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关系40年大脉络

来源 :看历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shux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40周年。两国关系的发展趋势却令人困惑。一项调查结果显示,日本人对中国没有好感的比例达到前所未有的85%,与20世纪80年代的调查结果恰恰相反。
  我将邦交正常化40年历史分为每十年一个阶段的四个时期,即1972年到1982年的友好与合作时期、1982年到1992年的摩擦与合作时期、1992年到2002年的对立与合作时期、2002年到2012年的对抗与合作时期。换句话说,在中日经贸领域合作与发展始终是主题,但在政治安全领域却从友好演变为带有对抗的色彩,而且按照其逻辑推理,接下来的十年恐怕是冲突与合作时期。
  如何解释这种40年来两国关系的巨大反差,学术界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也提出了各种观点,其中最为强调的是冷战国际格局的终结。因为在冷战时期,为对应来自苏联的威胁,中日关系基本保持了平稳的发展势头。但正如李建民在《冷战后的中日关系史(1989-2006)》(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年)中所指出的那样:“冷战的结束,对地缘政治、战略格局以及世界经济和国际关系造成了重大影响,世界进入新旧格局交替、局势动荡多变的历史时期……所谓深受国际体制影响和制约的中日关系,自然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需要在对自己重新定位的过程中调整双边关系。”
  具体地说,在政治大国化志向的推动下,日本开始强化在地区乃至世界舞台的主导态势,因而导致中日关系在政治、安全等领域摩擦频繁,也引发了国民意识中的抵触情绪。值得一提的是,李建民指出两国学术界均出现了中日关系开始向“普通国家间关系”发展的论调,并认为“在日本加速向‘普通国家’目标迈进与中国和平崛起势头日益明显的情况下,通过国家间的‘普通关系’寻找中日两国利益的结合点,可能会有利于两国关系的发展,给双边关系带来实质性的好处”。
  在这40年间,小泉纯一郎执掌日本政权时期,绝对是中日关系变化的一个重要节点。“政冷经热”成为描述中日关系现状的时髦词汇。确实如此,由于小泉首相连续参拜靖国神社,中日政治关系降低到冰点,但因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日经贸关系发展异常迅速,甚至在日本出现“中国特需”的经济繁荣。
  刘江永在其著作《中国与日本:变化中的“政冷经热”关系》(人民出版社,2007年)中首先介绍了部分学者认为“政冷经热”是两国内外形势变化使然的观点,其原因包括冷战结束后美日将中国视为意识形态和战略上的潜在对手、中日战略态势的变化、中日国内条件的变化、日本决策层挑战中日关系的底线、日本革新势力衰退等。在此基础上,刘江永指出冷战后政治因素对中日民间经贸影响趋降、中国经济发展及汇率变化是“经热”的基本因素,而“政冷”的根源则是日本政治的右倾化,也就是日本右翼保守势力及其主张在政界渐占上风并影响政府决策的一种政治倾向,其行为主要表现为修改教科书美化日本侵略历史、恢复靖国神社传统地位等。
  正如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王缉思教授在《中国大战略求索》一文中所指出的那样:“如果中国能够为国际社会提供更多公共物品,与其他国家更多地共享价值观,中国的国家利益也将得以更好的维护。”实际上,中日关系出现曲折和困难,除诸多外部因素外,也存在对自己以及日本认知上的局限性。刘建平在《战后中日关系:“不平常”历史的过程与结构》(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中强调指出:“1950年代以来的中日关系其实一直呈现‘周期性恶化’的发展特征。‘周期性恶化’特征提示了‘人民外交’表象下的战后中日关系有着不良的历史连续性结构,只有把握它,才能克服症状话语失效和历史叙事断裂的危机,才能在基于可靠知识的合理逻辑上尝试‘新思维’”。
  尽管这种反思性剖析为探求中日关系的本质和未来提供了一个新的有价值视角,但是否应在其思路基础上继续深入探讨国权与民权、国家认同与阶级认同、国民外交与人民外交之间的相关关系及其对中日关系影响等诸多课题,以期在认识日本的同时认识自己,更好地推动双边乃至多边关系的顺利发展。
其他文献
中国互联网创业者:中国信息社会的历史创造者  迄今为止,在推动人类信息文明到来的数字创新浪潮中,中华民族作出的贡献还微不足道。所以全球的数字创新史很大程度上就是美国的历史,是完全以美国为中心的新文明、新商业的传奇史。但是,中国人并没有一直期望坐享其成,今天,在互联网领域,我们即将看到中国力量的崛起!中国已经成为互联网第一大国,中国为全球互联网创新作出贡献的时刻正在到来,而中国为全球互联网精神和互联
期刊
频繁更迭的政府和屡屡发生的政变加剧着社会危机的爆发,随之而来的更是经济的停滞、腐败的滋生以及恐怖事件的蔓延。呼之欲出的是政治强人、军事统治的出现,当豪尔赫?拉斐尔?魏地拉,这位贝隆时代的陆军总参谋长以“结束腐败和颠覆活动”为名软禁了当朝总统伊莎贝尔时,一个新的时代宣告诞生。这一年是1976年,历史称之为“肮脏战争”的开始。  1980年,55岁的魏地拉已经在阿根廷进行了近5年的军事管制,这期间他曾
期刊
2012年初春,云贵高原的清晨还透着凉意,云南省剑川县桃源村白族小伙段文青与父亲段学军起了个大早,跨上摩托车驶向10多里外的狮河村。段家的新宅快完工了,按照白族习俗,堂屋要用六扇格子门,狮河村是远近闻名的“木雕之乡”,连邻县的乡民都常慕名前来订购格子门。  大约半小时后,狮河村到了。父子俩走进一家店铺,迎面飘来木料的清香,墙角、窗台、花台上倚着一块块雕花板,段学军随手拿起一块,放在手里打量:梅树枝
期刊
1978年6月初的一个星期六下午,清华大学计算机系主任通知教师蔡大用参加准备出国留学的英语考试。  这个月的23日,时任中共中央副主席邓小平和国务院副总理方毅,一同听取了清华大学党委书记兼校长刘达的工作汇报,邓小平对出国留学作出指示:“我赞成留学生数量增大,主要是搞自然科学”,“要成千成万地派,不是只派十个八个”。 有些人担心留学人员不回来怎么办?邓小平说:“不要怕出一点问题,中国留学生绝大多数是
期刊
学期最后一天的中午,我做东为巴塞罗那大学交换生Anabel回国饯行、为另一个西班牙留学生Julia即将出发的环球自行车之旅送行、也为新来的阿根廷留学生Victoria接风。Julia的父母是为了躲避迫害,于1970年代从阿根廷出逃到西班牙的大学生。三位女孩谈起并未亲历过的军事独裁时期,表现出几分格瓦拉式的激情与愤怒,似乎她们很遗憾没有出生于那个年代而失去了成为抵抗者的机会。  川菜的辛辣加之啤酒的
期刊
中国第一个元旦有些灰头土脸  1913年的癸丑春节,和往年似乎并没有什么不同。唯一有些特殊的是,这已是这一年里的第二个“新年”了。一个多月前,中华民国刚刚庆祝了建国后的第一个元旦。在老百姓的口中,它被称为“新新年”,以区别于传统春节的“旧新年”。原本该腊月二十三就封印的官府,在“旧新年”里遵命如常办公;但在“新新年”那一日,则好好地热闹了一番:“北京自总统府国务院以下,外省自都督府民政府以下,相与
期刊
在经历了政审、学习等严格程序之后,刘晓华成为1.5万名观众中的一员。1972年2月23日晚,她像是去完成一个庄严而神圣的任务,奔赴首都体育馆。  这是为尼克松访华组织的一系列活动中的一项,邀请美国总统看一场体育表演。1972年2月21日到28日,美国总统尼克松应邀访华,成为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开端。  所有观众都要经过严格的政审。刘晓华当时是北京东城电子仪器二厂(后改名为“北京自动化仪表五厂”)的学徒
期刊
美国罪案剧中,警察逮捕嫌犯后,会立即进行以“你有权保持沉默”开头的“米兰达宣告”。按照最高法院1966年在“米兰达诉亚利桑那州案”判决内提出的要求,警察除了应告知被告有保持沉默和聘请律师的权利,“在讯问的任何阶段,如果被告不愿再接受讯问,或表示要与律师交谈,讯问必须立即停止”。这么要求的目的,是为防止警察威逼利诱,侵害刑事被告的合法权益。  然而,司法实践错综复杂,总有各类特殊情形,警察破案心切,
期刊
上个世纪50年代,美国的种族歧视还十分普遍。一个地产商想在离美国芝加哥不远的小镇迪尔菲尔德建造一座黑人居住区,在这个不足一万居民的小镇上掀起了轩然大波,迪尔菲尔德居民向政府施压,要求政府阻止黑人居住区的建设。这件事被迪尔菲尔德人哈利?罗森和戴维?罗森在1962年写进了《但别在我家隔壁》(But Not Next Door)这本书,书中强调:“我们也希望黑人可以住得更好,但请不要住在我家隔壁。”  
期刊
1952年,前苏联正式将中东铁路(当时称中长铁路)的管理权交还中国政府。移交仪式在哈尔滨举行,时任国务院总理的周恩来亲自出席了仪式。移交仪式所在地,就是今天的哈尔滨铁路局办公大楼(原中东铁路管理局大楼)。这座位于哈尔滨市南岗区西大直街51号,俯视形状如俄文字母“Ж”字型的大楼,作为中东铁路最重要的工业遗产之一,完整地承载了哈尔滨百年的历史。  “大石头房子”  19世纪末,横贯欧亚大陆的俄国西伯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