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通过保山市隆阳区荒田村的沼气现状的分析,发现沼气后续服务模式的不完善是制约荒田村沼气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针对荒田村沼气的现状和新兴的沼气物业管理模式探寻一条合适荒田村沼气发展的新模式。
关键词 荒田村;农村沼气;后续服务;沼气物业
中图分类号 S-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5)04-333-02
1 荒田村户用沼气现状
荒田行政村隶属保山市隆阳区瓦渡乡,位于瓦渡乡北边,距瓦渡乡政府3.00 km,距隆阳区41 km。村辖17个村民小组,共639户农户,总人口数为2 781人,其中农业人口数为2 780人,劳动力1 560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为1 524人。荒田村海拔1 870.00 m,年平均气温21.00 ℃,属西南季风区亚热带高原气候类型,无严寒酷热,四季如春,非常适合沼气的发展。全村现建有户用沼气池250口,占全村农户数的40%,其中约70%正在使用,正常产气约30%,产气不足约40%;断断续续使用约5%;未使用约25%,其中正常使用后损坏约5%,由于建设原因尚未使用的约4%,由于养护不当而导致不能使用约2%,当成水窖使用约8%,约5%建成后闲置。荒田村规划2015年建成一个存栏3 000头的标准化生猪养殖基地,2020年扩展到两个存栏1万头的标准化生猪养殖基地,一个蔬菜种植基地以及配套的农产品配送中心、有机肥、农副产品加工厂。
2 存在主要问题及分析
2.1 沼气使用率不高 伴随政府及各方面的不断努力,沼气已经渐渐进入农村生活,在以往的推广中农民也对沼气有了一定了解。但是,由于农民的自身局限性以及现在农村生活的转变,沼气的使用率并不是很高。在荒田村的调查中,平均每户至少有一个长期在外打工的劳动力,留守在家的基本只有老人和小孩,有些家庭甚至长期没有人居住。在对青壮年留守人员的调查中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只有很小一部分,因此他们大多接受能力有限,并不具备很好的使用和维护沼气的专业知识,一旦沼气池出现故障,就只好弃用,有些农户因为沼气池使用麻烦就干脆放置不用[1]。荒田村地处山区,受喀斯特地貌的影响,一些小组的灌溉和生活用水常年短缺,有些沼气池自建成起就被当成水窖储水使用。
2.2 原料供应不足和使用不当 沼气发酵原料不足和使用不当是制约农村户用沼气池的主要因素,荒田村共有沼气池250口,能正常使用的仅占全村沼气池的30%,产气不足的占全村沼气池的40%,其主要原因是原料不足和不能有效操作。沼气池的使用依赖农村畜牧业的发展,而农村畜牧业的发展很不均衡。调查发现,荒田村几乎每家都有养殖,多少不一,有些已经小有规模并且不断增加,单口沼气池已经不能满足需求;少的则仅有1~2头供日常所需,并且存栏量很不稳定,不能满足生活使用沼气的需要。加之有很大一部分村民在使用沼气池的过程中不能正确操作,遇到问题也没有后续服务,因此大多数村民家沼气必须搭配薪柴使用,平均每年需要两排薪柴,在坏境和经济方面都没能发挥出农村户用沼气池的优势。
2.3 “三沼”利用率低 在荒田村的调查中沼气池正常产气能满足一日三餐使用的平均每个小组仅有1~2户。在沼渣沼液的使用中,大多都是在沼液过多的情况打出部分直接浇灌自留地,农田基本还是使用化肥农药。大多农户只知道沼气能做饭电灯,沼渣沼液直接施用农田,却不知道怎么去正确使用,没有科学认识和高效利用的意识。同时,村中几乎不具备精通沼气和栽培种植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因而导致“三沼”的利用率低,利用规模小、效率底下,并没能发挥出沼气的优势。
2.4 后续管理服务体系建设不完善 荒田村中有约5%的沼气池是由于在使用过程中出现问题而导致弃用,由于建设原因尚未使用的约4%,由于养护不当而导致不能使用约2%。长期以来,沼气建设现状都是延续“重建设、轻管理”的传统方式,建成后就无人管理,没有跟踪服务。在沼气池建成后,几乎再没有对用户进行沼气池的使用管理和维护方面的培训,致使绝大多用户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沼气池出现故障时不知所措,配件也不知道如何购买,没有专业的进出料设备,想要用好沼气困难重重。
综上所述,沼气服务体系的不完善是制约荒田村沼气发展的重要原因,也是全国各地沼气发展的普遍制约因素,建立新的沼气服务体系迫在眉睫。程建明[2]等在《淳安县农村沼气后续服务体系建设现状及建议》中以淳安县沼气后续服务体系建设为例,分析了沼气后续服务体系建设面临的一些问题,并提出沼气后续服务体系的建立是保证农村沼气正常运转、发挥应有效益的重要手段[2]。葛勇进[3]等在《为沼气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中提出沼气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以往“三分建七分管”的模式导致后续管理问题日益突显,并针对这种情况提出了几种后续服务体系的发展对策。
3 沼气物业服务体系
张艳丽[4]等按人员组成、运行模式、资金来源和服务职能等对现行的服务组织进行分析、归类,提炼出5种较为典型的沼气服务模式并进行量化评估(表1)。由表1可见,5种不同沼气服务模式中沼气物业的评分最高。
孙振清[5]、王香雪等在《沼气发展障碍及建立沼气物业服务体系的可行性》中对沼气物业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并对沼气物业的效益进行分析,指出按每口沼气池投资1 500元计算,每延长一年的使用寿命,相当于减少150元的投资或增加150元的收益。沼气物业的产生的效益如表2所示[5]。
刘震宇[6]等在《关于西部农村沼气物业化管理的探讨》中提出农村沼气物业化的可行性,并采用SWOT分析(优势分析法)对西部农村沼气物业化管理进行了分析,认为采用SO(优势、机会)策略:依靠内部优势,利用外部机会来发展沼气物业管理公司模式并配合先进的管理技术。
3.1 荒田村沼气物业的组建及主要职责 由荒田村沼气协会和生猪养殖基地共同组建一个针对全村各个大中小型沼气工程建设、管理和后续服务的专业团队,其主要职责: (1)建立农户沼气池档案(姓名、住址、建池日期、大小、服务维修记录等),定期对每家每户进行上门服务,包括收取原料、沼气池的进出料,检查排除故障等。
(2)多渠道接收反馈,及时上门服务,解决农户的需要;将服务中获取的沼渣沼液加工成有机肥再按照协议返还给农户。
(3)制定收费标准,维修、调换配件以及沼气产品另行收取费用。
沼气物业团队的组建以生猪养殖基地沼气工程为基础,以农村能源服务推广站及沼气协会为支持单位,前者主要对全村的沼气工程进行统一管理和维护,包括建、管、用、护、咨询等一系列高质量、全方位的服务,保证沼气池常年正常产气和农户及养猪场的日常能源使用;以及对人员进行培训使之能尽快参与到管理服务中。后者主要帮助与农户签订协议和提供本村人员参与管理服务,以及发挥监督作用。这种将沼气交给专业人员管理的模式,能有效解决“重建轻管”的现象,不仅将农户从使用沼气的困境中解放出来,还能保证“三沼”的日常使用,并且能够解决部分劳动人口过剩问题,从中达到双赢的目的[7]。
3.2 荒田村沼气物业发展模式
3.2.1 与生态农业相结合。荒田村以“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为中心,发展养殖、沼气、种植相结合的发展模式,这种模式以沼气建设为纽带,利用农业废料和养殖废料,经厌氧发酵,将养殖、种植等经济因素联系起来,延长生产链和食物链,以达到物质的良性循环。在组织模式中以“公司”为枢纽紧密结合市场,企业分工负责农产品的收购、加工与销售;以“基地”为依托逐步形成规模,打造有机蔬菜生产基地,林下基地,养殖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社”从中发挥作用,合作社充当农户与企业交易的中介,农户不直接与企业签订合同,由合作社组织分散的农户并与企业签订合同、组织生产、参与入股,从而提高农户的自治力和抗风险能力,保障其整体市场地位和经济利益;以“农户”根本利益为出发点,依然由农户负责指定农产品的生产活动以及参与利润分配。
沼气物业的作用是保证沼气的使用,使这一循环的纽带能正常运作。沼气物业负责农村沼气工程的日常管理,收集养殖基地和农户养殖所产生的原料,保证能源的使用;并对沼气池所产生的沼液沼渣进行回收利用,再加工成有机肥供蔬菜种植基地和农户种植使用。考虑到农户的接受能力,不直接向农户出售有机肥,转而与农户签订协议,向农户收购仅用有机肥种植出来的农作物,从中按比例扣除有机肥的成本,这种模式将庭院经济与生态农业紧密的结合起来,不仅解决农村生活能源问题,还能带动种养殖业的发展和结构调整,实现集约化经营,并且提高了农作物的经济含量,提升农户参与种养殖业的积极性,促进农业经济增长和农民增收,以发挥其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8]。
3.2.2 原料集中分配与个体生产相结合。针对荒田村畜牧业发展不平衡,农户原料不均衡而导致的问题,采用统一收集原料,再次分配的方法以多补少,保证每户村民的沼气池原料充足。农户只需缴纳一定的管理费用,和提供养殖所产生的原料,物业定期上门收集,再分配给每家每户沼气使用,这样农户只需从事日常农业生产便可享受沼气使用,从而节省了部分购买薪柴的费用,既节省资源又利于农村生活环境的改善。这种方式有效解决了农户沼气原料由于养殖规模大小而导致的不均衡问题,原料过多的农户不需要再操心无法处理的问题,同时也节省了农户之间自己调配原料的麻烦。对于提供原料多的农户,物业可以按照比例对其提供有机肥的补偿。
3.2.3 政府引导与市场化相结合。在以往沼气推广的过程中,政府是推广的主要力量,政策与资金的支持是推广的保证,取得的效果也有目共睹。沼气的推广是一项惠民工程,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加之我国现阶段农村的经济文化发展状况都要求政府的积极参与。沼气后续服务是一个新兴体系,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不具备良好的市场化条件,尤其在政策与资金上都需要政府的支持。一方面,基于政府强大的公共行政管理职能和政治影响力,更易于发挥其统筹和协调作用,在制定规范、完善法律法规、营造市场环境、提供资金支持和引导等方面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9]。另一方面,单纯的政府参与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容易缺乏效率意识和导致政治工程。因此要引入市场机制,使政府引导与市场化相结合,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逐步建立开放、平等的良性竞争市场环境,鼓励企业和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以及农民广泛参与[3]。
4 结语
笔者针对保山市隆阳区荒田村的沼气使用情况,结合新兴的沼气物业发展模式为该村沼气服务体系提出自己的看法,期望能找出一条沼气合适荒田村沼气发展的新道路。沼气的后续服务体系建设是保证沼气正常运转,目的不仅仅是解决农村能源环境问题,同时要保证沼气能真正参与到整个生态农业循环当中,发挥沼气的综合效应,切实解决农村农业农民问题,这也是沼气后续服务体系的意义所在。
参考文献
[1]梁逢超.阳城县户用沼气现状及发展对策[J].农业技术与装备,2014(2):68-69.
[2] 程建明,陈幸岗,余北疆,等.淳安县农村沼气后续服务体系建设现状及建议[J].中国沼气,2009,27(2):40-41,37.
[3] 葛勇进,杨胜.为沼气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J].中国沼气,2010,28(2):52-54.
[4] 张艳丽,赵立欣,王飞,等.中国沼气物业化管理服务模式研究[J].新能源产业,2007(6):27-31.
[5] 孙振清,王香雪,王凯,等.沼气发展障碍及建立沼气物业服务体系的可行性[J].可再生能源,2005(2):57-58.
[6] 刘震宇,潘贵国,韩亚军,等.关于西部农村沼气物业化管理的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09(5):269-271.
[7] 陈柳萌,曾小军,桂伦,等.江西农村沼气物业化管理服务体系研究[J].江西农业学报,2012,24(12):185-187.
[8] 杜艳萍.山西省庭院沼气生态农业模式及其应用[J].中国沼气,2004,22(4):46-50.
[9] 张文珍.打造齐鲁文化品牌的思路与对策[J].理论学刊,2009(10):111-113.
关键词 荒田村;农村沼气;后续服务;沼气物业
中图分类号 S-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5)04-333-02
1 荒田村户用沼气现状
荒田行政村隶属保山市隆阳区瓦渡乡,位于瓦渡乡北边,距瓦渡乡政府3.00 km,距隆阳区41 km。村辖17个村民小组,共639户农户,总人口数为2 781人,其中农业人口数为2 780人,劳动力1 560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为1 524人。荒田村海拔1 870.00 m,年平均气温21.00 ℃,属西南季风区亚热带高原气候类型,无严寒酷热,四季如春,非常适合沼气的发展。全村现建有户用沼气池250口,占全村农户数的40%,其中约70%正在使用,正常产气约30%,产气不足约40%;断断续续使用约5%;未使用约25%,其中正常使用后损坏约5%,由于建设原因尚未使用的约4%,由于养护不当而导致不能使用约2%,当成水窖使用约8%,约5%建成后闲置。荒田村规划2015年建成一个存栏3 000头的标准化生猪养殖基地,2020年扩展到两个存栏1万头的标准化生猪养殖基地,一个蔬菜种植基地以及配套的农产品配送中心、有机肥、农副产品加工厂。
2 存在主要问题及分析
2.1 沼气使用率不高 伴随政府及各方面的不断努力,沼气已经渐渐进入农村生活,在以往的推广中农民也对沼气有了一定了解。但是,由于农民的自身局限性以及现在农村生活的转变,沼气的使用率并不是很高。在荒田村的调查中,平均每户至少有一个长期在外打工的劳动力,留守在家的基本只有老人和小孩,有些家庭甚至长期没有人居住。在对青壮年留守人员的调查中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只有很小一部分,因此他们大多接受能力有限,并不具备很好的使用和维护沼气的专业知识,一旦沼气池出现故障,就只好弃用,有些农户因为沼气池使用麻烦就干脆放置不用[1]。荒田村地处山区,受喀斯特地貌的影响,一些小组的灌溉和生活用水常年短缺,有些沼气池自建成起就被当成水窖储水使用。
2.2 原料供应不足和使用不当 沼气发酵原料不足和使用不当是制约农村户用沼气池的主要因素,荒田村共有沼气池250口,能正常使用的仅占全村沼气池的30%,产气不足的占全村沼气池的40%,其主要原因是原料不足和不能有效操作。沼气池的使用依赖农村畜牧业的发展,而农村畜牧业的发展很不均衡。调查发现,荒田村几乎每家都有养殖,多少不一,有些已经小有规模并且不断增加,单口沼气池已经不能满足需求;少的则仅有1~2头供日常所需,并且存栏量很不稳定,不能满足生活使用沼气的需要。加之有很大一部分村民在使用沼气池的过程中不能正确操作,遇到问题也没有后续服务,因此大多数村民家沼气必须搭配薪柴使用,平均每年需要两排薪柴,在坏境和经济方面都没能发挥出农村户用沼气池的优势。
2.3 “三沼”利用率低 在荒田村的调查中沼气池正常产气能满足一日三餐使用的平均每个小组仅有1~2户。在沼渣沼液的使用中,大多都是在沼液过多的情况打出部分直接浇灌自留地,农田基本还是使用化肥农药。大多农户只知道沼气能做饭电灯,沼渣沼液直接施用农田,却不知道怎么去正确使用,没有科学认识和高效利用的意识。同时,村中几乎不具备精通沼气和栽培种植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因而导致“三沼”的利用率低,利用规模小、效率底下,并没能发挥出沼气的优势。
2.4 后续管理服务体系建设不完善 荒田村中有约5%的沼气池是由于在使用过程中出现问题而导致弃用,由于建设原因尚未使用的约4%,由于养护不当而导致不能使用约2%。长期以来,沼气建设现状都是延续“重建设、轻管理”的传统方式,建成后就无人管理,没有跟踪服务。在沼气池建成后,几乎再没有对用户进行沼气池的使用管理和维护方面的培训,致使绝大多用户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沼气池出现故障时不知所措,配件也不知道如何购买,没有专业的进出料设备,想要用好沼气困难重重。
综上所述,沼气服务体系的不完善是制约荒田村沼气发展的重要原因,也是全国各地沼气发展的普遍制约因素,建立新的沼气服务体系迫在眉睫。程建明[2]等在《淳安县农村沼气后续服务体系建设现状及建议》中以淳安县沼气后续服务体系建设为例,分析了沼气后续服务体系建设面临的一些问题,并提出沼气后续服务体系的建立是保证农村沼气正常运转、发挥应有效益的重要手段[2]。葛勇进[3]等在《为沼气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中提出沼气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以往“三分建七分管”的模式导致后续管理问题日益突显,并针对这种情况提出了几种后续服务体系的发展对策。
3 沼气物业服务体系
张艳丽[4]等按人员组成、运行模式、资金来源和服务职能等对现行的服务组织进行分析、归类,提炼出5种较为典型的沼气服务模式并进行量化评估(表1)。由表1可见,5种不同沼气服务模式中沼气物业的评分最高。
孙振清[5]、王香雪等在《沼气发展障碍及建立沼气物业服务体系的可行性》中对沼气物业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并对沼气物业的效益进行分析,指出按每口沼气池投资1 500元计算,每延长一年的使用寿命,相当于减少150元的投资或增加150元的收益。沼气物业的产生的效益如表2所示[5]。
刘震宇[6]等在《关于西部农村沼气物业化管理的探讨》中提出农村沼气物业化的可行性,并采用SWOT分析(优势分析法)对西部农村沼气物业化管理进行了分析,认为采用SO(优势、机会)策略:依靠内部优势,利用外部机会来发展沼气物业管理公司模式并配合先进的管理技术。
3.1 荒田村沼气物业的组建及主要职责 由荒田村沼气协会和生猪养殖基地共同组建一个针对全村各个大中小型沼气工程建设、管理和后续服务的专业团队,其主要职责: (1)建立农户沼气池档案(姓名、住址、建池日期、大小、服务维修记录等),定期对每家每户进行上门服务,包括收取原料、沼气池的进出料,检查排除故障等。
(2)多渠道接收反馈,及时上门服务,解决农户的需要;将服务中获取的沼渣沼液加工成有机肥再按照协议返还给农户。
(3)制定收费标准,维修、调换配件以及沼气产品另行收取费用。
沼气物业团队的组建以生猪养殖基地沼气工程为基础,以农村能源服务推广站及沼气协会为支持单位,前者主要对全村的沼气工程进行统一管理和维护,包括建、管、用、护、咨询等一系列高质量、全方位的服务,保证沼气池常年正常产气和农户及养猪场的日常能源使用;以及对人员进行培训使之能尽快参与到管理服务中。后者主要帮助与农户签订协议和提供本村人员参与管理服务,以及发挥监督作用。这种将沼气交给专业人员管理的模式,能有效解决“重建轻管”的现象,不仅将农户从使用沼气的困境中解放出来,还能保证“三沼”的日常使用,并且能够解决部分劳动人口过剩问题,从中达到双赢的目的[7]。
3.2 荒田村沼气物业发展模式
3.2.1 与生态农业相结合。荒田村以“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为中心,发展养殖、沼气、种植相结合的发展模式,这种模式以沼气建设为纽带,利用农业废料和养殖废料,经厌氧发酵,将养殖、种植等经济因素联系起来,延长生产链和食物链,以达到物质的良性循环。在组织模式中以“公司”为枢纽紧密结合市场,企业分工负责农产品的收购、加工与销售;以“基地”为依托逐步形成规模,打造有机蔬菜生产基地,林下基地,养殖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社”从中发挥作用,合作社充当农户与企业交易的中介,农户不直接与企业签订合同,由合作社组织分散的农户并与企业签订合同、组织生产、参与入股,从而提高农户的自治力和抗风险能力,保障其整体市场地位和经济利益;以“农户”根本利益为出发点,依然由农户负责指定农产品的生产活动以及参与利润分配。
沼气物业的作用是保证沼气的使用,使这一循环的纽带能正常运作。沼气物业负责农村沼气工程的日常管理,收集养殖基地和农户养殖所产生的原料,保证能源的使用;并对沼气池所产生的沼液沼渣进行回收利用,再加工成有机肥供蔬菜种植基地和农户种植使用。考虑到农户的接受能力,不直接向农户出售有机肥,转而与农户签订协议,向农户收购仅用有机肥种植出来的农作物,从中按比例扣除有机肥的成本,这种模式将庭院经济与生态农业紧密的结合起来,不仅解决农村生活能源问题,还能带动种养殖业的发展和结构调整,实现集约化经营,并且提高了农作物的经济含量,提升农户参与种养殖业的积极性,促进农业经济增长和农民增收,以发挥其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8]。
3.2.2 原料集中分配与个体生产相结合。针对荒田村畜牧业发展不平衡,农户原料不均衡而导致的问题,采用统一收集原料,再次分配的方法以多补少,保证每户村民的沼气池原料充足。农户只需缴纳一定的管理费用,和提供养殖所产生的原料,物业定期上门收集,再分配给每家每户沼气使用,这样农户只需从事日常农业生产便可享受沼气使用,从而节省了部分购买薪柴的费用,既节省资源又利于农村生活环境的改善。这种方式有效解决了农户沼气原料由于养殖规模大小而导致的不均衡问题,原料过多的农户不需要再操心无法处理的问题,同时也节省了农户之间自己调配原料的麻烦。对于提供原料多的农户,物业可以按照比例对其提供有机肥的补偿。
3.2.3 政府引导与市场化相结合。在以往沼气推广的过程中,政府是推广的主要力量,政策与资金的支持是推广的保证,取得的效果也有目共睹。沼气的推广是一项惠民工程,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加之我国现阶段农村的经济文化发展状况都要求政府的积极参与。沼气后续服务是一个新兴体系,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不具备良好的市场化条件,尤其在政策与资金上都需要政府的支持。一方面,基于政府强大的公共行政管理职能和政治影响力,更易于发挥其统筹和协调作用,在制定规范、完善法律法规、营造市场环境、提供资金支持和引导等方面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9]。另一方面,单纯的政府参与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容易缺乏效率意识和导致政治工程。因此要引入市场机制,使政府引导与市场化相结合,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逐步建立开放、平等的良性竞争市场环境,鼓励企业和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以及农民广泛参与[3]。
4 结语
笔者针对保山市隆阳区荒田村的沼气使用情况,结合新兴的沼气物业发展模式为该村沼气服务体系提出自己的看法,期望能找出一条沼气合适荒田村沼气发展的新道路。沼气的后续服务体系建设是保证沼气正常运转,目的不仅仅是解决农村能源环境问题,同时要保证沼气能真正参与到整个生态农业循环当中,发挥沼气的综合效应,切实解决农村农业农民问题,这也是沼气后续服务体系的意义所在。
参考文献
[1]梁逢超.阳城县户用沼气现状及发展对策[J].农业技术与装备,2014(2):68-69.
[2] 程建明,陈幸岗,余北疆,等.淳安县农村沼气后续服务体系建设现状及建议[J].中国沼气,2009,27(2):40-41,37.
[3] 葛勇进,杨胜.为沼气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J].中国沼气,2010,28(2):52-54.
[4] 张艳丽,赵立欣,王飞,等.中国沼气物业化管理服务模式研究[J].新能源产业,2007(6):27-31.
[5] 孙振清,王香雪,王凯,等.沼气发展障碍及建立沼气物业服务体系的可行性[J].可再生能源,2005(2):57-58.
[6] 刘震宇,潘贵国,韩亚军,等.关于西部农村沼气物业化管理的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09(5):269-271.
[7] 陈柳萌,曾小军,桂伦,等.江西农村沼气物业化管理服务体系研究[J].江西农业学报,2012,24(12):185-187.
[8] 杜艳萍.山西省庭院沼气生态农业模式及其应用[J].中国沼气,2004,22(4):46-50.
[9] 张文珍.打造齐鲁文化品牌的思路与对策[J].理论学刊,2009(10):11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