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洛阳师范学院将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构建课程、实践、平台、服务“四位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主动作为,精准发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取得明显成效,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明显增强,投身创业实践的学生数量明显增加。
全员教育,构建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坚持把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作为教育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在新修订的2016年版人才培养方案中,专门设立创新创业课程模块,构建与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和实践教学有效融合的创新创业教育平台,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
一是通过通识类创新创业课程改革,培养学生的“双创”意识。课程模块引进网络线上课程16门,线下开设创新创业指导及实训课程8门,学分数占总学分的1/5。同时,在通识平台和知识平台课程体系中融入创新思维培养,加大综合性和创新性实践课程设置。刘沁玲教授主持编写的《创业学》教材,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并再版两次;校级精品课程创业管理点击率超过10万次;学校与洛阳市金融学会合作开发了信用管理课程,与北京大学校友会合作开发了创业流动课堂。近三年间,接受创新创业指导及实训的学生有17000余人。
二是通过强化专业类课程改革,培养学生专业领域的创新创业能力。在专业课程设计方面,突出实务、实战模块课时的比重;在师资聘任方面,强调专兼结合,聘请行业内具有丰富创业管理经验的企业家或管理人员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在教学内容方面,积极推动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创新创业理念;在教学方法方面,注重案例研究、模拟经营等实践性较强的方法,加大现场教学和案例分析比重,提高学生专业领域的创业能力。
三是通过完善第二课堂体系,丰富创新创业教育内容和形式。学校设置学术科技竞赛、社会实践调研、社会工作服务、职业资格技能四类8学分的第二课堂体系,结合河洛大讲堂、名企大咖进校园、创客大讲堂等专题讲座,切实提升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学校先后邀请“跟谁学”创始人陈向东、中国创造学会常务理事夏五四等50位国内外专家学者做客创新创业大讲堂,5000余名学生获得北大创业训练营、未来CEO计划、GYB创业培训等资格认定。
助推能力提升,加强创新创业实践实训
坚持多举措,专辅导,强合作,打造实践教育成长环境,助推创新创业能力提升。
一是加强实训基地平台建设。联合行业企业强力打造实验实训基地,学校先后引入中兴通讯公司、惠普公司、网易(河南)公司、腾讯(河南)公司等企业,联合投资2500万元共建实验实训基地。学校充分发挥实验实训在能力引领和技能达标、创新创意、专业竞赛等环节的激励作用,建立起实践能力培养的5R系统,即真实的工作环境、实训项目、项目经理、工作压力和工作机会,有效提升了学生创新创业的意识与能力。
二是坚持以赛促练、以赛促创。按照年级、学院、学校、省、国家五级层级,学校组织学生参与竞赛,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学生荣获全国首届节能保温材料创新设计大赛泡沫混凝土组唯一的一等奖;创客三维作品《洛阳太学》包揽了全国计算机设计大赛的一、二、三等奖;纪实微电影《核桃树下》获第二届深圳青年影像奖纪录类最佳导演奖;荣获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2项,国家一等奖4个,国家二等奖12个,省级一等奖21个,省级二等奖24个,省级三等奖9个;学生参加“创青春”创业计划大赛共获得河南省金奖2个,银奖7个,铜奖13个;荣获机器人大赛全国冠军7个、亚军7个、季军6个,一等奖42个、二等奖33个;第二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荣获全国铜奖l项。
三是项目驱动,提升创新创业能力。学校组织学生、教师结合专业特色积极申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各级创新创业课题项目,引导学生参与教师横向研发项目,以项目提能力,以能力促创新,以创新强创业。学生获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52项,河南省大学生创业体系建设引导专项资金扶持项目7项。500多名学生加入工业机器人等研发团队,参与完成科研项目120多项,“手指静脉身份识别系统”等53项科技创新项目应用于企、事业单位。杨数强副教授等指导的煤矿电动更衣吊篮已经在永煤集团嵩山矿、新疆伊宁煤矿等7家煤矿安装1160套,效益良好。
成果转化,打造创新创业孵化平台
学校坚持以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创新人才需求为导向,联合洛阳市政府、北京众创基地,联合北京中清研、中興通讯、洛阳国家大学生科技园等,打造以“一基地三中心N带动”为主要构架、覆盖全校的“启梦众创空间”。“一基地”指创新创业基地,“三中心”分别指文化艺术创意众创中心、智慧旅游众创中心、电子+商务+信息众创中心(简称EBI众创中心),总面积达15716平方米,采取“创新创业基地培训孵化”+“众创中心专业领域加速”的运行机制,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全程指导、帮扶和一站式服务。
学校联合国内第一家专业从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和项目孵化的社会机构一一北京众创基地,共同打造的创新创业基地,一期已投入200万元,设置了创新创业教育专项资金,启动了“雏鹰i00计划”,实施了“十百千工程”。
以“河洛创客联盟平台”“三彩艺创意空间”“十间房艺术空间”为基础,学校成立微创训练营、创新工厂、创客空间三大板块,构建开放式创业生态系统,大力推广和传播中国传统艺术,形成了三彩艺、牡丹瓷、唐代三彩复原工艺、孔家钧窑等代表性艺术团队。洛阳三彩陶艺村是学校将自身特色与地区扶贫相结合建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之一,立足自身带动创新的发展模式,受到河南省省长陈润儿的表扬与肯定。
依托学校中原经济区智慧旅游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旅游管理”河南省特色优势学科和河南省开元盛世规划设计研究院等平台,学校重点围绕旅游产业孵化、旅游商品设计、智慧旅游APP研发、旅游规划与策划等方面,为学生创新创业搭建平台。
以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法拉第众创、商学院伊咿荷众创、信息技术学院E创平台、电子商务学院E商学会等为基础,以电子商务、软件开发、智能控制等产业为孵化重点,学校搭建网络化众创空间,实现线上、线下同步运营。
启梦众创空间现有6500余名大学生创客、400多个创业团队项目、129家公司企业入驻。创客产品艺术《陶瓷寻梦丝路》获“中国原创·百花杯”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奖金奖,三彩壁画《出行》获“金凤凰”创新产品设计大奖赛金奖。创客作品《临兵斗者》《睡美人》入选第十一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动漫类展。张金风团队自编自导的农村写实纪录片《春节》受邀参加上海国际电影节。“永磁电机同步伺服驱动器”团队获河南省科技创业雏鹰大赛三等奖。
服务保障,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可持续发展
一是完善教学和学籍管理制度,激发学生创新活力。深化学分制改革,完善弹性学制,制定《微学分暨学分转换认定管理暂行办法》合理认定学生开展创新实验、发表论文、获得专利、创业实践的学分;建立创新创业档案和成绩单,客观记录并量化评价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的情况;允许调整学业进程,保留学籍休学创业。设立创新创业专项奖学金,用于表彰优秀创新创业的学生。
二是依托“一网六号”,打造一流服务平台。学校精心打造以“洛阳师范学院就业创业网”为核心、“洛师就业创业中心”微信公众号、QQ、微博、电话、短信、邮箱等为支撑的“一网六号”的智慧服务平台。学校创新创业就业网全年发布各类公告近1200篇,微信公众号关注人数达到22000人,获评全省高校机构微信综合影响力第二名。专用QQ常年联络用人单位已超过2000家,在教育部组织的全国大学生就业最佳企业评选活动中荣获“优秀组织高校奖”。
(作者系洛阳师范学院副校长)
责编:颐颢
全员教育,构建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坚持把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作为教育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在新修订的2016年版人才培养方案中,专门设立创新创业课程模块,构建与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和实践教学有效融合的创新创业教育平台,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
一是通过通识类创新创业课程改革,培养学生的“双创”意识。课程模块引进网络线上课程16门,线下开设创新创业指导及实训课程8门,学分数占总学分的1/5。同时,在通识平台和知识平台课程体系中融入创新思维培养,加大综合性和创新性实践课程设置。刘沁玲教授主持编写的《创业学》教材,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并再版两次;校级精品课程创业管理点击率超过10万次;学校与洛阳市金融学会合作开发了信用管理课程,与北京大学校友会合作开发了创业流动课堂。近三年间,接受创新创业指导及实训的学生有17000余人。
二是通过强化专业类课程改革,培养学生专业领域的创新创业能力。在专业课程设计方面,突出实务、实战模块课时的比重;在师资聘任方面,强调专兼结合,聘请行业内具有丰富创业管理经验的企业家或管理人员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在教学内容方面,积极推动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创新创业理念;在教学方法方面,注重案例研究、模拟经营等实践性较强的方法,加大现场教学和案例分析比重,提高学生专业领域的创业能力。
三是通过完善第二课堂体系,丰富创新创业教育内容和形式。学校设置学术科技竞赛、社会实践调研、社会工作服务、职业资格技能四类8学分的第二课堂体系,结合河洛大讲堂、名企大咖进校园、创客大讲堂等专题讲座,切实提升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学校先后邀请“跟谁学”创始人陈向东、中国创造学会常务理事夏五四等50位国内外专家学者做客创新创业大讲堂,5000余名学生获得北大创业训练营、未来CEO计划、GYB创业培训等资格认定。
助推能力提升,加强创新创业实践实训
坚持多举措,专辅导,强合作,打造实践教育成长环境,助推创新创业能力提升。
一是加强实训基地平台建设。联合行业企业强力打造实验实训基地,学校先后引入中兴通讯公司、惠普公司、网易(河南)公司、腾讯(河南)公司等企业,联合投资2500万元共建实验实训基地。学校充分发挥实验实训在能力引领和技能达标、创新创意、专业竞赛等环节的激励作用,建立起实践能力培养的5R系统,即真实的工作环境、实训项目、项目经理、工作压力和工作机会,有效提升了学生创新创业的意识与能力。
二是坚持以赛促练、以赛促创。按照年级、学院、学校、省、国家五级层级,学校组织学生参与竞赛,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学生荣获全国首届节能保温材料创新设计大赛泡沫混凝土组唯一的一等奖;创客三维作品《洛阳太学》包揽了全国计算机设计大赛的一、二、三等奖;纪实微电影《核桃树下》获第二届深圳青年影像奖纪录类最佳导演奖;荣获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2项,国家一等奖4个,国家二等奖12个,省级一等奖21个,省级二等奖24个,省级三等奖9个;学生参加“创青春”创业计划大赛共获得河南省金奖2个,银奖7个,铜奖13个;荣获机器人大赛全国冠军7个、亚军7个、季军6个,一等奖42个、二等奖33个;第二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荣获全国铜奖l项。
三是项目驱动,提升创新创业能力。学校组织学生、教师结合专业特色积极申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各级创新创业课题项目,引导学生参与教师横向研发项目,以项目提能力,以能力促创新,以创新强创业。学生获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52项,河南省大学生创业体系建设引导专项资金扶持项目7项。500多名学生加入工业机器人等研发团队,参与完成科研项目120多项,“手指静脉身份识别系统”等53项科技创新项目应用于企、事业单位。杨数强副教授等指导的煤矿电动更衣吊篮已经在永煤集团嵩山矿、新疆伊宁煤矿等7家煤矿安装1160套,效益良好。
成果转化,打造创新创业孵化平台
学校坚持以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创新人才需求为导向,联合洛阳市政府、北京众创基地,联合北京中清研、中興通讯、洛阳国家大学生科技园等,打造以“一基地三中心N带动”为主要构架、覆盖全校的“启梦众创空间”。“一基地”指创新创业基地,“三中心”分别指文化艺术创意众创中心、智慧旅游众创中心、电子+商务+信息众创中心(简称EBI众创中心),总面积达15716平方米,采取“创新创业基地培训孵化”+“众创中心专业领域加速”的运行机制,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全程指导、帮扶和一站式服务。
学校联合国内第一家专业从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和项目孵化的社会机构一一北京众创基地,共同打造的创新创业基地,一期已投入200万元,设置了创新创业教育专项资金,启动了“雏鹰i00计划”,实施了“十百千工程”。
以“河洛创客联盟平台”“三彩艺创意空间”“十间房艺术空间”为基础,学校成立微创训练营、创新工厂、创客空间三大板块,构建开放式创业生态系统,大力推广和传播中国传统艺术,形成了三彩艺、牡丹瓷、唐代三彩复原工艺、孔家钧窑等代表性艺术团队。洛阳三彩陶艺村是学校将自身特色与地区扶贫相结合建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之一,立足自身带动创新的发展模式,受到河南省省长陈润儿的表扬与肯定。
依托学校中原经济区智慧旅游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旅游管理”河南省特色优势学科和河南省开元盛世规划设计研究院等平台,学校重点围绕旅游产业孵化、旅游商品设计、智慧旅游APP研发、旅游规划与策划等方面,为学生创新创业搭建平台。
以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法拉第众创、商学院伊咿荷众创、信息技术学院E创平台、电子商务学院E商学会等为基础,以电子商务、软件开发、智能控制等产业为孵化重点,学校搭建网络化众创空间,实现线上、线下同步运营。
启梦众创空间现有6500余名大学生创客、400多个创业团队项目、129家公司企业入驻。创客产品艺术《陶瓷寻梦丝路》获“中国原创·百花杯”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奖金奖,三彩壁画《出行》获“金凤凰”创新产品设计大奖赛金奖。创客作品《临兵斗者》《睡美人》入选第十一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动漫类展。张金风团队自编自导的农村写实纪录片《春节》受邀参加上海国际电影节。“永磁电机同步伺服驱动器”团队获河南省科技创业雏鹰大赛三等奖。
服务保障,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可持续发展
一是完善教学和学籍管理制度,激发学生创新活力。深化学分制改革,完善弹性学制,制定《微学分暨学分转换认定管理暂行办法》合理认定学生开展创新实验、发表论文、获得专利、创业实践的学分;建立创新创业档案和成绩单,客观记录并量化评价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的情况;允许调整学业进程,保留学籍休学创业。设立创新创业专项奖学金,用于表彰优秀创新创业的学生。
二是依托“一网六号”,打造一流服务平台。学校精心打造以“洛阳师范学院就业创业网”为核心、“洛师就业创业中心”微信公众号、QQ、微博、电话、短信、邮箱等为支撑的“一网六号”的智慧服务平台。学校创新创业就业网全年发布各类公告近1200篇,微信公众号关注人数达到22000人,获评全省高校机构微信综合影响力第二名。专用QQ常年联络用人单位已超过2000家,在教育部组织的全国大学生就业最佳企业评选活动中荣获“优秀组织高校奖”。
(作者系洛阳师范学院副校长)
责编:颐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