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课堂充满情趣

来源 :语文天地·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liye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情趣”指的是情调趣味。 如何才能让语文课堂充满激情,绽放出生命的光彩,迸发出智慧的火花,使课堂成为学生向往的乐园呢?这就要让语文课堂充满情趣,即在语文课堂里,教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求知欲,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情感体验,在教师富有激情的语言感染下,能生动活泼、快乐轻松地学习。在趣味中获知,在获知中享趣,从而达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
  一、 教师的语言应洋溢激情
  如何才能让语文课堂充满激情,绽放出生命的光彩,迸发出智慧的火花,使课堂成为学生向往的乐园呢?笔者认为, 语言是教师完成教育任务的主要工具,教师的语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育的效果。因此,教师要想使自己的教学行为具有感染力,就必须使自己的语言优美,语音悦耳,洋溢着激情。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得心应手地进行教学,才能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如在教《安塞腰鼓》这一课时,教师可以配上音乐《黄土高坡》,创造出适合本课的情感氛围,这时教师可以用导语引入:“1990年,在北京亚运会上,一场充满民族风格的腰鼓表演,令无数人为之倾倒,为之魂牵梦绕。这就是产生于黄土高原上的安塞腰鼓,它粗犷、雄浑、动力十足,它是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的象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一篇课文,去领略它的风采和魅力吧。”教师洋溢着激情的语言深深地打动了学生,这样就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因为有老师语感的体验,他们的朗读也就会充满激情。
   (一)教学语言要音量适中
  音量的变化充满无穷的魅力,它不仅有助于表情达意,还可以显示出口语表达的层次感。要做到音量适中,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音量不宜过低。现在是班级授课制,一个班级多则五六十个学生,少则二三十名学生,要想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听见,教师的声音就不能过低。如果过低,学生听起来就很吃力。所以教师的每句话都要字字有声,声音应清楚地直达于坐在最后一排的学生。第二,音量不宜过高,声音过高,就会有一种喊叫感,甚至会显得单薄、情味不足,教师自己嗓子很吃力,学生也容易形成听觉疲劳,难以集中精力。只有适中的音量才能使教师说得轻松,学生听了也不觉吃力。
   (二)教学语言要富于节奏美
  声音平板、基本上用一个音调上到底的课,一定会使学生觉得寡淡如水,甚至会昏昏欲睡,更不用说提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了。即使学生有那么一点点兴趣,也会在这种氛围中消失殆尽。而同样的内容,如果教师采用不同的语调,富有节奏美,就能唤起学生的积极的心理体验,则教与学的效果明显不同。如我在指导学生读《我们爱你呀,中国》这一课时,先让学生欣赏歌曲《我爱你,中国》,营造氛围,拨动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对伟大祖国的热爱之情;然后用饱含深情,声情并茂的语言范读全诗,让学生感受到我们祖国的美丽富饶以及悠久的历史、光辉的成就;最后让学生自由朗读、吟诵,领悟。这样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师生乐在其中。
  实践证明,富有激情的语言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能在人的脑皮层上留下较深的印痕,记忆也就能巩固而持久。更重要的是,它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因此,语文教师应尽量使自己的语言绘声绘色,讲人如见其人,讲事如临其境,讲物栩栩如生,讲景历历在目。从而使学生精神饱满,兴趣盎然,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二、 学生的思维应富于创造
  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苏格拉底在与学生谈话时,佯装自己一无所知,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把存在于学生自身的知识启发引导出来,从而成为学生的实际知识与技能。这种不是直接把答案告知学生的方法,启迪了学生的思维。
  (一)启发学生主动质疑问难。
  问题是思维的启动力。人的思维活动常常是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的。“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可见提出问题并不是件容易事。在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善于从教材内容和学生心理状态出发,采用各种方式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创设思维的最佳情境,激发学生思考和探求答案的欲望,把学生的学习变为自己寻找答案的主动活动。教师要努力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消除心理紧张感,鼓励学生大胆设疑,勇于发问。
   (二)创设问题情景,激发求知欲。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发现,解决问题。如:我在教《徐悲鸿励志学画》这篇课文时,我引导学生感受阿联酋的环境时这样描述:这里拥有世界上唯一的7星级酒店,豪华的水下饭店。一望无垠的大海,一座座沿海别墅是人们休闲度假的好去处。一栋栋高楼鳞次栉比,平坦的公路,宽敞的城市广场上绿草如茵,鲜花遍地,姹紫嫣红,美不胜收。这段描述和沙漠的荒芜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这时我提问:“恶劣的自然环境并没有难倒阿联酋人民,他们是如何在沙漠中建起绿洲的?”学生思维一下开阔起来,从书本的细微处,结合语言文字畅所欲言,这样学生在教师的创设问题情景中学习,就能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三、 多媒体的应用创设情境
  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高,更多的是通过学生自己的探究和体验得来的。因此要使学生尽可能多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教师可以运用多种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大胆想象,主动的去了解认识新奇未知的事物。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很多写景状物的文章都运用了大量的好词佳句,往往一个句子就是一首好的诗歌,一幅美的图画 ,让会欣赏的人不知不觉受到美的熏陶,获得美的享受。
  (一)用多媒体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古人云,“学贵有疑,学则须疑。”学生的积极思维往往是从疑问开始的,有疑问才能促使学生有情趣去探索、去创新。课堂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多媒体的直观、形象的展示,创设出良好的问题情境,使学生更好地产生“疑”,并促使其独立思考,如在教学《海伦·凯勒》这课时,可以用多媒体展示海伦·凯勒的图片,旁边再配上文字说明,介绍她的生平和成就,从而引发学生探究的欲望:这样一个双耳失聪、双目失明的人怎么会取得如此伟大的成就的?
  (二)用多媒体突破教学难点
  课文的难点,往往文字含蓄深沉,余味无穷,这是学生理解的难点。这时,老师不宜直接把结论告诉学生,而应该让学生自己尝试去探索解决。通过对难点的探索,学生不仅学到了语文知识,而且还能学会如何学习,有利于学生探索精神的培养和形成。如:我在教学《徐悲鸿励志学画》这一课时,我用多媒体展现出一匹匹奔腾的骏马,问学生:“这一匹匹骏马线条流畅、形象逼真、活灵活现,徐悲鸿是如何能创作出如此生动逼真、惟妙惟肖的作品的?”紧接着出示:“他像一匹不知疲倦的骏马,日夜奔驰,勇往直前。”让学生结合课文中的有关语句去体会,这样就使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因此,我们在教学中,不仅可以运用多媒体去启发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而且可以去诱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课堂充满活力,充满情趣。
  
  参考文献:
  [1] 李玉梅.漫谈语文教师的语言艺术[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1.
  
  江苏省镇江市实验小学(212000)
其他文献
一、教材内容分析  《浅水洼里的小鱼》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三册第28课。本文通过“我”的发现,描写了一个小男孩以他的纯真、善良、执着、专注,将冲上海滩滞留在浅水洼里的小鱼一条一条不断扔回大海的故事。课文内容平实自然,却感人至深,发人深省。文章对话描写突出,通过语言和动作反映了人物心理和品质。教学中应挖掘这个特点,以此为突破口,引导学生通过读书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感悟,从而受到保护动物,珍爱生
本文结合《立纲起草》的两次教学实践,谈谈笔者对这一问题的认识。   一、第一次教学:带着知识走向学生   (一)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文同画竹,胸有成竹。立纲起草对写好文章非常重要。   2.编写提纲的要求:一要审清题意,确定中心,选择材料。二要简洁明了。    3.提纲编写的程序:①拟制标题;②写主题句;③简述内容;④选择结构;⑤标明
一定浓度的激素处理后泡桐生根率提高,且以吲哚丁酸与萘乙酸组合处理2最高,达到了96.7%,但高浓度萘乙酸处理对泡桐的生根反而起到一定抑制作用,对泡桐根长和根数增加影响不大
"低碳"是当前最为流行的一个热词,在经济领域是指通过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益,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这与当前旨在提高有效性的课堂教学改革,在
一般而言,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是“披情人文”、“神驰心往”。怎样才能实现这种境界呢?需以“神入、领悟、内省”为阶,才能逐步达到最高境界。
1抚育采伐的概念在幼林郁闭之前,幼林与周围环境之间的矛盾是主要矛盾,此时应该人为采取措施来调节这一矛盾。而在郁闭成林之后,虽然林木与环境之间的矛盾依然存在,但是林木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说过:“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  一、在揣摩词句的过程中训练语感  经常进行揣摩是语感训练的最基本方式。鲁迅的《藤野先生》开头“实在标致极了”一语,在教学中必须首先弄清“标致”的意思是“漂亮”,它采用了“反语”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对
“新课标”对第四学段语文阅读教学的要求很明确,其中第八条是:“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形象和情境,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这就要求教师在文学作品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感受、理解、欣赏、评价能力。那么,如何在文学作品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春潮是一种色彩  白色红色更多的是绿色  追赶春潮  其实就是在阳光下套色  或者听新芽低语的绕梁    春潮是一只竹排  在激流中写下了情侣依依  在激流中击出了雪白的惊叹  在纤夫的号子声中  还学会了在知识的险滩上破关    春潮是一个飞盘  每转一次都不会回到原来  但都不会像白纸一般  而且一旦转起来  就势不可挡勇往直前    春意正浓时  那些握紧了春潮的人  向头顶打个响指  把倦
《静默草原》格调细腻情感深沉,富有哲理性,是一篇情美兼具的散文,下面是我们讲读这篇散文时所做的教学设计,简述如下,供教学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