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中的一支文学劲旅

来源 :名作欣赏·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wm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主要探讨的是东北作家群在抗战不同时期的创作与出版情况及他们的创作在当时的抗日战争中所发挥的作用,进而分析东北作家群在现代文学中的独特地位。
  关键词:东北作家群 创作 出版
  随着“九一八事件”后东北地区的沦陷,中国20世纪文学史上的抗战文学率先在东北崛起,一些东北文学青年以笔为枪,痛斥日军的残忍暴行,其作品激励着战斗中的苦难大众,在文学界掀起了抗日救亡的浪潮,这就是因最早反映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而蜚声文坛的东北作家群,主要成员有萧红、萧军、端木蕻良、罗烽、舒群、白朗、骆宾基、李辉英等人。在抗战年代,他们铁肩担道义,成为一支文学劲旅,奏响了时代的最强音,为中国现代文坛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一
  早在20世纪30年代之前,东北作家就已经在文坛崭露头角。如萧军于1929年就在《盛京时报》上相继发表了《懦……》《汽笛声中》《孤坟的畔》等作品。1931年“九一八事件”之后,“伪满洲国”成立,在这场血雨腥风中,苦难的遭遇以及日军的暴行点燃悲愤的怒火,激发了他们创作的激情,东北作家群体也正是在这一时期逐渐兴起。李辉英是最早在文学创作上反映抗战内容的东北作家,1932年1月,他的第一篇抗日题材短篇小说《最后一课》在丁玲主编的左联杂志《北斗》上发表,小说叙述的是东北某省城女中学生受到日军侮辱的故事。随后又创作出了抗战题材的长篇小说《万宝山》,这部小说与张天翼的《齿轮》、阳翰笙的《义勇军》一起被列为“抗战创作丛书”,1933年由上海湖风书局出版。作品以1931年夏季吉林地区農民反抗日本侵略的“万宝山事件”为背景,以激烈的言辞表达了国人对于侵略者的愤慨,将矛头直指日本帝国主义,揭示了日本帝国主义侵占田地、欺压农民,并蓄意挑起中朝两国人民矛盾、寻找机会出兵东北进而侵占东北的丑恶行径,在正义与邪恶两方力量的斗争中,展现了“九一八事件”爆发前夕东北人民的苦难生活。作品由于题材上的开创性,以及对东北人民真实生存状态的描述,得到了茅盾等人的称赞,堪称东北抗战文学的先声之作。哈尔滨沦陷后,为了扩大党的舆论阵地,1933年,共产党领导下的左翼文艺工作者罗烽、姜椿芳、金剑啸等人在日本占领者官办《大同报》创办《夜哨》文艺周刊,萧军、萧红、罗烽、白朗、舒群、金剑啸等人以此为阵地,发表了具有强烈反抗意识的作品,表达着作家对于家乡命运的关切,体现了革命现实主义的特点。比如萧红的短篇小说《两个青蛙》《夜风》《哑老人》,李文光的短剧《黎明》、中篇小说《路》,金剑啸的短篇小说《星期天》,罗烽的短篇小说《口供》、诗歌《说什么胜似天堂》《从黑暗中鉴别你的路吧》、独幕剧《两个阵营的对峙》,萧军的诗歌《全是虚假》等,拉开了东北沦陷区抗日文学的序幕。1933年秋天,萧红和萧军合著了小说、散文集《跋涉》,自费由哈尔滨五日画报社出版,这是东北沦陷后第一部文学创作专集,收有萧军的《桃色的线》《烛心》《孤雏》《下等人》《看风筝》《夜风》等作品。这些小说流露出底层人民的反抗精神以及作者对当时社会人生的深刻理解,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受到读者的好评,此书因“反满抗日”倾向遭到查禁,作者也因此受到了迫害。
  由于形势日益严峻,进步作家遭到迫害,1934年罗烽被捕,萧红、萧军、舒群被迫离开东北,金剑啸、林珏等人坚持从事不屈不挠的抗日宣传斗争;1935年金剑啸写下歌颂抗联战士英勇抗击日寇的史诗《兴安岭的风雪》,诗歌以写实的笔法表现了三十二个抗联战士在风雪弥漫的兴安岭和日寇浴血奋战的真实故事。第二年,年仅二十六岁的金剑啸不幸被捕入狱,被日本人残忍杀害。
  二
  1934年之后,由于日益严酷的殖民统治,许多东北作家离开故土南下到北平、上海等地。萧军、萧红流亡于青岛时完成了蜚声文坛的《八月的乡村》和《生死场》。后来东北作家们汇聚上海,围绕鲁迅领导的“左联”逐渐形成了一个作家群体的格局,其创作的作品也都体现了左翼文学革命现实主义的特点。1935年,萧军、萧红在鲁迅先生的帮助下,与叶紫共同成立了“奴隶社”,出版了《奴隶丛书》,收录了叶紫的《丰收》、萧军的《八月的乡村》和萧红的《生死场》,由鲁迅先生作序,并助其在上海容光书局出版。《奴隶丛书》的出版与发行,冲破了国民党对文化的专制与限制,使人们“第一次在艺术作品中看出了东北民众抗战的英雄的光景,人民的力量,‘理智的战术’”,激励着沦陷区生活于水深火热中的民众,使民族情绪得以集体爆发,进一步扩大了抗战文学的影响力,奏响了一曲前进之歌。萧红的《生死场》构思开始于哈尔滨,成书于青岛,前半部的片段曾发表于哈尔滨《国际协报》的《文艺》周刊。正如鲁迅为《生死场》作序时的称赞:“北方人民的对于生的坚强,对于死的挣扎,却往往已经力透纸背。”萧军的《八月的乡村》也成书于其青岛流亡时期,创作源于萧军听他人讲过的一个在吉林的抗日游击队的真实故事,它是萧军勇猛反抗的英雄主义精神的代表作,鲁迅对此评价道:“我却见过几种说述关于东三省被占的事情的小说。这《八月的乡村》,即是很好的一部……作者的心血和失去的天空、土地,受难的人民……在读者眼前展开,显示着中国的一份和全部,现在和未来,死路与活路。凡有人心的读者,是看得完的,而且有所得的。”这一创作意识,也一直贯穿在萧军的创作之中,之后的长篇小说《第三代》的创作与发表,就是最好的证明。东北作家群的其他作家在这一时期的创作与出版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罗烽在小说《呼兰河边》中用一个小牧童的悲惨经历痛斥着日寇的无耻行径,将日本帝国主义的残忍暴行血淋淋地展示在读者面前,发出了“受难的中国人”的呼喊;舒群《没有祖国的孩子》通过三个不同国籍的少年身体和心灵上的创伤书写着亡国的痛苦和悲伤,将孩子们对国旗的无限热爱化为了满腔的爱国主义精神;端木蕻良在《大地的海》中,用大地这一端木小说中的常见意象,将对母亲与儿子的苦难命运的描写升华为对饱经风霜的祖国母亲的无限热爱。骆宾基的成名作《边陲线上》、舒群短篇小说代表作《没有祖国的孩子》等也是东北作家群在这一时期的创作实绩。
其他文献
早晨起来,打开房门时,门外的景观吓了我一跳,厚厚的积雪,宛如天鹅绒一般。真不敢相信,现在已经是春天了!片刻之后,我拿起铁锹开始清理积雪和冰层。  厚厚的积雪被堆在一起,把冬天的最后一份礼物都毁坏了,我并没有感到心疼,我正在期待春天!  抬头看看,天空中缓缓漂浮的白云,在春日的阳光里,正散发着暖意,看上去就像天鹅不曾揉乱的胸脯,这在冬天很少见。无论在哪里,我的脑海中一直幻想着,它和春天一同出现,当它
摘要:在疫情下的居家学习中,家长与孩子之间常常在“学习质量”“作息习惯”“自律能力”等方面产生矛盾,这些问题的产生折射出的是生涯教育的缺失。在新高考背景下,学校生涯教育正如火如荼地开展,但生涯教育不是坐在教室里接受理论传授就可以到达目标,需要家庭营造的生涯教育环境,需要家长的引导和榜样作用。  关键词:生涯教育;家庭教育;自我定位;生涯探索  2020年初,因为疫情延迟开学,家长承担起了教师的职责
摘 要:在贾平凹的散文中,1998年写的长篇散文《我是农民——乡下五年的记忆》(文中简称《我是农民》)是一个比较独特的文本,第一次详细讲述了自己的青年生活,弥补了诸多传记对他青年生活的忽视。有人曾将它作为“反知青文学”来解读,而我将文本作为作者的自传来讨论,对《我是农民》做一个不一样的解读。  关键词:贾平凹 《我是农民》 自传  传记文学在中国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早在先秦时期传记文学就已萌芽发展
【题目再现】   阅读下列两则材料,按要求写作。   材料一:《苏州园林》中说道“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   材料二:今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几乎所有的人都有被隔离的经历,你也不例外。隔离了人,但不隔离爱。我们一起众志成城,互相鼓励,互相帮助,战胜了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请以“隔而不隔
每当快过年时,总很期待妈妈回来。那时,常常是最想念她的时候。于是迫不及待地给她打电话。   “喂,妈,你上飞机了吗?多久到啊?”   那边传来最温柔最亲切的声音:“快了快了,一会儿上飞机就不能打电话了,你在家乖乖等我哦。”   “好吧。”我有些失望,怎么还没上飞机?   挂断电话,我默默叹了口气,唉,只得慢慢等了。我趴在桌上不知等了多久,终于耐不住性子,试探地给老妈打电话,那边已经关机,太
摘 要:从年轻的时候开始,痖弦就因为战争远离家乡和亲人,在颠沛流离中感知着生活,也在战争中失落了他的青春,关于战争的记忆已经深刻根植于痖弦的脑海之中,而这些生命体验也必将融入诗人的创作之中。由此看来,战争应该是痖弦诗歌中一个重要且深刻的主题,其战争诗歌值得我们去探索。  关键词:痖弦 战神 战争  诗人痖弦的创作时间并不长,始于1951年左右,止于1966年,前后加起来不过十四五年的时间,其诗歌创
摘 要:清代戏曲家吴恒宣所作的传奇《义贞记》,取材于清朝乾隆年间真实的故事“白头花烛”,吴恒宣极力渲染程刘二人忠贞之志,教化意味浓厚。本文试图在比较其他“白头花烛”故事的基础上,着重分析吴恒宣《义贞记》的教化意味。  关键词:《义贞记》 “白头花烛” 教化  清代节烈风气盛行,甚至被称为是“节烈宗教化”的时期。{1}清朝政府要求礼部每年三月都要进行一次旌表事宜,可见清廷对贞节观念的重视,正如清人董
摘 要:王熙凤,《红楼梦》中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是曹雪芹用浓墨重彩刻画出的一个“脂粉英雄”形象。她在金陵十二钗正册中地位特殊,是贾府的实际当权者;她不具有中国传统女性贤淑、温顺的美德;她精明强悍善理家,有决断力,却为人刁钻圆滑、狡诈阴险,明是一把火,暗是一把刀;她是一个“末世之才”,不仅代表了一类人,而且代表了封建社会的一个阶层。王熙凤这一形象成为贾府上上下下错综复杂人物关系的一个聚焦点,也是曹雪
【摘要】兴趣与学生的发展之间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小学生的年纪比较小,能对其形成有效学习驱动的主要因素就是兴趣。如果学生能对学习活动产生兴趣,那么自然就会主动投身于活动中,本文主要对新课标下培养小学语文阅读兴趣的有效途径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阅读兴趣;教学途径  中图分类号:G623.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7485(2020)32-0122-02  Effecti
嵌在沙子里的钻石要由它自己决定是否闪耀光芒;弱小的雏鹰要由它自己决定是否展翅翱翔;单薄的树苗要由它自己决定是否生根发芽。万物都在做着决定,那么怎样才能做出正确的决定呢?   决定往往就在須臾之间产生,也在恍惚中结束。但不管如何,只要相信自己,用自己的手锁住命运的喉咙!至于他能不能挣脱,就要看自己的手抓得紧不紧了。前年盛夏,我去杭州莫干山参加夏令营。可这个夏令营给我最深的印象却是“走路、不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