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的课程标准倡导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提倡教育民主,这就需要每一个教师时刻保持和维系着学生对自己的亲和力。文章认为构建地理课堂亲和力是为实行素质教育的一种高效课堂建设,无论是师生情感的编制,还是教学手段的设计,都应精心谋划,让地理课堂充满活力。
关键词:亲和力 师生关系 教学设计 课堂互动
亲和力本是化学术语,意即“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结合成化合物时互相作用的力”。随着时代的发展,它具有了心理学的含义,即人与人相处时所表现的亲近行为的动力水平和能力。
所谓教师的亲和力就是指教育工作者在教书育人的各个环节中的语言行为、思想感情与被教育者的融合程度,是教师在言传身教等育人行为中所体现出来的让学生感受到的亲切感以及信赖感。亲和力也是教师道德素养的基本要求,是教师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的具体体现。
亲和力在教育、教学中日益彰显出无可替代的作用,亲和力成为了教师素养的基本要求,并且贯穿在教书育人的各个环节中。古人云:亲其师,则信其道。我们不能想象,一个不具有亲和力的教师却会有好的教学效果。既然亲和力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起着如此重要的作用,如何才能在地理课堂教学中锤炼亲和力呢?笔者现将近年来我在这方面的尝试冒昧供诸君参靠。
一、融洽的师生关系,打造地理课堂亲和力的源泉
平时家长及学生常常这样议论:孩子对某地理教师有好感,虽然地理在初中升学考试中是会考,但是孩子乐于学习这门功课不亚于语文、数学等学科,这门功课的成绩也好;反之,对地理老师印象不好,不愿意学习這门功课,成绩也掉了下来,其它功课倒挺好,时间一长,甚至这门功课成了薄弱学科,影响到高中的选课。事实上,初中配备的地理教师可能教学方面有所欠缺,但学生很喜欢他,能热情地学习,主动地思考,由此获得最大限度的教学效果;反之,如果即使专业的地理教师居高临下,盛气凌人,学生并不乐意处于被"管"的位置,对强加的思想多半有抵触,即使表面接受,内心也会忿忿不平,难以调和,那就容易引起学生逆反心理,即使他学问再高、讲得再好,仍依旧不能赢得学生的心,最终不一定能实现地理教学的最佳目标。可见,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地理课堂亲和力的催化剂,就是春风化雨;就是循循善诱;就是浸润心田。
(1)高尚的品德是亲和力的基础。一位极具高尚的品德的地理教师,他能够以身立教,为人师表;能够爱生如子,以诚相待;能够孜孜不倦、乐于奉献。地理教师以这种高尚的品德可以产生某种程度上的感召力量,赢得学生的亲近和信赖。因此,每一位地理教师都应不断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素质,充分发挥教师高尚的人格品德,使其独具风采,并促使学生把这种人格品德感染的力量转移到平时的学习之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真挚的情感是亲和力的核心。目前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不少教师仍然注重知识目标而忽视情感目标。对于初中学生而言,学习动机、学习目的性还不强烈,愉快、兴趣是学生学习驱动力之一,甚至对教师的好感也会成为学习的驱动力。如果学生不喜欢地理课、不喜欢地理教师,怎么能学好地理?在地理教学中,教师也要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努力打造轻松、和谐、舒畅的师生关系和自由、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因此,地理课堂教学中,需要地理教师注意增强自己的组织能力与亲和力,需要教师的真情流露,应该有欢声笑语,使学生对地理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
(3)广博的知识是亲和力的载体。我们不难看出这样一种倾向:求知欲望十分强烈的学生对于那些只懂得专业知识而缺乏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不能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和发展的地理教师往往感到失望。
可见,无论你的教学技巧多么的精湛,一个地理教师要赢得学生的尊重归根结底还是要靠你的广博的知识,“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是对地理教师的最好归纳,从自然地理到人文地理,从中国地理到世界地理……无不需要老师有广博的知识。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渊而不博、博而不渊都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样,也不能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
二、精湛的教学设计,丰富地理课堂亲和力的内涵
有人说:“一位优秀的教学工作者应该至少用60%的时间来从事教学设计”,美国著名的教学设计研究专家马杰指出:教学设计依次由三个基本问题组成。首先是“我在哪里”,即教学目标的制订;接着是“我如何去那里”,包括学习者起始状态的分析、教学内容的分析与组织、教学方法与教学媒介的选择;最后是“我怎么判断我已到达了那里”,即教学的评价。
可以想象精湛的教学设计多么重要,而教学设计体现在多个方面,例如:方法的选择、组织形式的选择和确定、媒体的选择等,如果我们通过各方面的设计,将会使得学生学习地理更具有亲和力。
三、多彩的课堂互动,提升地理课堂亲和力的价值
(1)“真诚的笑容”中提升亲和力。法国著名作家雨果曾说:“微笑,是阳光,可以驱散人们脸上的冬色。”微笑是一种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有着无形的力量,是实现与学生心灵对话与正面沟通的有效形式,微笑轻松的地理课堂,学生得到充分理解与尊重,个性得到自由的张扬。例如:曾经在一堂地理课上,有同学打起了瞌睡,我见状,幽默地说道:“XXX,你在钓鱼啊!钓了几条了?”这句话既提醒了同学,又给他留足了面子,全班同学都不禁莞尔。老师用笑容与幽默来缓和尴尬。因此,笑容是亲和力的资源,我们要充分开发与利用,用和谐的笑容去架设课堂,用鼓励的笑容去调动情感,用细腻的笑容去呵护成长。
(2)“亲切的目光”中提升亲和力。著名特级教师聂在富说过:课堂上,我的眼睛不是盯在教案上,也不是盯着正前方,而是用来和学生进行情感交流,这样做,不仅是为了让学生学得轻松,而且可以在教风上为学生作个示范。“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教师在课堂上应时刻注意把目光投向学生,用眼神与孩子接触、交流,而不是一味地只会看教案或课本。
我有幸聆听过本市王佳鸣的一堂地理公开课,给与会者最大的体会,就是王老师与学生真诚的交谈、亲切的目光、亲近的姿态赢得了地理课堂的共鸣。我们相信,通过与学生眼神的交流,我们可以得到很多信息,也可以传达各种各样的情感。
(3)“睿智的语言”中提升亲和力。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饱满的情绪,优美流畅的口语,再加上一些必备的姿态动作,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在参与课堂活动的过程中,适时地运用肢体语言,可以使情境更加真实,学生参与的活动的积极性更加高涨。学生有着身临其境的感觉就有交流的强烈愿望。同时,学生对教师就有亲切感,教师的亲和力也随着增加。
在地理教学中引用谚语、谜语、诗词、成语、歌曲和雅称等科学、准确、精炼、通俗的教学语言,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使所授内容生动、形象、有趣味,使课堂气氛轻松和谐。比如,用“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讲述山地垂直地带性差异;用谚语“一江春水向东流”讲我国河流的流向;讲温带大陆性气候时用“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讲梅雨天气时用“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用“地无三尺平,天无三日晴”讲云贵高原的地形气候特点,等等
可见,教师声情并茂、诙谐幽默、抑扬顿挫的语言应该是最有表现力的,最有感染力的,最有亲和力的。
一个教师亲和力强弱,是教育教学艺术日臻成熟的重要标志。增强教师和教学的亲和力,可以赢得学生的尊敬和信任,可以获得学生的宽容和理解。可以说,不断增强亲和力,是一名教师提升自身素质重要的一个努力方向。
参考文献:
(1)蔡伟,《.亲和力:教师最基本的素质》,中国教育报,2003年9月
(2)李红萍,如何塑造教师亲和力,中国校外教育.2009,(8).
(3)皮连生,《教育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关键词:亲和力 师生关系 教学设计 课堂互动
亲和力本是化学术语,意即“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结合成化合物时互相作用的力”。随着时代的发展,它具有了心理学的含义,即人与人相处时所表现的亲近行为的动力水平和能力。
所谓教师的亲和力就是指教育工作者在教书育人的各个环节中的语言行为、思想感情与被教育者的融合程度,是教师在言传身教等育人行为中所体现出来的让学生感受到的亲切感以及信赖感。亲和力也是教师道德素养的基本要求,是教师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的具体体现。
亲和力在教育、教学中日益彰显出无可替代的作用,亲和力成为了教师素养的基本要求,并且贯穿在教书育人的各个环节中。古人云:亲其师,则信其道。我们不能想象,一个不具有亲和力的教师却会有好的教学效果。既然亲和力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起着如此重要的作用,如何才能在地理课堂教学中锤炼亲和力呢?笔者现将近年来我在这方面的尝试冒昧供诸君参靠。
一、融洽的师生关系,打造地理课堂亲和力的源泉
平时家长及学生常常这样议论:孩子对某地理教师有好感,虽然地理在初中升学考试中是会考,但是孩子乐于学习这门功课不亚于语文、数学等学科,这门功课的成绩也好;反之,对地理老师印象不好,不愿意学习這门功课,成绩也掉了下来,其它功课倒挺好,时间一长,甚至这门功课成了薄弱学科,影响到高中的选课。事实上,初中配备的地理教师可能教学方面有所欠缺,但学生很喜欢他,能热情地学习,主动地思考,由此获得最大限度的教学效果;反之,如果即使专业的地理教师居高临下,盛气凌人,学生并不乐意处于被"管"的位置,对强加的思想多半有抵触,即使表面接受,内心也会忿忿不平,难以调和,那就容易引起学生逆反心理,即使他学问再高、讲得再好,仍依旧不能赢得学生的心,最终不一定能实现地理教学的最佳目标。可见,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地理课堂亲和力的催化剂,就是春风化雨;就是循循善诱;就是浸润心田。
(1)高尚的品德是亲和力的基础。一位极具高尚的品德的地理教师,他能够以身立教,为人师表;能够爱生如子,以诚相待;能够孜孜不倦、乐于奉献。地理教师以这种高尚的品德可以产生某种程度上的感召力量,赢得学生的亲近和信赖。因此,每一位地理教师都应不断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素质,充分发挥教师高尚的人格品德,使其独具风采,并促使学生把这种人格品德感染的力量转移到平时的学习之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真挚的情感是亲和力的核心。目前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不少教师仍然注重知识目标而忽视情感目标。对于初中学生而言,学习动机、学习目的性还不强烈,愉快、兴趣是学生学习驱动力之一,甚至对教师的好感也会成为学习的驱动力。如果学生不喜欢地理课、不喜欢地理教师,怎么能学好地理?在地理教学中,教师也要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努力打造轻松、和谐、舒畅的师生关系和自由、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因此,地理课堂教学中,需要地理教师注意增强自己的组织能力与亲和力,需要教师的真情流露,应该有欢声笑语,使学生对地理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
(3)广博的知识是亲和力的载体。我们不难看出这样一种倾向:求知欲望十分强烈的学生对于那些只懂得专业知识而缺乏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不能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和发展的地理教师往往感到失望。
可见,无论你的教学技巧多么的精湛,一个地理教师要赢得学生的尊重归根结底还是要靠你的广博的知识,“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是对地理教师的最好归纳,从自然地理到人文地理,从中国地理到世界地理……无不需要老师有广博的知识。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渊而不博、博而不渊都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样,也不能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
二、精湛的教学设计,丰富地理课堂亲和力的内涵
有人说:“一位优秀的教学工作者应该至少用60%的时间来从事教学设计”,美国著名的教学设计研究专家马杰指出:教学设计依次由三个基本问题组成。首先是“我在哪里”,即教学目标的制订;接着是“我如何去那里”,包括学习者起始状态的分析、教学内容的分析与组织、教学方法与教学媒介的选择;最后是“我怎么判断我已到达了那里”,即教学的评价。
可以想象精湛的教学设计多么重要,而教学设计体现在多个方面,例如:方法的选择、组织形式的选择和确定、媒体的选择等,如果我们通过各方面的设计,将会使得学生学习地理更具有亲和力。
三、多彩的课堂互动,提升地理课堂亲和力的价值
(1)“真诚的笑容”中提升亲和力。法国著名作家雨果曾说:“微笑,是阳光,可以驱散人们脸上的冬色。”微笑是一种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有着无形的力量,是实现与学生心灵对话与正面沟通的有效形式,微笑轻松的地理课堂,学生得到充分理解与尊重,个性得到自由的张扬。例如:曾经在一堂地理课上,有同学打起了瞌睡,我见状,幽默地说道:“XXX,你在钓鱼啊!钓了几条了?”这句话既提醒了同学,又给他留足了面子,全班同学都不禁莞尔。老师用笑容与幽默来缓和尴尬。因此,笑容是亲和力的资源,我们要充分开发与利用,用和谐的笑容去架设课堂,用鼓励的笑容去调动情感,用细腻的笑容去呵护成长。
(2)“亲切的目光”中提升亲和力。著名特级教师聂在富说过:课堂上,我的眼睛不是盯在教案上,也不是盯着正前方,而是用来和学生进行情感交流,这样做,不仅是为了让学生学得轻松,而且可以在教风上为学生作个示范。“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教师在课堂上应时刻注意把目光投向学生,用眼神与孩子接触、交流,而不是一味地只会看教案或课本。
我有幸聆听过本市王佳鸣的一堂地理公开课,给与会者最大的体会,就是王老师与学生真诚的交谈、亲切的目光、亲近的姿态赢得了地理课堂的共鸣。我们相信,通过与学生眼神的交流,我们可以得到很多信息,也可以传达各种各样的情感。
(3)“睿智的语言”中提升亲和力。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饱满的情绪,优美流畅的口语,再加上一些必备的姿态动作,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在参与课堂活动的过程中,适时地运用肢体语言,可以使情境更加真实,学生参与的活动的积极性更加高涨。学生有着身临其境的感觉就有交流的强烈愿望。同时,学生对教师就有亲切感,教师的亲和力也随着增加。
在地理教学中引用谚语、谜语、诗词、成语、歌曲和雅称等科学、准确、精炼、通俗的教学语言,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使所授内容生动、形象、有趣味,使课堂气氛轻松和谐。比如,用“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讲述山地垂直地带性差异;用谚语“一江春水向东流”讲我国河流的流向;讲温带大陆性气候时用“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讲梅雨天气时用“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用“地无三尺平,天无三日晴”讲云贵高原的地形气候特点,等等
可见,教师声情并茂、诙谐幽默、抑扬顿挫的语言应该是最有表现力的,最有感染力的,最有亲和力的。
一个教师亲和力强弱,是教育教学艺术日臻成熟的重要标志。增强教师和教学的亲和力,可以赢得学生的尊敬和信任,可以获得学生的宽容和理解。可以说,不断增强亲和力,是一名教师提升自身素质重要的一个努力方向。
参考文献:
(1)蔡伟,《.亲和力:教师最基本的素质》,中国教育报,2003年9月
(2)李红萍,如何塑造教师亲和力,中国校外教育.2009,(8).
(3)皮连生,《教育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