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虚心、耐心和爱心”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l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校是一个大集体,是社会的缩影。在这个小社会里起关键作用的就是与学生直接接触的班主任。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既要完成教书育人的最基本任务,也要在教育活动中行使管理能力,通过对班集体的影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是学生们的第二个家,那班主任就是他们的第二任母亲,在如此众多兄弟姐妹的大家庭中,班主任的工作至关重要。
  由于小学生身心发展的不成熟,心理教育和习惯的养成往往比知识教育更加重要。这就需要班主任在日常工作中虚心向老教师学习,潜心学习新理论,用自己的满腔热情和爱心等去影响和感染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个性得以张扬,让每一个学生得以充分的发展。
  一、虚心学习出成果
  学历高等同于教得好?当然不一定,许多满腹经纶的优秀大学毕业生站在课堂上却不知所措,学生们的窃窃私语让老师更加紧张,几次课下来课堂秩序差,老师在讲台上大声地喊却没有学生听他的话;或者辛辛苦苦的备课上课,学生却听不明白,举手回答问题的寥寥无几,辛勤的付出没有得到回报,情绪十分低落。
  如何带好一个班?首先,班主任自己上的课要拿得住学生,让学生爱听你的课,让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一个满腹经纶,上课滔滔不绝的老师本身就是无形的感召力。班主任怎样让自己的课能抓住孩子的心?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虚心学习,多多实践是前提。班主任只有做好每节课的课前准备,将课文的重点、难点熟知于心,做到心中有数;对课文深度剖析,把握内容的每一个要点,才能更好的教授给学生。班主任还要了解学情,对每一个孩子的学习情况要做到了然于心,对每个孩子的性格特点,心理发展要做到胸有成竹。上课时才会“心中有本”,“目中有人”。班主任在教学工作中要多向有经验的老教师学习,多听有经验教师的课,做好详尽的笔记,还要多多走出去,拓宽眼界,“转益多师是汝师”。
  一个成熟的教师不是一蹴而就的,往往通过多年的打磨,将别人的变成自己的,所以多总结才是根本。很多刚进课堂的老师常常听完一节课后,直接照搬进自己的班级,效果却没有听课时那么理想。总结不仅是记录一节课教学过程,还必须结合老师的教学魅力,找到适合本班级的教学方法等,每一节成熟的课都是自己咬碎了嚼烂了的成果。
  二、耐心耕耘出人才
  班主任不仅要教好学生还要管理好班集体,这看似简单,做起来却没有那么容易。从学生刚进校门的那一刻开始,班主任的职责就开始了,然而一个班级四五十位天真幼稚、性格各异的孩子们在班主任一味单调的强压制度下变得单板、沉默,老师也只要一进班级就板着个脸,沉闷严苛的班集体变得毫无生气,更别说让孩子们健康快乐的成长了。
  其实只要抓住技巧,耐心耕耘,班集体也可以管理得井井有条。班主任首先要带领学生建设自己班级的文化,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在班级物质文化建设中,班主任可以带着学生美化净化教室,发挥环境的育人功能。比如班主任可以让每一个孩子当小小的设计师,和老师一起设计,共同布置,让班级每一面墙壁会说话,精心设计黑板报,营造文化氛围,让教室的每一处都能熏陶孩子。在班级精神文化建设中,班主任可以构建生活课堂,张扬孩子的生命活力,为孩子树立榜样,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打造良好班风学风,提炼班级精神,增强班级的凝聚力。“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班级制度文化的建设中,班主任要带领孩子们建全规章制度,动态更新完善。制度的建立要体现以人为本,激励每一个孩子的发展。制度一旦确立,就要规范操作,确保高效执行。在班集体建设中,老师的工作千头万绪,不能时刻关注到学生,此时班干部就是老师的得力助手,班主任“适当的放手”,给予班干部充分信任,且班主任与班干部协调、分配好工作,才能共同管理好班级。
  三、爱心灌注换成功
  班主任应该用爱心对待每一个学生。在工作中无论对人对事都要公平、公正、平等,不能区别对待,用一颗真诚的爱心温暖学生。沟通可以战胜困难发扬成绩,克服缺点;沟通也可以告诫他戒骄戒躁,虚心面对;沟通还能在遇到挫折时,鼓励他不畏艰难,精神饱满。
  学生最不喜欢老师成天的绷着一张好像所有人都欠他钱的脸,因为表情会传染,这样没有笑容的脸会给学生很大的负能量。不管是学生还是家长,都要微笑以对之。微笑能拉近彼此的距离,赶走心中的苦闷,把满满的正能量带给天真的同学们。
  班主任是天空,是大海,胸怀宽广,包容万千。班主任是太阳,是雨水,荣耀他人,滋润万物。总之,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核心,良好班风的形成,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文化素质的提高,班主任作用至关重要。要想把一个班级带好,班主任工作任重而道远。
  工作中,只要我们班主任虚心学习,耐心耕耘,将爱心洒向每一个孩子,一定可以打造出良好的班风和学风,增强班级的凝聚力,让班上的每一个孩子得以长足的发展。
其他文献
想必不少人听过台湾流行组合S·H·E演唱的《中国话》,其中有几句歌词是这样的:“各种颜色的皮肤,各种颜色的头发,嘴里念的说的开始流行中国话,多少年我们苦练英文发音和文法,这几年换他们卷着舌头学平上去入的变化, 平平仄仄平平仄,好聪明的中国人,好优美的中国话”,“好多外国人学中国话,孔夫子的话越来越国际化”。这首歌生动形象地向我们展现了中国普通话独特的艺术魅力,普通话是中华民族的最强音,普通话是世界
期刊
自钟嵘《诗品》始,世人就一直称陶渊明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并认为其归隐是深受道家思想影响的。的确,东晋时期,以老、庄为宗的玄学占统治地位,陶渊明耳濡目染,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影响。陶渊明一生崇尚自然,追求复真还淳,“自然”“真”“淳”等说法都来自老、庄学说。但是,只要细析其人生价值取向、思想境界、德行等方面,就会发现: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对陶渊明的影响更甚。  一、儒家思想在其心中占主导地位的原因  
期刊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头戏,同时也是横在语文教师面前的一道门槛。不少语文教师一谈到写作教学,就会蹙眉感慨。的确,学生写作文难,教师教作文也难。面对作文题目,学生往往找不到合适的思路,只好干着急,最后只得挤牙膏似地、非常勉强地凑上几段文字来敷衍敷衍。那么,在作文教学中如何拓展学生的作文思路呢?可以用“析关键词”和“片段式组合模式”来打开学生的作文思路,教学效果不错。  一、析关键词,拓展作文思路 
期刊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仅在于传授本领,而更主要的是善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认为:中国的教育态度与美国的教育态度截然不同,最大的区别是中国偏重于灌输式教育。中国学生的根基非常扎实,这是优点,但也有缺点,中国的学生面对新事物总有畏缩心理,与美国学生比起来,创新意识较差。美国人重在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认为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情,学习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  新的课程理
期刊
现在的高考作文命题,材料作文一统天下。纵观近几年的高考作文题目,新材料作文以其现实性、情境性、思辨性、开放性、导向性、防套性的优势为人们所接受并广受推崇,已然成为了高考作文命题的主流和方向。  有人认为,新材料作文是开放性命题,角度多多,从哪一个角度写作都行,没有必要再苦苦地训练审题立意。其实不然,审题立意是理解材料的关键环节,而跑题偏题现象依然普遍存在。因此,审题立意是新材料作文训练的主线,贯穿
期刊
儿童心理学告诉我们:任何知识与能力的形成,学习主体──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重要因素。小学生的习作兴趣来源于“有话可写”,话即材料。一旦有了材料,他们就会跃跃欲试、兴趣浓厚。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写作有了兴趣,写作对学生来说就成了一件乐事。我主要从两个方面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一、引导学生观察积累,丰富作文素材,激发写作兴趣  我想大多数孩子并不是天生就不爱写作文,可能是要写的作文题目要么不感
期刊
课外阅读是指学生在课外的各种独立的阅读活动,它是课外语文活动中最重要、最普遍、最经常的形式,是课堂阅读的继续与扩展,是阅读能力训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困难,作为农村语文老师的我感受颇深,在十多年的教学中我一直努力去寻找、探讨落实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量的有效策略,我归纳出以下几个策略。  一、选择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书籍,来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学生阅读兴趣不高跟他们的家长为他们选择
期刊
“现在的学生很少能写出打动阅卷教师的优秀作文。”每当考试结束,语文教师往往都会这么说。学生被升学、成绩逼到死角,脱离了生活,因此他们的写作空洞,故弄玄虚,这是教师需要反思和改进的问题。不难发现:由于受生活环境的限制,学生只熟悉校园中的身边事,一日三餐、两点一线的校园生活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很多学生一提笔,就是同学间的友谊和矛盾、教师的奉献、父母的勤劳等。洋洋洒洒的一大篇作文里,好像什么都想说,却什么
期刊
一个孩子第一次考了100分,得到了表扬;第二次考了98分挨了耳光。第二个孩子第一次考了55分不及格,受到批评;第二次考了61分被表扬。两个孩子的遭遇明显不同,而这种遭遇正是高度关注分数的人给予的“评价”。而分数代表的意义是什么呢?是孩子成长的全部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考了100分就理所当然应该得到所有人的赞许甚至艳羡的目光吗?林森浩事件已然告终,但是反思仍未止息……林森浩的智力、学习能力超乎普
期刊
前言  爱唱反调的魏征以能言敢谏而著称,他给当时沾沾自喜安于享乐的李世民写了一封公开挑战书:《谏太宗十思疏》,其成就以逆耳之忠言扬名,成为高瞻远瞩的道德标尺。  文章立意明显,放在当今学生管理中,就是因材施教。  昔日问题生,如今的耀人光环  案例一  “三国杀”自2008年投放市场以来,就几乎成为桌面游戏的代名词。而这款游戏的开创者黄恺就是一个对课堂内容不感兴趣的“逃课生”。然而谁也不会想到这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