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

来源 :学周刊·A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x_lp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是信息化社会的需要。面对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社会越来越需要一些有创新精神和独立思考能力的人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是人的个性发展价值的需求。改变学习方式的根本意义,就是为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一、张扬个性,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前提
  从教学过程中看,知识、能力创新并不是彼此孤立的,在学生个性显现的同时创新能力才能迸发出来。学生是具有独特性的生命个体,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学生的独特性和差异性。教师不仅要认识到学生的差异,而且要尊重学生的这种差异。教师要根据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和教材内容的具体情况,从实际出发,灵活地选择恰当的教学手段和工具,设计出使每一个学生个体都能较快较好地掌握所学的内容,并养成他们独立观察和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要注意学生之间的合作与探究
  1.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是现代人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未来社会越来越注意个人能否与他人协作共事,能否有效地表达自己的见解,能否概括与吸收他人的意见等。因此,培养学生团结、协调的群体合作显得尤为重要。 我们在教学时应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同时进行合作交流,能为学生提供更多参与交流讨论的机会,能为学生搭建自我展示的平台。同时,通过学生在学习中的互动,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对自己和其他同学的观点进行比较和反思,从而对问题得到更深、更广、更新的理解。
  分组合作交流,能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发展自己,能在思辨中探求新知,当同学们聚在一起为一共同目标而努力的时候,靠的是互相团结的力量,相互依靠为个人提供了动力,使他们互勉、互助、互爱。对于合作学习时的分组,要采取异质分组的形式,也就是将动手快的和动手慢的,学习成绩优秀的和成绩较差的,性格孤僻的和开朗活泼的分到一起。
  2.探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个性和创新能力。如果学生只是听教师讲述一些看似确定无疑的,不存在任何争议的“客观真理”,学生听完教师的讲述后,只是熟悉了一些现成的结论并对这些结论进行死板的记忆,那么这种教学过程就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好奇心,也就不能达到个性的发展。 让学生进行探究活动,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自己动手去实践。在课堂上,教师要用富有激励性的语言和赞赏的眼神鼓励学生,促使学生不断地尝试,不断地实践,从而使学生设计出越来越巧妙、新奇、别致的想法,令他们越学越想学,越做越想做。
  (责编 张宇)
其他文献
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曾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作为审美对象的语文教材,大都是情文并茂,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但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重知识的传授,轻情感体验的现象较为普遍,严重削弱了学生对语言的审美感受能力,影响了语文素养的培养。那么,如何挖掘文章的情感因素,在润物细无声中提高学生对语言美的感受能力呢?  一、转变观念,以情感人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在心理上与
摘要: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中职语文教学发生了变化,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应做到以下几点:尝试赏识教育,为学生喝彩;让语文走近生活;比较汉语和英语,感受汉语的语言魅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中职语文 课改创新 比较欣赏 与时俱进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与旧大纲时代相比,对学生的听说读写及自学能力都有了更切实、更高的要求,我们对学生的“教”已发生了根本性
学生的学习是一个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共同参与的过程,学生的学习效果既受学生的基础知识、认知规律等智力因素的影响,同时在很大程度上也受到兴趣、情感、情绪等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大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布鲁纳也说过: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所学知识感兴趣时,就会积极调动智力与非智力因素来进行主动而愉悦的学习,自然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相反
写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一直是广大语文教师最为关注的内容。但长期以来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原本丰富多彩、充满活力与灵气的作文课变得僵硬呆板,学生所写出来的全是假话、大话、空话、套话的应试之作,没有真情实感、没有个性特色,完全是一个模式、一个套路,是为教师而写作,为应试而写作,学生写作兴趣不高,整体写作水平低下。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写出真实的、独特的感受,这才是真正的作文”“要让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