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笔者认为在具体的考核中应将总体的考核分为二部分,一是书面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核。二是创设实验情境,提出实验要求,让学生设计并操作实验的考核。
[关键词]教学 评价
在当今知识爆炸的时代,掌握知识的多少已经不是最重要的,而如何掌握知识才是至关重要的。所以基础教育的任务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作为初中化学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科特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师必须要对原有的教学评价方式加强思考,下面我就对初中化学教学评价方式谈几点个人的想法。
评价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它能提供给教师、学生关于自已“教得如何?”“学得如何?”具体信息,明确学生所达到的学业成就水平和其他方面所获得的发展,以帮助教师和学生及时、准确地调整教与学的计划,更好地落实大纲的各项要求。
实践表明,一旦以分数作为评价的唯一依据,学生在化学学习过程中态度情感、意志品质,科学精神等方面发生的变化难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时间也无从知晓,所以迫切需要一种与学生探索性实验和综合实践活动相结合的考核方式的推出。
由此我们是否可以作如此假设,在具体的考核中是否可以将总体的考核分为二部分,即:
1、书面形式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核。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是化学能力的载体,是化学素质的体现。教育心理学关于认知结构的原理告诉我们:学生没有牢固的“双基”,便没有足够接受新事物,同化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对于“双基”必须达到呼之即出的熟练程度。以书面形式的考核以强化其理解记忆的程度。
2、创设实验情境,提出实验要求,让学生设计并操作实验的考核。观察和实验是学习化学的基本方法。化学概念、规律应该通过现象及其变化的事实来说明。所以对学生实验技能的考核十分必要。通过对学生实验技能的考核可以说明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总体水平,特别是动手能力、探索研究的能力,还有对于创造能力的引发有很重要的作用。素质教育的目标就是要全面提高学生的总体素质,在实验中更容易体现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变能力,对处理具体的事物,面对当前的事物的处理的创造性更直观地被体现出来。同时这也遵循和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这样的一种考核形式充分突出了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重要性。同时实验操作的培养过程中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思考的兴趣。实验途径的多渠道性使学生学会一题多解,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认识问题,实验过程中的一些突发现象可以使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被不断激发,其强烈的求知欲是开发智力、培养创造力的先决条件,为教师的工作创造了捷径。实验操作的成功完成,更使学生的自信心大大增强。由于结果显而易见,使学生自已所达的学业成就水平有确切评价。然后更有计划地组织学习。在这种评价方式中,“双基”理论与实验的实践得到有机的结合、完美地协调。况据目前化学实验的开民情况而言,化学实验的教学远未达到化学实验教学的基本要求,未能充分体现出化学是一门实验性学科的特点。这大概与中考模式的陈旧不无关系。由于单一的评价方式使教师不敢造次,不敢过分注重实验。深怕过分地注重被害验,而忽视了众多题型的讲解、练习。“大胆的创新,积极的尝试”吧?却不敢冒天下之大不讳,不敢误人子弟,毕竟其实验对象是活生生的人,其实验结果并不象推测那般有规律,那般理想化。这样学校的实验室的功能不能充分发挥,实验课开不足,开不齐的现象就出现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差,高分低能的现象便彼伏此起,连绵不断。
并且,这样的一种考核方式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条件要求简单,只要有实验室,有教师指导即可。当前的各级各类学校均具有完备的实验系统。有条件也有能力开展这种形式的考核。各级各类教育部门针对目前教学评价方式的滞后现象,正采用各种方法加以改正,但基本上还是改革试题内容。比如减少题量,增加一些开放型的试题。但我认为此乃治标不治本,因为其出现的形式仍是要求纸笔操作。素质教育的本质是要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要求培养各种人才,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就是要求各自标新立异,而纸笔操作的标准答案,却无论如何都无法体现学生的个性化。
当然,对于这种评价方式的提出也不是凭空设想,而是有一定实践依据的。比如,目前的体育考核方式采取平时锻炼,实地考查相结合的方式,高中化学会考采用平时验双结合的方式都取得了相当的成效。有了这两上前鉴,我曾经试着把学生分为几组,抽十几个学生作为实验组(甲),对他们以课外兴趣小组的形式加强实验操作训练。对这一组没有明确说明以后将改的考核方式。另一组几同样进行实验操作训练,明确告诉他们期中调研将会结合实验考核,结果半学期以后发现,乙组同学的动手操作能力明显强于甲组,并且同学的自学能力、独立思考能力有了显著的提高。课堂上,思维活跃,各抒已见的往往也是乙组同学。这就很明显地告诉我们,书面与实验相结合这种考核方式在教学中所起的作用。
综上所述,实验和书面双结合的考核方式正是我们所需要的。
参考文献
[1]《江苏教育研究》2005年第3期胡平《教师发展性评价的要义,操作缺失与对策》
[关键词]教学 评价
在当今知识爆炸的时代,掌握知识的多少已经不是最重要的,而如何掌握知识才是至关重要的。所以基础教育的任务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作为初中化学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科特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师必须要对原有的教学评价方式加强思考,下面我就对初中化学教学评价方式谈几点个人的想法。
评价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它能提供给教师、学生关于自已“教得如何?”“学得如何?”具体信息,明确学生所达到的学业成就水平和其他方面所获得的发展,以帮助教师和学生及时、准确地调整教与学的计划,更好地落实大纲的各项要求。
实践表明,一旦以分数作为评价的唯一依据,学生在化学学习过程中态度情感、意志品质,科学精神等方面发生的变化难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时间也无从知晓,所以迫切需要一种与学生探索性实验和综合实践活动相结合的考核方式的推出。
由此我们是否可以作如此假设,在具体的考核中是否可以将总体的考核分为二部分,即:
1、书面形式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核。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是化学能力的载体,是化学素质的体现。教育心理学关于认知结构的原理告诉我们:学生没有牢固的“双基”,便没有足够接受新事物,同化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对于“双基”必须达到呼之即出的熟练程度。以书面形式的考核以强化其理解记忆的程度。
2、创设实验情境,提出实验要求,让学生设计并操作实验的考核。观察和实验是学习化学的基本方法。化学概念、规律应该通过现象及其变化的事实来说明。所以对学生实验技能的考核十分必要。通过对学生实验技能的考核可以说明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总体水平,特别是动手能力、探索研究的能力,还有对于创造能力的引发有很重要的作用。素质教育的目标就是要全面提高学生的总体素质,在实验中更容易体现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变能力,对处理具体的事物,面对当前的事物的处理的创造性更直观地被体现出来。同时这也遵循和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这样的一种考核形式充分突出了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重要性。同时实验操作的培养过程中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思考的兴趣。实验途径的多渠道性使学生学会一题多解,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认识问题,实验过程中的一些突发现象可以使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被不断激发,其强烈的求知欲是开发智力、培养创造力的先决条件,为教师的工作创造了捷径。实验操作的成功完成,更使学生的自信心大大增强。由于结果显而易见,使学生自已所达的学业成就水平有确切评价。然后更有计划地组织学习。在这种评价方式中,“双基”理论与实验的实践得到有机的结合、完美地协调。况据目前化学实验的开民情况而言,化学实验的教学远未达到化学实验教学的基本要求,未能充分体现出化学是一门实验性学科的特点。这大概与中考模式的陈旧不无关系。由于单一的评价方式使教师不敢造次,不敢过分注重实验。深怕过分地注重被害验,而忽视了众多题型的讲解、练习。“大胆的创新,积极的尝试”吧?却不敢冒天下之大不讳,不敢误人子弟,毕竟其实验对象是活生生的人,其实验结果并不象推测那般有规律,那般理想化。这样学校的实验室的功能不能充分发挥,实验课开不足,开不齐的现象就出现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差,高分低能的现象便彼伏此起,连绵不断。
并且,这样的一种考核方式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条件要求简单,只要有实验室,有教师指导即可。当前的各级各类学校均具有完备的实验系统。有条件也有能力开展这种形式的考核。各级各类教育部门针对目前教学评价方式的滞后现象,正采用各种方法加以改正,但基本上还是改革试题内容。比如减少题量,增加一些开放型的试题。但我认为此乃治标不治本,因为其出现的形式仍是要求纸笔操作。素质教育的本质是要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要求培养各种人才,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就是要求各自标新立异,而纸笔操作的标准答案,却无论如何都无法体现学生的个性化。
当然,对于这种评价方式的提出也不是凭空设想,而是有一定实践依据的。比如,目前的体育考核方式采取平时锻炼,实地考查相结合的方式,高中化学会考采用平时验双结合的方式都取得了相当的成效。有了这两上前鉴,我曾经试着把学生分为几组,抽十几个学生作为实验组(甲),对他们以课外兴趣小组的形式加强实验操作训练。对这一组没有明确说明以后将改的考核方式。另一组几同样进行实验操作训练,明确告诉他们期中调研将会结合实验考核,结果半学期以后发现,乙组同学的动手操作能力明显强于甲组,并且同学的自学能力、独立思考能力有了显著的提高。课堂上,思维活跃,各抒已见的往往也是乙组同学。这就很明显地告诉我们,书面与实验相结合这种考核方式在教学中所起的作用。
综上所述,实验和书面双结合的考核方式正是我们所需要的。
参考文献
[1]《江苏教育研究》2005年第3期胡平《教师发展性评价的要义,操作缺失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