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综合探究性学习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xiaole6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综合探究性学习的方式与传统的学习方式不同,它不是由教师直接讲授,而是由教师引导完成,将学习课程资源深入到社会生活与社会实践之中,强调学生的亲历与实践,即在生活中实践、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体验、在体验中创新、在创新中发现、在发现中学习。小学语文综合探究性学习强调以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自身的生活与社会生活为基础,为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搭建一个实践、探究与交流的平台,也给学生提供一个锻炼自己、展示自我和服务社会的舞台。
  关键词:亲历 体验 创新
  小学语文的综合探究性学习就是在本校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本身的社会调查与实践的主题探究活动。要经历这个探究活动,需要师生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以便在探究活动中确定探究主题。主题探究活动包括主题调查活动的实施、探究过程的合作与交流、探究过程的评价等四个方面,由学生组成活动探究小组,由师生共同亲历实践与探究,充分利用本地和本校丰富的教育资源,走进社区,走进生活,进行充分的主体论证与探究,在实践中学习科学知识,体验科学方法,感受做人的道理,培养创新能力。综合探究性学习就是要在学生主动探究、团队相互合作与个人自主创新的基础上,将语文教学中的听说读写进行高度的整合,营造开放性的探究氛围。
  一、亲历是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
  亲历就是学生亲身经历和参与整个探究性学习的探究活动,通过个人对社会与生活的经历,在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获取知识。比如小学六年级《语文作业》上册中的“诗海拾贝”就是一种探究性学习。这个过程由教师作为专业引领,由学生作为探究活动的主体,对诗歌进行探究与思索,从中发现诗歌的奥秘。学生通过探究发现:诗歌是文学的长子,诗歌是人类文化的源头,《诗经》是我国境内已知最古老的文学艺术体裁,是人类最早的文学样式。学生在这一问题情境的引导下,慢慢开启了一个崭新的文学境界。
  二、体验是学生参与探究性学习的实践与感悟过程
  探究性学习强调学生对社会与生活的亲历与体验,其探究过程既是确定实施计划的过程,也是小组分工合作的过程。就探究性学习的方式而言,它是一个全员参与、小组实施的探究过程,强调的是个人与团队合作的高度统一。我们在“诗歌究竟能有几个种类”这个问题的探究中,可以在主题的基础上划分为几个子课题,由各小组自行探究。按内容可分为“叙事诗、田园诗、抒情诗、送别诗”等。比如唐诗中的两个精彩名句“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和“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等,是两首风格迥异的送别诗。按体裁可分为“童话诗、散文诗、寓言诗”等三种,学生可按自己的兴趣,自主选择课题。自主择题完成后,紧接着就是制定探究计划,列出实施任务的具体步骤,确定小组成员,落实具体任务,限定探究的时间及空间,选用具体的探究方法,如咨询法、调查法、阅览文献法、网上查询法等,实现对探究性学习的探究。为了实现和确保探究活动的有效性,各探究小组可根据自己的需要,选出探究活动组组长、小组发言人、文件的记录员等,选出与本探究任务相符合的专业引领教师,确保探究活动在合理和正确的学术范围内实施,保证探究活动有条不紊地进行。
  探究活动的实施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更新教学内容,转变旧的教学理念,探究当代文化的发展与变更,吸收全人类进步文化的营养,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要采用信息化教学和多媒体教学手段,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打破探究方法的瓶颈,关注问题的指向,注重解决问题的过程。要注意在探究过程中完成知识网络的建构,掌握各学科的内在联系;采用虚拟的网络探究手段,构建学生的综合性思维体系,形成多角度、多侧面的思维方式,实现由单一知识结构向跨领域、跨学科的综合素质的转化。比如在探究唐代诗歌文化时,学生会通过网络在探究中发现新知识,会从心底里发出“了不起”、“不简单”等由衷的赞叹,从而进一步探究唐代诗歌的成就,以及唐代诗歌文化对当代文化的影响。并对唐诗的人文背景、写作手法、表达内容等作为探究的核心问题,从“初唐、盛唐、晚唐”等三个不同阶段的诗歌进行比较,就诗歌的体裁、内容、主题等展开热烈的讨论,由此来揭示我国诗歌文化为什么经历了上千年却能历久弥新的背景原因,从而也完成了探究过程中的个体体验。
  三、创新是一个民族前进的不竭动力
  正如哲学家柏拉图所说过的话一样:“人类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人对客观问题的探究应该是与时俱进的,探究活动将随着一定的时间、地点而转移,这也是为什么唐代诗歌能够永葆生命力的根本所在。如果老用一成不变的眼光看问题,那就从根本上否定了诗歌文化的延续性和灵动性,从而割断中国文化发展的脐带,背离了古为今用的传承规律。因此,诗歌具有社会发展的延续性和发展性。山水田园依然是千古不变的话题,乐见祖国发展的成就、赞美祖国的大好河山仍然是古今文人志士共同的追求。我们崇尚唐诗主要是用鉴赏的目光看问题,继承其良好的文化基因,剔除其糟粕的部分,借鉴其状景描摹的独特手法,在对古典诗歌的探索中进行新的体验,完成一个新知识体系的建构。
  参考文献
  [1]《语文作业》六年级上册.广西教育出版社。
  [2]陈时见 主编《综合实践活动实践与探究》. 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其他文献
“在近似数与有效数字”一节的学习中,好多同学学完之后感觉含糊不清。究其原因:一是学完本节课后,在以后的学习当中用得太少,久而淡忘;再者,同学们不会对所学知识点深入剖析、自主反思。笔者对本节作了适当的归类,以便同学们参考。  一、弄清两个概念。  1.一般地,一个近似数,四舍五入到哪一位,就说这个近似数精确到哪一位。对于初中阶段的近似数,仅指四舍五入后得到的数,而对于进位法、去位法所得到的近似数则不
期刊
摘 要:朗读是高中语文教学最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也是教师在课堂上最常用的训练手段。朗读教学不但可以加深学生对作品意境和形象的感受,还可以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文章结合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就高中语文朗读教学策略进行了探讨、总结,希望能对高中语文教学有所裨益。  关键词:高中语文 课堂教学 朗读教学法 应用研究  朗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朗读教学所用时间最长
期刊
摘 要:小学阶段,在1—2年级,则要求认识常用1600—1800个汉字,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这就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教给学生多种识字方法,从而使学生对学习语文产生浓厚的兴趣。  关键词:低年级 创新教学 识字方法 学生识字  小学识字教学要善于发现挖掘学生身边“熟识”的语言物质材料,充分结合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来培养学生的识字习惯,采用多种教学措施指导学生识
期刊
摘 要:习作教学中,小学生自评、互评习作就是要改变传统的师对生单一的评改模式,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以引导为主,运用科学的评价机制,采用诸如“自评”、“互评”等评价策略,把习作评价贯穿于作文教学始终,提高小学作文教学效率。  关键词:自评 互评 评改能力  有人说,每学期语文教学中大作文、小作文的批改是摆在语文老师面前的两座大山,压得老师喘不过气来。在传统的习作评价体系中,老师几乎就是学生习作惟一
期刊
摘 要:导入环节是课堂教学中一个必不可少的部分,通过课前导入,可以有效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接下来的新课讲授做铺垫。因此,作为教师,一定要在上课之前认真做好导入环节的设计工作。在本文中,笔者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依据自己的一些教学实践活动经验总结了几点数学课堂上经常用到的导入方式,希望能够通过导入技巧的运用来提升整个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初中数学 导入 学习兴趣  初中数
期刊
摘 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朗读具有重要的地位,它对于学生感知汉语文字、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涵以及情感要求、塑造学生良好的语言感知力有很大的帮助意义。因而,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强化语言朗读,重视基础的朗诵练习,在理解课本读物的基础上,强化和巩固朗诵。  关键词:初中语文 朗诵教学 策略  随着近些年对于初中语文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语文的各项课程学习都得到了较大的发展。新课标也明确提出要重视各个学段的朗读
期刊
摘 要:情境教学是小学各学科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现在已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广泛应用,因为它生动形象,能激发学生的联想,能唤醒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有关的知识、经验及表象,在情境教学中知识点容易被学生接受,但是情境的创设不是一个固有的程序,没必要死拉硬拽;情境创设也不是一场演出,非得敲锣打鼓,恐怕是否有效才能真正体现它存在的意义。如今对于教学情境的选取和运用显得有些过热,从而走入了一些误区,我们从教者不得
期刊
摘 要:由小学进入初中由于知识结构的改变,有一部分同学可能在短期内无法适应初中数学的学习,在这里笔者主要针对考试前夕的复习和考试中遇到的问题给大家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数学 复习 考试  考试之前的复习过程中和考试过程中都是有一定技巧的,下面是我在教学过程中的体会,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考试之前要注意的几点:  1.做好复习工作  复习是学生对已学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并使之系统化的过程,是
期刊
摘 要:作业是课堂的延续,是反馈和调控教学过程的最佳手段,是教学过程中极其重要的环节,本文作者主要介绍了初中数学作业设计的具体要求及一些设计技巧。  关键词:初中数学 作业 设计技巧  备课、上课、作业、辅导、测评是教学的常规环节。作业作为其中环节之一,是学生复习巩固新知识必不可少的手段,也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磨练学生坚强意志的重要途径。所以,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必须精心设计作业,细心检查作业;而且,
期刊
摘 要:《新课程标准》指出:预习是学习个体的一种独立的探索活动,学生凭借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和学习方法,自主探索,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而且能使学生在语言表达、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提高。特别是对于可塑性强的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将使他们终身受益。  关键词:小学生 学习习惯 课前预习 培养 途径  《新课程标准》指出:预习是学习个体的一种独立的探索活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