恽寿平与蒋廷锡花鸟画艺术比较研究

来源 :美与时代·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zh1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恽寿平与蒋廷锡是清初花鸟画坛的两位大家,一位是在野的遗民画家,另一位是在朝的词臣画家,在花鸟写生上都做出了卓著的贡献。文章从绘画题材、艺术风格与艺术思想的角度比较二人的花鸟画艺术,并从身份角度等探讨其艺术成因。
  关键词:恽寿平;蒋廷锡;花鸟画;没骨;词臣画家
  在清初花鸟画坛上,恽寿平与蒋廷锡都是功不可没的人物:恽寿平开创了真正意义上的没骨花鸟画,以其为中心的常州画派影响深远;蒋廷锡官至文华殿大学士,作为词臣画家,将写生一路发扬光大,在清初宫廷花鸟画中有着主导地位,其开创的“蒋派”在京城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力。恽寿平与蒋廷锡因为绘画风格的部分近似,会被后人相提比较,蒋宝龄认为“恽南田后,写生一法,自以蒋文肃公为最”,然而从文献考证恽、蒋二人生平经历并无直接师承关系。这种风格的部分近似,可能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二人都成长于绘画资源近似的江南地区;二是交集人物马元驭,马元驭曾向恽寿平学习没骨花鸟画,与蒋廷锡少年时交好,在绘画风格上可能对其有一定影响,另外马元驭及其子马逸、马元驭的学生潘林也被认为曾为蒋廷锡画作代笔。本文从绘画题材、艺术风格、艺术思想等方面对恽寿平与蒋廷锡的花鸟画艺术进行比较研究,并探讨造成二人艺术差异的原因。
  一、绘画题材
  恽寿平与蒋廷锡在工笔及没骨花鸟画上所选题材有一定相似性,例如牡丹、菊花及日常花卉等。尤其在绘画牡丹上,二人均享有盛名,恽寿平被时人称为“恽牡丹”,蒋廷锡曾绘《百种牡丹谱》并著有《牡丹百咏》,乾隆、嘉庆、宣统皇帝均在该画作上留下印章。相比而言,恽寿平的牡丹更有韵致,蒋廷锡的牡丹更为绚丽。
  二人在身份及受众上的不同也造成了绘画题材的差异性。蒋廷锡作为词臣画家,自31岁任南书房行走至64岁病逝于京,在朝中三十余年的所见所闻与布衣画家恽寿平的人生阅历并不相同。在宫廷之中,蒋廷锡有机会见识各种奇花异草、珍禽异兽,他曾为康熙帝绘制《人参花》《敖汉千叶莲》《御园瑞蔬图》等,也曾绘制《鸟谱》,涉及异域进贡的各种鸟禽,例如火鸡、美洲番鸭等。1703年、1705年蒋廷锡曾两次跟随康熙帝“塞外巡幸”,记录了承德地区六十六种野生花卉及草药,创作了《塞外花卉图》,填补了前人塞外花卉题材的空缺,并为塞外植物学的研究也提供了宝贵的资料。蒋廷锡也曾受命于雍正帝重新编校《古今图书集成》这样百科全书似的鸿篇巨制,对花鸟禽虫等绘画题材有了更为深刻和系统的认知。蒋廷锡的绘画主要服务于帝王,加之其学识渊博,统领了宫中一些画谱、文集类的编撰工作,故其绘画题材具有一定特殊性。但综观其宫廷定制类作品,华丽精致有余却生气不足。
  相比而言,恽寿平的绘画题材更为日常化。恽寿平主要在江南一带售画,绘画受众主要为当地商贾新贵,其当初由山水画转花鸟画部分原因可能也是考虑了市场因素。为了售画,其绘画题材不能过于荒寒萧疏,因而以日常花卉居多,据统计共有上百种题材。当然,作为平民的恽寿平也并无机会见到各种奇花珍禽。恽寿平注重师造化,自称“南田灌花人”,在住所种下了各种花卉,每日精研,为花留照传神,也曾各地赏游,感受自然之趣,悠然自乐。因此即便题材普通,恽寿平的花鸟画也会更有灵动、飘逸的感觉。
  二、艺术风格
  恽寿平的没骨花鸟画主要有偏工致的与偏写意的两种面貌。早期作品设色妍丽,用笔较为工整,至其40岁以后,设色更为逸淡,用笔更为松动,达到了“天仙化人”的境地。恽寿平在所绘没骨花卉中寄予了不少人生理想,将花视为神女、仙姬,将自己时而激越时而忧伤的心境暗含其中,所以恽寿平的没骨花卉整体飘飘欲仙,令人动容。
  蒋廷锡的花鸟画主要可以分为两种面貌:华丽庄重的工笔画及文人气息的赭墨写意画。第一类富贵华美的工笔画主要为蒋廷锡进宫后所作,一般署有“臣”字款。这类画作通常寓意吉祥,精致妍美,起到歌功颂德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清代帝王的审美偏好。另外,蒋廷锡将当时宫廷兴起的西洋画法也融入画中,表现物象的光影、体积等,较为难得的是在这种中西合璧中蒋廷锡还能表现出中国画本身气韵生动的意味。第二类作品是较为放逸简淡的赭墨小写意画,更能反映蒋廷锡自我性情的抒发。这类作品创作时间主要在其31岁进宫前以及50岁知天命以后,饱含元人意趣。蒋廷锡较为妍丽工整的作品中有一部分确实有恽寿平之风,形象生动,其没骨画中也有一定恽寿平的逸笔之韵,但也要看到这部分交集只是蒋廷锡诸多风格中的一种,而且很可能是他人代笔。
  陈师曾云:“南沙之画,与南田较,则大为规矩,盖恽飘逸,而蒋庄重。”笔者认为这番话在评价二人艺术风格差异上相当中肯。较之于恽寿平画作的灵动飞逸,蒋廷锡的画作整体平正,具有雍容华丽之感,总有一种不可逾矩的庄重之气,即便从其闲暇所作的小写意画中我们也能感受到这种克制,笔意虽仿“青藤白阳”,却毫无放纵之感。笔者认为这一方面当然是受限于宫廷规制,另一方面也是自身严谨性情所致。毋庸置疑的是,无论是恽寿平还是蒋廷锡的画,都有较为浓郁的文人气息,毫无近俗的媚态,这与二人的修养与阅历息息相关,体现了画外之功的深厚,例如二人都饱读经书,擅长诗文,视野宽广。
  三、艺术思想
  艺术风格来源于艺术思想,而在艺术思想源流上,師古人与师造化是中国画的两个重要命题。
  在师古人上,恽寿平注重对古人精神技法的吸收却也强调不为法度所拘,其画作常题“仿”“摹”某古人或“某某笔意”,其作品中的精神气度却还是恽寿平所独有的,在画法上也开创了一洗时习的没骨画法。恽寿平曾在题跋中云“走造化于毫端,可以哂洪谷,笑范宽,醉骂马远诸人矣”,这也反映了恽寿平心中的豪情与不为古法所拘的态度。蒋廷锡对古人的研究与借鉴非常深入,其画风结合了宋画的细腻工整、元画的笔墨韵味、明画的简逸放达,但较为遗憾的是虽博采众长却自身创新不足,不似恽寿平能给人开宗立派、耳目一新之感。蒋廷锡对徐熙的双钩法、徐崇嗣的没骨画法非常推崇,其师法对象还包括赵佶、赵孟坚、赵孟頫、陈淳、陆治、孙克弘、沈周等。他最爱的画家当属沈周,其画作中确有沈周小写意的笔法与韵味,例如蒋廷锡所作的《柳蝉图》与沈周的《秋柳蝉鸣》都有水墨意趣与古韵。值得一提的是,蒋廷锡在五十岁以后,绘画更为放松,在古人法度之外逐渐有了一些自身的味道。蒋廷锡曾为元代花鸟画家陈琳《笋竹乳雀图》题诗:“古人写意不写形,后人见画如见真”,这也体现了他从古人处体悟到的绘画本质,物象的神韵、意境远重要于形态的逼真相似。   在师造化的问题上,恽寿平与蒋廷锡都颇有心得,让写生一派在清初画坛上绽放光彩,总体而言还是恽寿平对自然天趣把握得更传神灵动。恽寿平在后人辑录的《南田画跋》中有大量关于“造化”的观点,在其实际作画中十分注重对自然之美的体悟与表达,这也是其能超脱古人自成一派的原因。蒋廷锡在写生上也独具特色,其《百种牡丹谱》包含百张牡丹画,咏物言志,刻画生动;《塞外花卉图》更是细致表现了塞外六十六种植物的面貌与意趣,将本是独立散乱的花卉巧妙融合在一起,显得顾盼生姿,画作的细腻精致也体现了蒋廷锡对塞外花卉极为认真地进行观摩与研究。但由于大量画作都为奉命之作,蒋廷锡较难实现对自然之美的悉心体悟、朝夕关照,所以画中的生机不及恽寿平。
  四、艺术成因
  恽寿平与蒋廷锡在绘画题材与艺术风格上的差异很大程度上是因二人身世身份的不同而造就的。恽寿平生于1633年,蒋廷锡生于1669年,时隔36年,政治环境与社会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
  恽寿平为明朝遗民,身世坎坷传奇,受父亲影响,曾参与抗清战役,而后被俘,因画钗而成为总督养子,最后放弃荣华富贵选择随父还乡,与遗民志士多有往來,靠售画为生,一生清贫。恽家在常州武进属于显赫家族,恽寿平的曾祖父恽邵芳为明朝进士,父亲恽日初为理学名儒刘宗周的弟子,堂伯父恽本初为明末清初著名山水画家,家学渊源深厚,这也是恽寿平得以接受良好教育、在诗书画上均造诣斐然的重要原因。恽寿平生于乱世,正值明末清初社会剧变,对明朝的忠诚让其选择终生不仕。与蒋廷锡相比,恽寿平是一位“在野”的画家,虽需要自己面对竞争激烈的绘画市场,却也不受朝廷拘束,拥有更多创作上的自由。
  出身常熟的蒋廷锡身世显赫,蒋氏家族为官者众,祖父蒋棻、父亲蒋伊、兄长蒋陈锡均为进士,蒋廷锡及其子蒋溥更是官至大学士。入清之后,与恽氏不同,蒋氏一族选择了效忠朝廷、积极为官。尤其蒋廷锡为官时正值康乾盛世,社会矛盾缓解,经济发展迅速,中西交流展开。蒋廷锡深受康熙、雍正两位帝王的喜爱与信任,其第一身份是活跃在政治舞台上的重臣,第二身份才是词臣画家。身居高位,又长期陪伴君王,使得蒋廷锡的画中有了一种庄重之气。其可以施展的题材、所能寄托的情怀思想,较之于恽寿平,会受到更多的束缚。加之蒋廷锡能投入在绘画上的时间精力有限,所以实际绘画成就不及恽寿平。但因为蒋廷锡的政治地位,在康熙及雍正时期,蒋派影响力卓著,自乾隆时期起,恽寿平一派才逐渐在宫廷里有了影响力。
  参考文献:
  [1]蔡星仪.恽寿平研究[M].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
  [2]杨臣彬.恽寿平[M].长春:吉林美术出版社,1996.
  [3]蒋宝龄.墨林今话:卷一[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
  [4]徐邦达.古书画伪讹考辩:下卷[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4.
  [5]恽寿平.南田画跋[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7.
  [6]郑艳.恽寿平、蒋廷锡与清初宫廷花鸟画[J].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11(12)57-61.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
其他文献
摘 要:当下,绘画理论界对图像时代的造型艺术、主题性绘画当代性价值的探讨十分激烈,在当代主题性美术创作中如何保持主题性的同时兼顾艺术性与当代性是大家极为关注的。作为绘画创作实践者,我们在时代大环境之下,思考绘画创作的题材选择以及如何在艺术作品中体现时代特征、绘画性与个人艺术语言风格是极为重要的。文章在对大量当代中国画主题性美术作品进行研究后,从自身创作实践出发对写生在当代中国画主题性创作中的意义进
黟县作为古徽州一府六县之一,保留着丰富的物质与非物质遗存.如今传统村落物质遗存普遍性价值得到肯定与保护,传统村落发展如何体现出各自的特殊性需要探索更多的路径.文章以
摘 要:《夜坐图》是沈周晚年创作的作品之一,画面结合题跋表现了沈周夜坐时所思所想。欣赏《夜坐图》感受画家夜间丰沛思绪的同时,能够给我们带来一些感悟。文章从创作背景、构图、题跋等方面对吴门画派沈周晚年作品《夜坐图》进行具体分析。  关键词:明代;沈周;《夜坐图》  沈周,字启南,善诗画,与文征明、唐寅、仇英并称为“明四家”。沈周的山水画大致可分为粗笔和细笔,以粗笔为多,笔墨由早期的严密细秀开始转向粗
摘 要:中国是版画的发源地,中国的版画创作群体主要集中在高校,高校教师往往既是版画教师又是版画家。国内版画的境况并不十分乐观,甚至有边缘化的趋势。文章简要分析了版画被忽视的原因,同时分析了版画教学在高等师范院校美术教育体系中的意义,并针对高等师范院校版画专业设立、发展提出了意见。  关键词:版画教学;高等师范院校;素质教育;基础教育  一、高等师范院校版画教学被忽视的原因  版画的制作融合了绘画、
摘 要:民族美术作为我国历史文明发展进程中的重要成果之一,是我国各民族历史发展过程中取得的辉煌成果,对于民族艺术、民族文化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民族美术被逐渐传承,成为民族文化的精粹。而美术教育是民族美术传承发展的重要媒介,但是目前美术教育在传承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需要我们去解决,以此更好地将民族美术进行发扬。  关键词:民族美术;优化策略;民族文化  美术教育在当前物质文化
高等师范美术学专业主要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一定专业理论和实践能力的中小学美术教师.文章通过分析岭南师范学院美术学专业的中国画课程教学现状,从四个方面提出了相关问题,
摘 要:泼墨法是中国美术里一项独有的绘画创作技法,在中国画中被广泛使用。南宋画家梁楷的《泼墨仙人图》是将泼墨法率先运用在写意人物画上且被大众熟知的成功案例。在写意人物画中,泼墨法大刀阔斧的用笔能够给观者带来较强的视觉冲击力,每一笔饱满且富有变化的墨色能够给画面带来深长的韵味。从著名画家梁楷开始,这一技法被逐渐运用在写意人物画当中,并传承至今。到了今天,经过画家们的不断努力与探索,泼墨法在人物画中的
摘 要:精微素描课程通过让学生进行探究性的精微素描训练,对物体进行深入细致的描绘,来提升学生探究能力,培养其探究性思维,从而促进绘画教学发展。文章主要分析了精微素描课程教学现状,提出了精微素描课程改革的具体路径,并阐述了精微素描教学改革的意义。  关键词:精微素描;教学改革;物体结构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9年河西学院教学研究项目“素描基础课中精微素描教學改革初探”(HXXYJY-2019-08
摘 要:中西方绘画是在各自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发展起来的,是饱含文化特色的艺术形式,色彩作为视觉艺术的情感表达,是最直观的构成要素。由于历史文化、发展环境的不同,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色彩观念也千差万别。中国绘画讲究“随类赋彩”的自然意趣,而西方绘画则更加推崇“光色变幻”的色彩技法,色彩观念的差异造就了中西方绘画迥然不同的艺术风格,成为世界美术史上不可忽视的两类艺术表现形式。文章通过探究中西方绘画色彩观的特
摘 要:油画艺术具有丰富的表现形式,对于油画创作,不仅需要把握笔法、技法的运用,还要兼顾色彩、线条、肌理,以及明暗变化的合理调控,从而让油画艺术更具感染力。探讨油画艺术创作的主要技法,梳理影响油画艺术表现的主要因素,有利于对其未来发展趋向进行总结。  关键词:油画创作;技法运用;艺术表现  在油画创作中,厚重的色彩、灵动的笔触、丰富的肌理,成为古典油画的鲜明特色。随着现代审美理念的发展,在借鉴古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