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觀察下肢骨折老年患者术中接受腰-硬联合麻醉的效果。方法选择笔者所在科室于2016.4-2017.8期间收治的70例老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甲组(硬膜外组)30例与乙组(腰硬联合组),比较两组术中麻醉效果。结果;乙组麻醉优良率为100.0%,与甲组96.7%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麻醉见效时间、麻醉药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最低收缩压与最低心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应用于老年人下肢骨折术中,具有见效迅速、药物剂量低、对动力学指标影响小等优化。值得推广。
[关键词]老年患者;下肢骨折;腰-硬联合
[中图分类号]R61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19)06-0092-01
下肢骨折是骨外科中常见疾病之一,伴随我国老年化社会的推进,本病发生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很多老年下肢骨折患者长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风湿等疾病,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围手术期风险,影响疾病临床治疗效果,故此手术麻醉师应科学选择麻醉方法并控制给药剂量。伴随腰一硬联合麻醉技术的发展进步,很多手术的麻醉质量与安全性同步提升。本文选择70例行手术治疗的老年下肢骨折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与总结,现做出如下汇报: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取具有明确诊断、自愿参与本次研究的70例下肢骨折老年患者,样本入选时间为2016.4~2017.8.随机分为甲组30例与乙组40例,甲组中男女比例为3:2;年龄(70.5±3.1)岁。乙组中男女比例为14:11:年龄(71.2±3.5)岁。两组患者人口学资料经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方法
麻醉前30min,患者均给予0.1g苯巴比妥钠+0.5mg阿托品,肌肉注射。协助患者在保持患侧体位,穿刺点选择L2-3或L3-4处硬膜外缝隙。
1.2.1甲组:在穿刺成功后,将硬膜外导管放置其中,同时给予2%利多卡因,静脉推注推注,在有麻醉效果生成后,分批次推注0.89%罗派卡因。
1.2.2乙组:在穿刺成功以后,置入腰穿针置,在观察有脑脊液流出以后,予以脑脊液及0.75%左旋布比卡因缓慢推注,继而置入硬膜外导管,将患者体位调整为平卧位,根据患者麻醉平面适度调整给药剂量,或决定是否给予0.89%罗派卡因。将两组患者的麻醉平面均控制在T8~T10区间。
1.3麻醉效果评价标准
①优:患者无疼痛或不适感觉,未给予任何辅助药物;②良:手术部位轻度疼痛或不适感,只需给予地西泮类药物;⑧差:疼痛极为显著,无法满足手术需求而改为全麻。优良率=(优+良)/总数×100%。同时分别记录两组患者麻醉见效时间、麻醉药用量、最低收缩压、最低心率等指标。
1.4统计学处理
选用SPSSl6.0软件包处理数据,(X±s)表示计量资料,率(%)表示计数资料,x2进行检验。当P<0.05时,代表数据差异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麻醉效果比较:
乙组麻醉优良率为100.0%,甲组为96.7%,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麻醉相关指标检测情况比较:
乙组麻醉见效时间短于甲组、麻醉药用量少于甲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收缩压与心率最低值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骨科手术是下肢病变常用的临床治疗方法,下肢病变的诱发原因多种,例如环境、基础性性疾病、外力作用、骨质疏松等。老年人因为身体各项机能降低,伴或不伴有心肺功能疾病等,造成机体耐受性差,故此在下肢骨科治疗中,有必要对其实施有效的麻醉干预方法。
在本次研究中,乙组患者麻醉见效时间短于甲组、麻醉药用量少于甲组,麻醉优良率为100.0%,且血流动力学波动不明显。由此可见,腰-硬联合麻醉应用于老年人下肢骨折术中,具有见效迅速、药物剂量低、对动力学指标影响小等优化,值得推广。
[关键词]老年患者;下肢骨折;腰-硬联合
[中图分类号]R61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19)06-0092-01
下肢骨折是骨外科中常见疾病之一,伴随我国老年化社会的推进,本病发生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很多老年下肢骨折患者长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风湿等疾病,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围手术期风险,影响疾病临床治疗效果,故此手术麻醉师应科学选择麻醉方法并控制给药剂量。伴随腰一硬联合麻醉技术的发展进步,很多手术的麻醉质量与安全性同步提升。本文选择70例行手术治疗的老年下肢骨折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与总结,现做出如下汇报: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取具有明确诊断、自愿参与本次研究的70例下肢骨折老年患者,样本入选时间为2016.4~2017.8.随机分为甲组30例与乙组40例,甲组中男女比例为3:2;年龄(70.5±3.1)岁。乙组中男女比例为14:11:年龄(71.2±3.5)岁。两组患者人口学资料经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方法
麻醉前30min,患者均给予0.1g苯巴比妥钠+0.5mg阿托品,肌肉注射。协助患者在保持患侧体位,穿刺点选择L2-3或L3-4处硬膜外缝隙。
1.2.1甲组:在穿刺成功后,将硬膜外导管放置其中,同时给予2%利多卡因,静脉推注推注,在有麻醉效果生成后,分批次推注0.89%罗派卡因。
1.2.2乙组:在穿刺成功以后,置入腰穿针置,在观察有脑脊液流出以后,予以脑脊液及0.75%左旋布比卡因缓慢推注,继而置入硬膜外导管,将患者体位调整为平卧位,根据患者麻醉平面适度调整给药剂量,或决定是否给予0.89%罗派卡因。将两组患者的麻醉平面均控制在T8~T10区间。
1.3麻醉效果评价标准
①优:患者无疼痛或不适感觉,未给予任何辅助药物;②良:手术部位轻度疼痛或不适感,只需给予地西泮类药物;⑧差:疼痛极为显著,无法满足手术需求而改为全麻。优良率=(优+良)/总数×100%。同时分别记录两组患者麻醉见效时间、麻醉药用量、最低收缩压、最低心率等指标。
1.4统计学处理
选用SPSSl6.0软件包处理数据,(X±s)表示计量资料,率(%)表示计数资料,x2进行检验。当P<0.05时,代表数据差异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麻醉效果比较:
乙组麻醉优良率为100.0%,甲组为96.7%,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麻醉相关指标检测情况比较:
乙组麻醉见效时间短于甲组、麻醉药用量少于甲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收缩压与心率最低值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骨科手术是下肢病变常用的临床治疗方法,下肢病变的诱发原因多种,例如环境、基础性性疾病、外力作用、骨质疏松等。老年人因为身体各项机能降低,伴或不伴有心肺功能疾病等,造成机体耐受性差,故此在下肢骨科治疗中,有必要对其实施有效的麻醉干预方法。
在本次研究中,乙组患者麻醉见效时间短于甲组、麻醉药用量少于甲组,麻醉优良率为100.0%,且血流动力学波动不明显。由此可见,腰-硬联合麻醉应用于老年人下肢骨折术中,具有见效迅速、药物剂量低、对动力学指标影响小等优化,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