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金银匠那样劳作着

来源 :幸福·悦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zxfjj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任蒙在《诗廊漫步》中说:哲学极力用“概括”的抽象去包罗“个别”,诗却极力用“个别”的形象去反映“概括”。理论的终极目标是来到实践者的手中,艺术的终极目标是走进欣赏者的心灵。
  翻开这本书,其目录的精美鲜活,首先吸引住你的眼球,如“诗是生活中最绚丽的色彩”、“诗人像金银匠那样劳作着”、“敏锐的眼睛比灵巧的笔更重要”、“灵感,是对‘能源’的点火”、“有多少诗人就有多少条诗的道路”。有的是对诗歌个性内涵的精确解读,有的是对包括诗歌在内的文学形式共性的独到见解。
  任蒙从什么是诗、诗的形象、语言、结构、诗人的灵感、精神素质、诗人与读者的相互关系等多方面,阐述自己独特的创作观和审美鉴赏理论。
  把诗歌小心翼翼地解剖开来,每个字都力求精准、每个词都仔细拿捏。美、色彩、形象、能源、想象、敏锐、灵感、含蓄、朦胧、风格、个性、概括、读者……一组跳跃的文字魔方构成了诗的“蒙太奇”。任蒙希望将这些代表诗人性格的文字演绎成哲人的语言奉献给读者,并以此证明自己的结论——“诗人,也是哲人!”
  书中深入浅出、形象生动的表述,给人联想和领悟,这大概是读鸿篇巨制时难以得到的。
  “诗是什么?怎么写诗?”这是诗歌入门级的问题,也是诗歌中最难解答的问题。看似很初级、很浅显,实际上有很多著作等身的人,也未必能说清。
  任蒙在书中用了四分之一的版面,分四个部分,重点探讨了“诗是什么”的问题。“把人们都能看到的真善美收集陈列出来,会令人赞叹;把被纷杂的表象掩盖着的真善美发掘出来,更會令人惊异。”这是作者对诗的独到见解,更是作者对生活感悟的文字升华。诗歌之美,被作者一次次地多角度把玩,并让读者一次次地多角度感知。诗歌之美,被反复展示的同时,还被打开合上,并赋予了许多全新的定义和诠释。
  谈诗和交流如何写诗的文字,在我们这个诗的“高产国”里可谓汗牛充栋。但是,“光知道看守祖宗遗产的人,是最不争气的子孙”。
  关于“怎么写诗”,古人有太多明示犹在耳边。宋人杨万里说:“闭门觅句非诗法,只是征行自有诗。”说的是诗来自征行——“生活”;唐人刘禹锡认为:“片言可以明百意,坐驰可以役万里,工于诗者能之。”说的是诗要言简而富于想象。
  《诗廊漫步》吸收了古诗论的精髓,化腐朽为神奇,以平实易懂的语言来求解学术尖端的难题。
  “形象,是固定文学作品特性的质。没有形象,就没有诗。没有形象思维功能的诗人,只能称为‘锯匠’——善于把本来应该长行的文字‘锯’成短行。”如此这般分析、暗喻、解构“诗歌该怎么样写”的句子在书中比比皆是。引文至此,金人元好问《论诗》中的一句诗闪现眼前:“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任蒙对诗歌创作的解读,不正是以“真淳”打动人,以“一语天然”的新颖视角打动人吗?
  “诗的形象来自作者对自己感觉的把握。臧克家在病中写的‘天花板是一页读腻了的书’,这个‘腻’字准确地把握了诗人病中的情态。于是,就寻到了一个很贴切的比喻——书。新鲜、贴切的比喻,给予读者的不是比喻的形象,而是被比喻的形象。从臧克家这句诗里,人们想到了天花板,想到了病人的眼神和脸色,也不知不觉地走进病房来探望了。”
  “怎么写诗?”这个简单的千古难题,被任蒙多角度地一一解开,他甚至教会读者掌控才情:“对于诗人,感情的随意流溢无疑是一种浪费。还是储积在水坝中,让他在必要的时候,突突地涌注出来,去冲动发电机,去淘刷污秽,去浇灌良田。”
  鲁迅先生说:“诗歌不能凭仗了哲学和智力来认识。”但是,任蒙却偏偏找寻以“哲学和智力”见长的高手过招,以突显诗歌的魅力。
  当年,《青年文摘》以近两个页码的篇幅,转载任蒙发表在《写作》杂志上的《诗廊漫步》。任蒙无意间将本来很枯燥的文学理论推向了这种通俗性杂志,推向了数以万计的诗歌爱好者,可见其影响巨大。该书出版30年了,还有人在找寻、传抄,甚至以书中的句子来教育子女为文做人。
  在新诗暖风阵阵的今天,很多读者在网络上重提、重读《诗廊漫步》,显然具有更深层次的时代意义,因为诗歌是语言的皇冠,是智慧的闪电,文明中国正呼唤诗歌的春天……
其他文献
孩子上了幼儿园,上了小学,各种比较、竞争每天每时每刻都迎面扑来。在充满竞争的现实社会里,如何让孩子乐观地面对失败与挫折,如何积极、阳光地迎接人生,是我一直思索的问题。  以前我也曾经为这些竞争而焦虑,当孩子失败的时候,我也曾按捺不住自己的情绪,对孩子发火,批评他没有把事情做好。结果,这样做除了造成亲子间的争吵与矛盾之外,并不会有什么真正的收效。我通过各方面的思考和学习,最终有了答案。在学习过程中,
期刊
iPad 1的横空出世让我们重新认识了平板电脑,而iPad 2的再度出击则让这个世界真正进入了“无平板,不潮流”的时代。当然,并不是所有人都是“果粉”,当你看着别人把玩iPad而手痒时,有没有考虑过iPad的代替品?如果你有着类似的想法,不妨将目光转移到搭载谷歌重新打造的Android 3.0(代号“Honeycomb”)系统的平板电脑身上来吧,因为它们才是最有机会超越iPad的那“一批人”!  
期刊
那一年,我读初二,读的学校虽是乡村中学,但离县城只有十来里的路程,相当一部分学生来自县城周边。一些女生身上,时常可以看到县城里的流行元素,惹得很多人眼馋心热。  四月的一个早上,朵朵穿了一身新衣服来,下身是一条黑色的萝卜裤,上身是一件红白相间的薄毛衣,衣身短袖子大,后来才晓得那是蝙蝠衫。这身特别的打扮让漂亮的朵朵自带光芒,这光芒照得我自惭形秽——要是我也能有这么漂亮的一身衣服多好啊。  班上穿萝卜
期刊
几维鸟是新西兰特有的物种。虽然新西兰人把这种翅膀已经完全退化、天生不会飞的鸟看作国鸟,并将其视为本国的象征,但该国的鸟儿们却并不认同几维鸟,从未拿它们当鸟看待,而是将其视为异类。这让一向自负的几维鸟心生不爽,感觉很孤独。  当生活在非洲的鸵鸟被引进到新西兰的时候,几维鸟和鸵鸟很快成为惺惺相惜的朋友。  有一天,一只几维鸟和一只鸵鸟不期而遇。  “很高兴你们来新西兰生活!”几维鸟热情地对远方来的朋友
期刊
如何优雅地打开一次性食品袋?  假如搞一个小调查,大多数人顶多会报以莞尔一笑,这算是个事吗?不过,假如有有心人组织一场这样的比赛,许多人肯定能轻松玩出更多新花样。  突然说起这个话题,是因为“开袋”这种事,曾经是我的痛。  我相信这个世界上有完美无缺的人,如果您是那一个,那么我要恭喜您受到了上苍的格外眷顾。我呢,正好是那种缺陷多多的人,属于传说中的上苍的弃儿吧。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大约是从现代
期刊
美国自然文学家奥尔森说过:“我们每个人的心底都蕴藏着一种原始的气质,涌动着一种对荒野的激情。”每次回家乡,我都能清晰的感触到那种最放松的自由状态,甚至还能闻到身上散发的缕缕清香,爽神的植物气味;久违的暖阳,把整个村庄都翻晒得热烘烘、香喷喷。乘着和煦的春风,我踏上了归乡的路程,故乡犹如一根脐带,牵动着我儿时的回忆。  乡村那不用雕饰的自然风光,碧绿的麦苗,金黄色的油菜花泼洒式地怒放。而天呢?是蓝得深
期刊
“妈妈,你看过《刘三姐》吗?”  “当然!我还去过刘三姐的故乡。”  “那你知道里面最坏的人是谁吗?”  “是个老爷吧。”(老爷姓甚名谁全部忘光光,但民间故事里最坏的肯定是老爷恶霸……)  “哇,原来你真的看过啊!那是莫老爷,莫怀仁。”  “妈妈——”  “哎——”  “什么水面打跟斗哎,嘿袅袅啰;  什么水面起高楼哎,嘿袅袅啰;  什么水面撑阳伞哎,什么水面共白头哎……”  敢情这还是先答题再对
期刊
回家之前,我先去买了一些水果。  我买了一根香蕉,两个橘子,一个泰国椰子。今天选的三样各有理由,香蕉是因为今年盛产,大家帮忙吃一点比较好,买它几乎是出于道德的因素。橘子是因为它初上市,皮还青青的,闻起来香味却极辛烈,令人想起千年前的老苏写给朋友的诗: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对。”  只需花少许钱,就能买到季节的容颜和气味,以及诗兴,何乐而不为——所以,买橘子,是基于美学理由。  而买椰子
期刊
学生参加考试离不开准考证,如果先打印好模板再用手填写,麻烦且费时间,而用准考证制作打印软件(http://www.crsky.com/soft/19687.html),只需简单几步就可以很轻松地完成此繁重任务。    ①首先制作一份包含考生姓名、考场、考号、座位号、性别、学校、班级以及照片编号的Excel文件,在准考证制作打印软件主窗口点击“文件→导入考场编排表”,找到并导入此Excel文件。点击
期刊
张飞是一个家喻户晓的三国人物,一张黑脸、满嘴大胡子的形象,也表明了他的性格必然是粗枝大叶、鲁莽直率的。不过随着我们现在掌握的历史材料越来越多,张飞身上一些不为人知的特点开始逐渐浮出水面。  首先要阐明的就是张飞的名号。文艺作品中的张飞,字翼德,看似很有道理,因为字与名应有一定的联系,有“翼”才能“飞”嘛,不过实际上张飞的字是“益德”,这是在史书上有明确记载的。  其次是张飞的长相,那个深入人心的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