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我们总是觉得死亡太过残酷,因此我们总是拒绝把它放到关于生命的教育与讨论中去。
死亡是一个沉重的话题。大多数成人会认为死亡是一个不适合与孩子讨论、让孩子面对的话题。因此,当我们遭遇亲人的亡故时,我们往往会把孩子隔离开,不让他有丝毫机会去参与整个过程,最多告诉孩子:“他去了一个很远的地方。”
然而,这真的是一种最好的选择吗?
小姥舅病重
在二宝睿睿出生前一个月,年仅43岁的小姥舅(睿睿爸爸的舅舅)被确诊肺癌晚期,这对于整个家族来说无异于晴天霹雳。
这之后,小姥舅几乎把杭杭和睿睿当成了精神寄托,只要他身体状况良好,我们就经常一起结伴出游。他们一家经常会来北京休养,我们也经常回石家庄看望。所以在杭杭睿睿心目中,小姥舅姥舅妈一直都是我们自家人。
2014年10月,小姥舅病情恶化,得知被下了病危通知之后,我们全家回石家庄陪伴伤心欲绝的奶奶。
之后的一天,每天都在医院守护的奶奶终于回家吃午饭了,她高兴地说:“今天情况不错,喝了一大碗汤!”可谁知,我们还没吃完午饭,姥舅妈的电话就来了:“大姐快过来吧,快不行了!”
奶奶和爸爸慌慌忙忙走了,留下杭杭睿睿和妈妈。其实奶奶和爸爸走的时候没有多说什么,只是说:“情况不好,我们不吃饭了!”但不知道为什么,孩子们好像看明白了什么似的。5岁多的杭杭开始烦躁不安,甚至急得快哭了:“我要去医院!我要去看小姥舅!”2岁的小睿睿也急着喊:“我也要去!我也要去!”
我知道,在北方,老人们在面对这种情况时是忌讳让孩子参与的。但我更知道,小姥舅和孩子们的感情之深,他一定也希望在走之前和孩子们见上一面。于是,没和奶奶爷爷打招呼,我们打了个车,直奔医院。
送小姥舅最后一程
走廊里已经聚满了亲戚朋友,说小姥舅正在抢救,不让孩子们进去。
孩子们到了医院心里踏实一些,倒是没有吵吵嚷嚷。过了一会儿,有位开明的长辈说,既然来了,就进去见一面吧!于是杭杭和睿睿战战兢兢地拉着妈妈的手进了病房。
病床前还有几位医生在抢救,姥舅妈拉着小姥舅的手给他鼓劲。因为肺癌的特殊原因,此时的小姥舅已是呼吸困难,一口痰出不来就随时有生命危险。
见我们进来,姥舅妈叫杭杭睿睿给姥舅加油。他们俩并没有被小姥舅挣扎得有点变形的脸吓着,而是特别着急地拉着姥舅的手使劲喊:“小姥舅加油!小姥舅加油!”好像喊得越大声就越能把小姥舅拉回来似的!
当然,我们也不适合一直呆在这里,一两分钟后我们就被请出了病房。但孩子们也不愿意就此回家,便在楼下院子里呆着。
小姥舅最终还是没有挨过这一天,他走了。
体验亲人的离别
“小姥舅去天堂了吗?”杭杭很懂似的解释这件事情。
“是的,小姥舅去天堂了,在那里他就不会那么难受了。”我实在庆幸我们在最后时刻赶到了医院,与小姥舅见了最后一面。
在之后的祭拜仪式中,爷爷奶奶破天荒地让杭杭睿睿参加了。当大家都跪下来磕头时,哭声一片。孩子们还体会不到这种悲伤,但当杭杭跪下来磕头时,2岁多的睿睿急了:“妈妈你教我!你教我!”原来他不知道怎么磕头,急得都快哭了。妈妈把他的膝盖和小手放到地上,实实在在磕了三个头之后,睿睿终于舒了一口气。
转眼一年过去了。在这一年中,杭杭和睿睿时不时会说:“我想小姥舅了,他是不是去天堂了?”当看到动画片中死亡的场景时,他们会问:“它们是不是和小姥舅一样,去天堂了?”
昨天早上,我对杭杭睿睿说:“小姥舅去天堂已经一年了,明天奶奶会去给小姥舅烧纸,可我们回不去给小姥舅磕头,怎么办呢?”
杭杭说:“我可以给他画幅画!”
睿睿跟着说:“我也要给小姥舅画幅画!”
过了一会,杭杭好像忽然想起了什么:“我们家有小姥舅的照片吗?”我说有啊。他说:“那我们对着他的照片磕头不就行了吗?”
是个好主意!
那天晚上,妈妈从电脑里调出小姥舅的照片,我们庄重地对着照片磕了三个头!
死亡教育不应被避开
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我们总是觉得死亡太过残酷,因此我们总是拒绝把它放到关于生命的教育与讨论中去。
然而,要知道,当面对亲人的亡故时,成人的态度是会直接影响孩子对死亡的认识的。
如果我们选择避而不谈,孩子会在一种混乱的认知中轻视生命的结局!
如果我们能够与孩子一起平静面对,怀着一种对死亡的敬畏与对生命的尊重去体验这个过程,孩子们非但不会被死亡吓倒,反而会在成人的悲伤中感受到每一份生命的意义!
这也是小姥舅留给孩子们的最好遗物!
死亡是一个沉重的话题。大多数成人会认为死亡是一个不适合与孩子讨论、让孩子面对的话题。因此,当我们遭遇亲人的亡故时,我们往往会把孩子隔离开,不让他有丝毫机会去参与整个过程,最多告诉孩子:“他去了一个很远的地方。”
然而,这真的是一种最好的选择吗?
小姥舅病重
在二宝睿睿出生前一个月,年仅43岁的小姥舅(睿睿爸爸的舅舅)被确诊肺癌晚期,这对于整个家族来说无异于晴天霹雳。
这之后,小姥舅几乎把杭杭和睿睿当成了精神寄托,只要他身体状况良好,我们就经常一起结伴出游。他们一家经常会来北京休养,我们也经常回石家庄看望。所以在杭杭睿睿心目中,小姥舅姥舅妈一直都是我们自家人。
2014年10月,小姥舅病情恶化,得知被下了病危通知之后,我们全家回石家庄陪伴伤心欲绝的奶奶。
之后的一天,每天都在医院守护的奶奶终于回家吃午饭了,她高兴地说:“今天情况不错,喝了一大碗汤!”可谁知,我们还没吃完午饭,姥舅妈的电话就来了:“大姐快过来吧,快不行了!”
奶奶和爸爸慌慌忙忙走了,留下杭杭睿睿和妈妈。其实奶奶和爸爸走的时候没有多说什么,只是说:“情况不好,我们不吃饭了!”但不知道为什么,孩子们好像看明白了什么似的。5岁多的杭杭开始烦躁不安,甚至急得快哭了:“我要去医院!我要去看小姥舅!”2岁的小睿睿也急着喊:“我也要去!我也要去!”
我知道,在北方,老人们在面对这种情况时是忌讳让孩子参与的。但我更知道,小姥舅和孩子们的感情之深,他一定也希望在走之前和孩子们见上一面。于是,没和奶奶爷爷打招呼,我们打了个车,直奔医院。
送小姥舅最后一程
走廊里已经聚满了亲戚朋友,说小姥舅正在抢救,不让孩子们进去。
孩子们到了医院心里踏实一些,倒是没有吵吵嚷嚷。过了一会儿,有位开明的长辈说,既然来了,就进去见一面吧!于是杭杭和睿睿战战兢兢地拉着妈妈的手进了病房。
病床前还有几位医生在抢救,姥舅妈拉着小姥舅的手给他鼓劲。因为肺癌的特殊原因,此时的小姥舅已是呼吸困难,一口痰出不来就随时有生命危险。
见我们进来,姥舅妈叫杭杭睿睿给姥舅加油。他们俩并没有被小姥舅挣扎得有点变形的脸吓着,而是特别着急地拉着姥舅的手使劲喊:“小姥舅加油!小姥舅加油!”好像喊得越大声就越能把小姥舅拉回来似的!
当然,我们也不适合一直呆在这里,一两分钟后我们就被请出了病房。但孩子们也不愿意就此回家,便在楼下院子里呆着。
小姥舅最终还是没有挨过这一天,他走了。
体验亲人的离别
“小姥舅去天堂了吗?”杭杭很懂似的解释这件事情。
“是的,小姥舅去天堂了,在那里他就不会那么难受了。”我实在庆幸我们在最后时刻赶到了医院,与小姥舅见了最后一面。
在之后的祭拜仪式中,爷爷奶奶破天荒地让杭杭睿睿参加了。当大家都跪下来磕头时,哭声一片。孩子们还体会不到这种悲伤,但当杭杭跪下来磕头时,2岁多的睿睿急了:“妈妈你教我!你教我!”原来他不知道怎么磕头,急得都快哭了。妈妈把他的膝盖和小手放到地上,实实在在磕了三个头之后,睿睿终于舒了一口气。
转眼一年过去了。在这一年中,杭杭和睿睿时不时会说:“我想小姥舅了,他是不是去天堂了?”当看到动画片中死亡的场景时,他们会问:“它们是不是和小姥舅一样,去天堂了?”
昨天早上,我对杭杭睿睿说:“小姥舅去天堂已经一年了,明天奶奶会去给小姥舅烧纸,可我们回不去给小姥舅磕头,怎么办呢?”
杭杭说:“我可以给他画幅画!”
睿睿跟着说:“我也要给小姥舅画幅画!”
过了一会,杭杭好像忽然想起了什么:“我们家有小姥舅的照片吗?”我说有啊。他说:“那我们对着他的照片磕头不就行了吗?”
是个好主意!
那天晚上,妈妈从电脑里调出小姥舅的照片,我们庄重地对着照片磕了三个头!
死亡教育不应被避开
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我们总是觉得死亡太过残酷,因此我们总是拒绝把它放到关于生命的教育与讨论中去。
然而,要知道,当面对亲人的亡故时,成人的态度是会直接影响孩子对死亡的认识的。
如果我们选择避而不谈,孩子会在一种混乱的认知中轻视生命的结局!
如果我们能够与孩子一起平静面对,怀着一种对死亡的敬畏与对生命的尊重去体验这个过程,孩子们非但不会被死亡吓倒,反而会在成人的悲伤中感受到每一份生命的意义!
这也是小姥舅留给孩子们的最好遗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