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TH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28-0227-01
物流是现代化经济发展中越来越重要的运行环节,它纵向联结着原材料、生产厂、营销商、消费者,形成巨大而紧密的无数个运营链条,横向跨越着地区、省、全国乃至全世界相互供给、相互保障、相互消费,组成了一张由海陆空立体运营方式的物联网。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特别是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的强力实施,横向纵向的物流总量将迅速增大,物流速度要求将越来越高,其在经济现代化中的重要作用亦将越来越凸现。
随着经济和科技的现代化,传统的供给侧物流方式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其中变化较大的当属基础设施和运输设备的现代化了,即由于物流领域硬件水平提高而实现了效率的提升。而充分利用软件水平、信息化手段提升物流效率的方面则远未达到应有而理想的程度。
我从事物流管理工作已有十多年了,纵观当前物流运行现状,各方面都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进和提高,但是面对经济发展的高速现代化、智能化、网络化,供给侧物流管理的效率和运行方式已出现了严重的不相适应,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散”。随着经济全球化带来的社会分工高度专业化,从而也带来了物流行业分工的高度细化,细化程度越高,物流“散”的特点就越明显。譬如,生产一辆汽车就需要成千甚至上万个零部件生产厂家,一个专列、一首巨轮运载货物又往往可以途经多个城市、多个地区乃至多个国家,因此,物流行业面临“散”的矛盾也就越来越突出。
解决“散”的问题的关键在于“管”,当然这个“管”并不是简单的行政管理。关于物流管理已不是什么新命题,各级政府部门尤其是交通管理部门都设有物流管理的职能机构,各级的物流学会、协会、中心也已运营多年,但大多停留在行政咨询、体系认证以及服务性职能的层面,企业界已存在多年的货物配送中心,也因种种原因无法达到货畅其流的目标。真正对物流这样一个关系国计民生的大行业实行统一、高效的管理起来,尚未见到实实在在的成果。可喜的是,象阿里巴巴、京东以及无数的高度现代化的电商平台,结合众多速递企业、速递小哥则在短短的几年内,已形成了覆盖全国乃至世界的销售流通网络,解决了千家万户购物“多快好省”的需求,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需求侧物流高效运营的现代化模式,并且开始带动供给侧物流逐渐向互联网、物联网的方向发展。但是,供给侧物流的运行框架至今仍未摆脱传统的运营模式,物流效率和效益未有多大改观,我们直观的感觉是在全国四通八达的高速路上,能够看到相当比例的货运车辆放空而行。一地的汽车生产厂家一年有几十万辆车发往全国各地,而全国各地又有几十万辆不同品牌车运进来,进出空载率都是相当高的,即使现有运行的部分专业物流互联网如煤炭、钢材、机电设备或是大型企业的零部件采购等,也只解决了采购供应渠道问题而未能真正解决物流在合理组织、节约运力、充分高效基础上的互联互通问题。
相对于需求侧来说,供给侧物流运营情况更加复杂,组织协调和操控难度更大,其跨度和深度远远超出了一般物流领域的范畴,對运营商的各方面条件要求更强更严格。其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物品大宗化,小到集装箱,大到包船、专列,这与需求侧物流产品的小、多、快有着明显的差别;二是营运计划性,现代工厂普遍趋向零库存要求,原材料、零部件通常以日或小时安排配送计划,而某些大宗期货产品又以年、季或月来安排供应计划,因而时间性、计划性的要求十分严格,有时要求物流计划无缝衔接;三是资本流动性,大宗商品需要大资本运作,多数货物需要即订即运即付,由于大额支付以及资本信用问题的影响则大大增加了物流协调实施的难度;四是过程风险性,供给侧物流往往不是一次简单的运输过程,而通常会是伴随着一种终端产品上下游紧密衔接的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可能包含着多个企业、货物数量、产品质量、规格型号、时间要求、信用支付以及运输、仓储、防损等诸多环节,这些环节都有着不可预测的需要防范的风险因素;五是组织严密性,要提升供给侧物流的管理效能,必须建立强有力的组织协调机制,权威性地协调解决物流过程中的一切问题,才能防范和化解一切风险,保证物流管理运营的高效、长远。
基于上述分析,本人仅就关于利用互联网智能平台实现供给侧物流管理效能提升问题提出几点探索性思考。
第一,建立覆盖省级乃至全国的大型供给侧物流互联网运行商务平台。这个平台应在管理层面上具有强大的资金实力和组织协调能力,比如大型国企、学会、协会以及现有成功运营的大型商务平台。在此基础上逐渐整合各专业供销商务平台于一体,形成“纲举目张”的网络化模式。从而形成一个高度现代化、集团化、信息化、金融化的大型物流网络商务平台。这个平台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商务运营机构,它具有高度集中统一的特点,横向分工细化,纵向职责明确,机制严密,环环紧扣,以强大的领导力,执行力提高对市场的影响力和吸引力。
第二,建立相对稳定,关系紧密的物流会员体系。所有供给侧物流的关系单位,均以公司法人为主体,具有履行法人责任的能力,这是实现供给侧物流发展目标的基础,也是参与和进入物流信息平台的前提条件。本着企业自愿,互利共赢的原则,通过发挥集团化资源优势、运营优势、节流优势、成本优势,在极大程度上为物流关联企业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从而吸引物流关联企业加入商务平台和会员体系。
第三,建立与之相配套的服务保障体系。首先是建立针对会员企业的资信评估体系。本着积极开拓、稳步发展的原则,对入围企业进行相应的、必要的资信评估,以确保企业在货物输出或输入方面具有较强的法人履行能力;其次是建立货物质量保证体系。企业间产品供求的最大特点是大宗化,同时又往往具有远距离、资金大、时效强等因素,远不像互联网一般消费品可等、可退、可换,甚至可弃那样简单化,一旦质量出了问题,即会造成很大的困难和损失,因此,质量的标准、认证以及供需双方的确认程序都显得十分重要;再是必须建立起快捷高效的平台信息网络支付体系。现代大宗货物运输的运行成本往往是以日或小时来计算的,支付平台的快捷化也十分重要,要连接千家万企的支付功能做到信用及时也有不小的难度。此外,还要建立相应的物流设备管理体系、海陆空国内外诸方面的专业协调体系、保险体系、追溯体系等等。总之,在物流管理体系的大框架下,建立严密的行之有效的服务保障体系是极其重要的,而相关的服务保障体系又是一个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只要以顽强的决心、坚定的信心、稳扎稳打、就一定能够突破各种困难和阻力,开启新时代供给侧物流互联互通的新篇章。
物流是现代化经济发展中越来越重要的运行环节,它纵向联结着原材料、生产厂、营销商、消费者,形成巨大而紧密的无数个运营链条,横向跨越着地区、省、全国乃至全世界相互供给、相互保障、相互消费,组成了一张由海陆空立体运营方式的物联网。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特别是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的强力实施,横向纵向的物流总量将迅速增大,物流速度要求将越来越高,其在经济现代化中的重要作用亦将越来越凸现。
随着经济和科技的现代化,传统的供给侧物流方式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其中变化较大的当属基础设施和运输设备的现代化了,即由于物流领域硬件水平提高而实现了效率的提升。而充分利用软件水平、信息化手段提升物流效率的方面则远未达到应有而理想的程度。
我从事物流管理工作已有十多年了,纵观当前物流运行现状,各方面都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进和提高,但是面对经济发展的高速现代化、智能化、网络化,供给侧物流管理的效率和运行方式已出现了严重的不相适应,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散”。随着经济全球化带来的社会分工高度专业化,从而也带来了物流行业分工的高度细化,细化程度越高,物流“散”的特点就越明显。譬如,生产一辆汽车就需要成千甚至上万个零部件生产厂家,一个专列、一首巨轮运载货物又往往可以途经多个城市、多个地区乃至多个国家,因此,物流行业面临“散”的矛盾也就越来越突出。
解决“散”的问题的关键在于“管”,当然这个“管”并不是简单的行政管理。关于物流管理已不是什么新命题,各级政府部门尤其是交通管理部门都设有物流管理的职能机构,各级的物流学会、协会、中心也已运营多年,但大多停留在行政咨询、体系认证以及服务性职能的层面,企业界已存在多年的货物配送中心,也因种种原因无法达到货畅其流的目标。真正对物流这样一个关系国计民生的大行业实行统一、高效的管理起来,尚未见到实实在在的成果。可喜的是,象阿里巴巴、京东以及无数的高度现代化的电商平台,结合众多速递企业、速递小哥则在短短的几年内,已形成了覆盖全国乃至世界的销售流通网络,解决了千家万户购物“多快好省”的需求,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需求侧物流高效运营的现代化模式,并且开始带动供给侧物流逐渐向互联网、物联网的方向发展。但是,供给侧物流的运行框架至今仍未摆脱传统的运营模式,物流效率和效益未有多大改观,我们直观的感觉是在全国四通八达的高速路上,能够看到相当比例的货运车辆放空而行。一地的汽车生产厂家一年有几十万辆车发往全国各地,而全国各地又有几十万辆不同品牌车运进来,进出空载率都是相当高的,即使现有运行的部分专业物流互联网如煤炭、钢材、机电设备或是大型企业的零部件采购等,也只解决了采购供应渠道问题而未能真正解决物流在合理组织、节约运力、充分高效基础上的互联互通问题。
相对于需求侧来说,供给侧物流运营情况更加复杂,组织协调和操控难度更大,其跨度和深度远远超出了一般物流领域的范畴,對运营商的各方面条件要求更强更严格。其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物品大宗化,小到集装箱,大到包船、专列,这与需求侧物流产品的小、多、快有着明显的差别;二是营运计划性,现代工厂普遍趋向零库存要求,原材料、零部件通常以日或小时安排配送计划,而某些大宗期货产品又以年、季或月来安排供应计划,因而时间性、计划性的要求十分严格,有时要求物流计划无缝衔接;三是资本流动性,大宗商品需要大资本运作,多数货物需要即订即运即付,由于大额支付以及资本信用问题的影响则大大增加了物流协调实施的难度;四是过程风险性,供给侧物流往往不是一次简单的运输过程,而通常会是伴随着一种终端产品上下游紧密衔接的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可能包含着多个企业、货物数量、产品质量、规格型号、时间要求、信用支付以及运输、仓储、防损等诸多环节,这些环节都有着不可预测的需要防范的风险因素;五是组织严密性,要提升供给侧物流的管理效能,必须建立强有力的组织协调机制,权威性地协调解决物流过程中的一切问题,才能防范和化解一切风险,保证物流管理运营的高效、长远。
基于上述分析,本人仅就关于利用互联网智能平台实现供给侧物流管理效能提升问题提出几点探索性思考。
第一,建立覆盖省级乃至全国的大型供给侧物流互联网运行商务平台。这个平台应在管理层面上具有强大的资金实力和组织协调能力,比如大型国企、学会、协会以及现有成功运营的大型商务平台。在此基础上逐渐整合各专业供销商务平台于一体,形成“纲举目张”的网络化模式。从而形成一个高度现代化、集团化、信息化、金融化的大型物流网络商务平台。这个平台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商务运营机构,它具有高度集中统一的特点,横向分工细化,纵向职责明确,机制严密,环环紧扣,以强大的领导力,执行力提高对市场的影响力和吸引力。
第二,建立相对稳定,关系紧密的物流会员体系。所有供给侧物流的关系单位,均以公司法人为主体,具有履行法人责任的能力,这是实现供给侧物流发展目标的基础,也是参与和进入物流信息平台的前提条件。本着企业自愿,互利共赢的原则,通过发挥集团化资源优势、运营优势、节流优势、成本优势,在极大程度上为物流关联企业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从而吸引物流关联企业加入商务平台和会员体系。
第三,建立与之相配套的服务保障体系。首先是建立针对会员企业的资信评估体系。本着积极开拓、稳步发展的原则,对入围企业进行相应的、必要的资信评估,以确保企业在货物输出或输入方面具有较强的法人履行能力;其次是建立货物质量保证体系。企业间产品供求的最大特点是大宗化,同时又往往具有远距离、资金大、时效强等因素,远不像互联网一般消费品可等、可退、可换,甚至可弃那样简单化,一旦质量出了问题,即会造成很大的困难和损失,因此,质量的标准、认证以及供需双方的确认程序都显得十分重要;再是必须建立起快捷高效的平台信息网络支付体系。现代大宗货物运输的运行成本往往是以日或小时来计算的,支付平台的快捷化也十分重要,要连接千家万企的支付功能做到信用及时也有不小的难度。此外,还要建立相应的物流设备管理体系、海陆空国内外诸方面的专业协调体系、保险体系、追溯体系等等。总之,在物流管理体系的大框架下,建立严密的行之有效的服务保障体系是极其重要的,而相关的服务保障体系又是一个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只要以顽强的决心、坚定的信心、稳扎稳打、就一定能够突破各种困难和阻力,开启新时代供给侧物流互联互通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