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思想政治课具有十分鲜明的思想教育性,教材中有许多内容是直接对学生进行训导的,如果教师扮演真理的化身,采用讲授式等“我打你通”的教学方法,学生往往会产生逆反心理,“意义障碍”,教学效果不好甚至会适得其反。我在教学中常常运用论辩法教学,往往收到良好的效果。
我们上过一堂这样的研究课,课题是《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教材的理论性不很强,但思想性很强。我们采用论辩课的教法,课前布置学生阅读教材,并就理想与现实在人生中的地位和作用联系实际谈谈自己的观点、并加以论证。课堂教学中,我们根据学生自学所反馈回来的信息,设置“理想与现实谁高”论题,在课堂上分组开展论辩。根据学生的观点。我们挑选了10个学生,分为正反双方两个小组,在老师导入课题后,由这些同学在教坛上阐述自己的观点。这过程中,老师把他们的主要观点和论据扼要地写在黑板上.学生记录,然后.学生自由争辩。学生可以根据以上同学的发言.提出质问反诘并陈述自己的观点。最后,由老师归纳小结,说明理想与现实的关系。这堂课在努力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的同时,很好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积极参与,变被动为主动,变厌学为乐学。整节课的课堂气氛热烈、兴趣盎然,学生们积极思考.各抒己见。发言的有理有据,力求以理服众;听的认真听.积极想,大胆质疑,全体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景中轻轻松松地进行学习,既正确认识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澄清了原有的模糊认识,又训练了学生的阅读、写作、语言表达等多方面的能力,还锻炼了学生的胆量,达到了原定的知识、能力、觉悟三提高的既定的教学目标。事后,我们召开了课代表的座谈会,听取学生的意见。学生都纷纷表示,如此改革好,克服了满堂灌,克服了死记硬背,学得积极、主动、轻松,学得深刻,也记得牢固,这样的思想政治课我们喜欢。从事后的测试结果来看,教学效果不错。
论辩教学法从根本改变传统讲授法中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教师包办代替而置学生于被动地们的模式,而让学生当教学的主角,使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和指导下,通过自学、思考、质疑问难、论证肯定,从而达到掌握知识、活跃思想、深化认识,锻炼能力、提高觉悟的教学目标。由于论辩教学法摆正了教师和学生的位置.在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同时,充分发挥了学生自我教育的功能和主体作用,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使学生主动学、积极学、轻松地学,因此能收到较佳的教学效果。
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材中,有下列几类的内容可以运用而且适合运用论辩法进行教学:
第一类,宣传马克思主义科学性的内容,如“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 “政治的核心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 “民主的本质是一种国家制度”等等。这类内容理论性、逻辑性很强.也很抽
象,学生这方面的理论基础比较薄弱,认识不多。教学中处理这类教材可采用学生自学初步认识,教师阐述提高认识,学生质疑、争辩加深认识的论辩法方式进行教学。
第二类,宣传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或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正
确性的内容,如“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优越性”、“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我国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等等。这类内容政治性、思想性强,不少学生由于受各种思想的影响而有所怀疑。教学中处理这类教材时,可采用布置论题让学生课外自学,并围绕问题搜集资料,作好准备,堂上讨论,各抒己见,互相启发,最后由教师分析论证加以理解,纠正错误认识的论辩方式进行教学。
第三类,直接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如“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奉献”、“树立正确的金钱观”等等。这类内容浅显,比较直观,容易理解,但由于受社会上存在着不良现象和风气的冲击和影响,部分学生持不同的看法。教学中处理这类教材时,可采用布置学生课外自学,堂上由学生主持进行分组辩论,教师只作简单的归纳、总结的论辩法方式,使学生在争辩中进行得出正确的结论。
教無定法,教材的内容不同,学生的实际不同,所采用的论辩法应有所不同。但不论采用什么模式的论辩法,我们都必须遵循以下几个原则:第一,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面向全体学生,要给每个学生提供公正的平等的学习机会并推行“成功教育”,使每个学生在“成功”中肯定自我,获取奋发向上的动力。第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当课堂教学的主角,给予一定的时空让学生积极参与,变被动为主动,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积极思考、质疑、求知,从而使学生不仅能较好地消化吸收知识,而且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分析思考解答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和表现自我的勇气,刻苦钻研的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第三,要注意启发引导。要创设乐学情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成功的重要动力。有兴趣,才能吸引学生学下去,从而获得真知,得到成功的情感体验,从而产生自觉学习的需要和动力。要使学生对思想政治课从厌学到乐学,必须做好教法、学法的研究,创设乐学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教学中要善于启发学生思维,把解疑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促使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积极思考,以提高思维能力。第四,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政治理论具有抽象性,学生则有抽象思维不强的特点,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把理论知识进行还原处理,把经过抽象化的理论知识还原为形象化的具体事物。通过理论还原,利用学生已有的社会生活的感性认识来促使他们向理性认识发展。例如,《内外因的辩证关系》的教学,就可能联系学生都很感兴趣的“东南亚金融危机”这一典型事例,分析其出现的原因及其对我国的影响不大的原因,生动、形象地说明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一定要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生动形象的感性认识和抽象的理性知识形成了互补,增强了政治课的吸引力,它不仅能使学生更好地学掌握了知识,而且,通过长期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学生学会了怎样理论联系实际,怎样运用课本的理论知识分析、说明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了他们的分析问题、辩别是非和解答问题的能力。
我们上过一堂这样的研究课,课题是《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教材的理论性不很强,但思想性很强。我们采用论辩课的教法,课前布置学生阅读教材,并就理想与现实在人生中的地位和作用联系实际谈谈自己的观点、并加以论证。课堂教学中,我们根据学生自学所反馈回来的信息,设置“理想与现实谁高”论题,在课堂上分组开展论辩。根据学生的观点。我们挑选了10个学生,分为正反双方两个小组,在老师导入课题后,由这些同学在教坛上阐述自己的观点。这过程中,老师把他们的主要观点和论据扼要地写在黑板上.学生记录,然后.学生自由争辩。学生可以根据以上同学的发言.提出质问反诘并陈述自己的观点。最后,由老师归纳小结,说明理想与现实的关系。这堂课在努力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的同时,很好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积极参与,变被动为主动,变厌学为乐学。整节课的课堂气氛热烈、兴趣盎然,学生们积极思考.各抒己见。发言的有理有据,力求以理服众;听的认真听.积极想,大胆质疑,全体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景中轻轻松松地进行学习,既正确认识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澄清了原有的模糊认识,又训练了学生的阅读、写作、语言表达等多方面的能力,还锻炼了学生的胆量,达到了原定的知识、能力、觉悟三提高的既定的教学目标。事后,我们召开了课代表的座谈会,听取学生的意见。学生都纷纷表示,如此改革好,克服了满堂灌,克服了死记硬背,学得积极、主动、轻松,学得深刻,也记得牢固,这样的思想政治课我们喜欢。从事后的测试结果来看,教学效果不错。
论辩教学法从根本改变传统讲授法中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教师包办代替而置学生于被动地们的模式,而让学生当教学的主角,使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和指导下,通过自学、思考、质疑问难、论证肯定,从而达到掌握知识、活跃思想、深化认识,锻炼能力、提高觉悟的教学目标。由于论辩教学法摆正了教师和学生的位置.在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同时,充分发挥了学生自我教育的功能和主体作用,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使学生主动学、积极学、轻松地学,因此能收到较佳的教学效果。
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材中,有下列几类的内容可以运用而且适合运用论辩法进行教学:
第一类,宣传马克思主义科学性的内容,如“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 “政治的核心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 “民主的本质是一种国家制度”等等。这类内容理论性、逻辑性很强.也很抽
象,学生这方面的理论基础比较薄弱,认识不多。教学中处理这类教材可采用学生自学初步认识,教师阐述提高认识,学生质疑、争辩加深认识的论辩法方式进行教学。
第二类,宣传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或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正
确性的内容,如“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优越性”、“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我国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等等。这类内容政治性、思想性强,不少学生由于受各种思想的影响而有所怀疑。教学中处理这类教材时,可采用布置论题让学生课外自学,并围绕问题搜集资料,作好准备,堂上讨论,各抒己见,互相启发,最后由教师分析论证加以理解,纠正错误认识的论辩方式进行教学。
第三类,直接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如“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奉献”、“树立正确的金钱观”等等。这类内容浅显,比较直观,容易理解,但由于受社会上存在着不良现象和风气的冲击和影响,部分学生持不同的看法。教学中处理这类教材时,可采用布置学生课外自学,堂上由学生主持进行分组辩论,教师只作简单的归纳、总结的论辩法方式,使学生在争辩中进行得出正确的结论。
教無定法,教材的内容不同,学生的实际不同,所采用的论辩法应有所不同。但不论采用什么模式的论辩法,我们都必须遵循以下几个原则:第一,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面向全体学生,要给每个学生提供公正的平等的学习机会并推行“成功教育”,使每个学生在“成功”中肯定自我,获取奋发向上的动力。第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当课堂教学的主角,给予一定的时空让学生积极参与,变被动为主动,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积极思考、质疑、求知,从而使学生不仅能较好地消化吸收知识,而且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分析思考解答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和表现自我的勇气,刻苦钻研的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第三,要注意启发引导。要创设乐学情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成功的重要动力。有兴趣,才能吸引学生学下去,从而获得真知,得到成功的情感体验,从而产生自觉学习的需要和动力。要使学生对思想政治课从厌学到乐学,必须做好教法、学法的研究,创设乐学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教学中要善于启发学生思维,把解疑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促使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积极思考,以提高思维能力。第四,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政治理论具有抽象性,学生则有抽象思维不强的特点,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把理论知识进行还原处理,把经过抽象化的理论知识还原为形象化的具体事物。通过理论还原,利用学生已有的社会生活的感性认识来促使他们向理性认识发展。例如,《内外因的辩证关系》的教学,就可能联系学生都很感兴趣的“东南亚金融危机”这一典型事例,分析其出现的原因及其对我国的影响不大的原因,生动、形象地说明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一定要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生动形象的感性认识和抽象的理性知识形成了互补,增强了政治课的吸引力,它不仅能使学生更好地学掌握了知识,而且,通过长期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学生学会了怎样理论联系实际,怎样运用课本的理论知识分析、说明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了他们的分析问题、辩别是非和解答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