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作文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可以获取最广泛的素材,提供最便捷的交流平台,构建全新的习作展示园地,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作文教学效率。
关键词:信息技术 作文教学 应用
21世纪的习作教学因为信息技术的介入,会生动话、多样话,习作课堂教学中,学生不仅用笔写,还应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讲,有时还能动手操作,这样既能充分开发学生的智力,调动学生习作的积极性,还能极大地提高学习效率。
一、运用信息技术获取最广泛的素材
学生总说作文没得写,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积累材料。但一个人的材料再多也没有集体的材料多,利用信息技术使学生互相交流、材料共享,从而使每个人都能拥有更广泛的素材。
1、搜集材料。我们认为现代教育技术不仅指电脑、网络,电视、广播、报纸等传统媒体,只要它能够有效地传递教育教学信息,我们都应把它视为现代教育技术。我鼓励学生坚持每天观看新闻节目,鼓励学生收听广播、看报纸,开阔学生视野,及时积累好的写作材料。
2、材料共享。以前,我经常在班内召开“小小新闻发布会”做“日记展览”等活动,使学生个人积累的材料能被更多的同学获得。随着学校电子教室的建立,我鼓励学生在自己的学生机上建立电脑日记本,通过这种形式,学生能够更方便、更仔细地浏览他人的资料,互相学习。从而避免了以前班内展示时不全面和走马观花的不足。当学生需要资料时,只要进入别人的资料夹,就能获得丰富的写作素材。当然,我们所说的材料共享不是简单的照抄,不是毫无体验地拿来就用,对于好的材料可以让搜集材料的同学详细介绍,还可以制成幻灯片或排成小话剧演一演,为学生创造出习作的情境。
二、运用信息技术提供最便捷的交流平台
学生完成草稿后,我们经常要进行再指导,肯定学生文中的成绩,指出文中的不足。我在处理这一教学环节时,经常是在电脑上进行。学生通过学生机首先欣赏优秀文,教师电脑演示,指出文章什么地方值得我们学习。然后出示需要修改的文章,学生先自行修改,然后将文件另存,指导时展示这些被同学修改后的文章,经过和原文比较及修改后文章之间的对比,使学生明白应该怎么改,为什么这样改,既明确了写作的方法,又增强了合作的实效性。
1、情境再现。我校曾经组织过一次拔河比赛,比赛当中我请电教老师用摄像机记录下了比赛的全过程。作文课上学生一边看录像,一边回忆当时的比赛情景,个个说得兴高采烈,好像比赛还没有结束,他们仍在赛场一样。对于精彩的情节,暂停下来让学生仔细观察,从而给学生更充分的时间,引发出更加深入、广泛的思考。
2、反复播放。在训练写人作文时,我鼓励学生写自己身边的同学。但要表现他们什么呢?典型事例又在哪儿呢?好办,把以前拔河比赛的带子找出来再放一遍。引导学生观察平时极腼腆此时却拿着小旗在队伍前面大喊“1,2,3……”的班长,观察站在队伍最后脸憋得像茄子一样,但还拼命拽绳子的体育委员,观察其他奋力拼搏的同学。好了,孩子们记忆的大门打开了,人物有了,事件也有了!通过多媒体的运用,一个活动利用了两次,甚至可以更多次地利用。
三、运用信息技术构建全新的习作展示园地
21世纪是网络信息的时代,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电脑已进入千家万户。为了能更充分地利用网络,使之能科学地为习作教学服务,我除了鼓励学生上网查询资料,在班上交流,实现资源共享外,还大胆鼓励学生在网上发表作文。
这学期,我通过调查了解到,班内尽一半的同学家里具备上网条件。我就鼓励同学登陆小学作文网站,申请网上作文本,将自己的习作在网上展示出来。家里不能上网的同学,我就利用学校的办公网帮学生发表。现在班内同学以全部拥有自己的网上作文本,四分之三的学生已在网上发表过自己的作文。利用网络不仅能给学生一个展示的园地,使同学有用武之地,更能将合作推向更广泛的范围中去,使学生能在更广阔的空间里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1、突破时间限制。比如说彩虹,我们可以搜集到许多彩虹的图片、视频,制作成剪辑播放。学生可以仔细观察,一次没看清再来一遍。从彩虹一点点出现,到彩虹慢慢退去,即便此时教室外艳阳高照,学生却早已陶醉在自然界瑰丽的奇观之中。
2、突破空间限制。以前听过许多优秀的语文老师授课,他们在讲到类似《我爱三峡》这样的课文时,总会展示许多三峡的图片、视频,使我这个从未到过三峡的北方人犹如身临其境一般。我于是想到我们的作文教学能否学习这种方式呢?
如在训练学生写《我又找到一个家》这篇想象作文时,我首先出示了许多优美的风景图片,接着播放用flash制作的动画视频:地球上的树越来越少最后一棵也没有了,土地慢慢变成了黄色的沙漠,以同学形象制作的人物缓缓出现在屏幕上,一群无家可归的小鸟,以为找到了一棵树,纷纷飞了过来。图片、视频前后产生了鲜明的对比,同学们被震撼了,陷入了沉思当中。许多同学的作文出奇地深刻,有的同学写到:“我似乎感到那个人就是我自己,是我剥夺了鸟类的家园,也失去了我自己的家园,看着无家可归的小鸟,我哭了。人们啊!觉醒吧……”
习作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我们常常把写作看成是一个瞬间成文的结果,忽视了成文的整个过程,包括成文前的思考,成文中的交流与再思考,以及成文后的反思。而恰恰需要关注的是写作活动中思考与交流一直伴随着整个过程,因此,写作就一篇作品来说,它是有开头也有结果的。但是就写作活动本身来说,它是一个持续与永续发展的过程。习作可以是一个个体独立思考与创作的过程,但不应是一个个体唯一孤立而封闭的生命活动过程。习作是在互动交流的过程中生成的,所以,应该在习作活动的过程中,实现开放有效的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通过信息技术的运用无疑使这种交流更及时、更广泛。
(河北省阳原县第三中学)
关键词:信息技术 作文教学 应用
21世纪的习作教学因为信息技术的介入,会生动话、多样话,习作课堂教学中,学生不仅用笔写,还应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讲,有时还能动手操作,这样既能充分开发学生的智力,调动学生习作的积极性,还能极大地提高学习效率。
一、运用信息技术获取最广泛的素材
学生总说作文没得写,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积累材料。但一个人的材料再多也没有集体的材料多,利用信息技术使学生互相交流、材料共享,从而使每个人都能拥有更广泛的素材。
1、搜集材料。我们认为现代教育技术不仅指电脑、网络,电视、广播、报纸等传统媒体,只要它能够有效地传递教育教学信息,我们都应把它视为现代教育技术。我鼓励学生坚持每天观看新闻节目,鼓励学生收听广播、看报纸,开阔学生视野,及时积累好的写作材料。
2、材料共享。以前,我经常在班内召开“小小新闻发布会”做“日记展览”等活动,使学生个人积累的材料能被更多的同学获得。随着学校电子教室的建立,我鼓励学生在自己的学生机上建立电脑日记本,通过这种形式,学生能够更方便、更仔细地浏览他人的资料,互相学习。从而避免了以前班内展示时不全面和走马观花的不足。当学生需要资料时,只要进入别人的资料夹,就能获得丰富的写作素材。当然,我们所说的材料共享不是简单的照抄,不是毫无体验地拿来就用,对于好的材料可以让搜集材料的同学详细介绍,还可以制成幻灯片或排成小话剧演一演,为学生创造出习作的情境。
二、运用信息技术提供最便捷的交流平台
学生完成草稿后,我们经常要进行再指导,肯定学生文中的成绩,指出文中的不足。我在处理这一教学环节时,经常是在电脑上进行。学生通过学生机首先欣赏优秀文,教师电脑演示,指出文章什么地方值得我们学习。然后出示需要修改的文章,学生先自行修改,然后将文件另存,指导时展示这些被同学修改后的文章,经过和原文比较及修改后文章之间的对比,使学生明白应该怎么改,为什么这样改,既明确了写作的方法,又增强了合作的实效性。
1、情境再现。我校曾经组织过一次拔河比赛,比赛当中我请电教老师用摄像机记录下了比赛的全过程。作文课上学生一边看录像,一边回忆当时的比赛情景,个个说得兴高采烈,好像比赛还没有结束,他们仍在赛场一样。对于精彩的情节,暂停下来让学生仔细观察,从而给学生更充分的时间,引发出更加深入、广泛的思考。
2、反复播放。在训练写人作文时,我鼓励学生写自己身边的同学。但要表现他们什么呢?典型事例又在哪儿呢?好办,把以前拔河比赛的带子找出来再放一遍。引导学生观察平时极腼腆此时却拿着小旗在队伍前面大喊“1,2,3……”的班长,观察站在队伍最后脸憋得像茄子一样,但还拼命拽绳子的体育委员,观察其他奋力拼搏的同学。好了,孩子们记忆的大门打开了,人物有了,事件也有了!通过多媒体的运用,一个活动利用了两次,甚至可以更多次地利用。
三、运用信息技术构建全新的习作展示园地
21世纪是网络信息的时代,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电脑已进入千家万户。为了能更充分地利用网络,使之能科学地为习作教学服务,我除了鼓励学生上网查询资料,在班上交流,实现资源共享外,还大胆鼓励学生在网上发表作文。
这学期,我通过调查了解到,班内尽一半的同学家里具备上网条件。我就鼓励同学登陆小学作文网站,申请网上作文本,将自己的习作在网上展示出来。家里不能上网的同学,我就利用学校的办公网帮学生发表。现在班内同学以全部拥有自己的网上作文本,四分之三的学生已在网上发表过自己的作文。利用网络不仅能给学生一个展示的园地,使同学有用武之地,更能将合作推向更广泛的范围中去,使学生能在更广阔的空间里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1、突破时间限制。比如说彩虹,我们可以搜集到许多彩虹的图片、视频,制作成剪辑播放。学生可以仔细观察,一次没看清再来一遍。从彩虹一点点出现,到彩虹慢慢退去,即便此时教室外艳阳高照,学生却早已陶醉在自然界瑰丽的奇观之中。
2、突破空间限制。以前听过许多优秀的语文老师授课,他们在讲到类似《我爱三峡》这样的课文时,总会展示许多三峡的图片、视频,使我这个从未到过三峡的北方人犹如身临其境一般。我于是想到我们的作文教学能否学习这种方式呢?
如在训练学生写《我又找到一个家》这篇想象作文时,我首先出示了许多优美的风景图片,接着播放用flash制作的动画视频:地球上的树越来越少最后一棵也没有了,土地慢慢变成了黄色的沙漠,以同学形象制作的人物缓缓出现在屏幕上,一群无家可归的小鸟,以为找到了一棵树,纷纷飞了过来。图片、视频前后产生了鲜明的对比,同学们被震撼了,陷入了沉思当中。许多同学的作文出奇地深刻,有的同学写到:“我似乎感到那个人就是我自己,是我剥夺了鸟类的家园,也失去了我自己的家园,看着无家可归的小鸟,我哭了。人们啊!觉醒吧……”
习作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我们常常把写作看成是一个瞬间成文的结果,忽视了成文的整个过程,包括成文前的思考,成文中的交流与再思考,以及成文后的反思。而恰恰需要关注的是写作活动中思考与交流一直伴随着整个过程,因此,写作就一篇作品来说,它是有开头也有结果的。但是就写作活动本身来说,它是一个持续与永续发展的过程。习作可以是一个个体独立思考与创作的过程,但不应是一个个体唯一孤立而封闭的生命活动过程。习作是在互动交流的过程中生成的,所以,应该在习作活动的过程中,实现开放有效的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通过信息技术的运用无疑使这种交流更及时、更广泛。
(河北省阳原县第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