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性菲涅尔式聚光系统单管接收器的设计与优化

来源 :中国科学:技术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Roo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接收器是决定线性菲涅尔式聚光集热系统光学效率的关键部件之一.设计了一种适用于高温介质(>500°C)的线性菲涅尔式聚光系统的接收器,由单根真空集热管和CPC组成,并重点研究了CPC最大接受半角和截取比选择对其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CPC汇聚率随最大接受半角的增大而缓慢增大;若截取比小于0.65,则CPC汇聚率急剧下降;最大接受半角为45°、截取比为0.75的CPC开口宽度为475.49 mm,汇聚率为80.15%;基于该CPC的系统光热效率为58.06%,由此得出CPC实际汇聚率高于78.42%. The receiver is one of the key components that determine the optical efficiency of a linear Fresnel condenser system. A receiver for a linear Fresnel condenser system designed for high temperature media (> 500 ° C) Single vacuum tube and CPC, focusing on the impact of CPC maximum acceptance angle and interception ratio on its performance.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PC aggregation rate increases slowly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maximum acceptance half-angle; if the intercept ratio is less than 0.65, the CPC aggregation rate dropped sharply; the maximum acceptance angle of 45 °, the cut-off ratio of 0.75 CPC opening width of 475.49 mm, the convergence rate of 80.15%; based on the CPC system thermal efficiency of 58.06%, resulting in CPC The actual convergence rate higher than 78.42%.
其他文献
<正>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德国的经济发展迅速地赶上了其他先进资本主义国家。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这种需要,资产阶级古典管理理论在德国也兴盛起来了。其杰出代表就是马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对多发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行胸腔闭式引流术患者的效果。方法:将128例多发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行胸腔闭式引流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予胸外
在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下,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打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关键。本文重点论述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涵、企业核心竞争力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路径干预下大龄儿童远视性屈光参差性弱视的远期疗效。方法对106例(106只眼)远视性屈光参差性弱视的大龄儿童分别按年龄分成10~12岁组和13~15岁组,按弱视程度
环境是自然界中人类、动物和植物赖以生存的基础,也是人类发展的重要条件。随着当代世界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大量地挖掘自然资源,破坏了生态环境,由此给全球带来了很多新的环
东北地区冬季,由于原水水温低,浊度低,导致净化工艺中反应速度慢,混凝所形成的絮体轻,不宜下沉。这是水处理工艺中的一项难题。针对低温低浊度原水,该水厂联用聚合氯化铝(PAC)
<正>椎管内硬膜外脂肪增多症(spinal epidural lipomatosis,SEL)是一种少见的椎管内占位性病变,其常与原发性Cushing综合征或其他疾病长期大量使用糖皮质激素有关,也可发生于
本文总结分析抗震设防标准进展,探讨我国现行抗震设计规范和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在不同重要性类别建筑的抗震设防目标和标准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应进一步完善我国甲类、乙
文章通过研究不同参与情境下员工参与对预算管理绩效的影响后发现,在不考虑参与一致性情境条件下,员工实际参与程度会通过工作满意度或个人工作绩效,间接提高公司经营绩效,但
采用GC/MS法对海芋挥发性化学成分进行研究,确认了28个化学成分。其中主要的化学成分为1,2-苯二甲酸双(2-异丁基)酯、邻苯二甲酸二丁酯、3-(1’,3’-β-环己二烯)-吲哚、5-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