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生是一个特殊的个体,需要老师的尊重、信任和关爱,因此老师在工作中一定要讲究方法、用爱、用心地教育学生,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
中国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1992-7711(2010)4-081 -01
皮格马利翁是古希腊神话里的一位雕刻师,他用象牙精心雕刻了一位美丽的姑娘,并倾注了全部心血和感情,希望雕像能够成活。上帝感其所诚,使象牙姑娘获得了生命,成了他梦寐以求的情侣。人们将其称为“皮格马利翁效应”,又称“爱的效应”。
我们每一位德育工作者都应该像这位雕刻师一样,在教育对象身上倾注爱心和情感,去播洒比雕刻师更高尚更纯真的师爱,相信一定会获得丰硕的成果。
一个班集体中,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习惯等差异很大,一般说来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的学生无论学习成绩、纪律、活动等都名列班级前面,是老师常挂在嘴边的好学生;第二个层次的学生属于班级占有很大比例,由于成绩一般,表现平平,不容易引起老师和同学的注意,即使有什么问题也容易被老师忽略;第三个层次是一些学习成绩不太好,行为习惯较差常令老师“头疼”的“问题学生”。我们在重视第一个层次学生的同时,对后两个层次的学生更应给予关注。
一、重视班级的中间层
班级的中间层既不象优生那样出类拔萃,引人注目,也不象“问题学生”那样经常令老师“头疼”。这些学生从来不惹人注意,他们容易被老师忽略,得不到批评,也难得到表扬。若缺少引导和教育,其中某些学生就会跌进“问题学生”的行列。即使不如此,长时间受到老师的忽视,也会影响他们的学习信心甚至性格。我们教师的职责就是尽量创造条件,使这部分向第一个层次转化。
我校有一位在班里各方面表现都不突出的学生,老师们一致认为他听话,但从没有过多注意过他。有一次他却发了很大的脾气,闹得天翻地覆,直到退学。起因很简单,排队就餐的途中,后排的同学打了他一下,他告诉班主任,班主任没有及时处理。他由此犯起了犟脾气,不进课堂、不吃饭、要回家。学校、老师、家长一次次做工作也无济于事。该生认为老师不公正,始终不愿意进班。僵持了一个多星期,其结果还是家长将孩子转学到另一所学校。
这件事带给我们深刻的启示:一个平时不引人注意、十分沉默的学生为何一反常态?也许有人会想:这孩子也太小题大做了。殊不知,许多在我们看来是微不足道的小事,对于学生却是非常重要的大事。一个平时很乖的女同学,给我写了一封信,告诉我她最讨厌她的班主任,因为他总是偏心好学生。秋游时,这位学生和另一位老师眼里的优秀学生一起跑向一条船,可船上只有一个座位了,这时班主任让那位学生上了船,而让她等下一条船。就这么一件事,却让该女同学伤心地大哭了一场。
由此可见,学生幼小的心灵是多么敏感而单纯。对待这些中间层次的学生,我们必须投以更多的关注,以平等的的心态对待他们,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促使他们积极参加各项活动。使他们感到榜样就在身边,看到成功的希望和前进的方向。
二、善待“问题学生”
对“问题学生”往往倾注老师更多的心血,许多老师常常觉得自己德育工作的一大部分时间是用在“问题学生”身上。对“问题学生”的工作需要耐心、细致、持久。首先要找准原因,再对症下药,采取适当的方法开启“问题学生”心灵的大门,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关心和爱。“问题学生”大多数学习习惯不太好,导致成绩和纪律都较差。老师们一定要有耐心,要有宽容仁慈之心,要允许学生犯错误。他们毕竟是孩子,还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一个人就是在不断犯错误、认识错误、改正错误的过程中慢慢成长、成熟的。他们的责任就是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所以当老师面对犯错误的学生时,在控制住自己的情绪,无论如何不要让学生感觉到你的不满。学生最不愿的就是老师的冷漠、恶语,有人称之为“心罚”。这种冷漠、恶语给孩子留下的伤痕将是难以除掉的。有的老师在对待“问题学生”时方法简单,态度粗暴,言语过重,常使用一些侮辱性的语言,如“笨蛋”、“傻瓜”、“窝囊废”等等,在这铺天盖地的训斥中,学生只能沉默,只会伤心,只能痛苦以及老师的反感。
我刚担任班主任的时候,抱有十分美好的愿望,工作非常积极,常想一些新点子活跃学生的校园生活,融洽师生之间的感情。如每天一小时辩论会,每周一次“谈心簿”,经常举行篮球赛,周日组织学生爬山、远足。学生们过得十分快活,我也自以为得到所有同学的喜欢和爱戴。但在一次班里组织的民意调查中,我亲自设计的题目“你最不喜欢哪个老师,为什么?”竟有好几个成绩不太好的学生在答卷中写到:“我最不喜欢班主任,因为她在我们上课不举手发言时常说我们是‘木头’……”至此,我才意识到我在课堂上一声无意的‘木头’已深深地伤害了孩子们敏感的自尊心。尽管我全身心投入到他们身上,但仍换不来他们的爱和尊敬。思索了一夜,在第二天的晨会上,我郑重地向全班同学道歉,并保证不再对任何学生说侮辱性的话语,我的道歉换来一阵阵热烈的掌声。通过这件事,我明白了老师对待学生的态度首先应该是尊重,尊重学生的人格。之有把学生放在平等的地位,尊重学生,相信学生、理解学生,教育才会产生“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学生是一个个特殊的个体,他们需要充分的尊重、信任和关爱。因此,老师在工作中一定要讲究方式方法,要多坚持正面教育,善于激励学生,发挥身边榜样的作用。要面向每一个学生,与学生平等对话,将心比心,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用自己的爱心换取学生的真心。用希望、激发学生上进的信心,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
中国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1992-7711(2010)4-081 -01
皮格马利翁是古希腊神话里的一位雕刻师,他用象牙精心雕刻了一位美丽的姑娘,并倾注了全部心血和感情,希望雕像能够成活。上帝感其所诚,使象牙姑娘获得了生命,成了他梦寐以求的情侣。人们将其称为“皮格马利翁效应”,又称“爱的效应”。
我们每一位德育工作者都应该像这位雕刻师一样,在教育对象身上倾注爱心和情感,去播洒比雕刻师更高尚更纯真的师爱,相信一定会获得丰硕的成果。
一个班集体中,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习惯等差异很大,一般说来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的学生无论学习成绩、纪律、活动等都名列班级前面,是老师常挂在嘴边的好学生;第二个层次的学生属于班级占有很大比例,由于成绩一般,表现平平,不容易引起老师和同学的注意,即使有什么问题也容易被老师忽略;第三个层次是一些学习成绩不太好,行为习惯较差常令老师“头疼”的“问题学生”。我们在重视第一个层次学生的同时,对后两个层次的学生更应给予关注。
一、重视班级的中间层
班级的中间层既不象优生那样出类拔萃,引人注目,也不象“问题学生”那样经常令老师“头疼”。这些学生从来不惹人注意,他们容易被老师忽略,得不到批评,也难得到表扬。若缺少引导和教育,其中某些学生就会跌进“问题学生”的行列。即使不如此,长时间受到老师的忽视,也会影响他们的学习信心甚至性格。我们教师的职责就是尽量创造条件,使这部分向第一个层次转化。
我校有一位在班里各方面表现都不突出的学生,老师们一致认为他听话,但从没有过多注意过他。有一次他却发了很大的脾气,闹得天翻地覆,直到退学。起因很简单,排队就餐的途中,后排的同学打了他一下,他告诉班主任,班主任没有及时处理。他由此犯起了犟脾气,不进课堂、不吃饭、要回家。学校、老师、家长一次次做工作也无济于事。该生认为老师不公正,始终不愿意进班。僵持了一个多星期,其结果还是家长将孩子转学到另一所学校。
这件事带给我们深刻的启示:一个平时不引人注意、十分沉默的学生为何一反常态?也许有人会想:这孩子也太小题大做了。殊不知,许多在我们看来是微不足道的小事,对于学生却是非常重要的大事。一个平时很乖的女同学,给我写了一封信,告诉我她最讨厌她的班主任,因为他总是偏心好学生。秋游时,这位学生和另一位老师眼里的优秀学生一起跑向一条船,可船上只有一个座位了,这时班主任让那位学生上了船,而让她等下一条船。就这么一件事,却让该女同学伤心地大哭了一场。
由此可见,学生幼小的心灵是多么敏感而单纯。对待这些中间层次的学生,我们必须投以更多的关注,以平等的的心态对待他们,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促使他们积极参加各项活动。使他们感到榜样就在身边,看到成功的希望和前进的方向。
二、善待“问题学生”
对“问题学生”往往倾注老师更多的心血,许多老师常常觉得自己德育工作的一大部分时间是用在“问题学生”身上。对“问题学生”的工作需要耐心、细致、持久。首先要找准原因,再对症下药,采取适当的方法开启“问题学生”心灵的大门,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关心和爱。“问题学生”大多数学习习惯不太好,导致成绩和纪律都较差。老师们一定要有耐心,要有宽容仁慈之心,要允许学生犯错误。他们毕竟是孩子,还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一个人就是在不断犯错误、认识错误、改正错误的过程中慢慢成长、成熟的。他们的责任就是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所以当老师面对犯错误的学生时,在控制住自己的情绪,无论如何不要让学生感觉到你的不满。学生最不愿的就是老师的冷漠、恶语,有人称之为“心罚”。这种冷漠、恶语给孩子留下的伤痕将是难以除掉的。有的老师在对待“问题学生”时方法简单,态度粗暴,言语过重,常使用一些侮辱性的语言,如“笨蛋”、“傻瓜”、“窝囊废”等等,在这铺天盖地的训斥中,学生只能沉默,只会伤心,只能痛苦以及老师的反感。
我刚担任班主任的时候,抱有十分美好的愿望,工作非常积极,常想一些新点子活跃学生的校园生活,融洽师生之间的感情。如每天一小时辩论会,每周一次“谈心簿”,经常举行篮球赛,周日组织学生爬山、远足。学生们过得十分快活,我也自以为得到所有同学的喜欢和爱戴。但在一次班里组织的民意调查中,我亲自设计的题目“你最不喜欢哪个老师,为什么?”竟有好几个成绩不太好的学生在答卷中写到:“我最不喜欢班主任,因为她在我们上课不举手发言时常说我们是‘木头’……”至此,我才意识到我在课堂上一声无意的‘木头’已深深地伤害了孩子们敏感的自尊心。尽管我全身心投入到他们身上,但仍换不来他们的爱和尊敬。思索了一夜,在第二天的晨会上,我郑重地向全班同学道歉,并保证不再对任何学生说侮辱性的话语,我的道歉换来一阵阵热烈的掌声。通过这件事,我明白了老师对待学生的态度首先应该是尊重,尊重学生的人格。之有把学生放在平等的地位,尊重学生,相信学生、理解学生,教育才会产生“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学生是一个个特殊的个体,他们需要充分的尊重、信任和关爱。因此,老师在工作中一定要讲究方式方法,要多坚持正面教育,善于激励学生,发挥身边榜样的作用。要面向每一个学生,与学生平等对话,将心比心,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用自己的爱心换取学生的真心。用希望、激发学生上进的信心,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