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手老李

来源 :鹿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yy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谈到“妙手老李”,我的脑海中立马浮现出这样的形象:留着几缕胡须、戴着一副蛤蟆镜、身穿灰色大袍,有着一双与粗犷外表不符、极其纤细柔长的手,活脱脱一副高人模样。
  据说,在北平沦陷前,妙手老李可是远近闻名的二胡艺人,和京师班子拉过台、对过招式,自打日本鬼子占了东北,老李便带着他唯一的家当——宝贝二胡,逃来了我们镇子,他那副蛤蟆镜底下,传闻躲着一双被烙瞎了的眼,初到镇上,他便寻着一处破落的旧宅安下脚来。民风淳朴、长期平安无事的镇子,从此拥有了二胡声的沐浴。每天一大早,便可瞅着他兀自摸着墙根,寻着某个僻静的胡同口坐定,他的排场,也仅仅是一张板凳、一个饭碗、一双手与一个檀木二胡罢了。
  我打心眼里痴迷于妙手老李演奏的二胡,我時常在大清早窜出家门寻他的身影,到后来,哪怕我闭着眼,也总能顺着悠扬哀鸣的二胡声找到他,在夹杂着音符的清风中,我痴痴地度过了一个又一个早晨。我的父母常训斥我道:“书生痴于声乐,必不成大器!”我便反驳道:“皇帝都没了,成大器给谁用呢?”听到这句话,他们便无言以对,只好摇头叹息。
  话说回来,我如此着魔的原因,便是妙手老李拉二胡,是听觉和视觉上的双重享受。某次,他拉着《病中吟》,我盘腿坐在他跟前听,只见他一手端着琴杆,另一手持着琴弓,弓弦随着他手掌与手腕的拉动而激烈碰撞,可见他手背暴起青筋,力道极大,可拉出的琴声却是凄婉绵长,不卑不亢,他的手臂正努力地压制手掌的力量,压抑着内心的情感,与琴弦一起抽动着,琴弓一收一拉间,音律飞溅,琴弦一静一动时,音律沉入心间。一曲《病中吟》奏完,我被曲子里那个国破家亡、妻离子散的故事深深打动,惊觉背后传来啜泣声,扭头看去,竟是十来个脚夫正用脖子上挂着的汗巾抹着眼泪,纷纷掏出小钱放进老李面前的小碗里,连声称赞:“妙啊,妙啊!”听过他拉二胡的人无不叹妙,这也许便是“妙手老李”外号的由来吧。
  好景不长,战火蔓延至了我们小镇,日本鬼子骑着马,奏着军乐,在某天的清晨到来,这般浩大的声势中,我没有听见妙手老李的演奏声,他该不会是又逃跑了吧?镇上的人们议论纷纷,无不摇头叹息,想到以后或许再也见不到老李那双妙手了,我的心里便阵阵失落起来,只好整日往胡同口眺望,希望能见到这位作风老派、不以己悲的高手艺人。
  不知过了多少天,我终于在日本鬼子驻扎的大院门外见到了妙手老李,耐不住心中激动,我向他冲去,却在半道被一个青年人拦了下来,他对我说:“远远听着即可,不要上去。”说罢,瞪了我一眼,甩开粗布短褂的衣摆,露出腰间别着的手枪,我被吓出一身冷汗,心里却不知所谓,便只好远远地听妙手老李拉二胡,看着他的双手在空中飞舞,竟然别有一番风味。
  与从前不同,妙手老李在日本鬼子军营门口拉《光明行》《血染卢沟桥》等激昂亢奋的曲子,根本听不出以往克制、压抑的情绪,有时一拉便是一整天。听说日本鬼子的长官极其喜欢中国民乐,便不准手下的日本鬼子驱赶老李,但也不许人靠近军营去听。远远看去,只见老李的那双妙手仿佛挣开了枷锁,在琴弦、琴轴上翻涌,凶猛的情感经由他那双飞动的手,通过二胡传出,音符中是愤怒、是斥责,更像是一把洒着热血的尖刀,划破了这个宁静小镇上升起的黎明,刺破了地平线上结了痂的太阳脆弱的伤口,阳光像绵延不绝的血一般融入贯穿小镇的湖里,仿佛连湖水都变得腥起来。
  乐声忽然停止,军营大院门开,便听见重重的脚步声盖过了二胡声,日本鬼子们往往在这个时刻倾巢而出,常和我一起听妙手老李拉二胡的持枪者此时便会抛下一句:“妙啊,妙啊!”便丢下一头雾水的我,消失在熙熙攘攘的人群里。这持枪者究竟是何人?妙手老李为何要在日本军营前奏乐?更让我疑惑的是,为何老李在日本鬼子离开军营后便立刻停止了演奏?镇上有人说:“那个老李,也许是在讨日本鬼子的欢心吧!”这种说法越传越广,于是远远围观老李拉二胡的人越来越少,但是联想到老李演奏时的表现,和乐曲的内容,我便对这种说法不置可否,依然每日遥望着妙手老李演奏。
  这日,我没有在日本鬼子军营前瞅见老李,正当我疑惑之时,只听得不远处镇中心的菜市口广场很是热闹,来到菜市口,只见妙手老李跪在广场中央,他的大灰袍子上染满了鲜血,布满了鞭打的痕迹,胡子已由白变红,脸上更是有铁烙的痕迹,他的那双妙手,被用铁丝捆着,铁丝扎进他的掌心里,鲜血从他的手上汩汩地向地上滴落。
  一个军官模样的日本人此时上了台,冲着妙手老李叽里呱啦说了一大堆话,台下的居民们沸沸扬扬——大家都好奇,平日里沉默寡言的老李,究竟做了什么事儿,引来这般折磨?只见翻译官咳嗽一声,向大家说道:“这个老头儿,利用在皇军大院门口拉二胡的机会,来为地下党提供皇军情报,因为出动时间泄漏,我们的多次围剿行动失败,他与地下党串通勾结的行为十恶不赦,为显示皇军军威,今日,我们将处死此人!”
  这时,老李猛地起身,吓得日本鬼子们连退好几步,只见他猛然睁开了紧闭的双眼,仰天大喊:“妙啊!妙啊!妙啊!”随即便是一声枪响,老李倒在了血泊之中,他的双手紧紧地握成拳,眉目停留在了那愤恨激昂的一刻,他的呼喊声回荡在小镇上空,在我的心中碰撞。
  我注意到,站在我旁边的,是那个持枪小青年,他一手抹着泪,另一手紧紧按住腰间的手枪,正如先前妙手老李拉二胡时那般暴起青筋,他喃喃自语道:“其实他…并不是瞎子…”还没等我反应过来,他便又一次消失在了人群之中。
  ……
  “这就是你成为地下党的原因?”
  面对搭档的提问,我点了点头。
  “妙手老李,妙啊,妙啊……”搭档吐出烟圈,笑了。
  我与他相视而笑,说道:“下一次任务,我们的暗号便是‘妙啊,妙啊’,你意下如何?”
  搭档吸了一口烟,朝茶馆外的夕阳眺望,点了点头,我们陷入了沉思,我的耳边仿佛响起了悠长凄婉的二胡声,眼前浮现出妙手老李那双纤细灵敏的手。
其他文献
1  1997年以后,我再也没有吃过胡萝卜。我妈也纳闷,以前跟兔子似的,看见胡萝卜就两眼放光,现在提都不让提了。  与此同步的,是我丢失了一个绰号:老怪。二十年过去了,除了我自己偶尔在梦里喊两声,再也没有别的什么人喊过。  原因很简单,1997年冬天,与我唯一交好的伙伴不见了。他走后很久我才明白,我的童年其实被偷走了。  窗外的天空阴沉沉,风在外面呜呜哇哇地哭。在远离故乡大地的楼宇之上,我想起那些
期刊
“妈妈坐在门前,哼着花儿与少年,虽已时隔多年,记得她泪水涟涟。那些幽暗的时光,那些坚持与慌张,在临别的门前,妈妈望着我说,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你赤手空拳来到人世间,为找到那片海不顾一切。”抄一段高晓松的歌词作为开场白,来歌唱我的固阳之旅。  北方的八月,秋高气爽,有幸参加包头市文联组织的固阳采风活动,也是一次难得的经历。我和同伴调侃:太好了,要把眼前生活的苟且,活成“诗和田野”
期刊
所谓下地  立在田埂,我不觉低下头来  那些倒伏的油菜花拖拽着我的目光  一同倒伏下来  左肩一片乌云,右臂一片白云  两片云簇拥着我——  一小片倒置的天空,一大团发酵的浓云  我轻轻挪动周身的黄昏,尽量不发出  电闪雷鸣  只静静落雨好了,一如落泪  顺便把我这些年体内积存的大雪  一片片拿出来  它们都是我写给你的信啊  脚下托举着我的大地,我的亲人  土豆地里念起土豆经  与月亮一起受孕 
期刊
驻村扶贫一年来,我天天奔跑在乡间小路上,走进一个个村庄,进入一户户院落,我看到了一张张笑脸,一双双祈求的眼神,一个个有血有肉的庄稼汉子。在与他们打交道的过程中,我渐渐地读懂了他们的心,他们对脱贫的渴望,对幸福生活的向往。还是随着我的脚步走进他们,阅读他们,聆听他们的故事吧!  晚秋的一场雪  霜降的前夜,一场雪悄悄地来临。  下午时分,天空就布满了乌云,清风徐来,看样子霜降的天气要变。  风不停地
期刊
1  秋意渲染着大地 阳光  山地和即将成熟的稼禾  色彩和色差都是分明的  黄的橙黄的黄绿色的  争先恐后看着我 看得  我眼睛充满疑惑 固阳的  秋色 如此多彩而固执  她在改变曾经的错觉  贫瘠是过去时了 眼前  是多彩的稼禾富饶的山坡  时不时就看见一眼淖尔  在车窗晃过 那么多的  淖尔在大地的怀抱里  晃着人眼 好像在說  这片土地的前世今生  2  这片我曾魂牵梦绕的土地  无数次地
期刊
奔向小康  群山巍峨  江河奔涌  神州大地  中华儿女守望相助  脱贫路上砥砺前行  奔向小康 奔向小康  这是初心  这是使命  幸福的花儿开满了城市乡村  富裕的日子荡漾着百姓的笑声  东风浩荡  春雷滚动  华夏大地  炎黃子孙龙腾虎跃  强国路上开启新程  奔向小康 奔向小康  这是心声  这是责任  快乐的歌儿震撼着大地天空  美好的日子洋溢着中国的笑容  奔向小康 奔向小康  幸福的
期刊
1  与固阳结缘,是在我四十岁之后了。  一道山的屏障,目光从来没能穿越。山,就像大地的画笔,将人分隔成一片一片的区域,将一片又一片的区域调整成不同的的特性,包括植物动物。固阳的莜面土豆,早有耳闻。但这里没有与我交集的亲属,所以我从来没有去过山那边。山,就像是一幅画,固阳就像是一个遥远的存在。  但固阳的土豆,早已是城区餐桌上的美味。特殊的地理结构,让土豆生长得异常繁茂。早些时候,父亲单位一到秋末
期刊
初秋的固阳县银号镇银号村,远山还一片碧绿,风从北面吹来,长在河沟里的柳树纷纷向南弯下腰。这是银号最美的季节,一人多高的玉米即将收割。从玉米播种到发芽,从抽穗到收割,时间在这个山沟里似乎显得微不足道,年轻人都往外走,留下的鳏寡老弱者,一年年在这里消磨着人生中最后的光阴。  万物都在向阳开,阳光给予大地不同于雨水的滋润。人心何尝不是,没有阳光的滋润和照耀,内心那些沟沟壑壑里阴郁如何才能驱散。  站在玉
期刊
内蒙古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散见于《内蒙古日报》《包头日报》《包头晚报》《鹿鸣》《内蒙古旅游报》《内蒙古风采》等报刊杂志,作品入选《包头文学作品选》《阴山下》《西口实录》等书籍,出版个人散文集《乡愁百味》《萨拉齐老故事》。  故乡写意  土默川,因蒙古族土默特部驻牧而得名,这里曾经水草肥美,牛羊遍地,是“风吹草低见牛羊”所歌唱的地方。它北靠阴山,南向黄河,在山水之间近千里的狭长地带上形成平原,加之灌溉
期刊
可惜我只记得这么多,不能完整地给你把故事讲完。  ——题记  麻子  麻子懒懒地踱到滴水岩口,俯视升腾的炊烟和错落的青瓦房。  从滴水岩往下看,也里古(地名)像个大木盆,盆中间是大楸树,树下是敞口水井,晒场就在水井前。房子牛粪般围着晒场向四周扩散,东面是村口,西面是陡如斧劈的祖山。高耸入云的祖山树缠藤绕,老人仙游后,安放他们肉身的棺材会被请到祖山山腰上的洞穴里,那里停着无数的祖先亡灵。南边是罴老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