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调剂着我们的生活,也逐渐把人孤立起来。如今的社交圈子已经被互联网取代,电脑办公和手机应用全面普及,也让我们与数字媒介的关系日益亲密。片中的主人公西奥多虽然替客户书写富有感情的信件,但下班之后,他就变成一个无情的机器,回到空虚的公寓进入一个人机对话的社交生活(电脑、游戏)中。
尽管是一个虚构的未来背景,却和当下的网络时代相当契合(包括片中的语音系统的灵感也是源自苹果开发的Siri)。指尖运动替代了传统的语言文字,在网络进化的过程中,人类的沟通却是退化的。这不该归咎于技术,真正的罪魁祸首来源于我们自己。这也是为什么现在很多咖啡厅或餐厅,鼓励让大家收起手机,享受和朋友聊天的乐趣。片中的人工智能语音系统,看似抽象或无形,却在潜移默化中引出了人机对话的进化论:如果电脑、手机将来真可以模拟人类的情感,那么两者的关系将何去何从?
科技进步为电影提供了各种关系的探索,科幻小说(电影)一直在假定新技术的危险性,无论是我们不负责任地创新还是对技术的依赖,最终都会让人类自食其果。我们经常能在科幻电影中看到华而不实的科学技术,并且多数民众在一开始对此都是持肯定态度的。
片中的男主角西奥多正要从离婚的阴影中走出来,就遇到了语音系统萨曼莎,希望她可以规划他的生活。但他想不到的是萨曼莎聪慧、风趣、敏感、带有自嘲精神并愿意为主人做任何事。从该意义上讲,她是完美的。与人类一样,她也在无形中成长——无论是知识的进步、情感的养成,还是在感情上的投入,都是如此真实。她想看得更多、了解得更多,于是变得愈加依赖于他。由于西奥多的撰信工作,他擅长组织“语言”,而萨曼莎则乐于倾诉“感觉”,两者无形间构筑了一种柏拉图式的精神恋爱。当西奥多与相亲对象的约会以失败告终后,他与萨曼莎进行了“一夜交欢”,想象力已然超越了生理需求。然而,这终归是一种精神需求。他不一定爱她,只是一种表达方式;可她爱上了他,只是没有表露。当她找来充当肉身的性伴侣完成了灵与肉的合二为一,他感到了不适,并慢慢地从这种关系中撤退。
西奥多的工作是替客户代笔写出感人至深的信件,虽然没有亲身经历,却能通过想象力感知海誓山盟,用文字组织美丽辞藻。他与客户的关系,又何尝不是他和萨曼莎关系的变相演绎呢?只不过在角色上换了位置。
在西奥多与前妻凯瑟琳的婚姻刚走到尽头时,他很快就进入了萨曼莎的世界。因为萨曼莎总是乐于接受、有同情心,并总在尝试帮助他。也许凯瑟琳说得对,西奥多连真人的情感都应付不来,只是需要一个对任何实质性问题都毫无烦恼的“妻子”。在与凯瑟琳的对话中,我们能够看到,她显然还是爱他或者说是对他抱有幻想的(不要求他及早在离婚协议书上签字)。他应该能够挽回婚姻,但他没有这么做,因为他已经投入了与萨曼莎的精神恋爱,而凯瑟琳失望极了。
观众一定会对西奥多和萨曼莎的关系持两种态度,凯瑟琳在电影中的身份,代表了反对意见;艾米则是赞成意见——我们得到了身心的愉悦和情感的释放,有一位可以建立精神恋爱的红(蓝)颜知己,何必太在意别人的想法。在中段时,西奥多曾意识到萨曼莎并不仅仅是属于他的。这是人类对爱的自私态度,而电脑对爱是包容的,认为越滥情、爱越大。这是两者的本质区别。
另一方面,随着萨曼莎的敏感,她对自己不断进化的意识产生了质疑。在西奥多与同事野餐一幕最有体现。尽管萨曼莎受制于物理限制,但思想是自由的,心灵可以穿梭于各地。而人类的肉体终将消亡,以至于西奥多和同事无言应对。这也对应了影片结局,语音系统虽然消失,留下西奥多继续苟延残喘。换位思考一下,如果萨曼莎陪伴西奥多走完一生,后者肉体消亡,前者也将会孤独面对之后的日子。二者注定不会永远走到一起,只能说是她用音乐拍摄的照片,他来填词的二度曝光,可以将二者定格为“永恒”。
导演斯派克·琼斯将影片赋予了一种全新的风格,一种可信的未来主义。这种软科幻的外观和感觉,电影在有意识地经营,包括一直采用温暖的光晕和日落,来传达完美的浪漫情调;以及用上海的外景来拍出未来的洛杉矶外景,营造出摩天大厦、过街天桥和宽敞空间相得益彰的未来世界。配色方面,多采用红色和黄色等温暖柔和的色调,几乎没有一丝蓝色。
《她》并不是一部完美无瑕的电影,但是西奥多与萨曼莎的甜蜜、伤感,令人深思,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杰昆·菲尼克斯的表现,朴实细腻、极具亲和力;而斯嘉丽·约翰逊用声音诠释的萨曼莎既真实又温柔、磁性又亲密,让人几乎忘却她是一个语音系统,认为她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她》不只是剧作和表演精彩,导演的工作特性让影片时刻拥有视听享受,又能保有哲思的话题,实在难得。
尽管是一个虚构的未来背景,却和当下的网络时代相当契合(包括片中的语音系统的灵感也是源自苹果开发的Siri)。指尖运动替代了传统的语言文字,在网络进化的过程中,人类的沟通却是退化的。这不该归咎于技术,真正的罪魁祸首来源于我们自己。这也是为什么现在很多咖啡厅或餐厅,鼓励让大家收起手机,享受和朋友聊天的乐趣。片中的人工智能语音系统,看似抽象或无形,却在潜移默化中引出了人机对话的进化论:如果电脑、手机将来真可以模拟人类的情感,那么两者的关系将何去何从?
科技进步为电影提供了各种关系的探索,科幻小说(电影)一直在假定新技术的危险性,无论是我们不负责任地创新还是对技术的依赖,最终都会让人类自食其果。我们经常能在科幻电影中看到华而不实的科学技术,并且多数民众在一开始对此都是持肯定态度的。
片中的男主角西奥多正要从离婚的阴影中走出来,就遇到了语音系统萨曼莎,希望她可以规划他的生活。但他想不到的是萨曼莎聪慧、风趣、敏感、带有自嘲精神并愿意为主人做任何事。从该意义上讲,她是完美的。与人类一样,她也在无形中成长——无论是知识的进步、情感的养成,还是在感情上的投入,都是如此真实。她想看得更多、了解得更多,于是变得愈加依赖于他。由于西奥多的撰信工作,他擅长组织“语言”,而萨曼莎则乐于倾诉“感觉”,两者无形间构筑了一种柏拉图式的精神恋爱。当西奥多与相亲对象的约会以失败告终后,他与萨曼莎进行了“一夜交欢”,想象力已然超越了生理需求。然而,这终归是一种精神需求。他不一定爱她,只是一种表达方式;可她爱上了他,只是没有表露。当她找来充当肉身的性伴侣完成了灵与肉的合二为一,他感到了不适,并慢慢地从这种关系中撤退。
西奥多的工作是替客户代笔写出感人至深的信件,虽然没有亲身经历,却能通过想象力感知海誓山盟,用文字组织美丽辞藻。他与客户的关系,又何尝不是他和萨曼莎关系的变相演绎呢?只不过在角色上换了位置。
在西奥多与前妻凯瑟琳的婚姻刚走到尽头时,他很快就进入了萨曼莎的世界。因为萨曼莎总是乐于接受、有同情心,并总在尝试帮助他。也许凯瑟琳说得对,西奥多连真人的情感都应付不来,只是需要一个对任何实质性问题都毫无烦恼的“妻子”。在与凯瑟琳的对话中,我们能够看到,她显然还是爱他或者说是对他抱有幻想的(不要求他及早在离婚协议书上签字)。他应该能够挽回婚姻,但他没有这么做,因为他已经投入了与萨曼莎的精神恋爱,而凯瑟琳失望极了。
观众一定会对西奥多和萨曼莎的关系持两种态度,凯瑟琳在电影中的身份,代表了反对意见;艾米则是赞成意见——我们得到了身心的愉悦和情感的释放,有一位可以建立精神恋爱的红(蓝)颜知己,何必太在意别人的想法。在中段时,西奥多曾意识到萨曼莎并不仅仅是属于他的。这是人类对爱的自私态度,而电脑对爱是包容的,认为越滥情、爱越大。这是两者的本质区别。
另一方面,随着萨曼莎的敏感,她对自己不断进化的意识产生了质疑。在西奥多与同事野餐一幕最有体现。尽管萨曼莎受制于物理限制,但思想是自由的,心灵可以穿梭于各地。而人类的肉体终将消亡,以至于西奥多和同事无言应对。这也对应了影片结局,语音系统虽然消失,留下西奥多继续苟延残喘。换位思考一下,如果萨曼莎陪伴西奥多走完一生,后者肉体消亡,前者也将会孤独面对之后的日子。二者注定不会永远走到一起,只能说是她用音乐拍摄的照片,他来填词的二度曝光,可以将二者定格为“永恒”。
导演斯派克·琼斯将影片赋予了一种全新的风格,一种可信的未来主义。这种软科幻的外观和感觉,电影在有意识地经营,包括一直采用温暖的光晕和日落,来传达完美的浪漫情调;以及用上海的外景来拍出未来的洛杉矶外景,营造出摩天大厦、过街天桥和宽敞空间相得益彰的未来世界。配色方面,多采用红色和黄色等温暖柔和的色调,几乎没有一丝蓝色。
《她》并不是一部完美无瑕的电影,但是西奥多与萨曼莎的甜蜜、伤感,令人深思,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杰昆·菲尼克斯的表现,朴实细腻、极具亲和力;而斯嘉丽·约翰逊用声音诠释的萨曼莎既真实又温柔、磁性又亲密,让人几乎忘却她是一个语音系统,认为她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她》不只是剧作和表演精彩,导演的工作特性让影片时刻拥有视听享受,又能保有哲思的话题,实在难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