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研究目的为探讨 6 周核心训练搭配阻力训练对女子网球运动员在网球技能表现之影响。方法:招募 24名女子网球运动员;国际网球技术等级测验 [International Tennis Number, ITN] 级数:6.0 ± 0.7级) 为受试者,随机分为8名核心训练组 (core exercise, C)、8名核心训练搭配阻力训练组 (core exercise with resistance xercise, CR) 与7名控制组 (control, CON)。三组皆进行常规的网球训练,但 C及 CR组包含额外的核心与阻力训练,频率为每周3次,每次训练约90分钟。各组于六周训练前、后皆进行 ITN 测验。结果:CR 组在底线击球深度、底线击球准确性、截击深度、发球准确性的后测结果皆显著优于前测 (p<0.05);另外,CR组在ITN级数与总得分的提升幅度均优于C组与CON组 (C组进步10.2%,CR组进步32.3%,CON组进步7.0%,p<0 .05)。结论:女子网球运动员在6周核心训练搭配阻力训练的训练模式下,能显著提升网球技能表现。
关键词:底线击球;截击;发球;国际网球技术等级测验
网球运动因需考虑对手的回击球,故具有无法预期的特点。同时在击球过中,受到快速移动、加速、减速或瞬间改变方向的动作需求,如果缺乏稳定的重心或合适的动作,则会直接影响击球的发力,甚至造成伤害的产生。McGill, Grenier认为,核心训练往往适用于预防伤害发生与减缓伤痛的复发,而这方面的成效,在Willson, Dougherty, Ireland临床研究上获得证实。因此,本研究的目的即在通过 ITN 的测验,探讨核心训练搭配阻力训练对网球技能表现的影响。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招募 24名组女子网球运动员,均自愿参与且半年内无受伤情况,过去无核心训练经验者为实验对象,基本数据如表 1。本研究采用随机分配方式,分成 8 名核心训练组 (core exercise, C)、8 名核心训练搭配阻力训练组 (core exercise with resistance exercise, CR) 与 7名对照组 (control, CON),共三组。
1.2研究方法
1.2.1实验法
1.2.1.1实验设计
本研究6周训练计划采用渐进式的模式设计训练进度与内容,并由非原技术训练教练的三位资深教练亲自执行核心训练,训练计划如表2所示。
2、研究结果
2.1整体专项能力
经同构型比较后发现三组前测的 ITN 总得分并未达显著情形 (F = 0.743,p> 0.05),代表三组间具有同构型。再以混合设计二因子变异数统计后发现在 ITN 总得分呈现交互作用 (F = 18.282,p < 0.05),经事后比较得知三组后测的结果皆优于前测 (C 组进步 11.0%,CR 组进步38.0%,CON 组进步 7.1%,p < 0.05)。经单因子共变数检验后发现 CR 组的进步幅度皆显著优于 C 组与 CON 组 (p< 0.05)。 经同构型比较后发现三组前测的 ITN 级数并未达显著情形 (F = 0.539,p > 0.05),代表三组间具有同构型。
2.2网球各项技术与能力分析
统计后发现在底线击球深度得分呈现交互作用 (F = 3.788,p < 0.05),经事后比较得知三组后测的结果皆优于前测 (C 组进步 2.2%,C组进步 32.6%,CON 组进步 23.8%,p< 0.05)。经单因子共变量检验后发现三组间的进步幅度并无差异情形 (p > 0.05))。
底线击球准确性得分呈现交互作用 (F= 7.526,p < 0.05),经事后比较得知仅 C 组与 C组后测的结果优于前测 (C 组进步 30.1%,C组进步 37.6%,CON 组退步 12.5%,p< 0.05)。经单因子共变数检验后发现 CR 组的进步幅度皆显著优于 C 组与 CON 组 (p < 0.05)。
3、结论与分析
本研究采用 ITN 的测验模式,在各项测验中的比较时,仅只能在 CR组上发现有着最显著的提升情形 (每项測验的进步幅度皆是最大,且进步范围皆稳定提升32.2% 以上)。因此,推测 CR 组的训练模式,除了具有提升肌力表现的效果的外,相对于稳定度的表现,也具有着正面的效果。
根据上述的结果与讨论,本研究进行下述的结论:通过 6 周核心训练搭配阻力训练的训练模式,能显著提升女子网球运动员底线、发球等网球专项技能表现。
参考文献:
[1]王兴泽.核心力量训练研究进展[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12,31(7):648-653.
[2]KUNNEMEYERJ,SCHMIDTBLEICHERD.DieNeuromusk-ulaireStimulationRNS[J].Leistungssport,1997,9(2):39-42.
关键词:底线击球;截击;发球;国际网球技术等级测验
网球运动因需考虑对手的回击球,故具有无法预期的特点。同时在击球过中,受到快速移动、加速、减速或瞬间改变方向的动作需求,如果缺乏稳定的重心或合适的动作,则会直接影响击球的发力,甚至造成伤害的产生。McGill, Grenier认为,核心训练往往适用于预防伤害发生与减缓伤痛的复发,而这方面的成效,在Willson, Dougherty, Ireland临床研究上获得证实。因此,本研究的目的即在通过 ITN 的测验,探讨核心训练搭配阻力训练对网球技能表现的影响。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招募 24名组女子网球运动员,均自愿参与且半年内无受伤情况,过去无核心训练经验者为实验对象,基本数据如表 1。本研究采用随机分配方式,分成 8 名核心训练组 (core exercise, C)、8 名核心训练搭配阻力训练组 (core exercise with resistance exercise, CR) 与 7名对照组 (control, CON),共三组。
1.2研究方法
1.2.1实验法
1.2.1.1实验设计
本研究6周训练计划采用渐进式的模式设计训练进度与内容,并由非原技术训练教练的三位资深教练亲自执行核心训练,训练计划如表2所示。
2、研究结果
2.1整体专项能力
经同构型比较后发现三组前测的 ITN 总得分并未达显著情形 (F = 0.743,p> 0.05),代表三组间具有同构型。再以混合设计二因子变异数统计后发现在 ITN 总得分呈现交互作用 (F = 18.282,p < 0.05),经事后比较得知三组后测的结果皆优于前测 (C 组进步 11.0%,CR 组进步38.0%,CON 组进步 7.1%,p < 0.05)。经单因子共变数检验后发现 CR 组的进步幅度皆显著优于 C 组与 CON 组 (p< 0.05)。 经同构型比较后发现三组前测的 ITN 级数并未达显著情形 (F = 0.539,p > 0.05),代表三组间具有同构型。
2.2网球各项技术与能力分析
统计后发现在底线击球深度得分呈现交互作用 (F = 3.788,p < 0.05),经事后比较得知三组后测的结果皆优于前测 (C 组进步 2.2%,C组进步 32.6%,CON 组进步 23.8%,p< 0.05)。经单因子共变量检验后发现三组间的进步幅度并无差异情形 (p > 0.05))。
底线击球准确性得分呈现交互作用 (F= 7.526,p < 0.05),经事后比较得知仅 C 组与 C组后测的结果优于前测 (C 组进步 30.1%,C组进步 37.6%,CON 组退步 12.5%,p< 0.05)。经单因子共变数检验后发现 CR 组的进步幅度皆显著优于 C 组与 CON 组 (p < 0.05)。
3、结论与分析
本研究采用 ITN 的测验模式,在各项测验中的比较时,仅只能在 CR组上发现有着最显著的提升情形 (每项測验的进步幅度皆是最大,且进步范围皆稳定提升32.2% 以上)。因此,推测 CR 组的训练模式,除了具有提升肌力表现的效果的外,相对于稳定度的表现,也具有着正面的效果。
根据上述的结果与讨论,本研究进行下述的结论:通过 6 周核心训练搭配阻力训练的训练模式,能显著提升女子网球运动员底线、发球等网球专项技能表现。
参考文献:
[1]王兴泽.核心力量训练研究进展[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12,31(7):648-653.
[2]KUNNEMEYERJ,SCHMIDTBLEICHERD.DieNeuromusk-ulaireStimulationRNS[J].Leistungssport,1997,9(2):3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