称谓词前加人称代词情况初探

来源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nangc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主要讨论称谓词前加人称代词这一语言现象,具体以“家”“舍”类词语为例。文章认为“家、舍”类称谓词前可加第一人称代词“我”,构成语义上的复指关系。“我+称谓词”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用法,与常见用法有别,明清时期常见。
  关键词:称谓词 我 家 舍
  谦词是谦称自己或与自己有关的人或事的词语。[1]汉语词汇学,无论是共时研究还是历时研究,对谦词、敬词和婉词的关注都极为不够。一般认为,谦词、敬词和婉词属于礼貌语言,是语言的“装饰”,是语言的社会文化属性的载体,与语言系统本身似乎没有太大的关系,因此,作为本体语言学的词汇学大可不必去关注这些边缘的词汇现象。[2]其实,这种看法是片面的。谦词、敬词不仅是礼貌语言的体现,也是汉语词汇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谦词、敬词有其独特的用法,少了它们,汉语词汇研究必然不全面。因此,谦词、敬词的研究是有必要的。
  谦词中有一类表示亲属称谓的词语,姑且称之为称谓词,这类词语在明清时期有种用法较为特别。这类称谓词前可以加人称代词,构成语义上的重复。本文以“家”“舍”为例,分析这种用法的独特之处。“家”为谦词,对人谦称自己亲属中的长辈或同辈。明清时期,叙称己方亲属,“除弟弟以下的诸晚辈和妻子儿女之外,已无往而不用‘家’了”[3]。“舍”,谦词,谦称自己的亲属以及比自己年幼的同辈、晚辈。兹对“家”“舍”类称谓词的常见用法各举一例:
  (1)诣庆宾告曰:“……君脱矜愍为往告报,见申委曲,家兄闻此,必相重报。……”(明·冯梦龙《智囊·察智》)
  (2)杜应元道:“是舍侄杜伏威,在外日久,近日才回。”(明·清溪道人《禅真逸史》第24回)
  例(1)中“家兄”指说话人的哥哥,例(2)“舍侄”指说话人的侄子。“家兄”作主语,“舍侄”作表语,“家兄、舍侄”前面没有加人称代词,义为“我的哥哥”“我的侄子”。这是常见的用法。
  “家”类称谓词有“家父、家严、家母、家伯、家叔、家兄”等,“舍”类称谓词有“舍弟、舍妹、舍侄”等。这些称谓词的常见用法是作主语或表语,前面不再添加成分。这类称谓词有特定的语义,且结构固定。但是在使用过程中,这些词语用法变得灵活,出现了与常见用法不一样的用例。例如:
  (3)曹代便将此事谈及,抚民道:“这事到是我家叔欢喜的,待我与家叔谈过,看是如何?”(明·李清《明珠缘》第42回)
  (4)却说唐僧师徒在孙员外家吃了斋,打点前行,那员外一手扯着行者道:“师父,你既称是我家兄,生逢异地,我年已老,不知你教诲甚事。”(明·佚名《续西游记》第59回)
  (5)一人作客在外,见乡亲问曰:“我家父在家好么?”(清·游戏主人《笑林广记·卷六·闺风部》)
  (6)郭海寿道:“我家母有极大冤枉,故来请大人前往告诉,你们不须拦阻。”(清·西湖居士《万花楼演义》)
  (7)我道:“我并不要甚么功名,是我家伯代我捐的一个通判。”(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60回)
  (8)话未了,见一人出班,奏道:“云豹杀我家兄,微臣愿往。”(清·江南随园主人《绣戈袍全传》第15回)
  (9)仲晦道:“你有所不知。这个亲戚,便是我家兄的女婿,是那同来的陈先生的侄儿。”(清·吴趼人《劫馀灰》第15回)
  (11)严致和道:“老舅怕不说的是。只是我家嫂,也是个糊涂人,几个舍侄,就像生狼一般,一总也不听教训。他怎肯把这猪和借约拿出来。”(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5回)
  (12)张老道:“前日为这四首诗,舍亲又去求他,他许说有兴时便来领教,要我舍亲日日备酒候他,尚不见来。……”(明·荑秋散人《玉娇梨》第13回)
  (13)先生喝道:“这泼猢狲,还弄巧舌。我舍侄还是自在为王好,还是与人为奴好。不得无礼。吃我这一钩。”(明·吴承恩《西游记》第53回)
  (14)老者捶胸道:“可怜,可怜。说甚么令郎,羞杀我等。这个是我舍弟,名唤陈清,老拙叫做陈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47回)
  (15)自家乃卢太尉是也。卢杞丞相,是我家兄。卢中贵公公,是我舍弟。一门贵盛,霸掌朝纲。(明·汤显祖《紫钗记》第15回)
  (16)当下李纲与种师道、姚平仲商议进兵,师道曰:“敌势方张,不可侥幸。待我舍弟师中到来,他有关兵二万,皆是貔貅之士,方可并力成功。”(清·陈忱《水浒后传》第23回)
  (17)侣笙道:“……我想这位马道台,不象这等无情的,何以这样拒绝我?后来仔细一打听,才知道是我舍弟先见了他,在他跟前,痛痛的说了我些坏话。……”(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36回)
  (18)卜成仁道:“你道奇也不奇,不是别人,恰恰正是我舍妹。”(清·玩花主人《玉支玑》第8回)
  (19)且说那高山大王赵大郎自叹道:“掩昔年若没有呼世子救我舍妹,俺一家儿性命就难保哩。”(清·佚名《呼家将》第12回)
  (20)唐二棒椎道:“你难道不曾听见。我舍侄同我同榜同门,是出在一个房师房里中的了。他写门年愚侄的帖子拜我,我可该照样还他。”(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46回)
  例(3)~(11)是“家”类称谓词,在这几例中,“家叔、家父、家母、家伯、家兄、家嫂”等前面都加了人称代词“我”,构成“我家X”。“家X”原本就指“我的X”,加上第一人称代词“我”,属于重复。例(12)~(20)是“舍”类称谓词,这几例中,“舍亲、舍侄、舍弟、舍妹”前面有人称代词“我”,构成“我舍X”,也是一种重复。
  “家”“舍”类称谓词是说话人对别人谦称自己亲属,原本就暗含[+我的]这一语义,在前面加上第一人称代词“我”,构成“我+家(舍)X”这一结构,其表达的语义与“家(舍)X”一样。在这类结构中,指称自己亲属的语素为“家、舍”,但这并不意味着“家、舍”就等同于“我的”,“家、舍”表达的是谦虚或尊敬的态度。因而,“我+家(舍)X”构成的是语义上的重复,不是结构上的重复。从上面的例子来看,此类词语明清多见,且多出现在人物对话中。原本谦词具有书面语色彩,但出现在口语对话中,其口语性增强,需要改变形式来适应口语语体,因而产生了这种不同于常见用法的用例。这种用法与常见用法有差别,不属于错误用法,需要给予注意。
  参考文献:
  [1]洪成玉.谦词敬词婉词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年.
  [2]张雁.值得关注的谦词、敬词和婉词——兼评《谦词敬词婉词词
  典》[J].语文研究,2005.
  [3]吉常宏.要有历史发展观念——正确使用称谓词之五[J].语文建
  设,2001,(5).
  (杨惠 宋闻兵 浙江宁波 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 315211)
其他文献
摘 要:作为湖南省长沙市的一个郊县,宁乡县域的方言——宁乡话虽然只是一种过渡性方言,却具有其典型的地方语言特色,比如其中的特殊动态助词“起”和“餐”等在基本意义和语法运用方面就迥异于其他方言,特别是与普通话相比显得比较特殊。如“起”可表持续态、完成态和开始态;“餐”表经历态和持续态,持续态时可重叠,表“渐进”义。  关键词:“起” “餐” 宁乡方言 动态助词  宁乡县地处湘东偏北的洞庭湖南缘地区,
期刊
摘 要:本文采用分布统计和人工筛选的方法对容量近80万字的语料库进行封闭考察,尝试通过对包括方言词在内的动词重叠式类型和数量的分析,从语言学分析的角度来解读小说《平凡的世界》的语言风格。  关键词:《平凡的世界》 分布统计 动词重叠式 语言风格  一、引言  关于动词重叠的研究,一直是语法学家比较关注的问题。动词重叠形式和意义多样而统一,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动词重叠口语和书面语略有差异、不同语体略有
期刊
摘 要:本文通过对一场具有代表性的体操比赛解说的分析,结合Du Bois的话语三角理论,探究其两种立场互动模式。解说员运用多种词汇、语法手段,实现对自身的定位、对客体的评价以及对另一主体的联盟。通过立场三要素间关系及表达方式的对比,考察解说倾向性偏颇的话语表现。  关键词:话语立场 立场三角 体育解说  一、引言  近年来,话语立场研究逐渐成为热点。立场是说话人对所传达的命题意义或其他话语参与者的
期刊
摘 要:语气隐喻指被选用的语气不是表达它通常表达的言语功能,而是表达另一种言语功能。从句子结构层面来说,语气隐喻表现为句式的非一致性。本文以英汉两种语言为对象,以一部英文电影和一部中文电影为载体,分别从语境依赖性、语调、标记词或语气词三个方面对比分析英汉语气隐喻。  关键词:语气隐喻 句式的非一致性 言语功能 英汉对比  一、引言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给隐喻下的定义是:隐喻是通过把属于别的事物
期刊
摘 要:本文以日语借词为例,从语言和文化这两个角度分析了翻译对目的语产生的影响。从语言上看,日语借词丰富了汉语的词汇量,包括输入新词和词义变化等几个方面;同时也增强了汉语表现力,具体表现在构词法上。基于翻译会对目的语语言文化带来影响,译者主体性在出发语到目的语这一转换过程中也会受到影响。  关键词:翻译 日语借词 语言文化 主体性  一、引言  翻译是一种以交流为目的的语言活动,是将一种语言转换为
期刊
摘 要:本文重点考察了运动事件研究的理论框架、研究方法以及研究视角和主题。我们认为:1.相对于框架语义学,认知语义学理论更具有解释力;2.与词汇化模式相关的主要问题有两个:从共时的角度来看,词汇化模式存在类型等级性;从历时的角度看,词汇化模式存在演变动态性。  关键词:运动事件 类型学 综合考察  一、引言  运动是我们生活中最早、最基本、最广泛的经验之一(Johnson,1987)。语言中对运动
期刊
摘 要:本文运用语用顺应论剖析英若诚汉译话剧《推销员之死》的过程,包括译前的选材与译中翻译策略的选择。顺应论认为语言的使用是一个出于语言内部和外部原因,连续不断选择的过程。在该理论的框架下,作为特殊语言使用的话剧翻译活动也是一个连续选择的过程:译者从翻译目的出发,选择相应的文本和翻译策略,顺应译语受众的语言语境与交际语境。英若诚选择汉译《推》剧顺应了当时中国受众的内在需求,选择增译、省译、套译和改
期刊
摘 要:词汇是语言中最为活跃的因素,受社会环境影响也最为明显。近代社会转型使女性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一过程中,大量有关女性的新词语不断出现,这不仅反映出女性家庭、社会、职业、文化、社会等生活方式方面的变化,而且折射出女性身份、地位、价值等社会心理和文化观念的变化,同时也是对旧有话语体系,即男性话语体系的冲击。通过对这些新词语的分析,可以建构出近代女性的生活图景,也可从一个侧面对近代社会历
期刊
摘 要:现代汉语中,撮口音[y]来自中古合口三等韵;有些方言中,部分中古遇摄合口三等字(如“鱼”),韵母作[iu],为撮口音[y]的前身。通过音系内部对比分析,可发现方言中这类[iu]韵母音为16世纪前古音的部分残存。  关键词:方言 [iu]韵母 语音层次 古音保留  现代汉语普通话中,中古遇摄合口三等鱼、虞韵的精组、见晓组及泥母字,如“徐、居、女、鱼”等,韵母为[y],为舌面前高元音。但在很多
期刊
摘 要:话语标记是人们日常会话中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话语标记语数量众多,其中“然后”一词是典型的代表。“然后”由基本义表条件关系发展为表顺承关系,进而虚化为表事理顺序,最终成为不具有真值意义的话语标记。“然后”作为话语标记具有特殊的功能与特征,同时新的功能和特征的出现,也对这一用法和言语规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关键词:然后 话语标记 言语规范  一、引言  汉语中“然后”一词在自然口语会话中,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