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8月6日,在奥运开幕之后,华润好好补了补身子:当日东阿阿胶发布一则公告,
华润将其持有的华润东阿阿胶56.62%股份转让给深圳市三九医药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下称“三九投资”),作为新三九控股的全资子公司,新三九自然成为华润整合内地医药资产的平台,一部类似华润此前在房地产、啤酒、超市等领域的大戏拉开帷幕。
阿胶新传
华润在药业的第一个情人是东阿阿胶,在东阿阿胶之前,它看上的是云南白药。2002年,华润曾大力追求云南白药,欲收购其控股股东云药公司28.57%的股权,但被半路杀出的东盛集团抢去,最终以2.9亿元人民币出让所有股权,退出云药系。
此后,华润全力转攻东阿阿胶。
2003年初,山东聊城国资局突然对东阿阿胶第一大股东的位子感到厌倦,宣布出让,华润闻讯赶来,大笔一挥便敲定了这桩买卖。
2003年9月,聊城市政府与华润集团在港签署了《关于香港华润集团对东阿阿胶集团增资扩股的合作草案》,同意共同出资设立华润东阿阿胶有限公司。
2004年10月,华润集团向东阿阿胶集团增资扩股,扩股后华润将占合资公司51%股权,聊城市政府占合资公司49%股权,后经股权变更,这一比例又提高到56.619%。
虽然东阿阿胶是全国最大的阿胶生产企业,但体量较小,对于打造医药集团来说,分量太轻。
华润急觅一位重量级伙伴,三九映入眼帘。
三九的救赎
曾几何时,三九品牌深入人心,三九集团稳坐中国OTC中成药王位。
但过分自信的三九因无节制扩张,误入农业、房地产、食品、汽车、旅游等诸多产业而资金链断裂,于2004年爆发债务危机,等待救赎。
三九又大又好看,但其背后有高达百亿元的债务,一个由23家债权银行组成的庞大债委会正怒目圆睁地盯着它的一举一动。旗下3家上市公司,超过400家子公司更是杂乱如麻。
要接下这样一个烂摊子,不仅需要非凡的胆量和勇气,还需要雄厚的资金和政府背景,华润兼而有之,成为三九的接盘手。
今年3月,《三九集团债务重组协议》获得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在支付44亿元真金白银后,三九集团层面和三九医药层面的债务本金、三九医药层面欠息以及诉讼费基本上全面厘清。
4月16日,国资委批复同意将三九集团与三九药业持有的三九医药股份统一变更为新三九,本次收购完成后,新三九持有三九医药国有法人股6.984亿股,占总股本的71.35%。至此,一波三折的股改方案也于9月2日正式出炉。
尘埃落定的三九,此时的任务就是在华润的领导下,重振昔日雄风,致力于恢复“中国制药之王”的美誉。
华源系绵里藏针
华源集团是国有控股的医药和纺织行业龙头,多年来的大手笔收购,已将上海医药、北京医药、双鹤药业和常州化纤等优质资产收至麾下。但过度扩张引起的消化不良,使华源系陷入银行贷款居高不下、资金链趋于断裂的恶性循环,最终难逃被重组的命运。
上海市国资委试图重组华源系未果之后,“钦定”了央企资产重组和资本运作平台——中国诚通控股公司重组华源,无奈因实力有限无功而返。
与三九不同,华润重组华源是被请来的,是国资委直接的拉郎配。
华润考虑到华源参股的上药集团和北药集团长相不错,决定相亲。
2006年2月16日,华源集团董事会最终同意华润控股公司70%的重组方案,华润成功入主华源。此后经过一系列股权转让和资产重组,华润集团掌握了上海医药集团和北京医药集团等一大批医药资产。其中包括上药集团下属的上海医药和中西药业,北药集团下属的双鹤药业和万东医疗,以及S*ST源药(600656.sh)等医药资产。
但正当华润摩拳擦掌,准备从2007年大干一场时,掌心被华源的绵中之针刺到。
先是一堆华源集团旗下公司所欠上海本地银行及企业的债务尚未还清,以银行为主的债权人仍然可能随时冻结华源集团旗下的相关资产,使华润的主权流于形式。之后,围绕上药集团控制权的博弈,更令华源系的整合徒增变数:医药产业重新定为上海本地支柱产业后,华源系控制下的上药集团60%股权被上海国资委无偿划拨给上海实业(集团),使华润痛失上药控制权。
而此时仍有50%控股权的北药集团也有些军心动摇,双鹤药业和万东医疗也在谋划自行发展之路。依托华源系打造华润医药平台变成一场空梦,梦醒之后,如何了结ST源发、*ST华源这两个“烫手山芋”又是一道难题。
这才有本文开头的一幕,华润放弃华源,以新三九为医药平台,整合东阿阿胶等相关资产。
华润将其持有的华润东阿阿胶56.62%股份转让给深圳市三九医药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下称“三九投资”),作为新三九控股的全资子公司,新三九自然成为华润整合内地医药资产的平台,一部类似华润此前在房地产、啤酒、超市等领域的大戏拉开帷幕。
阿胶新传
华润在药业的第一个情人是东阿阿胶,在东阿阿胶之前,它看上的是云南白药。2002年,华润曾大力追求云南白药,欲收购其控股股东云药公司28.57%的股权,但被半路杀出的东盛集团抢去,最终以2.9亿元人民币出让所有股权,退出云药系。
此后,华润全力转攻东阿阿胶。
2003年初,山东聊城国资局突然对东阿阿胶第一大股东的位子感到厌倦,宣布出让,华润闻讯赶来,大笔一挥便敲定了这桩买卖。
2003年9月,聊城市政府与华润集团在港签署了《关于香港华润集团对东阿阿胶集团增资扩股的合作草案》,同意共同出资设立华润东阿阿胶有限公司。
2004年10月,华润集团向东阿阿胶集团增资扩股,扩股后华润将占合资公司51%股权,聊城市政府占合资公司49%股权,后经股权变更,这一比例又提高到56.619%。
虽然东阿阿胶是全国最大的阿胶生产企业,但体量较小,对于打造医药集团来说,分量太轻。
华润急觅一位重量级伙伴,三九映入眼帘。
三九的救赎
曾几何时,三九品牌深入人心,三九集团稳坐中国OTC中成药王位。
但过分自信的三九因无节制扩张,误入农业、房地产、食品、汽车、旅游等诸多产业而资金链断裂,于2004年爆发债务危机,等待救赎。
三九又大又好看,但其背后有高达百亿元的债务,一个由23家债权银行组成的庞大债委会正怒目圆睁地盯着它的一举一动。旗下3家上市公司,超过400家子公司更是杂乱如麻。
要接下这样一个烂摊子,不仅需要非凡的胆量和勇气,还需要雄厚的资金和政府背景,华润兼而有之,成为三九的接盘手。
今年3月,《三九集团债务重组协议》获得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在支付44亿元真金白银后,三九集团层面和三九医药层面的债务本金、三九医药层面欠息以及诉讼费基本上全面厘清。
4月16日,国资委批复同意将三九集团与三九药业持有的三九医药股份统一变更为新三九,本次收购完成后,新三九持有三九医药国有法人股6.984亿股,占总股本的71.35%。至此,一波三折的股改方案也于9月2日正式出炉。
尘埃落定的三九,此时的任务就是在华润的领导下,重振昔日雄风,致力于恢复“中国制药之王”的美誉。
华源系绵里藏针
华源集团是国有控股的医药和纺织行业龙头,多年来的大手笔收购,已将上海医药、北京医药、双鹤药业和常州化纤等优质资产收至麾下。但过度扩张引起的消化不良,使华源系陷入银行贷款居高不下、资金链趋于断裂的恶性循环,最终难逃被重组的命运。
上海市国资委试图重组华源系未果之后,“钦定”了央企资产重组和资本运作平台——中国诚通控股公司重组华源,无奈因实力有限无功而返。
与三九不同,华润重组华源是被请来的,是国资委直接的拉郎配。
华润考虑到华源参股的上药集团和北药集团长相不错,决定相亲。
2006年2月16日,华源集团董事会最终同意华润控股公司70%的重组方案,华润成功入主华源。此后经过一系列股权转让和资产重组,华润集团掌握了上海医药集团和北京医药集团等一大批医药资产。其中包括上药集团下属的上海医药和中西药业,北药集团下属的双鹤药业和万东医疗,以及S*ST源药(600656.sh)等医药资产。
但正当华润摩拳擦掌,准备从2007年大干一场时,掌心被华源的绵中之针刺到。
先是一堆华源集团旗下公司所欠上海本地银行及企业的债务尚未还清,以银行为主的债权人仍然可能随时冻结华源集团旗下的相关资产,使华润的主权流于形式。之后,围绕上药集团控制权的博弈,更令华源系的整合徒增变数:医药产业重新定为上海本地支柱产业后,华源系控制下的上药集团60%股权被上海国资委无偿划拨给上海实业(集团),使华润痛失上药控制权。
而此时仍有50%控股权的北药集团也有些军心动摇,双鹤药业和万东医疗也在谋划自行发展之路。依托华源系打造华润医药平台变成一场空梦,梦醒之后,如何了结ST源发、*ST华源这两个“烫手山芋”又是一道难题。
这才有本文开头的一幕,华润放弃华源,以新三九为医药平台,整合东阿阿胶等相关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