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以蒲城历史文化名城为例,从当下关中地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面临的开敞空间规划更新与保护中的问题出发,依据“公共空间的可达性原则”、“保护城市风貌的整体性格局原则”、“公共空间的多样性复合原则”三种原则,探索出适合关中地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开敞空间的设计方法。
Abstract:This paper explored the open space of Guanzhong provincial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ity design methods as the example of Pucheng provincial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ity ,according to“the reachability principle of public space”,“protect the overall principles of the cityscape”and“the diversity principle of public space”.
關键词:开敞空间;历史文化名城;设计方法
Keywords:Open space;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ity;Design method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1引言
关中地区,位于陕西中部,秦岭北麓渭河冲积平原,总面积5.55万平方公里,号称“八百里秦川”。这里不仅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而且以它独特优越的地位,在秦汉隋唐时代,发展成中国古代黄河文化的中心。关中地区拥有省级历史文化名城5处,有凤翔县、蒲城县、华阴市(县级市)、三原县和乾县。近年来,城市化进程加快,使小城镇在城市化进程中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日益的提高,休闲娱乐生活需求随之变得丰富,小城镇不断的开发与建设,对城市的历史文化传统和历史文化街区带来了巨大冲击。不仅如此,关中-天水经济区的发展深入,关中县城的文化脉络、历史记忆、历史街区等面临着危机。如何在保护的条件下满足人们不断丰富的休闲娱乐生活需求,这就对历史文化名城的开敞空间系统的设计提出了更高得要求。科学的引导历史文化名城开敞空间系统的设计变得极为迫切。那么,应该如何界定开敞空间?
开敞空间是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城市建筑实体以外存在的开敞空间体,是人与社会与自然进行信息、物质和能量交换的重要场所,它包括山林农田、河湖水体、各种绿地等的自然空间,以及城市的广场、道路、庭院等的自然与非自然空间。这些空间担负着城市多样的生活活动、生物的自然消长、隔离避灾、通风导流、表现地景,以及限制城市无限蔓延等多重功能,亦是展现生态的、社会的、文化的、经济的等多重目标的载体。本文所研究的开敞空间的定义可表达为:城市中的公共绿地、广场、街道。
2理论与实践
现代城市开敞空间复杂性日益增加,传统的规划设计方法局限于单一的功能,有些已经不适合当今开敞空间的建设。缺乏系统性、连续性的建设,必将会导致开敞空间无序增长、分布不均匀、环境效益低下等问题出现。国内外学者因此进行了大量实践,提出了相关的理论。笔者在此罗列出少数理论,以寻找出适应关中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的理论原则。
2.1西方的理论与实践
西方国家经历了长时间的实践发展,自十九世纪末起,就有了诸如城市美化运动、
旧城更新、历史街区保护等的具有现代城市规划意义与城市公共空间环境整治有关的实践与理论。
(1)克拉伦斯·佩里在Sunnyside Garden的规划中运用的“邻里单位思想”,主张提供小公园和娱乐空间的系统,来满足特定范围邻里的需要。他扩展了开敞空间,为各个街区的衔接规划了环形的步行系统。
(2)英国开敞空间系统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理论主要有 建立绿环、网络和均匀与分级空间配置系统。
(3)拉尔鲁在《设计人类的生态系统》中提出了分散型、群落型、廊道结合型、群落廊道结合型四种绿地空间配置系统。
2.2国内的理论与实践
国内近来对开敞空间的研究重点在城市公共空间系统的上,系统化研究日益受到重视,并已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
(1)清华大学的王鹏在《城市公共空间的系统化建设》一书里提出城市公共空间的概念,它是指城市或城市群中,在建筑实体之间存在的开放空间。
(2)俞孔坚认为景观的可达性应作为衡量城市绿地系统功能的指标,探讨了如何利用地理信息系统( GIS) 技术进行景观可达性评价和完善城市绿地系统。景观可达性和连续性还应用于建立遗产廊道和游憩网络。
(3)周进的“城市空间概念体系”认为城市公共空间是一个有结构、有层次的有机网络系统,也是城市社会、经济、政治等力量共同作用的物质载体及其相互关系的物化。
(4)马路阳对城市公共空间系统的公共性进行了讨论,他认为人在城市中的行为、城市的社会组织结构、城市的生活方式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与之对应的城市公共空间也应是一个系统。
2.3其他相关理论
随着城市不断的发展各个学科从不同角度对开敞空间的有了自己的认识,丰富了开敞空间的理论与实践。
(1)凯文·林奇的《城市意向》偏重于对城市环境认知的经验研究。他把城市空间的“意象”看作由路径、边沿、区域、节点和标志五种元素构成,企图以此揭示城市空间的本质。
(2)简·雅各布布斯在他的《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一书中提到了关于“城市多样性”的观点,他主张“功能的多样性混合,满足人们心理行为的多种需要,提供丰富的活动环境”。
(3)扬·盖尔在他的《公共空间·公共生活》中,阐明了城市空间对人的社会生活参与交往的重要作用,倡导重塑传统城市交往的物质空间。
当然,除了以上少数理论,各方面学者的理论成果不断涌现,丰富了开敞空间塑造的方法论。这些来自不同角度的理论都值得我们学以致用。
3项目概述及其开敞空间设计方法
3.1蒲城历史文化名城概况
(1)现状分析
蒲城位于我国中西部的交界地区,陕西省中部,关中平原东部一个古老的地区,是陕西省省级历史文化名城。规划区位于蒲城县中心城区,以迎宾路、延安街、朝阳街、重泉路为规划区的边界。东临大禹温泉、度假旅游区,北临五陵风景区,南临卤阳湖度假区。被称为卧牛古城的蒲城老城区拥有陕西省唯一的遗存最完整的考院和文庙,既是蒲城文脉的核心区,也是渭南市历史文化的渊源地。规划范围内留存有较多的历史文化遗产,街区格局基本犹存,风貌以清代历史建筑为主要特色,具有一定规模。建筑及传统街巷空间较多,达仁巷、槐院巷、杈把巷等是传统街巷的代表。规划区作为城市的核心区,以民宅为主,多为低层高密度的低效土地利用方式,建筑质量较差,在现代的发展建设过程中因其私有性及自发性,特别是沿街商业建筑的自发建设发展使整个片区建设杂乱无章,保护好蒲城的空间格局与风貌,是保护好蒲城老城区极为重要的组成内容,也是城市建设发展中一个永恒的话题。
(2)城市化与历史文化保护之间的矛盾
在城市化发展过程中,经济建设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往往会引发冲突与矛盾,使人们在建设与保护之间不得不做出两难抉择。在政绩与经济利益驱动下制度规范逐渐蜕变成软约束,使利益与制度博弈关系出现错位,引发历史文化名城受到大规模破坏的严重后果。因此,有必要重新构建利益与制度博弈关系,通过利益动力机制和制度动力机制的合理配置,确保正当利益的维护和制度的有效供给,既做到历史文化名城的良好保护,又能促进城市化的正常发展,实现社会文化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目标。文物古迹是历史见证最直接的载体。规划区域是蒲城历史地位最突出的街区,最能反映蒲城从古至今城市发展脉络的仅存地块,长期是蒲城最重要的政治和文化中心,历史地位深入人心,记录着具有蒲城特色的传统以及沧桑经历,集中体现了蒲城的城市特色与价值。在古城整体风貌几乎丧失的情况下,古迹及其周边环境的保护便显得尤为重要,它是引导我们走进历史回忆的线索。
(3)老城开敞空间存在的问题
规划区内公共空间极度缺乏,仅在延安路与朝阳街的交叉口上具有一个文化广场,朝阳街与迎宾路的交叉口有一个街头绿地。老城內公共空间布局零散,面积很少,没有系统,且没有特色。沿街商业建筑的自发建设发展使整个片区建设杂乱无章,内部交通远不能满足消防扑救要求,没有紧急避险公共开放空间。
3.2设计方法
(1)总体思路
保护与发展互动,加强老城风貌的塑造,恢复老城原有的活力,增强自我更新能力,实现可持续保护。
图5.18文化广场周边效果示意图
(2)技术手段
①公共空间的可达性原则。俞孔坚认为可达性应作为评价城市绿地系统对市民的服务功能一个指标。公共空间基本属性之一,只有能够方便快捷的进入场人们才有选择的机会,因此一个环境提供给人们可以穿行机会的多少,成为衡量空间利用率的关键标准。②保护城市风貌的整体性格局原则。城市保护的重要原则就是保证城市空间的整体性及其原有的格局。维系历史文化名城的形态特征是营造老城归宿感的重要方式,要维持和延续历史街区公共空间的生命力,必然应该保持和完善公共空间的形态特性。将公共空间的新旧要素加以充分整合,在保持历史文化街区历史格局的基础上完成新的发展,在历史的基础上面对未来。③公共空间的多样性复合原则。简·雅各布在《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中提出的“城市多样性”观点就是主张“功能多样性的混合,以满足人们的多种需求,并提供给他们丰富的开敞空间”。历史文化名城中的公共空间应该是多元的、复合的,既要继承历史,又能体现现代城市精神。历史文化名城的活力在于公共空间的多样性,同时,保护及更新的目的在于满足不同人多种需求,以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3)蒲城历史文化名城开敞空间设计手法:
① 文化广场与怀远巷将维持原有的对景格局。既保护了老城开敞空间的原有肌理,也保证了开敞空间的可达性。② 保留广场原有的使用功能,并且通过利用铺装、界面的变化,丰富广场空间。保护与更新并举,历史与现代复合。③ 结合关中的传统特色,在小品中融入地域特色设计方式。实现其功能与历史意义的复合。
以上设计手法从保护蒲城历史文化名城概念性规划的实例出发,提出此方案中开敞空间的保护与发展中存在问题,给出合理的理论与解决方法。其实质是延续关中县城历史文化的内涵,提供关中历史文化名城开敞空间保护及更新的有效方法。
4结语
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历史给予我们的价值不断凸显。保护老城对于在这里生活的人们,对关中地区的人们,对他们的祖先,对他们的后代来说,会变得越来越重要。希望通过此文所提出的保护与更新方法,能使关中地区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更新取得进一步发展,也期望对关中地区乃至整个陕西省的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更新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王鹏,城市公共空间的系统化建设[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
[2]俞孔坚,景观可达性作为衡量城市绿地系统功能指标的评价方法与案例[J].城市规划,1999
[3]凯文·林奇,城市意向[M].方益萍 何晓军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
[4]简·雅各布斯,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M].金衡山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6
[5]扬·盖尔,公共空间与公共生活[M].汤羽扬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Abstract:This paper explored the open space of Guanzhong provincial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ity design methods as the example of Pucheng provincial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ity ,according to“the reachability principle of public space”,“protect the overall principles of the cityscape”and“the diversity principle of public space”.
關键词:开敞空间;历史文化名城;设计方法
Keywords:Open space;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ity;Design method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1引言
关中地区,位于陕西中部,秦岭北麓渭河冲积平原,总面积5.55万平方公里,号称“八百里秦川”。这里不仅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而且以它独特优越的地位,在秦汉隋唐时代,发展成中国古代黄河文化的中心。关中地区拥有省级历史文化名城5处,有凤翔县、蒲城县、华阴市(县级市)、三原县和乾县。近年来,城市化进程加快,使小城镇在城市化进程中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日益的提高,休闲娱乐生活需求随之变得丰富,小城镇不断的开发与建设,对城市的历史文化传统和历史文化街区带来了巨大冲击。不仅如此,关中-天水经济区的发展深入,关中县城的文化脉络、历史记忆、历史街区等面临着危机。如何在保护的条件下满足人们不断丰富的休闲娱乐生活需求,这就对历史文化名城的开敞空间系统的设计提出了更高得要求。科学的引导历史文化名城开敞空间系统的设计变得极为迫切。那么,应该如何界定开敞空间?
开敞空间是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城市建筑实体以外存在的开敞空间体,是人与社会与自然进行信息、物质和能量交换的重要场所,它包括山林农田、河湖水体、各种绿地等的自然空间,以及城市的广场、道路、庭院等的自然与非自然空间。这些空间担负着城市多样的生活活动、生物的自然消长、隔离避灾、通风导流、表现地景,以及限制城市无限蔓延等多重功能,亦是展现生态的、社会的、文化的、经济的等多重目标的载体。本文所研究的开敞空间的定义可表达为:城市中的公共绿地、广场、街道。
2理论与实践
现代城市开敞空间复杂性日益增加,传统的规划设计方法局限于单一的功能,有些已经不适合当今开敞空间的建设。缺乏系统性、连续性的建设,必将会导致开敞空间无序增长、分布不均匀、环境效益低下等问题出现。国内外学者因此进行了大量实践,提出了相关的理论。笔者在此罗列出少数理论,以寻找出适应关中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的理论原则。
2.1西方的理论与实践
西方国家经历了长时间的实践发展,自十九世纪末起,就有了诸如城市美化运动、
旧城更新、历史街区保护等的具有现代城市规划意义与城市公共空间环境整治有关的实践与理论。
(1)克拉伦斯·佩里在Sunnyside Garden的规划中运用的“邻里单位思想”,主张提供小公园和娱乐空间的系统,来满足特定范围邻里的需要。他扩展了开敞空间,为各个街区的衔接规划了环形的步行系统。
(2)英国开敞空间系统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理论主要有 建立绿环、网络和均匀与分级空间配置系统。
(3)拉尔鲁在《设计人类的生态系统》中提出了分散型、群落型、廊道结合型、群落廊道结合型四种绿地空间配置系统。
2.2国内的理论与实践
国内近来对开敞空间的研究重点在城市公共空间系统的上,系统化研究日益受到重视,并已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
(1)清华大学的王鹏在《城市公共空间的系统化建设》一书里提出城市公共空间的概念,它是指城市或城市群中,在建筑实体之间存在的开放空间。
(2)俞孔坚认为景观的可达性应作为衡量城市绿地系统功能的指标,探讨了如何利用地理信息系统( GIS) 技术进行景观可达性评价和完善城市绿地系统。景观可达性和连续性还应用于建立遗产廊道和游憩网络。
(3)周进的“城市空间概念体系”认为城市公共空间是一个有结构、有层次的有机网络系统,也是城市社会、经济、政治等力量共同作用的物质载体及其相互关系的物化。
(4)马路阳对城市公共空间系统的公共性进行了讨论,他认为人在城市中的行为、城市的社会组织结构、城市的生活方式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与之对应的城市公共空间也应是一个系统。
2.3其他相关理论
随着城市不断的发展各个学科从不同角度对开敞空间的有了自己的认识,丰富了开敞空间的理论与实践。
(1)凯文·林奇的《城市意向》偏重于对城市环境认知的经验研究。他把城市空间的“意象”看作由路径、边沿、区域、节点和标志五种元素构成,企图以此揭示城市空间的本质。
(2)简·雅各布布斯在他的《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一书中提到了关于“城市多样性”的观点,他主张“功能的多样性混合,满足人们心理行为的多种需要,提供丰富的活动环境”。
(3)扬·盖尔在他的《公共空间·公共生活》中,阐明了城市空间对人的社会生活参与交往的重要作用,倡导重塑传统城市交往的物质空间。
当然,除了以上少数理论,各方面学者的理论成果不断涌现,丰富了开敞空间塑造的方法论。这些来自不同角度的理论都值得我们学以致用。
3项目概述及其开敞空间设计方法
3.1蒲城历史文化名城概况
(1)现状分析
蒲城位于我国中西部的交界地区,陕西省中部,关中平原东部一个古老的地区,是陕西省省级历史文化名城。规划区位于蒲城县中心城区,以迎宾路、延安街、朝阳街、重泉路为规划区的边界。东临大禹温泉、度假旅游区,北临五陵风景区,南临卤阳湖度假区。被称为卧牛古城的蒲城老城区拥有陕西省唯一的遗存最完整的考院和文庙,既是蒲城文脉的核心区,也是渭南市历史文化的渊源地。规划范围内留存有较多的历史文化遗产,街区格局基本犹存,风貌以清代历史建筑为主要特色,具有一定规模。建筑及传统街巷空间较多,达仁巷、槐院巷、杈把巷等是传统街巷的代表。规划区作为城市的核心区,以民宅为主,多为低层高密度的低效土地利用方式,建筑质量较差,在现代的发展建设过程中因其私有性及自发性,特别是沿街商业建筑的自发建设发展使整个片区建设杂乱无章,保护好蒲城的空间格局与风貌,是保护好蒲城老城区极为重要的组成内容,也是城市建设发展中一个永恒的话题。
(2)城市化与历史文化保护之间的矛盾
在城市化发展过程中,经济建设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往往会引发冲突与矛盾,使人们在建设与保护之间不得不做出两难抉择。在政绩与经济利益驱动下制度规范逐渐蜕变成软约束,使利益与制度博弈关系出现错位,引发历史文化名城受到大规模破坏的严重后果。因此,有必要重新构建利益与制度博弈关系,通过利益动力机制和制度动力机制的合理配置,确保正当利益的维护和制度的有效供给,既做到历史文化名城的良好保护,又能促进城市化的正常发展,实现社会文化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目标。文物古迹是历史见证最直接的载体。规划区域是蒲城历史地位最突出的街区,最能反映蒲城从古至今城市发展脉络的仅存地块,长期是蒲城最重要的政治和文化中心,历史地位深入人心,记录着具有蒲城特色的传统以及沧桑经历,集中体现了蒲城的城市特色与价值。在古城整体风貌几乎丧失的情况下,古迹及其周边环境的保护便显得尤为重要,它是引导我们走进历史回忆的线索。
(3)老城开敞空间存在的问题
规划区内公共空间极度缺乏,仅在延安路与朝阳街的交叉口上具有一个文化广场,朝阳街与迎宾路的交叉口有一个街头绿地。老城內公共空间布局零散,面积很少,没有系统,且没有特色。沿街商业建筑的自发建设发展使整个片区建设杂乱无章,内部交通远不能满足消防扑救要求,没有紧急避险公共开放空间。
3.2设计方法
(1)总体思路
保护与发展互动,加强老城风貌的塑造,恢复老城原有的活力,增强自我更新能力,实现可持续保护。
图5.18文化广场周边效果示意图
(2)技术手段
①公共空间的可达性原则。俞孔坚认为可达性应作为评价城市绿地系统对市民的服务功能一个指标。公共空间基本属性之一,只有能够方便快捷的进入场人们才有选择的机会,因此一个环境提供给人们可以穿行机会的多少,成为衡量空间利用率的关键标准。②保护城市风貌的整体性格局原则。城市保护的重要原则就是保证城市空间的整体性及其原有的格局。维系历史文化名城的形态特征是营造老城归宿感的重要方式,要维持和延续历史街区公共空间的生命力,必然应该保持和完善公共空间的形态特性。将公共空间的新旧要素加以充分整合,在保持历史文化街区历史格局的基础上完成新的发展,在历史的基础上面对未来。③公共空间的多样性复合原则。简·雅各布在《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中提出的“城市多样性”观点就是主张“功能多样性的混合,以满足人们的多种需求,并提供给他们丰富的开敞空间”。历史文化名城中的公共空间应该是多元的、复合的,既要继承历史,又能体现现代城市精神。历史文化名城的活力在于公共空间的多样性,同时,保护及更新的目的在于满足不同人多种需求,以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3)蒲城历史文化名城开敞空间设计手法:
① 文化广场与怀远巷将维持原有的对景格局。既保护了老城开敞空间的原有肌理,也保证了开敞空间的可达性。② 保留广场原有的使用功能,并且通过利用铺装、界面的变化,丰富广场空间。保护与更新并举,历史与现代复合。③ 结合关中的传统特色,在小品中融入地域特色设计方式。实现其功能与历史意义的复合。
以上设计手法从保护蒲城历史文化名城概念性规划的实例出发,提出此方案中开敞空间的保护与发展中存在问题,给出合理的理论与解决方法。其实质是延续关中县城历史文化的内涵,提供关中历史文化名城开敞空间保护及更新的有效方法。
4结语
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历史给予我们的价值不断凸显。保护老城对于在这里生活的人们,对关中地区的人们,对他们的祖先,对他们的后代来说,会变得越来越重要。希望通过此文所提出的保护与更新方法,能使关中地区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更新取得进一步发展,也期望对关中地区乃至整个陕西省的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更新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王鹏,城市公共空间的系统化建设[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
[2]俞孔坚,景观可达性作为衡量城市绿地系统功能指标的评价方法与案例[J].城市规划,1999
[3]凯文·林奇,城市意向[M].方益萍 何晓军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
[4]简·雅各布斯,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M].金衡山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6
[5]扬·盖尔,公共空间与公共生活[M].汤羽扬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