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从我国成立之初,我国农业以及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就已经开始启动。解放后到现在几十年的时间里,我国土地所有制与经营制度历经了多次变革,我国农业经营体制在不断的探索调整中也逐渐找到了符合我国国情的具有中国社会主义特色的农村发展道路。但是现阶段我国的农业体制依旧没有达到理想的程度。在党的十八大上明确的指出了要推进新型农业经济体系的建设,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这就为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
关键词: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3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12-0000-01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是促进农村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但随著我国农村经济结构和社会环境的不断发展变化,过去的经济体制已经明显的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所以,我国相关政府部门开始对农村经济体制进行改革,转变过去陈旧、传统的思维方式和习惯做法,解决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体制性束缚,促进农村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
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存在的问题
(一)生产经营组织程度较低,缺乏层次性
一方面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很大程度上解开了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束缚,有效的激发出了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对于农业经济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也存在一些缺陷和问题,其缩减了农村生产经营的组织规模,降低了农业生产的集中程度,农产品生产效率较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农产品不具有核心竞争力,造成农产品价格受到压制,对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会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
(二)农产品市场体系落后,竞争能力较低
在市场经济环境之下,对农产品市场有了更高的要求,但是从现阶段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来说,农产品市场体系和其他经济的发展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和不足,造成了农产品缺乏竞争力,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这一问题通常表现在下面三点:第一是组织化程度不高,导致农产品的层次水平与竞争力不强;第二是农产品交易手段落后,流通体系不完善;第三是农村配套基础设施尚不完善,对农产品市场化发展造成了阻碍。
(三)农村配套设施不完善,服务体系健全
从现阶段农村硬件设施情况来看,其现代化水平较低,农村经济服务体系有待完善,这些情况对于我国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经济发展可以说是很大的束缚。另外,农村社会化服务组织还没有形成,不能够提供专业化的服务,农村经济在融资方面存在的问题导致农村经济实际效益较差,金融服务体系的陈旧落后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农村中小型企业的发展,这也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规模无法继续扩大的主要原因之一[1]。
二、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建议
(一)不断完善农村经营制度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属于我国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是确保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经济制度。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经过近年来的实施已经得到了论证,国家政府部门在大的方针政策方面也予以了强有力的保障和支持,同时确立了下面几项原则:第一是坚持土地家庭承包经营模式不改变,切实维护和保障农民群众的基本利益,最大限度的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第二,大力发展规模化经营,支持农民群众加快田地整合,让农业生产方式朝着规模化和效益化方向发展,逐渐实现产业化经营,对农村经济结构进行合理调整;第三,完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农村经济发展配套制度必须要进一步调整和优化,从而提升农村经济服务能力,比如说组建专门的农业技术合作社等,完善其他配套机制。
(二)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
从现阶段国内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来说,目前依旧存在非常严重的劳动力剩余问题,这一问题是因为农业人口较多所导致的,因此解决农村人口过剩是确保农业经济发展的关键。国家政府部门应当积极支持农民群众到城市就业,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解决好当前农村劳动力剩余的问题,进一步提升农民群众的经济收入水平。一方面要推进城镇化建设步伐,尽可能的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另一方面应当对农村产权制度进行改革和完善,在解决上述问题的基础上不断深化土地流转机制改革,处理好农民和土地之间的关系,让农民群众能够摆脱过去那种单单依靠土地过活的现状。
(三)增加农民群众经济收入
提高农民群众经济收入是减小城乡差距,解决城乡矛盾的有效举措。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提升农民收入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直接动力,只有农民群众的收入增长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才能够稳步实施。第一,应厘清收入分配关系,降低农民群众负担,从农业税的取消到国家政府部门颁布多项惠农政策,都直接展示出了我国对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视,解决了农民群众的收入问题,也就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三农问题;第二,促进农村企业的建设发展,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很多中小型企业也在农村扎根,政府部门应当引导和鼓励农村龙头企业的发展,转变农村落后的面貌,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问题[2]。
(四)进一步完善惠农政策
当前我国政府出台的惠农政策在执行过程中依旧存在一些问题,例如说不管是对种粮大户或者分散的种粮农民,在领取惠农补贴过程中依旧需要经过各种繁琐的手续环节。对于单个补贴项目来说,因为补贴标准较低,对于农业生产的促进作用也非常有限。因此,我们应当进一步完善惠农政策并真正将其贯彻落实。第一是国家可以适当的增加对农村基础设施的资金投入,比如说农田水利建设,尤其是要注重农村环境建设以及生态建设;第二是应当实施城镇化的管理模式,村委会应当学习居委会的管理方式,管理费用由国家给予,让农民群众能够享受和城市居民相同的劳动保障与最低生活保障,尽可能的缩小城乡差距,最终实现奔小康的目标。
三、结语
总之,我们在肯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飞速发展的成绩时,也必须要看到现阶段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存在的一些问题,要推动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还应当努力完善相关制度。随着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农业经济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农村群众的综合素质也有了很大的提升,农村基础建设好,配套制度完善了,才能够帮助我们真正打开农村工作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黄春蕾.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中的农村土地经营模式优化路径[J].农村经济,2015(05):04.
[2]任丽英,周红芬,宪光鸿.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新眼光[J].新经济,2015(11):27.
关键词: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3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12-0000-01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是促进农村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但随著我国农村经济结构和社会环境的不断发展变化,过去的经济体制已经明显的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所以,我国相关政府部门开始对农村经济体制进行改革,转变过去陈旧、传统的思维方式和习惯做法,解决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体制性束缚,促进农村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
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存在的问题
(一)生产经营组织程度较低,缺乏层次性
一方面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很大程度上解开了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束缚,有效的激发出了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对于农业经济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也存在一些缺陷和问题,其缩减了农村生产经营的组织规模,降低了农业生产的集中程度,农产品生产效率较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农产品不具有核心竞争力,造成农产品价格受到压制,对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会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
(二)农产品市场体系落后,竞争能力较低
在市场经济环境之下,对农产品市场有了更高的要求,但是从现阶段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来说,农产品市场体系和其他经济的发展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和不足,造成了农产品缺乏竞争力,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这一问题通常表现在下面三点:第一是组织化程度不高,导致农产品的层次水平与竞争力不强;第二是农产品交易手段落后,流通体系不完善;第三是农村配套基础设施尚不完善,对农产品市场化发展造成了阻碍。
(三)农村配套设施不完善,服务体系健全
从现阶段农村硬件设施情况来看,其现代化水平较低,农村经济服务体系有待完善,这些情况对于我国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经济发展可以说是很大的束缚。另外,农村社会化服务组织还没有形成,不能够提供专业化的服务,农村经济在融资方面存在的问题导致农村经济实际效益较差,金融服务体系的陈旧落后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农村中小型企业的发展,这也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规模无法继续扩大的主要原因之一[1]。
二、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建议
(一)不断完善农村经营制度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属于我国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是确保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经济制度。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经过近年来的实施已经得到了论证,国家政府部门在大的方针政策方面也予以了强有力的保障和支持,同时确立了下面几项原则:第一是坚持土地家庭承包经营模式不改变,切实维护和保障农民群众的基本利益,最大限度的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第二,大力发展规模化经营,支持农民群众加快田地整合,让农业生产方式朝着规模化和效益化方向发展,逐渐实现产业化经营,对农村经济结构进行合理调整;第三,完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农村经济发展配套制度必须要进一步调整和优化,从而提升农村经济服务能力,比如说组建专门的农业技术合作社等,完善其他配套机制。
(二)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
从现阶段国内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来说,目前依旧存在非常严重的劳动力剩余问题,这一问题是因为农业人口较多所导致的,因此解决农村人口过剩是确保农业经济发展的关键。国家政府部门应当积极支持农民群众到城市就业,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解决好当前农村劳动力剩余的问题,进一步提升农民群众的经济收入水平。一方面要推进城镇化建设步伐,尽可能的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另一方面应当对农村产权制度进行改革和完善,在解决上述问题的基础上不断深化土地流转机制改革,处理好农民和土地之间的关系,让农民群众能够摆脱过去那种单单依靠土地过活的现状。
(三)增加农民群众经济收入
提高农民群众经济收入是减小城乡差距,解决城乡矛盾的有效举措。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提升农民收入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直接动力,只有农民群众的收入增长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才能够稳步实施。第一,应厘清收入分配关系,降低农民群众负担,从农业税的取消到国家政府部门颁布多项惠农政策,都直接展示出了我国对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视,解决了农民群众的收入问题,也就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三农问题;第二,促进农村企业的建设发展,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很多中小型企业也在农村扎根,政府部门应当引导和鼓励农村龙头企业的发展,转变农村落后的面貌,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问题[2]。
(四)进一步完善惠农政策
当前我国政府出台的惠农政策在执行过程中依旧存在一些问题,例如说不管是对种粮大户或者分散的种粮农民,在领取惠农补贴过程中依旧需要经过各种繁琐的手续环节。对于单个补贴项目来说,因为补贴标准较低,对于农业生产的促进作用也非常有限。因此,我们应当进一步完善惠农政策并真正将其贯彻落实。第一是国家可以适当的增加对农村基础设施的资金投入,比如说农田水利建设,尤其是要注重农村环境建设以及生态建设;第二是应当实施城镇化的管理模式,村委会应当学习居委会的管理方式,管理费用由国家给予,让农民群众能够享受和城市居民相同的劳动保障与最低生活保障,尽可能的缩小城乡差距,最终实现奔小康的目标。
三、结语
总之,我们在肯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飞速发展的成绩时,也必须要看到现阶段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存在的一些问题,要推动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还应当努力完善相关制度。随着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农业经济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农村群众的综合素质也有了很大的提升,农村基础建设好,配套制度完善了,才能够帮助我们真正打开农村工作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黄春蕾.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中的农村土地经营模式优化路径[J].农村经济,2015(05):04.
[2]任丽英,周红芬,宪光鸿.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新眼光[J].新经济,2015(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