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是医学专业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是由基础向临床过渡的桥梁课程,但是免疫学内容抽象、枯燥,名词及英文缩写多,而内在联系和逻辑性很强,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产生畏惧心理。加上中职院校学生入学时文化基础薄弱,学习习惯和学习主动性较差。二者共同作用使得免疫学在中职学校教学中显得困难重重,学生学习成绩不理想、基础不扎实,给今后的技能培养和临床学习造成困难。如何提高中职护生的学习兴趣是直接推动免疫学学习的内在动力,只有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改变教学方法,才能激发护生对免疫学的学习兴趣,产生源源不断的学习劲头,让他们在快乐中探寻知识的真谛,才能变被动为主动学习,使学生不再感到免疫学难于理解,无法记忆。
【关键词】医学免疫学;中职护生;教学方法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7-4620-02
1 集体备课,合理制定授课计划
集体备课,能够使教师集思广益,通过研讨促进教学,最终形成资源共享。通过免疫学教学实践“教”与“学”皆不易满足教师和学生最深的体会。由于中职护理专业要求课时少,如何取舍教学内容,采取何种教学方法都给教师的个人备课和教学带来不小的困惑。通过集体备课,正确分析教材,针对各部分特点制定授课计划,便于集思广益,解决教师个人解决不了或解决不好的问题。
2 教学过程中,授课方式改革
2.1 运用启发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免疫学部分概念多、抽象、不易理解;如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容易使学生疲惫。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在教学过程中,笔者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启迪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把握知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我经常采用指导性和启发式教学,把要讲的内容以问题的形式提出,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然后围绕问题以解答的方式授课。学生很想知道问题的答案,就会认真听教师趣味性的讲解,提高了学习的兴趣。 如,免疫“战争”的导火索—抗原。免疫是机体识别和清除抗原性异物的功能。通俗地说,免疫就是机体针对抗原的一场“战争”,而这场“战争”的始动因素和必备条件就是抗原的进入和出现发生的一场免疫应答[1]。
2.2 采用比喻学习法,有利于难点的记忆
在医学免疫学学习的过程中,也不乏一些可以运用巧妙记忆的地方。如,抗原提呈的内外源途径的比较难理解,很多学生记不住MHC-Ⅰ类分子和MHC-Ⅱ类分子究竟是将抗原肽提呈给T细胞表面的CD4分子还是CD8分子。其实,在这里可以应用一些记忆技巧,即因为MHC-Ⅰ小,所以要和大分子CD8结合为靠山;而MHC-Ⅱ大,因此选择和小个子CD4 结合。教学中,还有很多地方可以使用此种记忆技巧。
2.3 利用图表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抽象问题
在学习免疫学时会遇到很多概念,有时仅看书本上的文字叙述很难理解其本质含义。如,
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的区别,通过看图,则可以轻松理解这些概念。T淋巴细胞膜上有CD2受体(E受体),通过E花环试验,T淋巴细胞与绵羊的红细胞结合,形成了“玫瑰花环”。而B淋巴细胞没有CD2受体,没有结合绵羊的红细胞,没有花环。通过图解,学生能很快能区别T和B淋巴细胞,也有利于实验课镜下区分T和B淋巴细胞,图表有利于学生对复杂问题的理解[2]。
2.4 利用多媒体教学,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计算机辅助教学(CAI)课件具有直观性好、思路清晰、逻辑性强等特点,而且能很好地突出重点和难点。应用多媒体教学,省去了教师板书的时间,可以讲授更多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为学生提供直观、生动的感性认识,化深奥为简易,化抽象为具体。这样既有助于学生理解,还能强化学生对所授内容的记忆,同时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指导
3.1突出基本概念和原理
免疫学是一门与其他生物学科,临床医学学科广泛交叉的前沿学科。学科知识覆盖面广,内容更新快,深奥抽象。笔者认为,虽然免疫学知识日新月异,但是学好免疫学的第一步依然是打牢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概念和原理。只有打下坚实的基础,才能理解并记住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知识。
3.2 教给学生“会学”比“学会”更重要
在讲解免疫学这部分内容时,概念多、抽象、理论深奥、不易理解,因此,指导学习方法是必需的,对帮助学生学好免疫学这章非常重要。首先要求学生上课认真听讲,把问题理解。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才能记住相应的知识。其次要求学生上课做好笔记。学生做好笔记,容易把握本次课的主要内容和重点难点,还要求学生边听边在重点部分做符号,重点内容重点记,一般内容略记。
3.2.1积极引导学生进行预习,逐步提高自学能力。
应安排学生做好课前预习,鼓励学生课外阅读,培养自学能力,拓宽视野,增长人文知识,发展个性。预习是培养自学能力的第一步,通过预习和独立思考,学生在教师讲课前就已经掌握了大部分内容,一些不懂的关键问题在课堂上经教师一点,不仅理解,而且记忆深刻,这样逐渐地通过自学也能掌握应学会的内容。每节课结束时,教师都要布置下节课的预习内容,下节课开始时进行提问,逐渐培养学生预习和独立思考的好习惯。
3.2.2督促经常复习,复习是增强记忆的有效方法
免疫学教科书的编排逻辑性强,各章节之间联系紧密、前后呼应,尤其是后面的章节所介绍的知识通常是基于前面所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如,免疫球蛋白章节中所阐述的,抗体是介导体液免疫应答的重要效应分子,是B淋巴细胞在抗原刺激下分化为浆细胞,产生具有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这里提到了B细胞、抗原等名词,关于B细胞、抗原的概念是在免疫学总论和抗原前两个章节中分别介绍的。有的同学课后未能及时复习,已经记不清这些概念,就不能深刻地理解抗体的概念,甚至会听不懂课。为此,提醒学生要经常复习,尤其是在下一次课之前,完成对于上一节课所学内容的复习,做到温故而知新。及时的进行复习,前边所学的内容掌握了,为后边的内容理解就打下了基础。通过这些方法的介绍,不仅让学生获得了相应知识,而且提高了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 3.2.3 结合相关学科知识,促进学生消化吸收
医学免疫学属于前沿学科,涉及范围广,其中渗透了生物学、生理学、病理学以及微生物学等多种学科的理论与技术。学生对这些学科知识的掌握程度,直接影响到免疫学的学习效果。那么,在课堂教学中,为了增强教学效果,需经常给学生简单复习一下相关学科的知识,以帮助他们学习免疫学。当然,这对于教师本身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它要求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吃透免疫学,还要了解其他重要的相关学科。总之,应用其他学科的知识促进免疫学的学习,是学好医学免疫学的推进器。
4 重视实验课教学,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积极开展实验教学,帮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实践一认识(理论)一再实践,这是人的认识规律,也是科研发展的规律。医学免疫学实验课是最基本的免疫学科研实践。通过实验课教学,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甚至自己设计实验,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免疫学原理。通过实验现象和结果来帮助学生理解理论课上的内容。如,通过观察豚鼠过敏性休克的现象,是一个经典的动物Ⅰ型过敏性休克试验[3]。此型过敏反应发生迅速,又称速发型变态反应,具有严格的特异性以及明显的个体差异特点。过敏反应过程中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等细胞释放多种血管活性介质,作用于效应器官,引起特有症状。与临床常见的青霉素过敏性休克很相似。通过实验进一步加深对Ⅰ型变态反应机理的理解,并提高护生对防治青霉素过敏重要性的认识,使上述各节的理论内容与实验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实验操作和示教以及实验结果的分析和判断,使理论课上无法完成的内容在实验课上完成,充分调动了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加强了学生独立操作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
总之,教育工作者必须努力跟上新时代的步伐,在教学实践中,要把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使学生的学习态度由被动变为主动,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不断学习,不断总结经验,提高教学的方法,为培养高素质的合格技能型医学人才而努力。
参考文献:
[1]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M].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2] 廖晓林. 高职护生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实验课程问题式教学法尝试[J]. 教育教学论坛, 2012 (33): 265-266.
[3] 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教程[M]. 山西高校联合出版社, 1995.
【关键词】医学免疫学;中职护生;教学方法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7-4620-02
1 集体备课,合理制定授课计划
集体备课,能够使教师集思广益,通过研讨促进教学,最终形成资源共享。通过免疫学教学实践“教”与“学”皆不易满足教师和学生最深的体会。由于中职护理专业要求课时少,如何取舍教学内容,采取何种教学方法都给教师的个人备课和教学带来不小的困惑。通过集体备课,正确分析教材,针对各部分特点制定授课计划,便于集思广益,解决教师个人解决不了或解决不好的问题。
2 教学过程中,授课方式改革
2.1 运用启发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免疫学部分概念多、抽象、不易理解;如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容易使学生疲惫。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在教学过程中,笔者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启迪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把握知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我经常采用指导性和启发式教学,把要讲的内容以问题的形式提出,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然后围绕问题以解答的方式授课。学生很想知道问题的答案,就会认真听教师趣味性的讲解,提高了学习的兴趣。 如,免疫“战争”的导火索—抗原。免疫是机体识别和清除抗原性异物的功能。通俗地说,免疫就是机体针对抗原的一场“战争”,而这场“战争”的始动因素和必备条件就是抗原的进入和出现发生的一场免疫应答[1]。
2.2 采用比喻学习法,有利于难点的记忆
在医学免疫学学习的过程中,也不乏一些可以运用巧妙记忆的地方。如,抗原提呈的内外源途径的比较难理解,很多学生记不住MHC-Ⅰ类分子和MHC-Ⅱ类分子究竟是将抗原肽提呈给T细胞表面的CD4分子还是CD8分子。其实,在这里可以应用一些记忆技巧,即因为MHC-Ⅰ小,所以要和大分子CD8结合为靠山;而MHC-Ⅱ大,因此选择和小个子CD4 结合。教学中,还有很多地方可以使用此种记忆技巧。
2.3 利用图表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抽象问题
在学习免疫学时会遇到很多概念,有时仅看书本上的文字叙述很难理解其本质含义。如,
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的区别,通过看图,则可以轻松理解这些概念。T淋巴细胞膜上有CD2受体(E受体),通过E花环试验,T淋巴细胞与绵羊的红细胞结合,形成了“玫瑰花环”。而B淋巴细胞没有CD2受体,没有结合绵羊的红细胞,没有花环。通过图解,学生能很快能区别T和B淋巴细胞,也有利于实验课镜下区分T和B淋巴细胞,图表有利于学生对复杂问题的理解[2]。
2.4 利用多媒体教学,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计算机辅助教学(CAI)课件具有直观性好、思路清晰、逻辑性强等特点,而且能很好地突出重点和难点。应用多媒体教学,省去了教师板书的时间,可以讲授更多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为学生提供直观、生动的感性认识,化深奥为简易,化抽象为具体。这样既有助于学生理解,还能强化学生对所授内容的记忆,同时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指导
3.1突出基本概念和原理
免疫学是一门与其他生物学科,临床医学学科广泛交叉的前沿学科。学科知识覆盖面广,内容更新快,深奥抽象。笔者认为,虽然免疫学知识日新月异,但是学好免疫学的第一步依然是打牢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概念和原理。只有打下坚实的基础,才能理解并记住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知识。
3.2 教给学生“会学”比“学会”更重要
在讲解免疫学这部分内容时,概念多、抽象、理论深奥、不易理解,因此,指导学习方法是必需的,对帮助学生学好免疫学这章非常重要。首先要求学生上课认真听讲,把问题理解。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才能记住相应的知识。其次要求学生上课做好笔记。学生做好笔记,容易把握本次课的主要内容和重点难点,还要求学生边听边在重点部分做符号,重点内容重点记,一般内容略记。
3.2.1积极引导学生进行预习,逐步提高自学能力。
应安排学生做好课前预习,鼓励学生课外阅读,培养自学能力,拓宽视野,增长人文知识,发展个性。预习是培养自学能力的第一步,通过预习和独立思考,学生在教师讲课前就已经掌握了大部分内容,一些不懂的关键问题在课堂上经教师一点,不仅理解,而且记忆深刻,这样逐渐地通过自学也能掌握应学会的内容。每节课结束时,教师都要布置下节课的预习内容,下节课开始时进行提问,逐渐培养学生预习和独立思考的好习惯。
3.2.2督促经常复习,复习是增强记忆的有效方法
免疫学教科书的编排逻辑性强,各章节之间联系紧密、前后呼应,尤其是后面的章节所介绍的知识通常是基于前面所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如,免疫球蛋白章节中所阐述的,抗体是介导体液免疫应答的重要效应分子,是B淋巴细胞在抗原刺激下分化为浆细胞,产生具有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这里提到了B细胞、抗原等名词,关于B细胞、抗原的概念是在免疫学总论和抗原前两个章节中分别介绍的。有的同学课后未能及时复习,已经记不清这些概念,就不能深刻地理解抗体的概念,甚至会听不懂课。为此,提醒学生要经常复习,尤其是在下一次课之前,完成对于上一节课所学内容的复习,做到温故而知新。及时的进行复习,前边所学的内容掌握了,为后边的内容理解就打下了基础。通过这些方法的介绍,不仅让学生获得了相应知识,而且提高了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 3.2.3 结合相关学科知识,促进学生消化吸收
医学免疫学属于前沿学科,涉及范围广,其中渗透了生物学、生理学、病理学以及微生物学等多种学科的理论与技术。学生对这些学科知识的掌握程度,直接影响到免疫学的学习效果。那么,在课堂教学中,为了增强教学效果,需经常给学生简单复习一下相关学科的知识,以帮助他们学习免疫学。当然,这对于教师本身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它要求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吃透免疫学,还要了解其他重要的相关学科。总之,应用其他学科的知识促进免疫学的学习,是学好医学免疫学的推进器。
4 重视实验课教学,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积极开展实验教学,帮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实践一认识(理论)一再实践,这是人的认识规律,也是科研发展的规律。医学免疫学实验课是最基本的免疫学科研实践。通过实验课教学,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甚至自己设计实验,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免疫学原理。通过实验现象和结果来帮助学生理解理论课上的内容。如,通过观察豚鼠过敏性休克的现象,是一个经典的动物Ⅰ型过敏性休克试验[3]。此型过敏反应发生迅速,又称速发型变态反应,具有严格的特异性以及明显的个体差异特点。过敏反应过程中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等细胞释放多种血管活性介质,作用于效应器官,引起特有症状。与临床常见的青霉素过敏性休克很相似。通过实验进一步加深对Ⅰ型变态反应机理的理解,并提高护生对防治青霉素过敏重要性的认识,使上述各节的理论内容与实验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实验操作和示教以及实验结果的分析和判断,使理论课上无法完成的内容在实验课上完成,充分调动了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加强了学生独立操作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
总之,教育工作者必须努力跟上新时代的步伐,在教学实践中,要把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使学生的学习态度由被动变为主动,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不断学习,不断总结经验,提高教学的方法,为培养高素质的合格技能型医学人才而努力。
参考文献:
[1]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M].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2] 廖晓林. 高职护生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实验课程问题式教学法尝试[J]. 教育教学论坛, 2012 (33): 265-266.
[3] 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教程[M]. 山西高校联合出版社, 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