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作文教学;修改能力;意
识;修改习惯
〔中图分类号〕 G633.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1)
09(B)—0073—01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是一种理想的写作境界。但对中小学生而言,写作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薄弱环节,需要长期训练,才能达到理想境界。
长期以来,人们对作文的修改存在认识上的偏差,认为“学生写,教师改”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于是,教师承包了作文的批改任务,学生在修改方面无所作为,这样做,忽略了学生修改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写作水平的提高。从新课标的基本要求来看,从小学到中学,都强调修改能力的培养。作文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乐于表达、有创意表达的能力,还要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不仅要考察学生修改作文的情况,还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和方法。为此,我们要采取科学合理的方式方法,循序渐进,综合培养提高学生的修改能力。
修改能力是写作的基本能力之一,修改是写作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道工序,常言道“文不厌改”。养成良好的修改习惯,具备修改能力,不仅仅是在中小学阶段去培养,去实施、运用,它还将伴随着一个人的一生!而对广大中学生而言,修改习作,应从哪些方面着手呢?下面,笔者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第一,应有修改意识,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写作教学长期以来存在着一个误区:只有教师的积极性,而学生常常处于被动应付的地位,缺乏主动性。因此,在修改作文之前,教师就应让学生自己先进行修改,即在打草稿的过程中做几次全面细致的修改,直到自己满意为止。
第二,要综合考虑下列几方面的因素。①立意要正确。立意,就是确定文章要表达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表达什么样的观点或见解,它们是否符合题意,是否正确等。立意有偏差,思想情感不健康,如同开车走错了方向,再好的语言、结构也只能是陪葬品;“意”是文章的统帅,不允许出现偏差。②选材是否恰当、得体。材料是文章的血肉,如同盖房要运用砖瓦等材料一样。要围绕主题思想选材,所选材料能表现主题,材料与主题有内在联系,水乳交融,切忌风马牛不相及。另外,选材也要依据文体特征而定,学生作文中常出现的“四不像”类作文,就是由于把记叙文、议论文等杂糅在一起,因而选用材料混乱,导致文体特征不突出。③是否存在详略不当问题。“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占有材料,还要懂得取舍,如同制作衣裳,要精心裁剪,有助于表达主题思想的要详,与主题联系不密切的要略写。写记叙文,写读后感,学生常犯的毛病就是整篇或大段引用,而不明白取舍,不会概述,以叙代评。④检查有无病句、用词不当、错别字、标点误用等现象。语言学家张志公先生认为,“学字,学句,学篇章,这就是写文章的基本功。基本功练好了,就为写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基本功练不好,肯定写不出好文章来。所以,字、句、篇章可以说是学写文章的三道关口。”这是修改过程中的常规修改,每个人在这些方面或多或少都存在问题,因此,要重视最基本的修改,细心检查,及时纠正。为了节省时间,要学会运用修改符号辅助修改。
第三,在合作交流中提高修改能力。修改作文,也需要合作。学生通过阅读其他同学的作文,可增强思维的发散性;通过评定别人文章的优劣,可以供自己以后作文借鉴;同时通过写评语,既增加了练笔量,又练习了不同文体的作文,可谓是一举三得。最为重要的是经常进行作文合作修改,学生就会于无形中养成检查修改作文的习惯,从而在自己作文后能反复斟酌推敲,以提高作文质量。这样,审美能力、阅读能力、自我纠错能力便得到了同步发展,也进而对写作能力的提高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第四,培养修改习惯,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良好的习惯伴随着人的一生。在课内外写作实践中,教师要善于组织学生修改习作,每次训练,要有侧重点,不能面面俱到,而要针对薄弱环节,逐项突破,循环往复,最后全面收兵。
写作能力要靠写来培养,也要靠修改来扶持。改的能力离不开写的根基,也要靠改的实践来造就。因此,学生长期坚持修改作文,养成修改作文的好习惯,必将为他们终生受用。
编辑:郭裕嘉
识;修改习惯
〔中图分类号〕 G633.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1)
09(B)—0073—01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是一种理想的写作境界。但对中小学生而言,写作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薄弱环节,需要长期训练,才能达到理想境界。
长期以来,人们对作文的修改存在认识上的偏差,认为“学生写,教师改”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于是,教师承包了作文的批改任务,学生在修改方面无所作为,这样做,忽略了学生修改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写作水平的提高。从新课标的基本要求来看,从小学到中学,都强调修改能力的培养。作文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乐于表达、有创意表达的能力,还要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不仅要考察学生修改作文的情况,还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和方法。为此,我们要采取科学合理的方式方法,循序渐进,综合培养提高学生的修改能力。
修改能力是写作的基本能力之一,修改是写作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道工序,常言道“文不厌改”。养成良好的修改习惯,具备修改能力,不仅仅是在中小学阶段去培养,去实施、运用,它还将伴随着一个人的一生!而对广大中学生而言,修改习作,应从哪些方面着手呢?下面,笔者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第一,应有修改意识,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写作教学长期以来存在着一个误区:只有教师的积极性,而学生常常处于被动应付的地位,缺乏主动性。因此,在修改作文之前,教师就应让学生自己先进行修改,即在打草稿的过程中做几次全面细致的修改,直到自己满意为止。
第二,要综合考虑下列几方面的因素。①立意要正确。立意,就是确定文章要表达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表达什么样的观点或见解,它们是否符合题意,是否正确等。立意有偏差,思想情感不健康,如同开车走错了方向,再好的语言、结构也只能是陪葬品;“意”是文章的统帅,不允许出现偏差。②选材是否恰当、得体。材料是文章的血肉,如同盖房要运用砖瓦等材料一样。要围绕主题思想选材,所选材料能表现主题,材料与主题有内在联系,水乳交融,切忌风马牛不相及。另外,选材也要依据文体特征而定,学生作文中常出现的“四不像”类作文,就是由于把记叙文、议论文等杂糅在一起,因而选用材料混乱,导致文体特征不突出。③是否存在详略不当问题。“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占有材料,还要懂得取舍,如同制作衣裳,要精心裁剪,有助于表达主题思想的要详,与主题联系不密切的要略写。写记叙文,写读后感,学生常犯的毛病就是整篇或大段引用,而不明白取舍,不会概述,以叙代评。④检查有无病句、用词不当、错别字、标点误用等现象。语言学家张志公先生认为,“学字,学句,学篇章,这就是写文章的基本功。基本功练好了,就为写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基本功练不好,肯定写不出好文章来。所以,字、句、篇章可以说是学写文章的三道关口。”这是修改过程中的常规修改,每个人在这些方面或多或少都存在问题,因此,要重视最基本的修改,细心检查,及时纠正。为了节省时间,要学会运用修改符号辅助修改。
第三,在合作交流中提高修改能力。修改作文,也需要合作。学生通过阅读其他同学的作文,可增强思维的发散性;通过评定别人文章的优劣,可以供自己以后作文借鉴;同时通过写评语,既增加了练笔量,又练习了不同文体的作文,可谓是一举三得。最为重要的是经常进行作文合作修改,学生就会于无形中养成检查修改作文的习惯,从而在自己作文后能反复斟酌推敲,以提高作文质量。这样,审美能力、阅读能力、自我纠错能力便得到了同步发展,也进而对写作能力的提高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第四,培养修改习惯,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良好的习惯伴随着人的一生。在课内外写作实践中,教师要善于组织学生修改习作,每次训练,要有侧重点,不能面面俱到,而要针对薄弱环节,逐项突破,循环往复,最后全面收兵。
写作能力要靠写来培养,也要靠修改来扶持。改的能力离不开写的根基,也要靠改的实践来造就。因此,学生长期坚持修改作文,养成修改作文的好习惯,必将为他们终生受用。
编辑: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