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互联网时代电子阅读产品的裂变与发展

来源 :出版广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qzh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子阅读产品负责承载时效性强、实用的信息,或者叙事信息,但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沉淀和思想整理的重任仍然必须由专门的传统书籍去完整,这是书籍责无旁贷的使命。
  自进入互联网时代以来,随着信息的迅猛发展,承载着高新技术的电子阅读产品以强有力的势头冲击着包括图书、报纸、杂志在内的传统出版物,人类数千年养成的阅读习惯正在悄然发生改变,在中国甚至世界范围内,电子阅读产业正迎来自己的春天。
  一、电子阅读产品的内容
  所谓电子阅读产品,即在互联网时代,人们利用计算机技术将文字、图表、图像、声音、影像等记录在以光、电、磁为介质的物理实体中,人们借助特殊的设备或终端便可以读取、标记、复制或者传输。本文所讨论的电子阅读产品不同于网上的免费读取或观看,其与纸质版的最新书籍、报纸、杂志等同步发行或推出,阅读需要支付一定的费用。这种新型的电子阅读产品本质就是一种商品,故含有商品的经济学基本含义和特征。
  至于电子阅读产品具体所包含的内容,业界尚没有明确定论,但纵观近年市场的发展状况,我们可以归纳出一个大致的范畴。当前的电子阅读产品主要包括电子图书、电子报纸、电子杂志、电子书包等,而另有人提到的诸如电子电话簿、电子通讯录之类的产品,目前看来尚未形成具有影响力的销售规模,一般不将其纳入讨论范围之列。为使读者能够更加明晰本文讨论的具体内容,先将电子阅读产品所涵括的主要几个方面加以界定。
  电子阅读产品的最主要代表就是电子图书。电子图书又称e-book(eletric book),简单讲就是出版方将书籍的内容制作成电子版本,借助互联网出售。有业内人士认为,若不是苹果公司抢先一步把它的产品命名为ibook,今天的e-book更应该成为这个名字(internet book)的主人,意义是再恰当不过的。电子图书大致有三层含义:首先,电子图书是基于网络出版并发行的,以互联网为交易平台,以网上支付为主要方式,它不等同于大家所知道的网上免费下载或在线阅读,阅读它必须支付一定的费用;其次,电子图书应包括专门的阅读软件,如ADOBE公司的Acrobat Reader、Glassbook公司的Glassbook、微软的Microsoft Reader等;最后,就是电子图书的阅读器了,包括个人电脑、PDA(个人手持数字设备),如汉王、亦墨、方正、盛大等,这种专门的终端设备与手机等存在本质的区别。
  除电子图书,另一重要的电子阅读产品是电子杂志,或称为电子期刊。互联网时代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的结合为广大读者受众提供了一种全新的阅读方式——电子杂志。国内主要以ZCOM电子杂志门户、POCO魅客、Xplux新数通为主要平台,其中部分阅读内容需要支付费用,而以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等为代表的学术电子期刊网络发布平台,订购和阅读都需要支付一定的费用。
  另一种便携式终端——电子书包或将以一种更为重要的方式出现在教学中。目前,国内外都在对该设备的功能进行试验和研究,2011年,原新闻出版总署在《新闻出版业“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中第一次明确将电子书包研发工程列入“十二五”重大工程项目,2012年,在扬州、上海、北京、大连、重庆等城市,电子书包已经在部分中小学试验使用。不过,就像所有新事物发展的最初阶段一样,有关电子书包教育成效的问题,学者和专家们尚存争议。
  二、电子阅读产品的裂变与影响
  电子图书自发展初期以只读光盘的形式出现,直至今天拥有独立的阅读终端并初步形成产业链,这其中包含着产品自身的发展和裂变的过程。电子图书从最初以CD、DVD电子出版物的形式发售到拓展互联网上出版,再到如今以专业的电子阅读器“自立门户”于众高手如云的电子阅读终端中,历经了不短的时间,而致使电子图书专业阅读器扬眉吐气的则是1990年末美国E-Ink公司研制出的“电子墨水”。“电子墨水”宛如专业电子阅读器的命定恋人,它的出现很好地解决了之前电子显示屏存在的闪烁和眩光问题。“电子墨水”的应用缓解了视疲劳现象,同时并存的省电、少能耗优点,这些卓越的优势使得“电子墨水”成功地引发电子阅读产业一次了不起的革命。由于种种复杂的原因,在2006年才采用该技术的中国终于一鸣惊人,使得电子图书的阅读脱离互联网,走向独立电子终端的时代。
  专业的电子阅读器以独立的形式屹立于电子阅读产业之中时,应该可以看做是电子阅读产品在形式与内容上的双重裂变。它于形式上以革命的方式更新和改变了原有电子阅读产品的营销、销售甚至消费方式,于内容上更是将原有简单的电子出版物(CD、DVD光盘等)裂变为拥有出版特点的电子图书内容、阅读软件和专业电子阅读器三部分。此种裂变的意义和影响不可小觑,它将开辟出一个全新的阅读时代。“电子墨水”的产生以及专业电子阅读器的迅速发展使得电子图书的阅读拥有独立的终端设备成为现实,产业链的形成必将推动电子图书产业乃至整个电子阅读产业的发展。尽管目前我国电子图书产业的发展还存在诸如理论滞后、行政管理疏忽、相关政策法规尚不完善的问题,但由于我国传统出版行业具备非常成熟的运作模式和科学的产业链条,电子图书产业与之走合作化并融合的道路不失为一个可行的方法。与此同时需要注意整个产业链各要素的衔接必须紧密,内容提供商和技术提供商要随时注意和销售商、消费者保持必要的联系与沟通,从而保障整个产业链条的良性循环。
  电子杂志作为web 2.0时代催生出的新媒体,或许电子杂志最为显著的优势就是“多媒体”。“多媒体”以电脑为中心,加之双向交流、无界线,能够同时处理文字、图像、声音、动画和其他各种形式信息。而当这种具有强大自我表现力的电子杂志以“能歌善舞”的姿态呈现在读者面前时,受到了很多人的青睐。至此,笔者认为,挣脱传统杂志的电子杂志已在内容上发生裂变,“多媒体”形势下包含的文字、图像、声音、动画和其他形式信息中的每一种都可以独立的姿态作为电子产品出现。而当它们以集中形式组合出现在电子杂志中时,可以视为自身媒体做出的有功利或无功利的软广告植入,这种植入的出现和表现后果就是可以达到电子杂志本身内容的丰富和作为“多媒体”内容每个要素的良性宣传,这是一种可遇而不可求的双赢效果,值得电子杂志的出版方重视。这种裂变引发的读者与作者、广告商、编者之间的互动讨论使得制作电子杂志的后台能够非常方便接收,“多媒体”在这个阶段也以独有的优势傲然呈现着。   三、电子阅读产品未来的发展
  1. 电子图书的发展
  由著名商Simon Schuster在网上出版的美国畅销小说家史蒂芬·金的作品《骑弹飞行》(Riding the Bullet)于2000年3月14日发行,是第一本完全意义上的电子图书。《骑弹飞行》没有印刷版,只出售电子版,在发行的当天就被下载了40万份,打破了以往传统图书的首日最高销售纪录,称得上电子图书出版史上的里程碑。如把目光转向近些年的中国,同样可以发现喜人的成绩:数以百计的出版社、图书馆、几十家网站、软硬件厂商加入到e-book的行列队伍,2005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加入网络出版行列的消息更使业界人士肯定了e-book产业链的形成和发展状态。
  第一,专业电子阅读器的发展是电子图书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纵观海外,20世纪90年代就出现了“火箭书”、“软本”、Every-book、cybook等电子阅读终端。在国内,出现较早的电子阅读器当属博朗和津科,汉王、联想、方正、华旗都成为电子书市场上主要的成员。尽管就目前的现状来看,专业生产电子阅读器的厂商不多,但已经形成产业链条的电子图书产业决定了开发研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本土品牌的专业中文电子图书阅读器成为趋势。
  第二,从内容方面来看,《骑弹飞行》发行以来,电子图书的内容市场迅速开始商业化,微软、亚马逊、雅虎都开设了电子图书书店,而国内电子图书业也以迅猛的态势向前发展。以北大方正为例,其通过可行性方案整体解决了Apabi-E-Book,经过数年的努力,北大方正已经具备了巨大的电子图书制作生产能力,并和国内多家知名网络平台(包括新浪网、中华网、人民网、6688)合作,面向更广大的读者提供最新的图书咨询和电子图书产品。Apabi-E-Book目前的正版电子书拥有量已经位居全球第一,高速度化和高科技产业化的Apabi-E-Book发展将推动中国数字信息生产和传播事业的发展。
  第三,尽管目前我国电子图书产业的发展还存在诸如理论滞后、行政管理疏忽、相关政策法规尚不完善的问题,但我国传统出版行业具备成熟的运作模式和科学的产业链条,电子图书产业与之走合作并融合的道路不失为一个可行的方法。与此同时需要注意整个产业链各要素的衔接必须紧密,内容提供商和技术提供商要随时注意和销售商、消费者保持必要的联系和沟通,从而保障整个产业链条的良性循环。
  2. 电子杂志的发展
  相较发展势头强劲的电子图书,仍然处于推广和普及阶段的电子杂志发展则明显有些单薄。但由于其娱乐化倾向易于为读者接受,互联网影响下3G时代手机更新换代较好地满足了大部分读者浅阅读习惯等特征,电子杂志这种特殊媒介或许有更大的发展潜力和空间。
  以国内最主要的ZCOM电子杂志门户、POCO魅客、Xplux新数通平台为研究对象,会发现我国多媒体杂志尽管存在不少问题,但经过近几年如火如荼的发展,仍然取得了不小的进步。
  第一,电子杂志由于拥有内容更新速度快、成本低、没有刊号限制、易于维护等优势,规模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扩大。随着上网人数的逐年增加,中国互联网用户呈现出平稳快速发展的势头,获取信息成为相当一部分网民上网的初衷,而有阅读电子杂志习惯的人口规模有几百万,且在不断上升。
  第二,电子杂志的种类也在不断丰富。不但继续拥有凭借传统杂志优势的如《中国国家地理》《瑞丽》等电子杂志的平台合作,还出现了名人创办电子杂志的潮流,如杨澜的第一本个人杂志《澜LAN》、徐静蕾的《开啦》和陈鲁豫的《豫约》。这些杂志种类的扩展都激发或者扩大了读者数量和出版商动力。
  第三,电子杂志阅读的发行终端也在扩展。《2011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蓝皮书指出,未来五年,电子杂志将凭借丰富表现形式的优势被各行业所接受,电子阅读器、手机、MP播放机等领域的便携式产品将会在更大范围和更深程度上与电子融合应用。甚至有一种乐观的说法认为,电子杂志向电子平台延伸已成为必然的趋势,未来五至十年,电子杂志的发展将迎来新的制高点。
  第四,电子杂志的盈利方式呈现多元化。短短几年间,电子杂志已呈现品牌化的发展方向,品牌的最终目的便是效益,长期免费阅读的习惯或将在以后的网络化模式影响下改变。但不可否认的是,目前电子杂志的市场前景和效益并不明朗,这导致更多的投资者处在观望角度,而不敢真正亲自试身电子阅读产业之中。
  四、对电子阅读产品裂变的思考
  承载着高新技术的电子阅读产品在短短的时间里产生并发展,并拥有强大的发展前景,但我们也应该看到存在电子阅读产品裂变与发展过程中那些不可回避的问题。如出版发行机制没有传统出版物成熟,最为主要的电子阅读产品读者年轻化,导致其支付能力十分有限;电子阅读产品在不同程度上缺乏阅读的内涵和创新,经营电子阅读产品的出版商和发行商与消费者、销售商之间的有机互动还处在表层阶段等。针对这些问题,笔者认为,在互联网时代席卷全球的今天,若想让电子阅读产品继续占有一席之地并得到长足发展,我们必须从以下方面进行思考:
  首先,无论处在何种时代,既为阅读产品,产品的内容必须以高质量的形态呈现,内容仍然是立足之本,任何忽视内容而只重视形式的做法都是舍本逐末。我们要树立品牌意识,让品牌深入受众的心里,以服务读者为出发点,积聚电子阅读产品的能量,形成读者与出版方之间双赢的互动模式。
  其次,电子阅读产业要与传统出版商合作,尤其在出版模式的摸索阶段,要借助传统媒体总结出来的生产、选择、编辑、加工等经验,与传统出版媒介携手共进,兼容并包,共同开创互联网时代下新型的合作方式和理念。
  再次,电子阅读产品出版行业应以全新的面貌去迎接新产品的春天,我们应当相信,随着网络技术的日新月异,电子阅读产品的发行和运营方式会比较乐观。
  最后,不得不阐明的是,尽管近年电子阅读产品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生存空间,但我们必须正视的是,电子阅读不可能取代传统阅读。英国情报学家K.J麦克格雷指出:“没有任何一种媒介可以完全取代另外一种媒介,总的情形是相互补充并逐步统一起来以解决一个特定的交流问题。”因此,即便电子阅读产品在不久的将来可能会出现蓬勃发展,但传统书籍也绝不会退出历史的舞台。在今后可能出现的情况是,电子阅读产品负责承载时效性强、实用的信息,或者叙事信息,但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沉淀和思想整理的重任仍然必须由专门的传统书籍去完整,这是书籍责无旁贷的使命。
  (作者单位:周口师范学院新闻与传媒学院)
其他文献
书法艺术与其他艺术一样.具有一定的规律与特点,在书法实践中,我们必须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对待这一遗产。继承和发扬光大。
期刊
<正> 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运行,计划经济时代的卫生体系框架愈来愈显得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对医疗卫生的需求,许许多多矛盾和问题日益显露,对于计划经济的宠儿——疗养院来说所
唯有坚持“中国文化,国际表达;中国图书,国际营销”,坚持走商业模式的发展之路。才可能真正地在推动中国文化和出版全面“走出去”中获得成功。
21世纪的医院是文化的医院,21世纪医院的竞争是文化的竞争,谁能构建出具有特色的医院文化,谁就能赢得竞争主动权,构建特色医院文化,核心是形成共同的理想和精神支柱,关键是打造“学
紧密结合医院实际,把"四个文化"打造"四个品牌",确定为医院文化建设的项目内容.从公众关注的热点环节着手,选准医院文化建设的方向,并着力于实施过程中的薄弱环节,确保医院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