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电视化妆造型设计是电视舞台艺术的重要手段之一,它和服装、灯光、背景等部门一样,是运用造型艺术手段进行电视二度创作的。化妆设计师必须用心灵去感受、体验和创造。
关键词:化妆;造型;艺术
化妆造型不应理解为单纯的技术性劳动,而是一门综合艺术,涉及心理学、美学、人文学方面的专业知识,也涵盖着服饰学、色彩学、化妆造型设计、身势学等领域的内容。艺随时变、不断趋新,这是不可抗拒的艺术规律。近些年我在给电视节目主持人和电视综艺晚会的演员化妆造型实践中,进行了一些探索,积累了一些经验,也总结了一些体会。长期以来,把化妆当成上镜前临时描描眉、画画唇、涂涂脂粉的一般做法,已被专业化、规范化的化妆理论与实践所取代,并逐步开始上升到“整体化妆造型设计”。对于主持人和电视综艺晚会中的嘉宾和演员们来说,一旦出现在电视屏幕上就在接受观众的“端详”甚至“审视”,在服装、化妆方面的任何一点细小的差错、漏洞都会严重影响他们的形象和节目的形象。化妆设计师对电视节目和栏目主持人角色的准确把握,除了一般明确主持人的年龄、身份、民族、职业、个性、时代特征等要求外,还要适应节目的主题、规定情境、栏目定位与个人风格等。没有感情是创造不出“生动感人”的形象的,这就要求化妆设计师必须用心灵去感受、体验和创造。
最近读到国家一级舞美设计师江霞在中国戏剧出版社所出版的《舞台化妆造型艺术》一书,使我在化妆造型设计上的一些感悟和认识更加深刻。中国的化妆史由来已久,从三代的“铅粉妆”到魏晋南北朝独特的“紫妆”:“锦衣系履,做紫妆拂面”,再到明清时代的“柳叶细眉”“朱红小嘴”,化妆造型是一项历史悠久的“形象工程”。我也和该书的作者一样,有过戏曲化妆的工作经历,上世纪七十年代,我曾在桃源汉剧团担任旦角演员,后来又担任戏曲化妆造型师,除了自己的汉剧化妆经验,我还适当借鉴和学习了京剧、越剧、黄梅戏的化妆手法,同时,也借鉴了影视剧以及时尚妆的一些元素,比如晕染手法,将明艳的色彩以不着痕迹的笔触轻施在面庞,让浪漫唯美的气息弥漫舞台,通过色彩的灵活运用,在灯光的变化与衬映下,描绘出一幅芳菲灿烂的诗意美景。1997年,湖南经视成立之时,我有幸作为第一批员工入职,担任化妆师。时光荏苒,多年的工作经验使我在电视化妆造型上取得了一些成绩,得到了观众的认可。
一部好的舞台或影视作品,离不开剧作者、导演、演员、曲作者、演奏者、舞美设计师、灯光设计师、服装设计师、化妆造型师等创作主体的辛勤劳动,他们都需要用各自的艺术形态来表现,才能完美地呈现电视作品,赢得观众的青睐,获得观众的共鸣。江霞认为,舞台化妆造型,不仅仅要把演员化漂亮,化美,化俊,更要把人物的性格、特点、个性描绘出来,为剧情服务、为演出服务。这一观点也符合我们当代电视化妆造型的要求,也就是说我们必须根据节目的内容、特色、风格,对主持人进行整体形象设计。设计者是节目主持人整体造型的创作者,节目主持人是设计者创作意图的体现者,达到完美和谐的主持人整体造型是我们最终的目的。江霞的新著《舞台化妆造型艺术》一书,从戏曲化妆造型的整体把握、传统戏化妆造型的继承与创新、灯光、色彩与化妆造型艺术、化妆设计的灵感等层面进行了理性分析, 认为戏曲化妆造型应遵循艺术创作规律,把握“极尽夸张不失简练,浓彩重墨保持调色和谐,平衡对称重在点睛破局,虚中求实恪守相生相成”的民族戏曲美学原则,作者主张“整体观察,宏观把握,立体造型”,强调化妆造型师要“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不断创新,更新理念和技法,才能让戏曲化妆艺术与整个戏曲艺术一道走进五彩斑斓的新时代”。这些观点,对我们电视化妆师来说,也是值得学习和借鉴的。我国著名的化妆大师孙鸿魁老师曾说过:“化装师不同于化装匠,他们是角色外貌的创作者,是造型艺术家,他们的创作活动是和导演的整个艺术构思融合在一起的。当化妆师执行自己的职责时,应当充分地发挥自己的创作才能。”孙鸿魁老师的这番话道出了化妆设计师在舞台艺术创作中的重要作用,也体现了化妆造型在舞台艺术创作中的审美特性、审美价值、审美情趣。化妆造型师,应该具有丰富的历史知识,具备敏锐的历史洞察力、博大的宏观意识和藝术智慧。江霞的《舞台化妆造型艺术》一书, 由我国著名化妆师、上海戏剧学院博士生导师徐家华教授作序,她指出:“化妆设计专业是一门需要能动‘脑’——想象能力与创造能力,又能动‘手’——体现设计意图的创造性和操作性很强的艺术种类。”的确,我们化妆师也是电视主持人和嘉宾、演员形象的设计创作者,一定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
电视主持人的化妆造型,面对不同节目和栏目,对化妆造型的要求都是不尽相同的。新闻评论类节目主持人的大方端庄稳重,综艺娱乐类节目主持人的青春靓丽时尚,社教服务谈话类节目主持人的亲切随和自如,都是我们化妆造型的总体原则。新闻节目用事实说话,所报道的客观事件必须准确、真实、有说服力,对社会生活有指导作用。它的这一特点要求主持人在服饰语言的运用上要做到庄重、朴实、大方。式样款式不宜太时髦、太西化、太坦露、太随意,面料不宜太薄太软太透,项链、耳环、戒指、手镯等饰品应慎重佩戴,力求简洁、宁缺勿滥。社教服务类节目可适度开放,但也要遵循与节目主题和内容相吻合的原则,合理选择服饰。对观众层次相对集中的对象性栏目,要考虑观众的审美心理,不能一味地我行我素,随心所欲。若主持农村节目,就不宜太洋气、太时髦。主持少儿节目,则不宜太深沉、太古板,否则就会拉远与观众的距离,无法塑造可亲可信的荧屏形象。主持综艺娱乐节目,主持人对服饰的选择相对而言就比较广泛、自由、随意一些。典雅式、休闲式、迷你式、礼服、长裙、旗袍、T恤、牛仔、夹克以及别具一格的头饰、首饰等,都可以根据节目的特定场合和气氛合理选择,尽情地展示自我的个性与魅力。
当前,电视栏目和电视节目中的化妆造型,作为一种独立的、系统的艺术表现形式,在电视艺术创作中占有不可或缺的位置,江霞认为,从舞台美术的角度分析,它兼有时间艺术和空间艺术的性质,其四维时空交错具有很强的综合性、技术性、从属性和创造性。我想,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电视艺术的化妆造型设计,如何在准确把握和体现其自身独立美学特征的基础上,适应现代观众审美需求,是我们电视化妆造型师必须面对的一个课题。
关键词:化妆;造型;艺术
化妆造型不应理解为单纯的技术性劳动,而是一门综合艺术,涉及心理学、美学、人文学方面的专业知识,也涵盖着服饰学、色彩学、化妆造型设计、身势学等领域的内容。艺随时变、不断趋新,这是不可抗拒的艺术规律。近些年我在给电视节目主持人和电视综艺晚会的演员化妆造型实践中,进行了一些探索,积累了一些经验,也总结了一些体会。长期以来,把化妆当成上镜前临时描描眉、画画唇、涂涂脂粉的一般做法,已被专业化、规范化的化妆理论与实践所取代,并逐步开始上升到“整体化妆造型设计”。对于主持人和电视综艺晚会中的嘉宾和演员们来说,一旦出现在电视屏幕上就在接受观众的“端详”甚至“审视”,在服装、化妆方面的任何一点细小的差错、漏洞都会严重影响他们的形象和节目的形象。化妆设计师对电视节目和栏目主持人角色的准确把握,除了一般明确主持人的年龄、身份、民族、职业、个性、时代特征等要求外,还要适应节目的主题、规定情境、栏目定位与个人风格等。没有感情是创造不出“生动感人”的形象的,这就要求化妆设计师必须用心灵去感受、体验和创造。
最近读到国家一级舞美设计师江霞在中国戏剧出版社所出版的《舞台化妆造型艺术》一书,使我在化妆造型设计上的一些感悟和认识更加深刻。中国的化妆史由来已久,从三代的“铅粉妆”到魏晋南北朝独特的“紫妆”:“锦衣系履,做紫妆拂面”,再到明清时代的“柳叶细眉”“朱红小嘴”,化妆造型是一项历史悠久的“形象工程”。我也和该书的作者一样,有过戏曲化妆的工作经历,上世纪七十年代,我曾在桃源汉剧团担任旦角演员,后来又担任戏曲化妆造型师,除了自己的汉剧化妆经验,我还适当借鉴和学习了京剧、越剧、黄梅戏的化妆手法,同时,也借鉴了影视剧以及时尚妆的一些元素,比如晕染手法,将明艳的色彩以不着痕迹的笔触轻施在面庞,让浪漫唯美的气息弥漫舞台,通过色彩的灵活运用,在灯光的变化与衬映下,描绘出一幅芳菲灿烂的诗意美景。1997年,湖南经视成立之时,我有幸作为第一批员工入职,担任化妆师。时光荏苒,多年的工作经验使我在电视化妆造型上取得了一些成绩,得到了观众的认可。
一部好的舞台或影视作品,离不开剧作者、导演、演员、曲作者、演奏者、舞美设计师、灯光设计师、服装设计师、化妆造型师等创作主体的辛勤劳动,他们都需要用各自的艺术形态来表现,才能完美地呈现电视作品,赢得观众的青睐,获得观众的共鸣。江霞认为,舞台化妆造型,不仅仅要把演员化漂亮,化美,化俊,更要把人物的性格、特点、个性描绘出来,为剧情服务、为演出服务。这一观点也符合我们当代电视化妆造型的要求,也就是说我们必须根据节目的内容、特色、风格,对主持人进行整体形象设计。设计者是节目主持人整体造型的创作者,节目主持人是设计者创作意图的体现者,达到完美和谐的主持人整体造型是我们最终的目的。江霞的新著《舞台化妆造型艺术》一书,从戏曲化妆造型的整体把握、传统戏化妆造型的继承与创新、灯光、色彩与化妆造型艺术、化妆设计的灵感等层面进行了理性分析, 认为戏曲化妆造型应遵循艺术创作规律,把握“极尽夸张不失简练,浓彩重墨保持调色和谐,平衡对称重在点睛破局,虚中求实恪守相生相成”的民族戏曲美学原则,作者主张“整体观察,宏观把握,立体造型”,强调化妆造型师要“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不断创新,更新理念和技法,才能让戏曲化妆艺术与整个戏曲艺术一道走进五彩斑斓的新时代”。这些观点,对我们电视化妆师来说,也是值得学习和借鉴的。我国著名的化妆大师孙鸿魁老师曾说过:“化装师不同于化装匠,他们是角色外貌的创作者,是造型艺术家,他们的创作活动是和导演的整个艺术构思融合在一起的。当化妆师执行自己的职责时,应当充分地发挥自己的创作才能。”孙鸿魁老师的这番话道出了化妆设计师在舞台艺术创作中的重要作用,也体现了化妆造型在舞台艺术创作中的审美特性、审美价值、审美情趣。化妆造型师,应该具有丰富的历史知识,具备敏锐的历史洞察力、博大的宏观意识和藝术智慧。江霞的《舞台化妆造型艺术》一书, 由我国著名化妆师、上海戏剧学院博士生导师徐家华教授作序,她指出:“化妆设计专业是一门需要能动‘脑’——想象能力与创造能力,又能动‘手’——体现设计意图的创造性和操作性很强的艺术种类。”的确,我们化妆师也是电视主持人和嘉宾、演员形象的设计创作者,一定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
电视主持人的化妆造型,面对不同节目和栏目,对化妆造型的要求都是不尽相同的。新闻评论类节目主持人的大方端庄稳重,综艺娱乐类节目主持人的青春靓丽时尚,社教服务谈话类节目主持人的亲切随和自如,都是我们化妆造型的总体原则。新闻节目用事实说话,所报道的客观事件必须准确、真实、有说服力,对社会生活有指导作用。它的这一特点要求主持人在服饰语言的运用上要做到庄重、朴实、大方。式样款式不宜太时髦、太西化、太坦露、太随意,面料不宜太薄太软太透,项链、耳环、戒指、手镯等饰品应慎重佩戴,力求简洁、宁缺勿滥。社教服务类节目可适度开放,但也要遵循与节目主题和内容相吻合的原则,合理选择服饰。对观众层次相对集中的对象性栏目,要考虑观众的审美心理,不能一味地我行我素,随心所欲。若主持农村节目,就不宜太洋气、太时髦。主持少儿节目,则不宜太深沉、太古板,否则就会拉远与观众的距离,无法塑造可亲可信的荧屏形象。主持综艺娱乐节目,主持人对服饰的选择相对而言就比较广泛、自由、随意一些。典雅式、休闲式、迷你式、礼服、长裙、旗袍、T恤、牛仔、夹克以及别具一格的头饰、首饰等,都可以根据节目的特定场合和气氛合理选择,尽情地展示自我的个性与魅力。
当前,电视栏目和电视节目中的化妆造型,作为一种独立的、系统的艺术表现形式,在电视艺术创作中占有不可或缺的位置,江霞认为,从舞台美术的角度分析,它兼有时间艺术和空间艺术的性质,其四维时空交错具有很强的综合性、技术性、从属性和创造性。我想,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电视艺术的化妆造型设计,如何在准确把握和体现其自身独立美学特征的基础上,适应现代观众审美需求,是我们电视化妆造型师必须面对的一个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