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与当年“打工皇后”吴士宏一样,在离开东家之时抛出一本书,但李开复的自传《世界因你不同》并没有铺张扬厉地去揭老板的短处,更没有惹事生非地披露人事纷争,而是书写自己的心路历程:想做老板不当掌柜。
(一)从技术做起
1961年,李开复出生在台湾一个大户人家,生他这一年,父亲55岁,母亲44岁。“老”来得子,父母对李开复格外疼爱,寄予厚望,李开复11岁那年被送到美国读书,指望他日后有出息,荣宗耀祖。
光阴荏苒,一晃几年过去了。18岁的李开复在美国读完初中和高中后,马不停蹄地参加了美国大学的选拔考试。
上大学前,李开复的梦想是进哈佛大学,但一封拒绝信打破他的这个梦想,当时他的SAT英语考砸了,只有550分,而满分是1600分。
不得已而求其次,心灰意冷的李开复上了纽约哥伦比亚大学。
人们发现,在法律系的一间阶梯教室里,最后一排靠左的墙角处时常坐着一位黄肤色的小伙子,他正是李开复,因选修国际关系专业在此听课。
当时正值马岛战争,教授在讲台上眉飞色舞地渲染大英帝国强大的特遣舰队日夜兼程驶往马尔维纳斯群岛。里根总统的星球大战计划也是教授讲述的精彩案例。可是李开复对政治实在没有什么兴趣,听着听着就打起了瞌睡,或者漫不经心地翻阅闲书,聊以打发时间。
李开复在法律系主要学的是“政治科学”,属于一种“法学博士预科”的专业。但是,上了几门“政治科学”的课后,他发现自己对此毫无兴趣,每天都打不起精神来上课,十分苦恼。
有的课程实在太枯燥,他就睡觉,惟一的选择只是在教室里睡还是在宿舍里睡。睡到学期过半后,他的平均成绩勉强够得一个C,机灵的李开复赶在限期的前一天把这门课赶紧退掉,避免因为平均分达不到3.0导致助学金被取消的灾难。
巧合的是,在阶梯教室最后一排右边的墙角处,有一位非洲裔的黑人同学,也总是坐在那里一言不发地“发呆”,他就是当今美国第56届总统奥巴马。
李开复说,同班期间,他和奥巴马都很少和同学说话,是最害羞的男孩,而他和奥巴马更是一句话也没说过。
当时,哥伦比亚大学法律系在全美排名第三,也是很有名气,从这个系毕业的学生,后来有许多人成了官场政要,李开复如果安心修完政治科學专业的全部课程,也许今天就不会在技术要素特别繁杂的IT行业谋生,弄不好也会成为大法官或国会议员之类的达官贵人。
但大二时,李开复选择了“转业”,转学计算机科学专业。
其实,李开复在高中时就对计算机有很浓厚的兴趣。学校有一台老式IBM电脑,当时是1977年,计算机还需要靠打卡片的方式使用,就是先在一张一张的卡片上打洞,然后再把这一叠打了洞的卡片输入电脑。
有一个周末,李开复灵感勃发,写了一个程序,让它去解一个复杂的数学方程式,然后把结果打印出来。因为机器运行速度非常慢,来不及等待,写完程序后他就回家了。
星期一上学,他突然被老师叫去大骂一通。原来,这个数学方程式有无数的解,星期五他走后没有关电脑,程序一直在运行,也就一直不停地在打印结果。当时的打印纸都是每张连在一起的厚厚一叠,而这样一箱纸可能要花掉学校几十美元,他一个程序就把一叠纸全部打光,难怪老师很生气。
当然,调皮的李开复也做了很多无聊的事情,比如设计程序去破译别人的密码。当他“黑掉”别人的账户后,就用别人的名义发一些恶搞的邮件。有一次,他用一位男同学的账号在BBS上发了一个“单身女郎征友”的帖子,害得这位同学莫明其妙地收了一堆情书。这位同学现在也在北京工作,直到今天他可能还不知道当年的恶作剧是李开复干的。
由于性格内向,不喜交际,李开复从未想到大学毕业后去创业当老板。从哥伦比亚大学毕业后,李开复在位于匹兹堡的卡内基梅隆大学攻读硕士学位,毕业后留校任助教。
匹兹堡位于美国东海岸的宾夕法尼亚州,是宾州第二大城市。坐落在在阿勒格尼河、莫加西河与俄亥俄河的交汇处,使她成为美国最大的内河港口之一。
卡内基梅隆大学则是享誉世界的顶级研究型私立大学,创校于1900年,创办者为美国钢铁大王及慈善家安德鲁·卡内基。学校小巧玲珑,学科门类也不多,但其所设立的几乎所有专业都居于世界领先水平。
卡内基先生的名言My heart is in the work(全心全力工作的态度),是这所大学的传统精神,即使经历了百年内数次重大革新,这样的信念依旧根深蒂固融于整个大学文化中。
李开复的导师海博曼教授极力向他灌输“做世界某一个领域的一流”的观点,让他十分震惊,李开复从未奢望在20多岁时走到某个领域的顶峰,但是这种“要做就要做到最好”的激励,李开复始终铭记在内心深处。
在如此浓烈的超级人文环境熏陶下,李开复的聪明才智如泉水一样喷涌。他首先瞄准了“非特定人连续语音识别系统”。非特定人连续语音识别系统在电话语音网关、家电遥控、工业控制、信息查询系统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军事侦察上有着广泛的应用。
1988年,李开复开创性地运用统计学原理开发出世界上第一个“非特定人连续语音识别系统”,被《商业周刊》授予当年“最重要科学创新奖” ,从此,确立了他在信息技术研究领域的泰斗地位。
同一年,李开复乘势而上,一鼓作气,开发出“奥赛罗”人机对弈系统,击败了人类的国际象棋世界冠军。
李开复清楚地记得当时的情景。第一局,经过一番厮杀,世界冠军最终“溃不成军”。他崩溃了,气愤地说:“不玩了”。最终,他放弃了第二局和第三局的比赛,俯首败北。
李开复因此而名噪一时。
(二)为东家尽心尽力
“一个世界有你,一个世界没有你,让两者的不同最大,这就是你一生的意义。”
这是《世界因你不同》一书出版宣传的经典语录。
4年前,两家世界上最大的IT公司,微软和谷歌的法律代理人对簿公堂,唇枪舌战,演绎了一场轰动全球的世纪官司,只是为争夺一位优秀的职业经理人李开复。
美国时间2005年7月5日下午,在西雅图办公室,李开复一遍又一遍地审读写好的辞呈,虽然两个星期来来微软高层多次找他谈话,极力挽留,但李开复去意已决,他甚至悄悄地把西雅图的房子卖掉,在加州买一套房子。此刻,他在等待比尔·盖茨的召见,以便递上辞呈。
刚过3点,电话铃响了。电话那头传来了Google公司CEO埃里克·施密特的声音,施密特告诉他,微软已经将他告上了法庭。李开复感到震惊和不安,怎么去面对比尔·盖茨,手里的辞呈还要不要交,真的违法了么?李开复不得不再次审视自己的选择。
好在经过一番艰难的周折,官司打赢了,李开复如愿地离开微软,投身到谷歌的怀抱。
从社会分工角度来看,李开复确实是一位非常称职的掌柜,从苹果到谷歌,他为东家尽心尽力。
李开复不仅是一个卓越的计算机科学家,还是一个优秀的职业经理人。他的管理成就和经验蜚声业内,但他也遇到一些非常棘手的事情。
有一次,老板指令李开复的部门裁掉一个人。经过再三权衡,最后进入裁员备选名单有两个人,一个是工作才3个月的大学生,另一个是比李开复早12年毕业的博士师兄。
这位大学毕业生暂时还无工作业绩可言,但发展潜力雄厚,而那位同门师兄曾经非常优秀,但这几年靠老资格混日子,不能给公司创造什么价值。
二选一,这是一道非常棘手的选择题。李开复想像着裁员后第二天当地媒体的报道,一个标题是“徇私的李开复裁掉了无辜大学生”,一个标题是“冷酷的李开复裁掉了同门师兄”。
显然,第二个标题冲击力特别大,李开复最终裁掉了他的同门师兄。李开复说,“我觉得第一个标题更让我羞愧,它违背了我的价值观。”
为了老板的利益,李开复不惜抛弃同门兄弟的情谊,可谓忠诚无比,全身心打理。
李开复曾在苹果电脑公司工作了6年。因为他的一份题为《如何通过互动式多媒体再现苹果昔日辉煌》的报告,使苹果公司走上了多媒体发展之路。李开复在苹果公司的最后一个职务是交互式多媒体部门的副总裁,苹果公司后来开发出的诸多多媒体产品,都浸透着李开复的心血。
多年之后,李开复当年的上司见到他,还深有感触地说:“如果不是这份报告,公司很可能会错过在多媒体发展的机会。今天,在iPod的成功里,也有不小的一部分要归功于你和你那份价值连城的报告。”
同样的,在微软,李开复的聪明才智尽情为老板所挥洒,曾创办世界瞩目的研究实验室微软中国研究院(现为微软亚洲研究院),并任首任院长。在他的带领下,微软中国研究院以新一代多媒体、新一代用户界面和新一代信息处理技术为主要方向开展基础研究。
李开复虽为微软的“叛将”,但无愧疚,因为他在微软没有半点技术上的保留。他说他之所以要跳槽到谷歌,是因为“我要每天能兴奋地去上班,而不是做一颗棋子,哪怕是一颗重要的棋子。”
他还说,“在微软这种大公司里,每个人都是一个齿轮,齿轮就意味着机械、有序,而这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哪怕是很重要的齿轮,也不是自己想要的。”而他认为,“在Google,这才是实现人生目标的最好舞台。”
在谷歌四年,李开复努力地把谷歌“平等、创新、快乐、无畏”的精神带到中国。这个过程并非一帆风顺,但是他坚持着自己的信念与价值观,保持着超强的耐心精耕细作。
李开复在谷歌功不可没,谷歌中国的搜索质量已堪称最精确、最完整、最即时。谷歌整合搜索以及搜索百宝箱的推出,让用户获得了最好的搜索体验,其市场份额也从2006年的16.1%提高到2009年的31%。
而一系列产品的上线也让谷歌中国的版图渐渐清晰。谷歌地图、谷歌手机地图、谷歌手机搜索、谷歌翻译在2009年成为中国使用率第一的相关软件。
(三)也想当老板
李开复一次次地离开老东家,并非与东家们有什么“过节”,相反地,他一直崇拜乃至讴歌他们,李开复如此赞美他的东家们:
“苹果是不惜血本的为了用户体验可以牺牲一切,而且是要靠大老板拍脑袋想出的天才点子,大家跟着他走;微软是一个航空母舰,能够把最多的上万个工程师组织起来,让他们做一个非常困难的非常大的软件,比如说像视窗,然后做什么都要做成第一;谷歌我觉得是一个非常迅速的互联网公司,能够用最快的速度最少的人,做出最有创意的产品,然后一定是把用户放在第一位。”
谈起自己的几位东家,李开复至今还如数家珍。他对谷歌更是大加赞赏:“谷歌是一个伟大又可爱的公司,我非常感谢有这么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来从无到有地打造谷歌中国。在谷歌,我学到太多太多,无论是互联网技术、创新模式还是价值观。”
他把对老东家们的赞美和钦佩转化成一种内生的动力,一种奋发前进的力量,潜移默化,潜滋暗长。
李开复在《世界因你不同》的序言中说,“尽管前面充满了悬念,但是我依然相信内心的声音。我知道,只有follow my heart(追随我心)的选择,才能激发起身体里最大的潜能,拼尽全力向下一个目标靠近。一如过去很多选择曾带给我类似的人生体验。”
他的“下一个目标”是什么呢?自己创业,也想做老板。
天空的云彩再美丽,那是属于上帝的。李开复想要拥有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挑战人生,激情创业。
李开复的东家谷歌工程高级副总裁艾伦·尤斯塔斯有心挽留他。
艾伦·尤斯塔斯,一个比李开复大五岁的美国人,是谷歌工程高级副总裁,掌管着Google最大的资产:一万个工程师。四年前,正是艾伦在电话里兴致勃勃地通知李开复:“开复,我帮你争取了一个我相信你无法说不的offer(邀请条件)! ”之后,他俩开始了四年波澜不惊的搭档生活。艾伦高高的个子,稻草色的头发,总是带着平静的微笑,他习惯于安静地倾听而不急于表态,他是个温和派的老板。
艾伦在他的办公室里面对面地对李开复说,“当时为了弥补你放弃微软股票的损失,我们破纪录给你Google有史以来最高数目的股票。这次我们还是给你一样多。这代表了我们对你过去工作的满意和对你的感谢,也希望你留下来和我们一起工作。”
但李开复决心已定,天价股权不为所动。
“在谷歌的这四年对我来说,又是一次飞跃式成长。谷歌中国现在已经发展到一个平稳的阶段。对于谷歌,我现在已经没有遗憾,但我想现在我的人生还有一个缺憾没有实现,我想去弥补它。”李开复说。
“我已经到了这个人生阶段,再不去做,我真的很怕来不及了。”李开复表示,他希望通过新的创业,和中国青年人一起打造新奇的技术奇迹,用自己的主动性做一个掌控全局的工作。
知名博客洪波也认为,李开复已经快50岁了,他还有创业的激情和兴趣,自然要抓紧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李开复个人良好的品牌将有助于其创业。
不过,说实在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李开复只是一个出色的技术官僚,在东家手下干活还是蛮称职的。现在要独当一面,自己创业当老板,做东家,未来的路上不一定都是鲜花和馅饼。
这个道理李开复不会不懂,但他也看到了有可能的结果:留在谷歌,接下来的四年里,他的腾挪空间将变小。激流勇退当是最好的抉择。
(四)梦想能否成真
“最重要的是拥有跟随内心与直觉的勇气,你的内心与直觉多少已经知道你真正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任何其他事物都是次要的。”引用苹果创始人乔布斯的这段话后,李开复与谷歌正式说“再见”。从此,他的角色将由明星CEO李开复变成创业企业家李开复。
对于辞职后的打算,李开复透露将在北京帮助青年人创业,类似创业辅导的方向。四年前从微软跳槽谷歌一度把李开复推向风口浪尖,但是最终成功化解。而李开复形象端正,负面新闻很少,在年轻人尤其是大学生中很有号召力。
9月6日,李开复正式回应媒体的猜测,“我将做的工作是提供创业平台,提供天使投资基金(专门投资于企业种子期、初创期的一种风险投资),并辅助引导青年人创业。做这个工作所需要的是丰富的企业管理经验、行业眼光、人脉资源、辅导能力。”
据悉,李开复将创办的风投公司已定名为“创新工场”,该公司网站也已经低调内测,网站的主页上赫然写着“欢迎加入创新工场青年创业的黄埔军校”。
“创新工场”是一个全方位的创业平台,旨在培育创新人才和新一代高科技企业。创新工场的投资者均为财富100强企业、知名创投和中美精英人士。其中更有多位成功人士愿意热情辅导青年创业者。
值得一提的是,新的办公地点设立在北京海淀区清华科技园,与谷歌中国办公场所同在一个科技园内。
“我的下一步就是和中国青年人一起打造新奇的技术奇迹,我想用自己的主动性做一个掌控全局的工作。我已经到了这个人生阶段,再不去做,我真的很怕来不及了。”
李开复在博客中表示,过去20年他有幸在苹果、微软和谷歌公司工作,看到了三个一流公司的成长成功,自己也拥有科技领域的知识,了解企业成功的秘笈,希望把这些资产传授给中国青年。
据传,李开复在2008年9月就曾与美国一家知名风险投资公司达成协议,由对方提供资金,在中国成立以李开复名字命名的风险投资公司,后来因国际金融危机而搁浅。
做风险投资基金,应该是李开复不错的选择。李开复面对的虽然是一个全新的陌生的领域,但他做风险投资基金也有以下几点优势:
良好的口碑。李开复在业界好评如潮,也是大学生的楷模,良好的口碑形成优秀的个人品牌。凭其个人的影响力,一定会招徕众多大学生和创业者趋之若鹜。
技术功底深厚。作为IT业界的技术精英,李开复有深厚的技术功底,引领技术新潮流,可以指导创业者占领IT技术制高点,高屋建瓴,飞流直下。
人脉资源广泛。李开复在两大IT巨头公司的高管经历,让其积累了丰厚的人脉资源,结成一道厚实的关系网,可为风险投资尤其是孵化基金吸引大量资金。
但李开复也有劣势,最主要的是他没有大的成功创业经历,他过于儒雅,书生气十足,对中国一些行业游戏规则,可能把握不够,可能与市场机遇失之交臂。因此,分析人士建議李开复去创建一所大学,或者去当一个大学校长。此论不无道理。
不过,如果有一个合适的搭档,与其优势互补,定会成就一番大业。
李开复对未来的风险似乎早有准备,“人生在世时间非常短,如果你总是不敢做想做的事情,那么一生过去了,你留下来的只有悔恨,只有懊恼。虽然经历风险的日子可能会比较艰难,但如果我不这样做,那蹉跎十年、二十年后,我可能会后悔终生。”
李开复义无反顾,相信他会梦想成真。
(一)从技术做起
1961年,李开复出生在台湾一个大户人家,生他这一年,父亲55岁,母亲44岁。“老”来得子,父母对李开复格外疼爱,寄予厚望,李开复11岁那年被送到美国读书,指望他日后有出息,荣宗耀祖。
光阴荏苒,一晃几年过去了。18岁的李开复在美国读完初中和高中后,马不停蹄地参加了美国大学的选拔考试。
上大学前,李开复的梦想是进哈佛大学,但一封拒绝信打破他的这个梦想,当时他的SAT英语考砸了,只有550分,而满分是1600分。
不得已而求其次,心灰意冷的李开复上了纽约哥伦比亚大学。
人们发现,在法律系的一间阶梯教室里,最后一排靠左的墙角处时常坐着一位黄肤色的小伙子,他正是李开复,因选修国际关系专业在此听课。
当时正值马岛战争,教授在讲台上眉飞色舞地渲染大英帝国强大的特遣舰队日夜兼程驶往马尔维纳斯群岛。里根总统的星球大战计划也是教授讲述的精彩案例。可是李开复对政治实在没有什么兴趣,听着听着就打起了瞌睡,或者漫不经心地翻阅闲书,聊以打发时间。
李开复在法律系主要学的是“政治科学”,属于一种“法学博士预科”的专业。但是,上了几门“政治科学”的课后,他发现自己对此毫无兴趣,每天都打不起精神来上课,十分苦恼。
有的课程实在太枯燥,他就睡觉,惟一的选择只是在教室里睡还是在宿舍里睡。睡到学期过半后,他的平均成绩勉强够得一个C,机灵的李开复赶在限期的前一天把这门课赶紧退掉,避免因为平均分达不到3.0导致助学金被取消的灾难。
巧合的是,在阶梯教室最后一排右边的墙角处,有一位非洲裔的黑人同学,也总是坐在那里一言不发地“发呆”,他就是当今美国第56届总统奥巴马。
李开复说,同班期间,他和奥巴马都很少和同学说话,是最害羞的男孩,而他和奥巴马更是一句话也没说过。
当时,哥伦比亚大学法律系在全美排名第三,也是很有名气,从这个系毕业的学生,后来有许多人成了官场政要,李开复如果安心修完政治科學专业的全部课程,也许今天就不会在技术要素特别繁杂的IT行业谋生,弄不好也会成为大法官或国会议员之类的达官贵人。
但大二时,李开复选择了“转业”,转学计算机科学专业。
其实,李开复在高中时就对计算机有很浓厚的兴趣。学校有一台老式IBM电脑,当时是1977年,计算机还需要靠打卡片的方式使用,就是先在一张一张的卡片上打洞,然后再把这一叠打了洞的卡片输入电脑。
有一个周末,李开复灵感勃发,写了一个程序,让它去解一个复杂的数学方程式,然后把结果打印出来。因为机器运行速度非常慢,来不及等待,写完程序后他就回家了。
星期一上学,他突然被老师叫去大骂一通。原来,这个数学方程式有无数的解,星期五他走后没有关电脑,程序一直在运行,也就一直不停地在打印结果。当时的打印纸都是每张连在一起的厚厚一叠,而这样一箱纸可能要花掉学校几十美元,他一个程序就把一叠纸全部打光,难怪老师很生气。
当然,调皮的李开复也做了很多无聊的事情,比如设计程序去破译别人的密码。当他“黑掉”别人的账户后,就用别人的名义发一些恶搞的邮件。有一次,他用一位男同学的账号在BBS上发了一个“单身女郎征友”的帖子,害得这位同学莫明其妙地收了一堆情书。这位同学现在也在北京工作,直到今天他可能还不知道当年的恶作剧是李开复干的。
由于性格内向,不喜交际,李开复从未想到大学毕业后去创业当老板。从哥伦比亚大学毕业后,李开复在位于匹兹堡的卡内基梅隆大学攻读硕士学位,毕业后留校任助教。
匹兹堡位于美国东海岸的宾夕法尼亚州,是宾州第二大城市。坐落在在阿勒格尼河、莫加西河与俄亥俄河的交汇处,使她成为美国最大的内河港口之一。
卡内基梅隆大学则是享誉世界的顶级研究型私立大学,创校于1900年,创办者为美国钢铁大王及慈善家安德鲁·卡内基。学校小巧玲珑,学科门类也不多,但其所设立的几乎所有专业都居于世界领先水平。
卡内基先生的名言My heart is in the work(全心全力工作的态度),是这所大学的传统精神,即使经历了百年内数次重大革新,这样的信念依旧根深蒂固融于整个大学文化中。
李开复的导师海博曼教授极力向他灌输“做世界某一个领域的一流”的观点,让他十分震惊,李开复从未奢望在20多岁时走到某个领域的顶峰,但是这种“要做就要做到最好”的激励,李开复始终铭记在内心深处。
在如此浓烈的超级人文环境熏陶下,李开复的聪明才智如泉水一样喷涌。他首先瞄准了“非特定人连续语音识别系统”。非特定人连续语音识别系统在电话语音网关、家电遥控、工业控制、信息查询系统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军事侦察上有着广泛的应用。
1988年,李开复开创性地运用统计学原理开发出世界上第一个“非特定人连续语音识别系统”,被《商业周刊》授予当年“最重要科学创新奖” ,从此,确立了他在信息技术研究领域的泰斗地位。
同一年,李开复乘势而上,一鼓作气,开发出“奥赛罗”人机对弈系统,击败了人类的国际象棋世界冠军。
李开复清楚地记得当时的情景。第一局,经过一番厮杀,世界冠军最终“溃不成军”。他崩溃了,气愤地说:“不玩了”。最终,他放弃了第二局和第三局的比赛,俯首败北。
李开复因此而名噪一时。
(二)为东家尽心尽力
“一个世界有你,一个世界没有你,让两者的不同最大,这就是你一生的意义。”
这是《世界因你不同》一书出版宣传的经典语录。
4年前,两家世界上最大的IT公司,微软和谷歌的法律代理人对簿公堂,唇枪舌战,演绎了一场轰动全球的世纪官司,只是为争夺一位优秀的职业经理人李开复。
美国时间2005年7月5日下午,在西雅图办公室,李开复一遍又一遍地审读写好的辞呈,虽然两个星期来来微软高层多次找他谈话,极力挽留,但李开复去意已决,他甚至悄悄地把西雅图的房子卖掉,在加州买一套房子。此刻,他在等待比尔·盖茨的召见,以便递上辞呈。
刚过3点,电话铃响了。电话那头传来了Google公司CEO埃里克·施密特的声音,施密特告诉他,微软已经将他告上了法庭。李开复感到震惊和不安,怎么去面对比尔·盖茨,手里的辞呈还要不要交,真的违法了么?李开复不得不再次审视自己的选择。
好在经过一番艰难的周折,官司打赢了,李开复如愿地离开微软,投身到谷歌的怀抱。
从社会分工角度来看,李开复确实是一位非常称职的掌柜,从苹果到谷歌,他为东家尽心尽力。
李开复不仅是一个卓越的计算机科学家,还是一个优秀的职业经理人。他的管理成就和经验蜚声业内,但他也遇到一些非常棘手的事情。
有一次,老板指令李开复的部门裁掉一个人。经过再三权衡,最后进入裁员备选名单有两个人,一个是工作才3个月的大学生,另一个是比李开复早12年毕业的博士师兄。
这位大学毕业生暂时还无工作业绩可言,但发展潜力雄厚,而那位同门师兄曾经非常优秀,但这几年靠老资格混日子,不能给公司创造什么价值。
二选一,这是一道非常棘手的选择题。李开复想像着裁员后第二天当地媒体的报道,一个标题是“徇私的李开复裁掉了无辜大学生”,一个标题是“冷酷的李开复裁掉了同门师兄”。
显然,第二个标题冲击力特别大,李开复最终裁掉了他的同门师兄。李开复说,“我觉得第一个标题更让我羞愧,它违背了我的价值观。”
为了老板的利益,李开复不惜抛弃同门兄弟的情谊,可谓忠诚无比,全身心打理。
李开复曾在苹果电脑公司工作了6年。因为他的一份题为《如何通过互动式多媒体再现苹果昔日辉煌》的报告,使苹果公司走上了多媒体发展之路。李开复在苹果公司的最后一个职务是交互式多媒体部门的副总裁,苹果公司后来开发出的诸多多媒体产品,都浸透着李开复的心血。
多年之后,李开复当年的上司见到他,还深有感触地说:“如果不是这份报告,公司很可能会错过在多媒体发展的机会。今天,在iPod的成功里,也有不小的一部分要归功于你和你那份价值连城的报告。”
同样的,在微软,李开复的聪明才智尽情为老板所挥洒,曾创办世界瞩目的研究实验室微软中国研究院(现为微软亚洲研究院),并任首任院长。在他的带领下,微软中国研究院以新一代多媒体、新一代用户界面和新一代信息处理技术为主要方向开展基础研究。
李开复虽为微软的“叛将”,但无愧疚,因为他在微软没有半点技术上的保留。他说他之所以要跳槽到谷歌,是因为“我要每天能兴奋地去上班,而不是做一颗棋子,哪怕是一颗重要的棋子。”
他还说,“在微软这种大公司里,每个人都是一个齿轮,齿轮就意味着机械、有序,而这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哪怕是很重要的齿轮,也不是自己想要的。”而他认为,“在Google,这才是实现人生目标的最好舞台。”
在谷歌四年,李开复努力地把谷歌“平等、创新、快乐、无畏”的精神带到中国。这个过程并非一帆风顺,但是他坚持着自己的信念与价值观,保持着超强的耐心精耕细作。
李开复在谷歌功不可没,谷歌中国的搜索质量已堪称最精确、最完整、最即时。谷歌整合搜索以及搜索百宝箱的推出,让用户获得了最好的搜索体验,其市场份额也从2006年的16.1%提高到2009年的31%。
而一系列产品的上线也让谷歌中国的版图渐渐清晰。谷歌地图、谷歌手机地图、谷歌手机搜索、谷歌翻译在2009年成为中国使用率第一的相关软件。
(三)也想当老板
李开复一次次地离开老东家,并非与东家们有什么“过节”,相反地,他一直崇拜乃至讴歌他们,李开复如此赞美他的东家们:
“苹果是不惜血本的为了用户体验可以牺牲一切,而且是要靠大老板拍脑袋想出的天才点子,大家跟着他走;微软是一个航空母舰,能够把最多的上万个工程师组织起来,让他们做一个非常困难的非常大的软件,比如说像视窗,然后做什么都要做成第一;谷歌我觉得是一个非常迅速的互联网公司,能够用最快的速度最少的人,做出最有创意的产品,然后一定是把用户放在第一位。”
谈起自己的几位东家,李开复至今还如数家珍。他对谷歌更是大加赞赏:“谷歌是一个伟大又可爱的公司,我非常感谢有这么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来从无到有地打造谷歌中国。在谷歌,我学到太多太多,无论是互联网技术、创新模式还是价值观。”
他把对老东家们的赞美和钦佩转化成一种内生的动力,一种奋发前进的力量,潜移默化,潜滋暗长。
李开复在《世界因你不同》的序言中说,“尽管前面充满了悬念,但是我依然相信内心的声音。我知道,只有follow my heart(追随我心)的选择,才能激发起身体里最大的潜能,拼尽全力向下一个目标靠近。一如过去很多选择曾带给我类似的人生体验。”
他的“下一个目标”是什么呢?自己创业,也想做老板。
天空的云彩再美丽,那是属于上帝的。李开复想要拥有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挑战人生,激情创业。
李开复的东家谷歌工程高级副总裁艾伦·尤斯塔斯有心挽留他。
艾伦·尤斯塔斯,一个比李开复大五岁的美国人,是谷歌工程高级副总裁,掌管着Google最大的资产:一万个工程师。四年前,正是艾伦在电话里兴致勃勃地通知李开复:“开复,我帮你争取了一个我相信你无法说不的offer(邀请条件)! ”之后,他俩开始了四年波澜不惊的搭档生活。艾伦高高的个子,稻草色的头发,总是带着平静的微笑,他习惯于安静地倾听而不急于表态,他是个温和派的老板。
艾伦在他的办公室里面对面地对李开复说,“当时为了弥补你放弃微软股票的损失,我们破纪录给你Google有史以来最高数目的股票。这次我们还是给你一样多。这代表了我们对你过去工作的满意和对你的感谢,也希望你留下来和我们一起工作。”
但李开复决心已定,天价股权不为所动。
“在谷歌的这四年对我来说,又是一次飞跃式成长。谷歌中国现在已经发展到一个平稳的阶段。对于谷歌,我现在已经没有遗憾,但我想现在我的人生还有一个缺憾没有实现,我想去弥补它。”李开复说。
“我已经到了这个人生阶段,再不去做,我真的很怕来不及了。”李开复表示,他希望通过新的创业,和中国青年人一起打造新奇的技术奇迹,用自己的主动性做一个掌控全局的工作。
知名博客洪波也认为,李开复已经快50岁了,他还有创业的激情和兴趣,自然要抓紧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李开复个人良好的品牌将有助于其创业。
不过,说实在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李开复只是一个出色的技术官僚,在东家手下干活还是蛮称职的。现在要独当一面,自己创业当老板,做东家,未来的路上不一定都是鲜花和馅饼。
这个道理李开复不会不懂,但他也看到了有可能的结果:留在谷歌,接下来的四年里,他的腾挪空间将变小。激流勇退当是最好的抉择。
(四)梦想能否成真
“最重要的是拥有跟随内心与直觉的勇气,你的内心与直觉多少已经知道你真正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任何其他事物都是次要的。”引用苹果创始人乔布斯的这段话后,李开复与谷歌正式说“再见”。从此,他的角色将由明星CEO李开复变成创业企业家李开复。
对于辞职后的打算,李开复透露将在北京帮助青年人创业,类似创业辅导的方向。四年前从微软跳槽谷歌一度把李开复推向风口浪尖,但是最终成功化解。而李开复形象端正,负面新闻很少,在年轻人尤其是大学生中很有号召力。
9月6日,李开复正式回应媒体的猜测,“我将做的工作是提供创业平台,提供天使投资基金(专门投资于企业种子期、初创期的一种风险投资),并辅助引导青年人创业。做这个工作所需要的是丰富的企业管理经验、行业眼光、人脉资源、辅导能力。”
据悉,李开复将创办的风投公司已定名为“创新工场”,该公司网站也已经低调内测,网站的主页上赫然写着“欢迎加入创新工场青年创业的黄埔军校”。
“创新工场”是一个全方位的创业平台,旨在培育创新人才和新一代高科技企业。创新工场的投资者均为财富100强企业、知名创投和中美精英人士。其中更有多位成功人士愿意热情辅导青年创业者。
值得一提的是,新的办公地点设立在北京海淀区清华科技园,与谷歌中国办公场所同在一个科技园内。
“我的下一步就是和中国青年人一起打造新奇的技术奇迹,我想用自己的主动性做一个掌控全局的工作。我已经到了这个人生阶段,再不去做,我真的很怕来不及了。”
李开复在博客中表示,过去20年他有幸在苹果、微软和谷歌公司工作,看到了三个一流公司的成长成功,自己也拥有科技领域的知识,了解企业成功的秘笈,希望把这些资产传授给中国青年。
据传,李开复在2008年9月就曾与美国一家知名风险投资公司达成协议,由对方提供资金,在中国成立以李开复名字命名的风险投资公司,后来因国际金融危机而搁浅。
做风险投资基金,应该是李开复不错的选择。李开复面对的虽然是一个全新的陌生的领域,但他做风险投资基金也有以下几点优势:
良好的口碑。李开复在业界好评如潮,也是大学生的楷模,良好的口碑形成优秀的个人品牌。凭其个人的影响力,一定会招徕众多大学生和创业者趋之若鹜。
技术功底深厚。作为IT业界的技术精英,李开复有深厚的技术功底,引领技术新潮流,可以指导创业者占领IT技术制高点,高屋建瓴,飞流直下。
人脉资源广泛。李开复在两大IT巨头公司的高管经历,让其积累了丰厚的人脉资源,结成一道厚实的关系网,可为风险投资尤其是孵化基金吸引大量资金。
但李开复也有劣势,最主要的是他没有大的成功创业经历,他过于儒雅,书生气十足,对中国一些行业游戏规则,可能把握不够,可能与市场机遇失之交臂。因此,分析人士建議李开复去创建一所大学,或者去当一个大学校长。此论不无道理。
不过,如果有一个合适的搭档,与其优势互补,定会成就一番大业。
李开复对未来的风险似乎早有准备,“人生在世时间非常短,如果你总是不敢做想做的事情,那么一生过去了,你留下来的只有悔恨,只有懊恼。虽然经历风险的日子可能会比较艰难,但如果我不这样做,那蹉跎十年、二十年后,我可能会后悔终生。”
李开复义无反顾,相信他会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