不过分要求对线条强行控制,在充分结合自然条件的情况下,结合周边自然环境,多用于表现自然形式为主题的场景中,使游览者心情自然舒畅,达到休闲赏心悦目的精神境界。
4.1.3 表现抽象。通过写实与写虚相结合,归纳总结,形表于内涵,将设计思想表达得淋漓尽致。
4.1.4 具体图案。园林中的图案给人不同的视觉体验,有给人韵律感、人于画中的质感、统领建筑与铺装的统一风格感、突出文化主题感以及给人耳目一新的象征意义。
4.2 元素处理
4.2.1 地形。作为园林设计的基本元素,其变化增强空间视角的变化,结合植物,丰富园林视觉层次,形成景观中的主角。表现形式:大高差退台处理,打开上层空间,减少压抑感美化立面;大高差绿化遮挡处理,绿篱墙及攀缘植物处理,弱化地形裸露;制造小型地形高差,结合设计意图,制造人工景观,点缀人工设施,灵活空间变化感及秩序感。中国的山水园林突出了地形带来的空间变化,日本的枯水园林展现了武士道民族的精神风格。
4.2.2 水景营造。水给景观增添了灵气。静水如镜,表达了宁静思考的效果,同时形成镜面,映衬周围环境,虚实结合,宛若一体。动水如活跃的音符,其功能活跃氛围、营造欢乐氛围,声形的灵动性。同时,品质动水与雕塑小品结合往往具有凝聚视线的功效。河流水系是大地景观生态系统的主要基础设施,维护和恢复河道和滨河地域的自然形态主要有几大意义:一是生态意义。自然河流必然有凹岸、凸岸、深潭、浅滩和沙洲,这样的河道为各种生物创造了适宜的生境,是生物多样性的景观基础。丰富多样的河岸和水际边缘效应是其他任何生境所无法替代的,而连续的自然水际景观又是各种生物迁徙廊道。二是美学意义。生机勃勃的水际线尽显大自然形态之美,动植物相互依偎,动与静相映衬,自然而不凌亂,变化而不失秩序。三是蓄洪涵水意义。曲折的河流、茂密的河岸、多变的河床,可消减洪水的冲刷。两岸如同海绵,可调节旱涝灾害[3]。 4.2.3 植物种植。宋代郭熙《林泉高致》云:“山以水为血脉,以草木为毛发,以烟云为神采。故山得水而活,得草木而华,得烟云而秀美[4]。”植物不仅是建筑景观山水的点缀、美化,更是景观时空清新、雅致气氛的营造者,对景观意境生成不可代替。植物在景观中常称为软景,可软化各种建筑与铺装小品的交接面,以其柔软与丰富的生命元素极大丰富了景观效果。调查地域的气候因素,布局合理的树种搭配,形成组团景观及相互呼应、相互映衬的景观。表现形式:一是植物作为背景,具有陪衬建筑小品、主景、景观背景的效果;二是植物自成景,植物的高低大小组团种植,也可孤植成景;三是植物障碍成景,对某些部位形成障碍屏蔽成景的效果,形成构筑物外立面的美化;四是植物漏景夹景,植物组团种植留有足够的空隙,形成借景,充分利用空隙空间,如行道树就是良好的夹景。
4.2.4 园路。景观园路在园林中非以交通功能为主,休闲作为主要的目的,应当以流畅曲线为主,形成移步换景的景观效果。园路不宜过宽,那样会打破曲径通幽的效果;配合两侧植物搭配,丰富景观效果。另外,便于园路铺装材质与周围环境做到统一协调,不同材质将塑造不同的环境氛围。
4.2.5 景观小品。小品在景观中起到点睛的效果,具有指引、休憩、教育及引入主题的作用。好的景观小品起到渲染环境气氛,让人流连忘返的印象。其有人工的和自然2种类型;人工小品有亭、台、楼、阁、廊、桌椅、墙、雕塑假山等,材料与色彩的充分搭配进行创意设计,形成独到的艺术风格。苏州虎丘金刚石经幢立于虎丘山千人石上,形态修长,玲珑造型与山顶宏伟的虎丘塔对比强烈[4]。
4.2.6 灯光照明。照明是人们打破黑暗延长活动时间的一种手段。随着LED光电照明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应用,城市景观照明给城市夜生活、城市现代感与艺术感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大大延长了人们户外活动时间,增强了城市活力,渲染了城市色彩,强烈地提升了城市的景观效果。表现形式[5]如下:①环境照明。环境照明不是专门为某个物体或活动服务,其主要功能是提供必要的光,让人们看清物体轮廓,效果应是柔和地弥漫整个区域,情调浪漫,通常弱化特定的光源点。景观中通常采用插地灯、霓虹灯带等使光线散射。②安全照明。确保夜游安全,在有安全隐患的角落布置适当的照明,要求光线连续、均匀并有一定亮度。③重点照明。主要为强调特定目标而设定的定向照明,使景观充满艺术气息,强调某些要素,使灯具光线投射到特定目标,并有一定强度,突出意欲表达的景观效果,带给人们惊喜。④工作照明。所提供的光线应该无阴影无炫目,使活动不受夜晚的影响。光源要求容易打开与关闭,在无活动时可节约能源。
5 参考文献
[1] 袁松亭.赢在景观:中国地产景观设计[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
[2] 韩国建筑世界出版社.人工自然:2013国际景观设计趋势[M].卢晓娟,译.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13.
[3] 桑德斯.设计生态学:俞孔坚的景观[M].俞孔坚,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
[4] 王其钧,丁山.图解中国园林[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
[5] 韩軒.园林工程规划与设计便携手册[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1.
关键词 景观设计;指导思想;创新;表现手法
中图分类号 TU98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1-0218-02
1 打破传统,展望未来
现代主义景观是古典设计中的成对称、轴线和固定模式中找到革新的方向,以功能主义代替过去的自然式庭院和理想规则式庭院,创造了人的游憩和体验为目的的景观,形成了鲜明的现代特色景观。强调理论和功能作为设计出发点,强调为大众服务的民主性主张形式和内容的统一,拒绝任何历史风格。时空连续、自由流动的空间:如涌泉与镜面相结合的动静效果;与建筑紧紧结合的一层层跌水与喷泉的映衬;孤植大树营造的静谧空间,给人夏季纳凉休憩的室外场所。通过高差的变换,加强景观的偶然性、主观性,利用时间和空间不同层次的叠加创造丰富的时空效果。华盛顿罗斯福公园运用了瀑布、石墙、密林等元素设计纪念空间,是一种水平的展开,开放的形式而非封闭的形式,向世人讲叙了这里的历史,吸引参与而非静态欣赏的空间,打破了传统性纪念性重轴线、抽象化的表达,突出主题形态冲击视觉效果的做法拓展新方法新思路[1]。很多城市打造河道水景观,河岸若即若离的景观带与市民互动也是现代景观表现形式,如雕塑感十足的石头、夜间照明及堆石所形成神秘氛围,喷泉以极简形式喷雾形成神秘效果。
2 丰富元素,创新创意
不管是豪华建筑还是古朴风格的建筑,不仅是给人提供居住的居所,更是为人们添加精神的寄托。要素简单大气:围墙与水景,围墙上的窗景与高大乔木枝叶间透过的阳光、清新的空气,几件古朴铁艺及木质构件强化了景观的寂静、喜悦与神秘的休憩养生空间,黑、棕、黄三色的人行道花岗岩随机铺装上铺出精彩的有质感的图案。强化生态为主题的景观设计,基于原有场所环境汲取,添加科学的数据及分析方法,确定形式,以可持续性发展为宗旨,以不同视觉享受加功能为目的的设计,借力自然尊重原始,持续性发展的形成多样化生态型设计理念。江西鄱阳湖湿地公园,经过几年的生态修复创造更有利的鸟类栖息地,加强雨水利用,乡土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环境教育,提供旅游服务、多功能性服务为一体的生态型公园。
3 汲取自然,回归自然
汲取自然主客体及注入情感内容,丰富情感历练的设计理念。对使用者而言,设计紧扣事物核心与本质,以人为本;于环境来说,因境而生、因势利导,针对环境特点,既有对自然的呵护,从自然的特征和特色中发掘项目特点,以提炼城市环境特点协调周边环境,因势利导、顺势而为。对于设计者而言,则是源于内心的情感流露,即情由境生,源于内心的最纯、最真的那份感受,在现场信息的不断汲取后,不断抽取与融合到自然环境中。主要方法:一是做减法。减去冗余的功能、种类数量,表达形式功能的统一,现有的资源(如地势或植被)应被积极地利用,而合理的自然景观应被最大限度地保留以改善城市景观[2]。二是精萃取。萃取自然环境中的精华,提炼文化、物质、形式应用于作品。三是善保留。基于文化的保留,自然肌理不予破坏。四是强融合。各种元素场景融为一体,增强景观整体效果,手段平稳、自然、大气。
4 表现手法及元素处理
4.1 设计手法
4.1.1 轴线表达。起到统领全区与局部作用的空间效果,将不同元素不同形式紧密地连接在一起,达到活力要素或成统一清晰的整体结构,多用于主体结构物前的统一周边景观彰显建筑的重要地位,同时形成新的景观序列、主宾关系,常表现于重要意义建筑物、构筑物为主题的场景中。
4.1.2 自然形式。不刻板的图案效果,流畅的线条自然流露。中国古典园林及中华传统文化表达形式,不过分要求对线条强行控制,在充分结合自然条件的情况下,结合周边自然环境,多用于表现自然形式为主题的场景中,使游览者心情自然舒畅,达到休闲赏心悦目的精神境界。
4.1.3 表现抽象。通过写实与写虚相结合,归纳总结,形表于内涵,将设计思想表达得淋漓尽致。
4.1.4 具体图案。园林中的图案给人不同的视觉体验,有给人韵律感、人于画中的质感、统领建筑与铺装的统一风格感、突出文化主题感以及给人耳目一新的象征意义。
4.2 元素处理
4.2.1 地形。作为园林设计的基本元素,其变化增强空间视角的变化,结合植物,丰富园林视觉层次,形成景观中的主角。表现形式:大高差退台处理,打开上层空间,减少压抑感美化立面;大高差绿化遮挡处理,绿篱墙及攀缘植物处理,弱化地形裸露;制造小型地形高差,结合设计意图,制造人工景观,点缀人工设施,灵活空间变化感及秩序感。中国的山水园林突出了地形带来的空间变化,日本的枯水园林展现了武士道民族的精神风格。
4.2.2 水景营造。水给景观增添了灵气。静水如镜,表达了宁静思考的效果,同时形成镜面,映衬周围环境,虚实结合,宛若一体。动水如活跃的音符,其功能活跃氛围、营造欢乐氛围,声形的灵动性。同时,品质动水与雕塑小品结合往往具有凝聚视线的功效。河流水系是大地景观生态系统的主要基础设施,维护和恢复河道和滨河地域的自然形态主要有几大意义:一是生态意义。自然河流必然有凹岸、凸岸、深潭、浅滩和沙洲,这样的河道为各种生物创造了适宜的生境,是生物多样性的景观基础。丰富多样的河岸和水际边缘效应是其他任何生境所无法替代的,而连续的自然水际景观又是各种生物迁徙廊道。二是美学意义。生机勃勃的水际线尽显大自然形态之美,动植物相互依偎,动与静相映衬,自然而不凌亂,变化而不失秩序。三是蓄洪涵水意义。曲折的河流、茂密的河岸、多变的河床,可消减洪水的冲刷。两岸如同海绵,可调节旱涝灾害[3]。 4.2.3 植物种植。宋代郭熙《林泉高致》云:“山以水为血脉,以草木为毛发,以烟云为神采。故山得水而活,得草木而华,得烟云而秀美[4]。”植物不仅是建筑景观山水的点缀、美化,更是景观时空清新、雅致气氛的营造者,对景观意境生成不可代替。植物在景观中常称为软景,可软化各种建筑与铺装小品的交接面,以其柔软与丰富的生命元素极大丰富了景观效果。调查地域的气候因素,布局合理的树种搭配,形成组团景观及相互呼应、相互映衬的景观。表现形式:一是植物作为背景,具有陪衬建筑小品、主景、景观背景的效果;二是植物自成景,植物的高低大小组团种植,也可孤植成景;三是植物障碍成景,对某些部位形成障碍屏蔽成景的效果,形成构筑物外立面的美化;四是植物漏景夹景,植物组团种植留有足够的空隙,形成借景,充分利用空隙空间,如行道树就是良好的夹景。
4.2.4 园路。景观园路在园林中非以交通功能为主,休闲作为主要的目的,应当以流畅曲线为主,形成移步换景的景观效果。园路不宜过宽,那样会打破曲径通幽的效果;配合两侧植物搭配,丰富景观效果。另外,便于园路铺装材质与周围环境做到统一协调,不同材质将塑造不同的环境氛围。
4.2.5 景观小品。小品在景观中起到点睛的效果,具有指引、休憩、教育及引入主题的作用。好的景观小品起到渲染环境气氛,让人流连忘返的印象。其有人工的和自然2种类型;人工小品有亭、台、楼、阁、廊、桌椅、墙、雕塑假山等,材料与色彩的充分搭配进行创意设计,形成独到的艺术风格。苏州虎丘金刚石经幢立于虎丘山千人石上,形态修长,玲珑造型与山顶宏伟的虎丘塔对比强烈[4]。
4.2.6 灯光照明。照明是人们打破黑暗延长活动时间的一种手段。随着LED光电照明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应用,城市景观照明给城市夜生活、城市现代感与艺术感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大大延长了人们户外活动时间,增强了城市活力,渲染了城市色彩,强烈地提升了城市的景观效果。表现形式[5]如下:①环境照明。环境照明不是专门为某个物体或活动服务,其主要功能是提供必要的光,让人们看清物体轮廓,效果应是柔和地弥漫整个区域,情调浪漫,通常弱化特定的光源点。景观中通常采用插地灯、霓虹灯带等使光线散射。②安全照明。确保夜游安全,在有安全隐患的角落布置适当的照明,要求光线连续、均匀并有一定亮度。③重点照明。主要为强调特定目标而设定的定向照明,使景观充满艺术气息,强调某些要素,使灯具光线投射到特定目标,并有一定强度,突出意欲表达的景观效果,带给人们惊喜。④工作照明。所提供的光线应该无阴影无炫目,使活动不受夜晚的影响。光源要求容易打开与关闭,在无活动时可节约能源。
5 参考文献
[1] 袁松亭.赢在景观:中国地产景观设计[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
[2] 韩国建筑世界出版社.人工自然:2013国际景观设计趋势[M].卢晓娟,译.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13.
[3] 桑德斯.设计生态学:俞孔坚的景观[M].俞孔坚,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
[4] 王其钧,丁山.图解中国园林[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
[5] 韩軒.园林工程规划与设计便携手册[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