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家本土小软件公司试图用SOA的中国路线图创立新商业模式
有中国特色的SOA
就像微软的Windows一统天下一样,一般来说,当某种产品系统或标准已经在市场上形成事实垄断,其他产品只能选择与这个霸主兼容。但总是有那么一些小人物不信这个邪。
5月29日,在高尔夫球场上一向表现活跃的刘亚东,以一身严肃的正装出现在普元软件公司发起的SOA中国路线图发布会上。“之所以发布SOA中国路线图,是因为中国本土市场需要的SOA完全不同于‘传统的’SOA。”他说。
SOA是在2000年左右由BEA、甲骨文、IBM等世界软件巨头发起,强调以面向客户,以业务功能服务构件化思路提供IT系统的方法论,以更好地支持业务的灵活多变。2006年,IBM以随需应变为主旨在全球大力推广SOA。
当国内的CIO(首席信息官)开始言必称SOA时,刘亚东却从中发现了颠覆IBM等所树立的经典的可能性。
“SOA已经成为美国企业CIO和商业决策者们最重要的字眼,但是他们的思路未必见得适合中国厂商的具体问题。”刘亚东的解释是,中国与美国的IT基础完全不同。IBM、甲骨文、BEA这些诞生于美国本土的软件企业,将其本国企业信息化程度推向成熟,现在提倡SOA的根本目的,是用于解决企业IT系统的沉淀性历史问题——即调动他们多年下来的IT支出中无法适应业务多变的遗产资源。
中国的情况则不同。当互联网将中国本土企业与国际市场联系在一起,短暂的软件应用历史,使得中国企业没有像美国先行者那样形成大量的IT遗产。这就意味着,中国企业的SOA方案,重点不是整合过去,而是找到一种面向未来的、用标准可变的方法搭建新的业务系统时的工具。
“如果按照美国的SOA路线来解决中国的业务发展问题,无异于缘木求鱼。”在刘亚东先前的创业过程中,曾经有过与BEA的密切合作。他发现,BEA提出的SOA方案,更强调将原有系统用标准化的思维去分割成大粒度的服务,然后将不同的服务整合在一起,以实现IT和业务的对接。
“与欧美大型企业相比,中国企业系统要更好的支持业务变化、相对简化和更小的业务服务模块,因此中国企业在布局SOA时,更需要从微观的角度出发。”刘亚东说。
刘亚东创建普元软件公司时,基本的思路就是对美国式SOA的路线颠覆。与IBM强调IT系统“自上到下”的整合方式不同,普元的思路更强调用小粒度的构件去构造服务,然后再将服务整合在一起,以支持灵动业务。这样更能体现中国商业环境的多变性,也能发挥出SOA面向客户业务灵活支撑的初衷。
按照普元软件公司联合IDC发布的数据,77.5%中国企业已经开始着手实现SOA架构,但是真正实现SOA的中国企业不足10%,多数中国企业对SOA还处于了解、论证、实验和局部性部署阶段。在刘亚东看来,这正是普元软件的机会。
据刘亚东介绍,目前普元软件已与IBM等国际SOA厂商一并列入SCA/SDO国际构件标准组织和OASIS标准组织的核心会员,“并且因为在SOA服务的构造应用平台领域领先了IBM的产品18 个月,在中国市场频频击败IBM,而被IBM列入了全球竞争对手名单。”他说。
EOS的进化
普元软件的平台名称是EOS,中国国内的EOS大用户已经超过100家。前6年的发展中,普元的困难之处在于,SOA对客户就是一个全新的概念,而EOS则可帮助用户更好地支持SOA落地——所以普元的前期客户都是愿意尝试的“创新型”客户。
EOS的第一个机会是误打误撞找来的广发证券。2002年,位于北京海淀区的普元公司办公室接到广发证券的电话。当时的情况是,广发证券客户部的数据不能迅速反应到交易部,客户“委托下单”或者“实时结算”的申请常常存在时间滞后问题,广发证券的IT技术人员向普元软件最直接的表达是,“只要把客户下单需求即时实现就好了。”
这简单的需求意味着非常庞杂的工作。当时刚起步不久的普元,几乎全部人马都倾注在这个项目上。在需求细化、业务分析、设计、编码、测试、维护步步推进的过程中,这个能够实现客户部与交易部之间互联互通的黑匣子诞生得并不顺利。
2002年中国股市延续2001年的牛气,股民投资热度不减,证券公司竞相更新自己的IT系统,以优化对客户的交易服务。广发证券对原有“互联互通”的简单需求,也随着业务发展和更激烈的竞争环境而不断变得苛刻和精细。
“一次次修改,最终项目已经与最初的需求迥异。”这个持续长达10多个月的项目最终在2003年交付,刘亚东称之为EOS1.0的版本也同时宣告完成。
实际上,在市场中其他做IT服务的软件厂商,如亚信、神码、东软等,也在做同样的事情。这些项目的共同特征是:实现业务部门之间数据的互联互通,以统一的服务界面面对客户;而这些厂商完成项目的方式与普元的广发项目也没有差别:投入人马,对客户不断修改的需求专项开发,定人定点进行系统维护。
但不同之处在于,亚信、东软并没有像普元软件那样将这个支持不同业务数据应用的统一性“平台”产品化。神州数码企业信息化的负责人告诉《商务周刊》:“至今我们仍然将不同类型数据的互联互通问题放在每个项目中进行考虑,因为数据互联互通是庞杂的,并且互联互通也是作为项目需求的一部分与其他问题一起运行的。”
“普元是将这些种类各异的互联互通问题进行统一考虑,并提炼成产品。”刘亚东说。
在接下来的研发进程中,经历了EOS1.2过渡版本后,普元软件随着中国电信项目的开发,将EOS推进到2.0版本。幸运的是,电信行业是在变化和快速膨胀中不断发展的,对业务互联互通需求更为迫切,因此也推动了普元EOS的快速进化。在广发证券和中国电信项目完成后,普元软件已经完成了从为客户一行行写原始代码,进化到以构件来搭建客户应用的平台产品新阶段。
2005年,普元软件将目标客户延伸至银行领域。交通银行是与普元软件较早沟通的银行。“我把交行称为‘领先型’客户。”刘亚东解释说,交行属于愿意尝试使用EOS这种相对先进的解决方案而又愿意承担适度风险的客户。此后跟进的是中国工商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这时的EOS已经进入到3.0版本。
让刘亚东欣慰的是,“现在我们的EOS是5.0版本,已经渡过了最关键的产品化关口。”
未来路漫漫
看起来,普元找到了一块竞争并不激烈的“蓝海”,这块构筑在应用中间件之上的领域在国内基本还没有竞争对手。但实际上,对业内人士来说,发现构件平台产品化的问题并不困难。2002年初,刘亚东去美国硅谷考察,就发现有5家提供构件平台的公司,与普元的发展思路十分相似。当2006年末刘亚东再次来到硅谷时,这5家公司有一家被IBM收购,其余四家早已不复存在了。
美国同行的例子似乎证明,在这块“蓝海”生存下来的几率其实并不高。在刘亚东看来,这主要是缘由美国的IT应用土壤与中国大为不同。美国是个IT遗产太重的国家,构件化快速搭建灵活应用并非客户需要的主流。同时,“这种产品的共同特点是从项目实践和摸索中提练各项目需求的共同点,然后再通过可复制的构件模块,实现平台的产品化。”按照刘亚东的解释,美国土壤缺乏足够的变化,所以平台的商业化程度会更加困难,这种类型的公司以前很难受到风险投资的吹捧。
从2002年至今,普元软件业务运营投资超过1.4亿元。刘亚东承认,“这些投资可以保持普元软件现有健康的业务运作,但不能支持公司每年翻番式的发展。”他认为,普元能够生存下来,在于构建了一种类似于“产业集群”式的软件生产方式。普元的EOS实际上是在中间件之上再搭建一个应用平台层,把一些具有共性的东西抽象出来,做成许多小构件,组成一个构件库。这样,各种不同行业的软件开发商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从中选取所需的构件来搭建不同行业客户的软件产品。
在EOS这个构件平台上,软件工程师选完并组装完客户应用所需构件后,就可以进行运营、测试和管理。另外,这个构件平台还有一个先进功能,客户买了这个平台,就好像买到一个工作室一样,可以用可视化画图的方式来编程。刘亚东解释说:“就像小朋友搭积木一样,EOS系统只是一个提供积木块的运营平台,一些最核心的业务分析和业务逻辑要由客户自己来搭建。商务上的问题在于怎样吸引更多的小朋友来玩。”
目前,普元软件公司基于“中国路线”SOA的EOS平台,通过普元搭建的GOCOM构客网(面向构件与SOA社区),粘合了近3万多技术使用者。一个例子是,科大恒星公司是普元软件在电信行业的技术伙伴,当科大恒星的客户江苏联创公司赢得江苏省电信公司的通信项目,他也会采用普元软件公司的EOS平台。
另一方面,普元软件正与华为等有影响力的独立软件开发厂商建立OEM关系,华为已使用这一平台成功的为冰岛、荷兰、泰国、印尼等实现了各种各样的电信关键应用。
虽然前路漫漫,但刘亚东自信地认为,随着2008年EOS奥林匹克版的发布,EOS将可以应用于更多行业的客户信息解决方案,成为国内更多软件厂商提供行业解决方案的工具,并为更多国内软件厂商提供共同成长的机会。他希望普元能在2010年实现IPO。
有中国特色的SOA
就像微软的Windows一统天下一样,一般来说,当某种产品系统或标准已经在市场上形成事实垄断,其他产品只能选择与这个霸主兼容。但总是有那么一些小人物不信这个邪。
5月29日,在高尔夫球场上一向表现活跃的刘亚东,以一身严肃的正装出现在普元软件公司发起的SOA中国路线图发布会上。“之所以发布SOA中国路线图,是因为中国本土市场需要的SOA完全不同于‘传统的’SOA。”他说。
SOA是在2000年左右由BEA、甲骨文、IBM等世界软件巨头发起,强调以面向客户,以业务功能服务构件化思路提供IT系统的方法论,以更好地支持业务的灵活多变。2006年,IBM以随需应变为主旨在全球大力推广SOA。
当国内的CIO(首席信息官)开始言必称SOA时,刘亚东却从中发现了颠覆IBM等所树立的经典的可能性。
“SOA已经成为美国企业CIO和商业决策者们最重要的字眼,但是他们的思路未必见得适合中国厂商的具体问题。”刘亚东的解释是,中国与美国的IT基础完全不同。IBM、甲骨文、BEA这些诞生于美国本土的软件企业,将其本国企业信息化程度推向成熟,现在提倡SOA的根本目的,是用于解决企业IT系统的沉淀性历史问题——即调动他们多年下来的IT支出中无法适应业务多变的遗产资源。
中国的情况则不同。当互联网将中国本土企业与国际市场联系在一起,短暂的软件应用历史,使得中国企业没有像美国先行者那样形成大量的IT遗产。这就意味着,中国企业的SOA方案,重点不是整合过去,而是找到一种面向未来的、用标准可变的方法搭建新的业务系统时的工具。
“如果按照美国的SOA路线来解决中国的业务发展问题,无异于缘木求鱼。”在刘亚东先前的创业过程中,曾经有过与BEA的密切合作。他发现,BEA提出的SOA方案,更强调将原有系统用标准化的思维去分割成大粒度的服务,然后将不同的服务整合在一起,以实现IT和业务的对接。
“与欧美大型企业相比,中国企业系统要更好的支持业务变化、相对简化和更小的业务服务模块,因此中国企业在布局SOA时,更需要从微观的角度出发。”刘亚东说。
刘亚东创建普元软件公司时,基本的思路就是对美国式SOA的路线颠覆。与IBM强调IT系统“自上到下”的整合方式不同,普元的思路更强调用小粒度的构件去构造服务,然后再将服务整合在一起,以支持灵动业务。这样更能体现中国商业环境的多变性,也能发挥出SOA面向客户业务灵活支撑的初衷。
按照普元软件公司联合IDC发布的数据,77.5%中国企业已经开始着手实现SOA架构,但是真正实现SOA的中国企业不足10%,多数中国企业对SOA还处于了解、论证、实验和局部性部署阶段。在刘亚东看来,这正是普元软件的机会。
据刘亚东介绍,目前普元软件已与IBM等国际SOA厂商一并列入SCA/SDO国际构件标准组织和OASIS标准组织的核心会员,“并且因为在SOA服务的构造应用平台领域领先了IBM的产品18 个月,在中国市场频频击败IBM,而被IBM列入了全球竞争对手名单。”他说。
EOS的进化
普元软件的平台名称是EOS,中国国内的EOS大用户已经超过100家。前6年的发展中,普元的困难之处在于,SOA对客户就是一个全新的概念,而EOS则可帮助用户更好地支持SOA落地——所以普元的前期客户都是愿意尝试的“创新型”客户。
EOS的第一个机会是误打误撞找来的广发证券。2002年,位于北京海淀区的普元公司办公室接到广发证券的电话。当时的情况是,广发证券客户部的数据不能迅速反应到交易部,客户“委托下单”或者“实时结算”的申请常常存在时间滞后问题,广发证券的IT技术人员向普元软件最直接的表达是,“只要把客户下单需求即时实现就好了。”
这简单的需求意味着非常庞杂的工作。当时刚起步不久的普元,几乎全部人马都倾注在这个项目上。在需求细化、业务分析、设计、编码、测试、维护步步推进的过程中,这个能够实现客户部与交易部之间互联互通的黑匣子诞生得并不顺利。
2002年中国股市延续2001年的牛气,股民投资热度不减,证券公司竞相更新自己的IT系统,以优化对客户的交易服务。广发证券对原有“互联互通”的简单需求,也随着业务发展和更激烈的竞争环境而不断变得苛刻和精细。
“一次次修改,最终项目已经与最初的需求迥异。”这个持续长达10多个月的项目最终在2003年交付,刘亚东称之为EOS1.0的版本也同时宣告完成。
实际上,在市场中其他做IT服务的软件厂商,如亚信、神码、东软等,也在做同样的事情。这些项目的共同特征是:实现业务部门之间数据的互联互通,以统一的服务界面面对客户;而这些厂商完成项目的方式与普元的广发项目也没有差别:投入人马,对客户不断修改的需求专项开发,定人定点进行系统维护。
但不同之处在于,亚信、东软并没有像普元软件那样将这个支持不同业务数据应用的统一性“平台”产品化。神州数码企业信息化的负责人告诉《商务周刊》:“至今我们仍然将不同类型数据的互联互通问题放在每个项目中进行考虑,因为数据互联互通是庞杂的,并且互联互通也是作为项目需求的一部分与其他问题一起运行的。”
“普元是将这些种类各异的互联互通问题进行统一考虑,并提炼成产品。”刘亚东说。
在接下来的研发进程中,经历了EOS1.2过渡版本后,普元软件随着中国电信项目的开发,将EOS推进到2.0版本。幸运的是,电信行业是在变化和快速膨胀中不断发展的,对业务互联互通需求更为迫切,因此也推动了普元EOS的快速进化。在广发证券和中国电信项目完成后,普元软件已经完成了从为客户一行行写原始代码,进化到以构件来搭建客户应用的平台产品新阶段。
2005年,普元软件将目标客户延伸至银行领域。交通银行是与普元软件较早沟通的银行。“我把交行称为‘领先型’客户。”刘亚东解释说,交行属于愿意尝试使用EOS这种相对先进的解决方案而又愿意承担适度风险的客户。此后跟进的是中国工商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这时的EOS已经进入到3.0版本。
让刘亚东欣慰的是,“现在我们的EOS是5.0版本,已经渡过了最关键的产品化关口。”
未来路漫漫
看起来,普元找到了一块竞争并不激烈的“蓝海”,这块构筑在应用中间件之上的领域在国内基本还没有竞争对手。但实际上,对业内人士来说,发现构件平台产品化的问题并不困难。2002年初,刘亚东去美国硅谷考察,就发现有5家提供构件平台的公司,与普元的发展思路十分相似。当2006年末刘亚东再次来到硅谷时,这5家公司有一家被IBM收购,其余四家早已不复存在了。
美国同行的例子似乎证明,在这块“蓝海”生存下来的几率其实并不高。在刘亚东看来,这主要是缘由美国的IT应用土壤与中国大为不同。美国是个IT遗产太重的国家,构件化快速搭建灵活应用并非客户需要的主流。同时,“这种产品的共同特点是从项目实践和摸索中提练各项目需求的共同点,然后再通过可复制的构件模块,实现平台的产品化。”按照刘亚东的解释,美国土壤缺乏足够的变化,所以平台的商业化程度会更加困难,这种类型的公司以前很难受到风险投资的吹捧。
从2002年至今,普元软件业务运营投资超过1.4亿元。刘亚东承认,“这些投资可以保持普元软件现有健康的业务运作,但不能支持公司每年翻番式的发展。”他认为,普元能够生存下来,在于构建了一种类似于“产业集群”式的软件生产方式。普元的EOS实际上是在中间件之上再搭建一个应用平台层,把一些具有共性的东西抽象出来,做成许多小构件,组成一个构件库。这样,各种不同行业的软件开发商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从中选取所需的构件来搭建不同行业客户的软件产品。
在EOS这个构件平台上,软件工程师选完并组装完客户应用所需构件后,就可以进行运营、测试和管理。另外,这个构件平台还有一个先进功能,客户买了这个平台,就好像买到一个工作室一样,可以用可视化画图的方式来编程。刘亚东解释说:“就像小朋友搭积木一样,EOS系统只是一个提供积木块的运营平台,一些最核心的业务分析和业务逻辑要由客户自己来搭建。商务上的问题在于怎样吸引更多的小朋友来玩。”
目前,普元软件公司基于“中国路线”SOA的EOS平台,通过普元搭建的GOCOM构客网(面向构件与SOA社区),粘合了近3万多技术使用者。一个例子是,科大恒星公司是普元软件在电信行业的技术伙伴,当科大恒星的客户江苏联创公司赢得江苏省电信公司的通信项目,他也会采用普元软件公司的EOS平台。
另一方面,普元软件正与华为等有影响力的独立软件开发厂商建立OEM关系,华为已使用这一平台成功的为冰岛、荷兰、泰国、印尼等实现了各种各样的电信关键应用。
虽然前路漫漫,但刘亚东自信地认为,随着2008年EOS奥林匹克版的发布,EOS将可以应用于更多行业的客户信息解决方案,成为国内更多软件厂商提供行业解决方案的工具,并为更多国内软件厂商提供共同成长的机会。他希望普元能在2010年实现IP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