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电子行业的发展和电子技术的进步,中等职业学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课程根据社会对人才素质更高的要求,本文针对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培养目标,提出应用专业课程的改革策略。
关键词:电子行业; 专业课程; 培养目标
中图分类号:TN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10-134-001
当前,我国中等职业学校的办学规模越来越大, 电子行业对我国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但中职采用的电子应用技术教材的编排时间比较长,当前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模式陈旧,为解决这些问题,提升中等职业学校电子技术专业的生存能力,优化课程实施,改进课程评价体系,大刀阔斧地进行课程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目标与课程模式
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目标通常指人才培养具体的规格和质量。中职学校学生能否胜任未来工作岗位,是否有较强的就业能力和一定的创业能力,很重要是看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高低,在当前形势下,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最主要的是注重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有从事工作岗位所需的生产操作和组织能力, 加强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其中,职业道德义务感和责任感是一个人职业道德倾向性的关键,使学生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通过与别人沟通交流,加强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协作精神,在法制框架内营造有利于自己事业发展的生存空间;职业教育要注重学生潜在能力的培养,在日常生活中,学校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习惯,重视和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中等职业学校课程模式理论:CBE模式,通常译为能力本位教育,它把学生能力培养作为课程开发的中心,把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看作职业教育的核心,以能力培养作为课程设计的主要参考依据,但忽视了学生操作行为多样性的培养;DUAL(双元制)模式,企业培训为主,学校教学为辅,课程设置上呈核心阶梯式结构;MES模式,即模块式职业技能培训模式,作为一个完整的课程模式,通过一个模块单元的学习,突出以技能训练为重点的教学理念,使学生获得劳动力市场中所需要的一种实际技能,以独立灵活模块组成的课程模式,每个教学单元的技能及其所需知识是相统一的。
传统的学科式课程模式偏重于强调系统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学习,在借鉴国外课程模式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使得毕业生能很好的适应市场经济,总结出宽基础活模块课程模式,宽基础注重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符合职业经验、职业策略等相关内容的学习,活模块加强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力争让学生考取多个职业资格证书。
二、中等职业学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课程的现状
对中等职业学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课程进行调查,调查的对象是某家工业学校。
调查研究的方法:一是问卷调查,二是访谈。
根据年龄调查数据表明专业课教师年轻化,根据学历调查数据表明:教师的学历大多是本科学历。根据教龄调查表明:教师有一定的教学经验,绝大部分都获得职称,大部分是专职教师,承担专业理论和技能训练的教学,教师承担着沉重的教学负担,工作量大,教师参加培训的时间少,大多数教师参加培训级别低外,培训的时间也较短。学生对专业课不太感兴趣,教师对教材的利用不够恰当,对于教学实施不够到位,教师很难实施有效的教学,学生又没有较好地配合教学活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不能得到充分的调动和发挥,学习兴趣低,反映出学校课程设置对学生的需求重视不够,不能熟练掌握操作技能。使得原本基础就较差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普遍认为公共基础课的课时偏多,没兴趣学公共基础课。
老师们建议学校通过多渠道引进、培养、交流等方式,不断提高师资素质,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师要把丰富的专业实操技能传授给学生,实施合适的教学方法应用到课堂中,为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技能奠定基础,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专业能力。综合教师和学生的调查,中等职业教育质量不高,应采取适当方法,必须改革传统的学科课程体系,培养学生成为第一线的管理人才。
三、中等职业学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课程改革措施
如今,各行各业注重学生较高的修养素质和必要的文化基础知识、专业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因此中等职业学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课程内容的改革要降低难度的精选知识,根据实际,教学内容的选择应以必需、够用为尺度;中等职业学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在实际教学中要注重专业课程与文化基础课程的融合,强调常用技能的训练和关键能力的培养,为专业课的教学工作提供服务,为今后的发展提供更高更广的选择空间,当然也为专业课的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实用知识的介绍,强化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讲授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新知识,让学生真切感受到科技发展在进步。
中等职业学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应及时调整课程结构体系,摆脱以学科知识为中心的格局,能够具备浅显的基础理论知识,电路和系统分析能力,能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具备基本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课程体系直接反映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课程体系机构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包括电工技术模块、电子技术模块、单片机应用技术模块,以学生将来从事的某一工作岗位所需的基本职业技能为出发点,以能力拓展为目的,提供适当的选修课程,将大大丰富课程。
实施中等职业学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优化课程,及时发现课程实施中的问题,采用项目教学法,有利于培养学生收集资料,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施课程改革过程中,要注重开发课程资源,建设教学实验实训基地,提供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实践环境,培养学生学习专业的兴趣,改进教学评价体系,更新教师的知识结构,加强教师专业化队伍建设。
参考文献:
[1]林正范,贾群生,任顺元.课程更新与教师行为的改变,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2]王淑文.电子信息类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建设现状研究,教育与职业,2009年第6期
[3]孙乃谦.构建以职业活动为导向的项目化课程评价体系,新思路,2009年2月
关键词:电子行业; 专业课程; 培养目标
中图分类号:TN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10-134-001
当前,我国中等职业学校的办学规模越来越大, 电子行业对我国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但中职采用的电子应用技术教材的编排时间比较长,当前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模式陈旧,为解决这些问题,提升中等职业学校电子技术专业的生存能力,优化课程实施,改进课程评价体系,大刀阔斧地进行课程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目标与课程模式
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目标通常指人才培养具体的规格和质量。中职学校学生能否胜任未来工作岗位,是否有较强的就业能力和一定的创业能力,很重要是看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高低,在当前形势下,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最主要的是注重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有从事工作岗位所需的生产操作和组织能力, 加强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其中,职业道德义务感和责任感是一个人职业道德倾向性的关键,使学生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通过与别人沟通交流,加强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协作精神,在法制框架内营造有利于自己事业发展的生存空间;职业教育要注重学生潜在能力的培养,在日常生活中,学校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习惯,重视和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中等职业学校课程模式理论:CBE模式,通常译为能力本位教育,它把学生能力培养作为课程开发的中心,把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看作职业教育的核心,以能力培养作为课程设计的主要参考依据,但忽视了学生操作行为多样性的培养;DUAL(双元制)模式,企业培训为主,学校教学为辅,课程设置上呈核心阶梯式结构;MES模式,即模块式职业技能培训模式,作为一个完整的课程模式,通过一个模块单元的学习,突出以技能训练为重点的教学理念,使学生获得劳动力市场中所需要的一种实际技能,以独立灵活模块组成的课程模式,每个教学单元的技能及其所需知识是相统一的。
传统的学科式课程模式偏重于强调系统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学习,在借鉴国外课程模式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使得毕业生能很好的适应市场经济,总结出宽基础活模块课程模式,宽基础注重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符合职业经验、职业策略等相关内容的学习,活模块加强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力争让学生考取多个职业资格证书。
二、中等职业学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课程的现状
对中等职业学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课程进行调查,调查的对象是某家工业学校。
调查研究的方法:一是问卷调查,二是访谈。
根据年龄调查数据表明专业课教师年轻化,根据学历调查数据表明:教师的学历大多是本科学历。根据教龄调查表明:教师有一定的教学经验,绝大部分都获得职称,大部分是专职教师,承担专业理论和技能训练的教学,教师承担着沉重的教学负担,工作量大,教师参加培训的时间少,大多数教师参加培训级别低外,培训的时间也较短。学生对专业课不太感兴趣,教师对教材的利用不够恰当,对于教学实施不够到位,教师很难实施有效的教学,学生又没有较好地配合教学活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不能得到充分的调动和发挥,学习兴趣低,反映出学校课程设置对学生的需求重视不够,不能熟练掌握操作技能。使得原本基础就较差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普遍认为公共基础课的课时偏多,没兴趣学公共基础课。
老师们建议学校通过多渠道引进、培养、交流等方式,不断提高师资素质,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师要把丰富的专业实操技能传授给学生,实施合适的教学方法应用到课堂中,为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技能奠定基础,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专业能力。综合教师和学生的调查,中等职业教育质量不高,应采取适当方法,必须改革传统的学科课程体系,培养学生成为第一线的管理人才。
三、中等职业学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课程改革措施
如今,各行各业注重学生较高的修养素质和必要的文化基础知识、专业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因此中等职业学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课程内容的改革要降低难度的精选知识,根据实际,教学内容的选择应以必需、够用为尺度;中等职业学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在实际教学中要注重专业课程与文化基础课程的融合,强调常用技能的训练和关键能力的培养,为专业课的教学工作提供服务,为今后的发展提供更高更广的选择空间,当然也为专业课的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实用知识的介绍,强化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讲授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新知识,让学生真切感受到科技发展在进步。
中等职业学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应及时调整课程结构体系,摆脱以学科知识为中心的格局,能够具备浅显的基础理论知识,电路和系统分析能力,能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具备基本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课程体系直接反映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课程体系机构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包括电工技术模块、电子技术模块、单片机应用技术模块,以学生将来从事的某一工作岗位所需的基本职业技能为出发点,以能力拓展为目的,提供适当的选修课程,将大大丰富课程。
实施中等职业学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优化课程,及时发现课程实施中的问题,采用项目教学法,有利于培养学生收集资料,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施课程改革过程中,要注重开发课程资源,建设教学实验实训基地,提供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实践环境,培养学生学习专业的兴趣,改进教学评价体系,更新教师的知识结构,加强教师专业化队伍建设。
参考文献:
[1]林正范,贾群生,任顺元.课程更新与教师行为的改变,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2]王淑文.电子信息类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建设现状研究,教育与职业,2009年第6期
[3]孙乃谦.构建以职业活动为导向的项目化课程评价体系,新思路,2009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