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民族院校诚信校园建设有着自身的特殊性,多民族文化背景既是教育的难点,也是教育的创新点,本文旨在结合古今中外诚信教育的规律,就诚信校园建设问题,尤其是提高民族院校诚信校园建设实效性和长效性问题谈四点思考。
关键词 民族院校 诚信教育 校园文化 实效性 长效性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4年辽宁省社科规划基金项目“诚信校园建设的引导机制研究——从乡规民约、公民自治的嬗变谈起”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L14CZZ006。
作者简介:江世鑫,大连海事大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在读博士,大连民族大学讲师;刘影,大连民族大学国际商学院团委书记;车琳,大连民族大学,讲师。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12.092
民族院校诚信教育有自己的特殊性,多民族学生因求学的目标集聚,把不同民族的诚信观念也带进了校园,这既丰富了民族院校诚信文化的内容,也为民族院校诚信校园建设带来了挑战。为提高民族院校诚信校园建设的实效性和长效性,应当把握古今中外诚信的基本规律,结合民族院校的特点,有的放矢的实施教育。
一、树立大诚信观,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主阵地,加强诚信教育课程建设,做好大学生诚信观认知教育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目前所开设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涉及部分诚信教育内容,且不是单独成章。较少有高校开设单独的诚信教育课程,诚信教育课程化建设滞后。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诚信教育还未引起国家和社会足够的重视,诚信教育往往被看作是思想道德修养的一部分;另一方面是大学生对诚信教育的认知较为狭隘,大多数学生是带着家天下、个人利益的眼镜认识诚信问题,而不是从维系公平竞争,促进社会和谐的视角审视诚信问题。然而,随着社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日益密切,人际关系维系比历史上任何时代都更加重要。
对社会而言,缺少了诚信的人际关系不仅是冷漠和孤独,更是阻碍和谐社会建设的毒瘤,长此以往,也一定会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
对个人而言,诚信是融入社会关系的名片,也是参与社会劳动的钥匙。
当然,诚信建设的根本并不仅仅是维系个人利益,从更高、更远的意义来看,诚信建设是社会公平、正义的应有之意,是保障社会建设发展的纽带。为此,高校诚信教育的首要目标是对大学生进行大诚信观教育,在继承从古至今诚信教育优秀基因的基础上,并且狭隘的诚信观基因,教育学生正确认识诚信建设的重要意义,自觉树立科学的诚信观。有条件的高校,尤其是民族院校,要尽可能准确把握本学校学生的文化背景、民族传统和成长经历,挖掘各民族师生共有诚信文化元素和符号,加强诚信教育课程化创建,把诚信教育看作是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要主题之一实施教育,做好少数民族大学生诚信教育。
二、以集体荣誉感培育为切入点,把诚信教育与班团组织荣誉建设、凝聚力建设相结合,提高大学生责任感意识
从古至今的诚信教育有许多宝贵的文化财富,也有一些农业经济遗留的小农思想。比如,许多人在看待诚信问题上,往往只是想到失信会影响到人的利益和人的关系,很少有人会考虑到维护制度和促进正义。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早已摆脱血缘、地缘,时时刻刻都有因不同的原因所组建的正式或临时组织。高校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大学生们因共同求学的目标集聚,但对诚信的理解又各有不同,如果每个人都基于个人的视角看待失信,那也就无从谈起组织的概念。实际上,在高校中,同辈群体对大学生的成长十分重要,相比于课堂时间,大学生在寝室的时间何止2倍。
因此,像考试作弊、无故旷课、拖欠学费、伪造简历、伪造假证等常见高发的失信现象,从来就不是失信者本人的事情,在教育视角看来,这也是对班团组织中同辈群体的负面示范,如果教育不及时、管理不到位、惩罚不彻底,自然就会助长失信行为的气焰,长此以往,導致此类失信行为频发。
如上所述,诚信校园建设既要做到有法可依、违法必究、执法必严,不断加强制度建设,同时也要加强集体荣誉感教育,尤其是班团凝聚力建设。作为高校教育者,要注重把诚信教育融入大学生学习、生活的每个环节之中。例如,可以建设诚信积分卡,无故逃课、考试作弊、开具假证明骗取补助、恶意拖欠学费等等失信行为均可列入其中,并把诚信积分卡作为大学生评奖、评补、评优的思想道德素质依据。
三、发挥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建立家庭、学校、社会信息联动机制,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中做好示范诚信教育
家庭环境往往影响着子女成长成才,有人说“孩子就是家庭教育的一面镜子”,这足以说明家庭教育对于大学生诚信教育的重要性。家庭之中,如果父母严格要求,做好示范,往往子女能够较为健康的成长,人格健全、道德完善。如果父母不注重孩子的诚信教育,自己又常常失信于子女面前,子女往往会形成错误的诚信观。诚然,教育从来都是家庭、学校和社会合力的结果,在信息传播速度更快的今天,通过手机、电脑、电视等载体,社会不良现象也不断冲击着青少年的道德教育。
但是,相比于家庭、学校,诚信的社会教育是不可控的,因而,在一定的历史社会条件下,诚信教育当然要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下功夫。
本研究关注的焦点是高校的诚信教育,但高校的诚信教育如果不能与家庭教育有机结合,诚信教育要么会失败,要么会空做许多无用功。这要求学校教育要与家庭教育相结合,高校教师要注重与学生家长就学生的诚信问题互通有无。实际工作中,这种沟通所带来的成功案例不胜枚举。例如,学生逃课问题,如果辅导员老师能够第一时间与家长进行沟通,大多数家长会十分重视,并做好子女的教育工作,少数民族家长尤其看重子女的诚信教育问题。把习惯性失信扼杀在摇篮中,有的时候看似很复杂,有的时候仅仅是一个电话的问题。 综上所述,高校诚信校园建设,也要注重让教育回归家庭,让家庭教育参与到学校教育之中,发挥教育合力,使得两者有机结合,才能使得大学生诚信教育更有实效。
四、借鉴古今中外诚信教育的经验,以制度建设为抓手,做好诚信校园建设工作,让诚信融入到校园的每个角落
虎父无犬子、严师出高徒,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好的教育有的时候并不一定都是启发式教育,有的时候惩罚教育也不失为一种有效、直接的教育方式。从古至今,诚信教育始终在我国的道德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中华民族向来都以讲信义、重诚信自傲。诚信道德滑坡,只是近40多年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之中不可回避的问题,即社会精神文化发展落后于社会物质文化发展。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诚信建设并不是从无到有的教育,而是道德回归的问题。诚信校园建设也仅仅是阶段性的时代任务,未来道德素质必然会在成才评价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在此,有必要借鉴发达国家诚信教育的成功经验,以改进我们的诚信教育形式,使得诚信教育与大学生成长实际需求相结合。
国际上,诚信教育以美国、日本、德国、新加坡等发达国家为典型代表。这些政府往往把公民诚信教育置于一个较高的地位,有明确的教育监督制度,惩治措施严格,一旦有人发生失信行为,后果十分严重。在美国,高校有着严格的荣誉制度,它从制度的层面出发,通过人性化教育和启迪,把诚信教育渗透到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公民自出生之日起就有唯一的身份号,并且与诚信状况高度关联,诚信度较低的公民在办理贷款时会遭遇拒绝或者高昂的利息,因而每个公民都十分重视自己的信用积分。在德国,地铁采用无人售票的形式,但是每个公民都自觉消费,如果一旦有人套票被证实,将会引发失业、无法通行等诸多麻烦。在新加坡,对诚信有着最为严格的法律制度,动辄施加肉刑,以致名誉扫地,受人鄙视。高校无闲事,事事都育人。加强高校诚信校园建设,就要把握教育的规律,把握大学生生活的实际,以规律性为引导,以实际为着力点,让诚信教育融入到大學生学习生活之中,使得遵守诚信成为每个大学生自觉的价值选择。
五、把握民族院校诚信教育的特殊性,构建诚信教育体系,不断提高诚信教育的多样性和长效性
民族院校有着自己的特殊社会职能和历史使命,学校生源多来自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如何能够让各民族师生共同认可诚信教育,这首先就要考虑到民族院校诚信教育的民族性。民族院校诚信教育的民族性源于多民族融合聚集的现实背景,诚信教育是知行教育,要重视观念教育,更要考察实践成效。但实践又是受到观念的引导,缺乏认同的教育,要么换来反抗,要么换来一时的表象。
因此,民族院校诚信校园建设必须要注重价值观教育的认同性,要把各民族共同具备的诚信文化元素提炼出来,作为实施诚信教育的前提,要让所施加的诚信教育引发各民族师生的共鸣,这才能最大程度提高诚信教育的实效。
民族院校诚信教育要构建科学、合力的教育体系,不断提高诚信教育的多样性和长效性。要协调统一,注重调动各民族学生家庭教育的积极性,共同参与学校教育,尤其要让朴实的少数民族诚信道德文化走入校园,发挥教育合力。构建诚信教育体系,要让失信行为有制度依据,不断完善制度建设,要让失信行为及时得到教育,要注重信息的及时性,要让失信行为得到彻底的惩治,要严明纪律,失信必究。
除此之外,也要营造诚信的校园文化,让文化吸引学生,让文化影响学生,让文化教育学生。注重发挥多民族集结的优势,丰富诚信教育形式和载体,开展民族诚信文化探秘、诚信文化节等活动,实施简历公示、奖助公示、评优公示等制度,提高诚信教育的多样性,让诚信教育走进校园的每个角落,凝结诚信学风和诚信文化积淀,让诚信有载体、有继承、有发展,不断构建诚信教育的长效性机制。
参考文献:
[1]柳深禹、蒋守渭.县域高中校园诚信教育现状调研报告——以杭州余杭滨江区高中为例.时代教育.2013(1).
[2]李森.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据我国古代诚信教育浅析现今诚信教育存在的问题.科技信息.2011(8).
关键词 民族院校 诚信教育 校园文化 实效性 长效性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4年辽宁省社科规划基金项目“诚信校园建设的引导机制研究——从乡规民约、公民自治的嬗变谈起”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L14CZZ006。
作者简介:江世鑫,大连海事大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在读博士,大连民族大学讲师;刘影,大连民族大学国际商学院团委书记;车琳,大连民族大学,讲师。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12.092
民族院校诚信教育有自己的特殊性,多民族学生因求学的目标集聚,把不同民族的诚信观念也带进了校园,这既丰富了民族院校诚信文化的内容,也为民族院校诚信校园建设带来了挑战。为提高民族院校诚信校园建设的实效性和长效性,应当把握古今中外诚信的基本规律,结合民族院校的特点,有的放矢的实施教育。
一、树立大诚信观,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主阵地,加强诚信教育课程建设,做好大学生诚信观认知教育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目前所开设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涉及部分诚信教育内容,且不是单独成章。较少有高校开设单独的诚信教育课程,诚信教育课程化建设滞后。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诚信教育还未引起国家和社会足够的重视,诚信教育往往被看作是思想道德修养的一部分;另一方面是大学生对诚信教育的认知较为狭隘,大多数学生是带着家天下、个人利益的眼镜认识诚信问题,而不是从维系公平竞争,促进社会和谐的视角审视诚信问题。然而,随着社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日益密切,人际关系维系比历史上任何时代都更加重要。
对社会而言,缺少了诚信的人际关系不仅是冷漠和孤独,更是阻碍和谐社会建设的毒瘤,长此以往,也一定会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
对个人而言,诚信是融入社会关系的名片,也是参与社会劳动的钥匙。
当然,诚信建设的根本并不仅仅是维系个人利益,从更高、更远的意义来看,诚信建设是社会公平、正义的应有之意,是保障社会建设发展的纽带。为此,高校诚信教育的首要目标是对大学生进行大诚信观教育,在继承从古至今诚信教育优秀基因的基础上,并且狭隘的诚信观基因,教育学生正确认识诚信建设的重要意义,自觉树立科学的诚信观。有条件的高校,尤其是民族院校,要尽可能准确把握本学校学生的文化背景、民族传统和成长经历,挖掘各民族师生共有诚信文化元素和符号,加强诚信教育课程化创建,把诚信教育看作是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要主题之一实施教育,做好少数民族大学生诚信教育。
二、以集体荣誉感培育为切入点,把诚信教育与班团组织荣誉建设、凝聚力建设相结合,提高大学生责任感意识
从古至今的诚信教育有许多宝贵的文化财富,也有一些农业经济遗留的小农思想。比如,许多人在看待诚信问题上,往往只是想到失信会影响到人的利益和人的关系,很少有人会考虑到维护制度和促进正义。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早已摆脱血缘、地缘,时时刻刻都有因不同的原因所组建的正式或临时组织。高校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大学生们因共同求学的目标集聚,但对诚信的理解又各有不同,如果每个人都基于个人的视角看待失信,那也就无从谈起组织的概念。实际上,在高校中,同辈群体对大学生的成长十分重要,相比于课堂时间,大学生在寝室的时间何止2倍。
因此,像考试作弊、无故旷课、拖欠学费、伪造简历、伪造假证等常见高发的失信现象,从来就不是失信者本人的事情,在教育视角看来,这也是对班团组织中同辈群体的负面示范,如果教育不及时、管理不到位、惩罚不彻底,自然就会助长失信行为的气焰,长此以往,導致此类失信行为频发。
如上所述,诚信校园建设既要做到有法可依、违法必究、执法必严,不断加强制度建设,同时也要加强集体荣誉感教育,尤其是班团凝聚力建设。作为高校教育者,要注重把诚信教育融入大学生学习、生活的每个环节之中。例如,可以建设诚信积分卡,无故逃课、考试作弊、开具假证明骗取补助、恶意拖欠学费等等失信行为均可列入其中,并把诚信积分卡作为大学生评奖、评补、评优的思想道德素质依据。
三、发挥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建立家庭、学校、社会信息联动机制,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中做好示范诚信教育
家庭环境往往影响着子女成长成才,有人说“孩子就是家庭教育的一面镜子”,这足以说明家庭教育对于大学生诚信教育的重要性。家庭之中,如果父母严格要求,做好示范,往往子女能够较为健康的成长,人格健全、道德完善。如果父母不注重孩子的诚信教育,自己又常常失信于子女面前,子女往往会形成错误的诚信观。诚然,教育从来都是家庭、学校和社会合力的结果,在信息传播速度更快的今天,通过手机、电脑、电视等载体,社会不良现象也不断冲击着青少年的道德教育。
但是,相比于家庭、学校,诚信的社会教育是不可控的,因而,在一定的历史社会条件下,诚信教育当然要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下功夫。
本研究关注的焦点是高校的诚信教育,但高校的诚信教育如果不能与家庭教育有机结合,诚信教育要么会失败,要么会空做许多无用功。这要求学校教育要与家庭教育相结合,高校教师要注重与学生家长就学生的诚信问题互通有无。实际工作中,这种沟通所带来的成功案例不胜枚举。例如,学生逃课问题,如果辅导员老师能够第一时间与家长进行沟通,大多数家长会十分重视,并做好子女的教育工作,少数民族家长尤其看重子女的诚信教育问题。把习惯性失信扼杀在摇篮中,有的时候看似很复杂,有的时候仅仅是一个电话的问题。 综上所述,高校诚信校园建设,也要注重让教育回归家庭,让家庭教育参与到学校教育之中,发挥教育合力,使得两者有机结合,才能使得大学生诚信教育更有实效。
四、借鉴古今中外诚信教育的经验,以制度建设为抓手,做好诚信校园建设工作,让诚信融入到校园的每个角落
虎父无犬子、严师出高徒,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好的教育有的时候并不一定都是启发式教育,有的时候惩罚教育也不失为一种有效、直接的教育方式。从古至今,诚信教育始终在我国的道德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中华民族向来都以讲信义、重诚信自傲。诚信道德滑坡,只是近40多年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之中不可回避的问题,即社会精神文化发展落后于社会物质文化发展。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诚信建设并不是从无到有的教育,而是道德回归的问题。诚信校园建设也仅仅是阶段性的时代任务,未来道德素质必然会在成才评价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在此,有必要借鉴发达国家诚信教育的成功经验,以改进我们的诚信教育形式,使得诚信教育与大学生成长实际需求相结合。
国际上,诚信教育以美国、日本、德国、新加坡等发达国家为典型代表。这些政府往往把公民诚信教育置于一个较高的地位,有明确的教育监督制度,惩治措施严格,一旦有人发生失信行为,后果十分严重。在美国,高校有着严格的荣誉制度,它从制度的层面出发,通过人性化教育和启迪,把诚信教育渗透到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公民自出生之日起就有唯一的身份号,并且与诚信状况高度关联,诚信度较低的公民在办理贷款时会遭遇拒绝或者高昂的利息,因而每个公民都十分重视自己的信用积分。在德国,地铁采用无人售票的形式,但是每个公民都自觉消费,如果一旦有人套票被证实,将会引发失业、无法通行等诸多麻烦。在新加坡,对诚信有着最为严格的法律制度,动辄施加肉刑,以致名誉扫地,受人鄙视。高校无闲事,事事都育人。加强高校诚信校园建设,就要把握教育的规律,把握大学生生活的实际,以规律性为引导,以实际为着力点,让诚信教育融入到大學生学习生活之中,使得遵守诚信成为每个大学生自觉的价值选择。
五、把握民族院校诚信教育的特殊性,构建诚信教育体系,不断提高诚信教育的多样性和长效性
民族院校有着自己的特殊社会职能和历史使命,学校生源多来自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如何能够让各民族师生共同认可诚信教育,这首先就要考虑到民族院校诚信教育的民族性。民族院校诚信教育的民族性源于多民族融合聚集的现实背景,诚信教育是知行教育,要重视观念教育,更要考察实践成效。但实践又是受到观念的引导,缺乏认同的教育,要么换来反抗,要么换来一时的表象。
因此,民族院校诚信校园建设必须要注重价值观教育的认同性,要把各民族共同具备的诚信文化元素提炼出来,作为实施诚信教育的前提,要让所施加的诚信教育引发各民族师生的共鸣,这才能最大程度提高诚信教育的实效。
民族院校诚信教育要构建科学、合力的教育体系,不断提高诚信教育的多样性和长效性。要协调统一,注重调动各民族学生家庭教育的积极性,共同参与学校教育,尤其要让朴实的少数民族诚信道德文化走入校园,发挥教育合力。构建诚信教育体系,要让失信行为有制度依据,不断完善制度建设,要让失信行为及时得到教育,要注重信息的及时性,要让失信行为得到彻底的惩治,要严明纪律,失信必究。
除此之外,也要营造诚信的校园文化,让文化吸引学生,让文化影响学生,让文化教育学生。注重发挥多民族集结的优势,丰富诚信教育形式和载体,开展民族诚信文化探秘、诚信文化节等活动,实施简历公示、奖助公示、评优公示等制度,提高诚信教育的多样性,让诚信教育走进校园的每个角落,凝结诚信学风和诚信文化积淀,让诚信有载体、有继承、有发展,不断构建诚信教育的长效性机制。
参考文献:
[1]柳深禹、蒋守渭.县域高中校园诚信教育现状调研报告——以杭州余杭滨江区高中为例.时代教育.2013(1).
[2]李森.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据我国古代诚信教育浅析现今诚信教育存在的问题.科技信息.2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