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催促之下,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师也开始强调起了阅读教学当中的读写教育,开始逐渐意识到传统的语文教学理念是存在明显弊端的,在接受教学改革的同时,还应该要针对学生当下的思维特点,来运用一些能够激发起阅读兴趣的创新教学模式,本篇文章则围绕着小学阶段语文阅读教学当中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应用展开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读写结合;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语文是一门重点教学科目,而在语文的教学内容当中阅读能力的培养又是语文教师反复强调的,因为阅读对于学生来说不仅仅是他们获取书本知识的重要方法,同样也是学习汉字巩固以及汉字运用的重要途径。拥有良好阅读能力的学生,他们获取知识的速度以及对于知识的理解吸收能力都会相较于其他学生更强一些,也会直接影响到他们语文科目的学习能力和最终水平。传统的教育观念往往会将阅读与写作这两种语文能力分开培养,但其实阅读与写作这两者之间的关系紧密相连,只有通过阅读从课本或其他书本当中汲取了一定的营养,才能够在写作当中将这一部分沉淀下来的语文素养释放出来,所以在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时必须要相互结合,相互搭配,才能够真正帮助学生提高其自身的文学素养。
一、立足于语文教材本身,合理的进行写作模仿
其实小学阶段的语文写作训练大多都是从模仿开始的,当学生的知识储备量不够时,模仿是最好的学习途径,也是最快能够达到较好写作水平的捷径。模仿也是需要一定技巧和理念的,不科学且不适合的模仿写作方式可能会让学生们的文章看起来有一种邯郸学步的感觉,学生们在模仿写作的过程中,即使浪费了大量的模仿写作时间,卻感悟不到写作的魅力,也没有积累写作的技巧,对于提高学生们的写作能力来说毫无帮助,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教师来进行正确的引导工作。教材其实是学生写作最好的参照,适龄教材都是基于学生年龄阶段编写的,符合该阶段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认知水平。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合适的课文在语文写作课上进行讲解,帮助领会课文当中的部分优美的词句表达形式和情感传递方式,并将其利用在自己的写作当中[1]。
比如在教学到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一封信》这一课时,语文教师可以先在课堂上对于这篇课文进行用句以及情感上的深入分析,指出语言能够很好地传达出作者思想感情的表达方法,让学生模仿写作。然后在课后布置同样的命题文章,让学生自选写作对象,可以是给妈妈的一封信也可以是给朋友的一封信,要求学生模仿课文当中作者在信件中的写作方式以及情感传达方式,力求学生能够在信中体现出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情感。
二、依赖于生活素材积累,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不少语文教师会让学生们通过写日记或周记的方式来借助写作训练提高写作水平,但是不基于任何素材积累之上的反复练习,是起不到有效训练效果的,反而会造成学生对于写作过程的厌恶和排斥。教育研究发现,当学生们能够从实际生活当中获得真实的情感体验时,就能够借助于写作表达出最打动人的情感,否则再优美的辞藻所堆砌起来的文章,也只是没有感情脉络的枯燥文字。小学语文教师们应该要注重学生们的日常素材积累,不光光是进行课本上的阅读,同时还要多阅读一些课外文献和名著,日积月累的阅读,能够给学生们打下坚实的写作基础,在结合日常生活当中的情感体验,才能够让自己的文字有动人之处和出彩之处。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让学生在写日记的过程中将自己的情感体验表达出来,使日记变得更具备可读性,同时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提高自身写作能力,还需要帮助学生养成好的写作习惯[2]。
比如在教学到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祖父的园子》这一课内容时,就可以很好的让学生从课文当中领会作者所描绘的对于祖父园子的记忆,而更深层次的情感是作者透过对于祖父园子的描写所传达出的对于祖父的怀念。相信学生们与自己的祖辈都有着很好的情感联系,也会时常怀念祖辈给予自己的关心和陪伴,这种真实的情感是最好的写作出发点,在学习完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们模仿这一写作的出发点进行自身的情感创作。最真实的情感传达是最能够打动人心的,并不需要华丽辞藻的堆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讲述的过程中适当穿插个别最能体现出我与祖辈深切感情的案例,在事件的描写语言中可以缓缓流露出自身对于祖辈的思念之情和祖辈对于小辈的疼爱之情。
结束语
总而言之,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必须要重视对于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培养,这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小学阶段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基础阶段,而这关键的两门基本功就要从小开始抓起,小学语文教师需要有效利用读写结合的教育模式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督促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相关的作文素材和生活体验,并引导学生对于写作信息进行处理和润色,这样就能够实现其写作能力的提升,而并不是为了写作而去阅读,或者是进行无效的阅读。
参考文献
[1]叶海丽. 试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运用[J]. 新课程(教研版), 2019, 000(005):89.
[2]徐晓燕, 荆莹.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应用[J]. 新课程教学(电子版), 2019, 000(007):P.57-57.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读写结合;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语文是一门重点教学科目,而在语文的教学内容当中阅读能力的培养又是语文教师反复强调的,因为阅读对于学生来说不仅仅是他们获取书本知识的重要方法,同样也是学习汉字巩固以及汉字运用的重要途径。拥有良好阅读能力的学生,他们获取知识的速度以及对于知识的理解吸收能力都会相较于其他学生更强一些,也会直接影响到他们语文科目的学习能力和最终水平。传统的教育观念往往会将阅读与写作这两种语文能力分开培养,但其实阅读与写作这两者之间的关系紧密相连,只有通过阅读从课本或其他书本当中汲取了一定的营养,才能够在写作当中将这一部分沉淀下来的语文素养释放出来,所以在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时必须要相互结合,相互搭配,才能够真正帮助学生提高其自身的文学素养。
一、立足于语文教材本身,合理的进行写作模仿
其实小学阶段的语文写作训练大多都是从模仿开始的,当学生的知识储备量不够时,模仿是最好的学习途径,也是最快能够达到较好写作水平的捷径。模仿也是需要一定技巧和理念的,不科学且不适合的模仿写作方式可能会让学生们的文章看起来有一种邯郸学步的感觉,学生们在模仿写作的过程中,即使浪费了大量的模仿写作时间,卻感悟不到写作的魅力,也没有积累写作的技巧,对于提高学生们的写作能力来说毫无帮助,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教师来进行正确的引导工作。教材其实是学生写作最好的参照,适龄教材都是基于学生年龄阶段编写的,符合该阶段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认知水平。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合适的课文在语文写作课上进行讲解,帮助领会课文当中的部分优美的词句表达形式和情感传递方式,并将其利用在自己的写作当中[1]。
比如在教学到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一封信》这一课时,语文教师可以先在课堂上对于这篇课文进行用句以及情感上的深入分析,指出语言能够很好地传达出作者思想感情的表达方法,让学生模仿写作。然后在课后布置同样的命题文章,让学生自选写作对象,可以是给妈妈的一封信也可以是给朋友的一封信,要求学生模仿课文当中作者在信件中的写作方式以及情感传达方式,力求学生能够在信中体现出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情感。
二、依赖于生活素材积累,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不少语文教师会让学生们通过写日记或周记的方式来借助写作训练提高写作水平,但是不基于任何素材积累之上的反复练习,是起不到有效训练效果的,反而会造成学生对于写作过程的厌恶和排斥。教育研究发现,当学生们能够从实际生活当中获得真实的情感体验时,就能够借助于写作表达出最打动人的情感,否则再优美的辞藻所堆砌起来的文章,也只是没有感情脉络的枯燥文字。小学语文教师们应该要注重学生们的日常素材积累,不光光是进行课本上的阅读,同时还要多阅读一些课外文献和名著,日积月累的阅读,能够给学生们打下坚实的写作基础,在结合日常生活当中的情感体验,才能够让自己的文字有动人之处和出彩之处。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让学生在写日记的过程中将自己的情感体验表达出来,使日记变得更具备可读性,同时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提高自身写作能力,还需要帮助学生养成好的写作习惯[2]。
比如在教学到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祖父的园子》这一课内容时,就可以很好的让学生从课文当中领会作者所描绘的对于祖父园子的记忆,而更深层次的情感是作者透过对于祖父园子的描写所传达出的对于祖父的怀念。相信学生们与自己的祖辈都有着很好的情感联系,也会时常怀念祖辈给予自己的关心和陪伴,这种真实的情感是最好的写作出发点,在学习完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们模仿这一写作的出发点进行自身的情感创作。最真实的情感传达是最能够打动人心的,并不需要华丽辞藻的堆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讲述的过程中适当穿插个别最能体现出我与祖辈深切感情的案例,在事件的描写语言中可以缓缓流露出自身对于祖辈的思念之情和祖辈对于小辈的疼爱之情。
结束语
总而言之,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必须要重视对于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培养,这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小学阶段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基础阶段,而这关键的两门基本功就要从小开始抓起,小学语文教师需要有效利用读写结合的教育模式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督促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相关的作文素材和生活体验,并引导学生对于写作信息进行处理和润色,这样就能够实现其写作能力的提升,而并不是为了写作而去阅读,或者是进行无效的阅读。
参考文献
[1]叶海丽. 试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运用[J]. 新课程(教研版), 2019, 000(005):89.
[2]徐晓燕, 荆莹.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应用[J]. 新课程教学(电子版), 2019, 000(007):P.5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