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的广泛使用,影视作品资料较多应用在课堂教学中,思想政治理论课上是否应该播放影视作品,本文以《概论》课为例,从提高教学实效性角度分析影视作品的应用。
关键词 教学 实效性 影视作品 《概论》课
作者简介:汪淑娟,广东工业大学华立学院。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6.08.116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的广泛使用,影视作品资料较多应用在课堂教学中,一方面,学校领导和学生吐槽:教师播放视频资料太多,成为了放映员;另一方面,一堂标准的公开课似乎又少不了播放影视作品。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上是否应该播放视频,能否播放视频,时长标准是多少,播放内容的标准又是什么?为此,本文拟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一个思政课教师的体会。
第一,是否一定要播放视频。随着多媒体的广泛使用,评价一堂课是否为优质课必然包含了熟练运用现代教学技术的标准,这一标准在现实中往往被解读为是否使用多媒体,是否播放了几分钟的视频资料,这样才算合理使用了现代教学技术等辅助手段。一般认为,影视作品声画结合,比文字表达更形象,比口头说教更生动,比理论论证更有趣。太多空洞的说教和大话套话,学生不仅不愿听,而且很反感,而好的影视作品能够寓教于乐,学生更容易接受。总之,播放视频资料能让教学更具吸引力,学生更容易接受,从而提高思政课教育教学的实效性。但是,是否意味着每位老师每节课都必须播放视频?相对而言,目前思政课教师中青年教师播放视频愿望比较强烈。但不能要求所有的教师都要运用播放视频这一辅助手段。如讲台上教师风趣幽默、学识渊博,台下学生理论水平能力相对较高,即使不播放影视作品,依然可以上成非常有吸引力、教学实效性高的一堂课。因此,本文中以下的分析并非针对每个教师或者说每节课。
第二,是否需要播放视频。寻求娱乐是人们观看影视的最初目的之一。从主观而言,教师和学生都愿意观看娱乐性的影视作品。以常理推之,一位教师在课堂播放视频就有了通过娱乐化迎合学生的嫌疑,尤其是如果播放时间较长的话,教师更是有偷懒的嫌疑,有个说法是教师成为了“放映员”。因此,有的教师为了避嫌,干脆不敢播放视频。那么,播放视频是否应该?前面提到,不能要求所有的教师都要运用播放视频这一辅助手段,反过来,运用这一手段能否用得理直气壮?正如邓小平同志曾提出“三个有利于标准”一样的道理,《概论》课教学采取什么样的形式、方法和手段就看其是否有利于提高教学实效性。
思政课教学实效性是指根据社会和时代发展的要求,在思政课教学中以培养大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知与行的能力为核心促进其思想品德全面发展的实际效果。①所以,《概论》教学实效性的提高要求必须根据社会发展变化和当时大学生思想和社会的特点理论联系实际地进行教育教学。
《概论》课作为普通高校大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在所有的思政课中学分最高,其中本科生必修的学分为6学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课程的基本内容是全面论述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内涵、产生形成发展过程、科学体系、历史地位、指导意义、基本观点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路线方针政策。因此,《概论》课教学实效性意味着根据社会发展变化和当时大学生思想和社会的特点理论联系实际地进行教育教学,以实现上述教学目标。
一方面,今天的大学生学习思政课面临的时代条件不同: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尤其是智能手机的广泛使用,QQ、微博、微信、手机等自媒体增加了信息传播途径,学生几乎是随时随地(包括在课堂上)都能获得他们想关注的信息。换话句话说,手机里有大量的学生喜欢的视频、游戏等等。相对而言,思政课具有抽象性、理论性等特点,甚至被学生称为无趣、无味、无聊“三无”课程,我们的思政课要怎样去和那些有趣有味的视频游戏抢学生的时间?因此,传统的教学某种程度上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提高课程的趣味性以及教学的吸引力。
另一方面,今天的大学生学习思政课面临的环境条件不同:《概论》课有时会被学生称之为“洗脑课”。因为他们认为教材的一些理论不够说服力,甚至与现实有较大的反差,如两极分化现象凸现、假冒伪劣、思想道德沦陷、生态危机、精神危机、社会危机、发展危机、贪污腐败、就业环境恶化等等,这些生活中相关的负面例子,学生很容易通过各种途径获得,也似乎更为关注,似乎社会上活生生的负面的例子对他们而言更具说服力,因而产生悲观失望情绪,这些都严重影响到教学实效性的提高。《概论》课教学实效性首先就要体现在“三个自信”的增强。所谓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影视作品的各种信息相对课堂教师的说教更有说服力。因此,学习第八章第二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部分,关于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要全面依法治国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等,美籍日裔的福山的观点比较和教材内容吻合:1992年福山在《历史的终结及最后一人》中指出资本主义和民主最终胜利,2014年在《政治秩序和政治衰败》却指出西方民主制度很多问题,衰败的迹象在美国日本以及另外一些现代民主国家,相反,他认为,一个现代国家,一个运行有效且客观的国家,是非常难而且少见的,中国事实上是第一个创造这种现代社会的国家,并且现代政治体制有三个要素:强有力的政府、法律制度、民主责任制度。显然,通过播放《凤凰专访福山完整视频》这样有图有真相的资料比起仅仅通过说教的方式更有说服力。
再次,《概论》课作为全国大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思政课,其他和专业课一样要传授知识以及培养学生运用这些知识分析、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能力;但又与专业课不一样,要帮助当代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确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个自信”的任务。高校思政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主阵地,思政课的这一特殊性质和任务,决定了它强调的不仅是知识和技能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将科学理论内化为自身信念与修养,实现思想上的升华。因此其教学实效性更重要在于其内化作用,决不能仅仅停留在个别概念、结论的记忆和背诵上,甚至相对而言,情感上的认同比起理论上的理解更重要。
诱发情感认同的形式、方式方法有多种,但是毫无疑问,影视作品具有其独特的视觉、听觉等感官刺激的作用。
如第二章第一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依据”部分,可以选择让学生观看《复兴之路》第一集《千年局变》;“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可以选择让学生观看《建国大业》;第七章“全面深化改革”可以选择让学生观看《2013年李克强答记者问》中关于“我们要有壮士断腕的决心,言出必行,说到做到,决不明放暗不放,避重就轻,更不能搞变相游戏。”
并且,由于《概论》课程内容包括方方面面,有重大的理论问题,也有许多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既有历史的,又有现实的;既有国内的热点难点问题,也有国际的;涉及到经济社会、民主政治、意识形态、思想文化、生态、军事、外交、党建等各个方面,这使教师的知识结构受到挑战。因此,通过播放影视作品,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教师这方面存在的不足。当然这不能成为教师不思进取的借口,理想状态下当然是教师对方方面面都有具备过硬的理论功底。
由此可见,从提高《概论》课教学实效性的角度而言,播放影视作品很有必要。但是很显然,不是随便播放什么影视作品都能起到提高教学实效性的作用。所以教师在选择影视作品时,不能为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而无原则地选取一些故事情节动人的作品,也绝不能为了偷懒而整节课的播放视频,要选取能适合《概论》课程的概念、理论的影视作品,否则会起到相反的教学效果,这显然不是一个负责人的教师应有的教学态度。
因此,随着影视作品较多地运用于课堂教学,不是减轻负担,让教师做“放映员”。相反,教师在备课的时候需要下大量功夫去搜集、甄别、甚至是剪辑视频资料,以符合教学内容的需要。但是,对于播放什么样的视频,多长时间的视频则很难有统一划齐的标准。或者说,标准就是是否有利于《概论》课教学实效性的提高,这是标准较为抽象。但是具体到多长时间、哪个内容有利于《概论》课教学实效性的提高,又或者多长时间、哪个内容是不利于《概论》课教学实效性的提高,除了较为极端的例子,一般难以做具体的区分判断。
注释:
①刘文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涵义初探.思想理论教育导刊(京).2013(2).88-91.
关键词 教学 实效性 影视作品 《概论》课
作者简介:汪淑娟,广东工业大学华立学院。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6.08.116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的广泛使用,影视作品资料较多应用在课堂教学中,一方面,学校领导和学生吐槽:教师播放视频资料太多,成为了放映员;另一方面,一堂标准的公开课似乎又少不了播放影视作品。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上是否应该播放视频,能否播放视频,时长标准是多少,播放内容的标准又是什么?为此,本文拟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一个思政课教师的体会。
第一,是否一定要播放视频。随着多媒体的广泛使用,评价一堂课是否为优质课必然包含了熟练运用现代教学技术的标准,这一标准在现实中往往被解读为是否使用多媒体,是否播放了几分钟的视频资料,这样才算合理使用了现代教学技术等辅助手段。一般认为,影视作品声画结合,比文字表达更形象,比口头说教更生动,比理论论证更有趣。太多空洞的说教和大话套话,学生不仅不愿听,而且很反感,而好的影视作品能够寓教于乐,学生更容易接受。总之,播放视频资料能让教学更具吸引力,学生更容易接受,从而提高思政课教育教学的实效性。但是,是否意味着每位老师每节课都必须播放视频?相对而言,目前思政课教师中青年教师播放视频愿望比较强烈。但不能要求所有的教师都要运用播放视频这一辅助手段。如讲台上教师风趣幽默、学识渊博,台下学生理论水平能力相对较高,即使不播放影视作品,依然可以上成非常有吸引力、教学实效性高的一堂课。因此,本文中以下的分析并非针对每个教师或者说每节课。
第二,是否需要播放视频。寻求娱乐是人们观看影视的最初目的之一。从主观而言,教师和学生都愿意观看娱乐性的影视作品。以常理推之,一位教师在课堂播放视频就有了通过娱乐化迎合学生的嫌疑,尤其是如果播放时间较长的话,教师更是有偷懒的嫌疑,有个说法是教师成为了“放映员”。因此,有的教师为了避嫌,干脆不敢播放视频。那么,播放视频是否应该?前面提到,不能要求所有的教师都要运用播放视频这一辅助手段,反过来,运用这一手段能否用得理直气壮?正如邓小平同志曾提出“三个有利于标准”一样的道理,《概论》课教学采取什么样的形式、方法和手段就看其是否有利于提高教学实效性。
思政课教学实效性是指根据社会和时代发展的要求,在思政课教学中以培养大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知与行的能力为核心促进其思想品德全面发展的实际效果。①所以,《概论》教学实效性的提高要求必须根据社会发展变化和当时大学生思想和社会的特点理论联系实际地进行教育教学。
《概论》课作为普通高校大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在所有的思政课中学分最高,其中本科生必修的学分为6学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课程的基本内容是全面论述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内涵、产生形成发展过程、科学体系、历史地位、指导意义、基本观点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路线方针政策。因此,《概论》课教学实效性意味着根据社会发展变化和当时大学生思想和社会的特点理论联系实际地进行教育教学,以实现上述教学目标。
一方面,今天的大学生学习思政课面临的时代条件不同: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尤其是智能手机的广泛使用,QQ、微博、微信、手机等自媒体增加了信息传播途径,学生几乎是随时随地(包括在课堂上)都能获得他们想关注的信息。换话句话说,手机里有大量的学生喜欢的视频、游戏等等。相对而言,思政课具有抽象性、理论性等特点,甚至被学生称为无趣、无味、无聊“三无”课程,我们的思政课要怎样去和那些有趣有味的视频游戏抢学生的时间?因此,传统的教学某种程度上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提高课程的趣味性以及教学的吸引力。
另一方面,今天的大学生学习思政课面临的环境条件不同:《概论》课有时会被学生称之为“洗脑课”。因为他们认为教材的一些理论不够说服力,甚至与现实有较大的反差,如两极分化现象凸现、假冒伪劣、思想道德沦陷、生态危机、精神危机、社会危机、发展危机、贪污腐败、就业环境恶化等等,这些生活中相关的负面例子,学生很容易通过各种途径获得,也似乎更为关注,似乎社会上活生生的负面的例子对他们而言更具说服力,因而产生悲观失望情绪,这些都严重影响到教学实效性的提高。《概论》课教学实效性首先就要体现在“三个自信”的增强。所谓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影视作品的各种信息相对课堂教师的说教更有说服力。因此,学习第八章第二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部分,关于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要全面依法治国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等,美籍日裔的福山的观点比较和教材内容吻合:1992年福山在《历史的终结及最后一人》中指出资本主义和民主最终胜利,2014年在《政治秩序和政治衰败》却指出西方民主制度很多问题,衰败的迹象在美国日本以及另外一些现代民主国家,相反,他认为,一个现代国家,一个运行有效且客观的国家,是非常难而且少见的,中国事实上是第一个创造这种现代社会的国家,并且现代政治体制有三个要素:强有力的政府、法律制度、民主责任制度。显然,通过播放《凤凰专访福山完整视频》这样有图有真相的资料比起仅仅通过说教的方式更有说服力。
再次,《概论》课作为全国大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思政课,其他和专业课一样要传授知识以及培养学生运用这些知识分析、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能力;但又与专业课不一样,要帮助当代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确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个自信”的任务。高校思政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主阵地,思政课的这一特殊性质和任务,决定了它强调的不仅是知识和技能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将科学理论内化为自身信念与修养,实现思想上的升华。因此其教学实效性更重要在于其内化作用,决不能仅仅停留在个别概念、结论的记忆和背诵上,甚至相对而言,情感上的认同比起理论上的理解更重要。
诱发情感认同的形式、方式方法有多种,但是毫无疑问,影视作品具有其独特的视觉、听觉等感官刺激的作用。
如第二章第一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依据”部分,可以选择让学生观看《复兴之路》第一集《千年局变》;“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可以选择让学生观看《建国大业》;第七章“全面深化改革”可以选择让学生观看《2013年李克强答记者问》中关于“我们要有壮士断腕的决心,言出必行,说到做到,决不明放暗不放,避重就轻,更不能搞变相游戏。”
并且,由于《概论》课程内容包括方方面面,有重大的理论问题,也有许多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既有历史的,又有现实的;既有国内的热点难点问题,也有国际的;涉及到经济社会、民主政治、意识形态、思想文化、生态、军事、外交、党建等各个方面,这使教师的知识结构受到挑战。因此,通过播放影视作品,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教师这方面存在的不足。当然这不能成为教师不思进取的借口,理想状态下当然是教师对方方面面都有具备过硬的理论功底。
由此可见,从提高《概论》课教学实效性的角度而言,播放影视作品很有必要。但是很显然,不是随便播放什么影视作品都能起到提高教学实效性的作用。所以教师在选择影视作品时,不能为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而无原则地选取一些故事情节动人的作品,也绝不能为了偷懒而整节课的播放视频,要选取能适合《概论》课程的概念、理论的影视作品,否则会起到相反的教学效果,这显然不是一个负责人的教师应有的教学态度。
因此,随着影视作品较多地运用于课堂教学,不是减轻负担,让教师做“放映员”。相反,教师在备课的时候需要下大量功夫去搜集、甄别、甚至是剪辑视频资料,以符合教学内容的需要。但是,对于播放什么样的视频,多长时间的视频则很难有统一划齐的标准。或者说,标准就是是否有利于《概论》课教学实效性的提高,这是标准较为抽象。但是具体到多长时间、哪个内容有利于《概论》课教学实效性的提高,又或者多长时间、哪个内容是不利于《概论》课教学实效性的提高,除了较为极端的例子,一般难以做具体的区分判断。
注释:
①刘文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涵义初探.思想理论教育导刊(京).2013(2).88-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