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校安全教育工作匮乏导致了高中生安全意识普遍不高。因此增强学生安全意识势在必得,一刻都不容延缓。正所谓“防患于未然”。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在学生中普及安全与自我保护意识呢?作为科任教师,我认为,就要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在学科教学中向学生潜移默化地渗透安全意识与自我保护意识。创设问题情境,让安全教育更有趣;创设实体情境,让安全教育学习更主动;创设故事情境,让安全教育更有效。
关键词:物理;学科优势;创设情境;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
据公安部统计的2018年全国道路交通安全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450254起,造成98738人死亡、直接财产损失18.8亿元。据了解,由于轻卡自身安全问题造成的直接死亡人数就达7000人以上。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只有生命在,才能够享受教育、劳动、休息等多种权利,才能对他人、对国家、对社会有所贡献,并在奉献的过程中实现生命的价值,体现人生的意义。正如歌曲说唱的“心若在,梦就在”。
一、安全意识调查
笔者曾对所在学校的高中生进行了有关安全意识的调查。调查如下:
1.你所在学校展开过哪些安全教育主题?(可多选)
A.地震 B.雷击 C.中暑 D.火灾 E.溺水
F.防登革热 G.用电安全 H.交通安全 I.
2.你所在学校通过什么途径展开安全教育?(可多选)
A.主题班会 B.晨会 C.演练 D.参观实践活动 E.学科渗透
3.自选一种安全教育的途径,说一说其优缺点。
从调查结果中我们发现:学校只开展过地震演练和防溺水倡议。可见,学校安全教育工作如此匮乏。结果可想而知便是高中生安全意识普遍不高,如我校越来越多学生骑摩托车、电动车来校上课,也带来了越来越多的安全隐患,导致了越来越多交通事故。因此增强学生安全意识势在必得,一刻都不容延缓。正所谓“防患于未然”。
但是,安全法律法规都比较抽象、概括。如果教师在讲台上照本宣科,那么学生会感到枯燥无味,厌倦疲劳甚至于排斥。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在学生中普及安全与自我保护意识呢?
从调查中可看到:可以通过主题班会、晨会、参观实践活动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这是班主任一般采取的教育途径。而作为科任教师,我认为,就要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努力创设趣味性的课堂情境,寓安全于教学,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在学科教学中向学生潜移默化地渗透安全意识,正所谓“润物细无声”。
二、发挥学科优势,创设情境,增强学生安全意识与自我保护意识。
1.创设问题情境,让安全教育更有趣。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创设与安全、自我保护有关的情境,通过提出一些与课文有关,又与安全、自我保护有关的问题,将学生引入有趣的情境之中,渗透安全意识与自我保护意识。比如在讲解“离心运动”模型时,我列举了学生骑摩托车转弯的例子。让学生思考“转弯时,速度如果太大会有什么现象”、“如果有沙子呢?”。由于贴近生活,学生异常感兴趣。学生根据自身经验很容易得出“转弯时,速度不能太大,不然会发生离心运动”这一结论,并且得出了原因——摩擦力不足以提供向心力。又如在《动量定理》中,列举了安全带这一例子,让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向学生普及了坐车安全措施——系好安全带。这样交通安全意识一点也不费力地潜入了学生的脑海,既贯彻了安全的思想,又教会了学生安全对策。
2.创设实体情境,让安全教育学习更主动。
学习基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如果让学生参与到生活某个实体情境中去,我想,没有一个学生会觉得“不想学”、“被逼的”。在实体情境中,学生能够更好地自主探究,发现安全问题,分析安全问题,解决安全问题。如在《恒定电流》这一章教学前,我让学生“回到家里”做一个《家庭用电》调查。学生特别主动。他们告诉我:“不能在同一时间开很多大功率用电器。”根据所学的电学知识,学生很好地分析了原因——各用电器是并联关系,都使用时,干路电流过大,产生热过多,烧坏保险丝,引发火灾。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通过了自己的努力解决了疑惑,很有成就感。同时我鼓励学生将所知道的用电安全知识普及到自己家庭,发现家庭安全隐患并和家里人商量后整改,排除安全隐患。个别学生又自发研究了家庭、学校室内外电线老化情况,得出破损则产生漏电,当人体电流超过安全电流,则发生触电危险。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学生交流与合作、鼓励与帮助,知识得以掌握,安全意识得以提高,能力得以发展。又如在教学《静电感应》时,分析雷电的本质,促使学生找出同类现象,比如不能雷雨天气放风筝,杜绝安全隐患。教学与个人家居、户外安全意识毫无违和感地融合在一起。
3.创设故事情境,让安全教育更有效。
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最好的刺激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根据调查结果显示,人都是爱听故事的。将安全寓于故事中,引人入胜。故事既可以是寓言类,也可以是生活类、史实类。比如怎么向学生普及“校内外活动安全”这一意识呢?如我先在教室用一块干抹布擦了插座,再讲述了一个故事,大致内容如下:一个女学生很爱干净,然后用湿布擦电器,结果触电身亡。学生一下有兴奋变为安静,进入了思维状态,分析电学原因。又如我讲述了学生休息时间在走廊上互相追逐疯打而摔下楼的案例。将学生引入情境后,我从碰撞、平抛、动量定理这三个角度给学生分析了原因,学生表示很有兴趣,听课积极性被调动了,就这样寓安全教育于物理教学中,既轻松,效率又高。
三、结论
当然,学科渗透也具有其缺点。相比于传统的主题形式等安全教育途径,学科渗透显得片面。但是,若创设趣味性的问题情境、实体情境、故事情境等课堂情境,恰当、有效地发挥学科优势,则可以有效地寓安全于教学,寓教于乐。
参考文献:
[1]王宁,徐苹.今天,我们怎样做班主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23.
[2]上海市青浦区“志馨物理教师工作室”,高中物理教学情境设计[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13:41-45.
[3]勞凯声,教育学[M]. 南开: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8:286-292.
[4]张厚粲,心理学[M]. 南开: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6:92-97.
关键词:物理;学科优势;创设情境;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
据公安部统计的2018年全国道路交通安全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450254起,造成98738人死亡、直接财产损失18.8亿元。据了解,由于轻卡自身安全问题造成的直接死亡人数就达7000人以上。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只有生命在,才能够享受教育、劳动、休息等多种权利,才能对他人、对国家、对社会有所贡献,并在奉献的过程中实现生命的价值,体现人生的意义。正如歌曲说唱的“心若在,梦就在”。
一、安全意识调查
笔者曾对所在学校的高中生进行了有关安全意识的调查。调查如下:
1.你所在学校展开过哪些安全教育主题?(可多选)
A.地震 B.雷击 C.中暑 D.火灾 E.溺水
F.防登革热 G.用电安全 H.交通安全 I.
2.你所在学校通过什么途径展开安全教育?(可多选)
A.主题班会 B.晨会 C.演练 D.参观实践活动 E.学科渗透
3.自选一种安全教育的途径,说一说其优缺点。
从调查结果中我们发现:学校只开展过地震演练和防溺水倡议。可见,学校安全教育工作如此匮乏。结果可想而知便是高中生安全意识普遍不高,如我校越来越多学生骑摩托车、电动车来校上课,也带来了越来越多的安全隐患,导致了越来越多交通事故。因此增强学生安全意识势在必得,一刻都不容延缓。正所谓“防患于未然”。
但是,安全法律法规都比较抽象、概括。如果教师在讲台上照本宣科,那么学生会感到枯燥无味,厌倦疲劳甚至于排斥。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在学生中普及安全与自我保护意识呢?
从调查中可看到:可以通过主题班会、晨会、参观实践活动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这是班主任一般采取的教育途径。而作为科任教师,我认为,就要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努力创设趣味性的课堂情境,寓安全于教学,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在学科教学中向学生潜移默化地渗透安全意识,正所谓“润物细无声”。
二、发挥学科优势,创设情境,增强学生安全意识与自我保护意识。
1.创设问题情境,让安全教育更有趣。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创设与安全、自我保护有关的情境,通过提出一些与课文有关,又与安全、自我保护有关的问题,将学生引入有趣的情境之中,渗透安全意识与自我保护意识。比如在讲解“离心运动”模型时,我列举了学生骑摩托车转弯的例子。让学生思考“转弯时,速度如果太大会有什么现象”、“如果有沙子呢?”。由于贴近生活,学生异常感兴趣。学生根据自身经验很容易得出“转弯时,速度不能太大,不然会发生离心运动”这一结论,并且得出了原因——摩擦力不足以提供向心力。又如在《动量定理》中,列举了安全带这一例子,让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向学生普及了坐车安全措施——系好安全带。这样交通安全意识一点也不费力地潜入了学生的脑海,既贯彻了安全的思想,又教会了学生安全对策。
2.创设实体情境,让安全教育学习更主动。
学习基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如果让学生参与到生活某个实体情境中去,我想,没有一个学生会觉得“不想学”、“被逼的”。在实体情境中,学生能够更好地自主探究,发现安全问题,分析安全问题,解决安全问题。如在《恒定电流》这一章教学前,我让学生“回到家里”做一个《家庭用电》调查。学生特别主动。他们告诉我:“不能在同一时间开很多大功率用电器。”根据所学的电学知识,学生很好地分析了原因——各用电器是并联关系,都使用时,干路电流过大,产生热过多,烧坏保险丝,引发火灾。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通过了自己的努力解决了疑惑,很有成就感。同时我鼓励学生将所知道的用电安全知识普及到自己家庭,发现家庭安全隐患并和家里人商量后整改,排除安全隐患。个别学生又自发研究了家庭、学校室内外电线老化情况,得出破损则产生漏电,当人体电流超过安全电流,则发生触电危险。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学生交流与合作、鼓励与帮助,知识得以掌握,安全意识得以提高,能力得以发展。又如在教学《静电感应》时,分析雷电的本质,促使学生找出同类现象,比如不能雷雨天气放风筝,杜绝安全隐患。教学与个人家居、户外安全意识毫无违和感地融合在一起。
3.创设故事情境,让安全教育更有效。
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最好的刺激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根据调查结果显示,人都是爱听故事的。将安全寓于故事中,引人入胜。故事既可以是寓言类,也可以是生活类、史实类。比如怎么向学生普及“校内外活动安全”这一意识呢?如我先在教室用一块干抹布擦了插座,再讲述了一个故事,大致内容如下:一个女学生很爱干净,然后用湿布擦电器,结果触电身亡。学生一下有兴奋变为安静,进入了思维状态,分析电学原因。又如我讲述了学生休息时间在走廊上互相追逐疯打而摔下楼的案例。将学生引入情境后,我从碰撞、平抛、动量定理这三个角度给学生分析了原因,学生表示很有兴趣,听课积极性被调动了,就这样寓安全教育于物理教学中,既轻松,效率又高。
三、结论
当然,学科渗透也具有其缺点。相比于传统的主题形式等安全教育途径,学科渗透显得片面。但是,若创设趣味性的问题情境、实体情境、故事情境等课堂情境,恰当、有效地发挥学科优势,则可以有效地寓安全于教学,寓教于乐。
参考文献:
[1]王宁,徐苹.今天,我们怎样做班主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23.
[2]上海市青浦区“志馨物理教师工作室”,高中物理教学情境设计[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13:41-45.
[3]勞凯声,教育学[M]. 南开: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8:286-292.
[4]张厚粲,心理学[M]. 南开: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6:9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