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不同症状的家庭护理
一、咳嗽:咳嗽是一种生理性保护机制。通常我们不主张给予小宝宝药物镇咳。轻微的咳嗽,家长可以多给宝宝拍背,有助于排痰。小宝宝通常还不会把痰咳出来,吞咽下去的痰可经消化道通过大便排出。夜间睡觉时因鼻涕流到咽喉后部,可刺激引发咳嗽加重。有研究表明,睡前一勺蜂蜜可有效减轻咳嗽症状且有助睡眠,但蜂蜜可能诱发过敏,1周岁以内的宝宝慎用。父母可尝试将宝宝头部方向的床垫抬高成一个倾斜(同样适用于溢奶严重的宝宝)。
二、鼻塞:鼻内分泌物阻塞或者鼻内黏膜肿胀所致。通常不建议使用滴鼻液,可选用不含麻黄素的滴鼻液/药。使鼻子通气的药物中多数含有麻黄素,滴药时由于鼻咽相通,药物会被宝宝咽下。麻黄素被宝宝身体吸收后,会产生一定的副作用。如因鼻涕阻塞影响呼吸,可用吸鼻器把鼻涕吸出来,或用棉签蘸少量的清水(生理盐水)将它轻轻除去;如因鼻内黏膜肿胀影响呼吸,可用温毛巾敷于鼻根部缓解鼻塞症状。
三、流涕:宝宝皮肤很娇嫩,擦拭多次会令宝宝不舒服,可在擦拭后用湿毛巾轻捂一下,再涂一点儿润肤乳,防止皮肤皴裂引发疼痛。用橄榄油等油脂薄薄地涂抹在清洁后的鼻腔内黏膜,可以减少分泌物分泌。
四、咽痛:当宝宝咽喉疼痛时,不能指望他有和平时一样好的胃口,最好的解决办法是止痛和流食。如果任由宝宝哭泣,那么咽喉肿痛会更加严重,所以必须尽量让宝宝安静下来、停止不必要的哭泣和号叫。不要给宝宝吃任何刺激性的食物,包括过咸、过酸、过甜的食物以及冷饮,尝试喂食清淡的流质或半流质,减量多次喂。
五、发热:1.学会正确测量体温。
宝宝发热时,监测体温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有的妈妈用自己的额头、嘴唇去贴宝宝的额头,感觉有些热,就判断宝宝是发热了。实际上“感觉热”是一种非常不靠谱的检测方法,还是需要靠体温计来测量。
2.发热3个期的护理。
寒战期:全身发抖、手脚冰凉、面色苍白,体温介于正常和高热之间,于几分钟至几十分钟内迅速升高,通常寒战期的表现越明显,发热期体温越高。采取适当的保暖措施,尤其是加强四肢末梢的保暧。这期间不适宜物理降温,但可以在必要时适当服用退热药物。补充温热的水分和食物。
高热期:全身皮肤发烫、面色红润、呼吸心跳加快、口渴、食欲不振、全身疼痛、倦怠无力,体温居高。根据舒适度为宝宝减少衣着和盖被;让宝宝补充水分和食物,预防脱水;必要时用物理和药物降温;高热时物理降温最好在使用退热药物的30分钟后再进行。
退热期:大量流汗,体温开始下降,呼吸心跳恢复正常,口渴、食欲不振、全身疼痛、倦怠无力持续存在;勤擦汗,勤换干爽衣物;根据需要适度保暖;补充水分和食物,预防脱水。
3.常用的物理降温方法。
天气寒冷时,用37摄氏度左右的温湿毛巾擦澡,擦拭部位为全身包括宝宝的额头和面部。退热原理是让皮肤血管扩张,让体温散发出去,而且温湿毛巾擦拭后留在身上的水蒸发也会带走一部分体热。婴幼儿体表面积大,温水擦浴的退热效果较成人和大童要好。一些研究表明,温水擦浴与退热药物合用降温的疗效,比单独药物降温更为有效。
天气暖和时,可选择给宝宝直接洗温水浴,重点是控制好水温,水温最好保持在38~40摄氏度。
小贴士:小婴儿禁止使用酒精擦浴,没有表达能力的婴幼儿禁止使用冰枕。
4.药物降温的注意事项。
使用退热药属于对症治疗,只能短暂降低体温,使机体舒适感增加,原则上建议在腋温38.5摄氏度以上使用,次数不宜多,间隔不宜密,避免过度使用,以免造成体温过低和肝肾功能损害。儿童常用剂型为口服剂和栓剂,其中口服剂为最常用方式,一般在服用半小时左右开始生效;栓剂通过直肠黏膜直接吸收,适合不能口服或高热惊厥需要立即降温者,腹泻患儿不适用。
小贴士:腋温38.5摄氏度以上使用退热药并非绝对,还要参考宝宝的一般表现。如果孩子精神好,能吃能玩,大可不必使用;如果是在寒战期测得的数值,那就意味着体温很有可能还会继续升高,这就需要根据宝宝当时的情况和家长以往的护理经验,考虑是否使用退热药。
5.如何给发热的宝宝补充水分和食物。
由于体温升高,高代谢率、高耗氧量和胃肠道吸收减低,机体对能量的需求增加,高呼吸率和大量出汗,可能造成脱水和电解质不平衡,所以水、电解质和能量的补充在发热的任何一期都显得尤为重要。
发热中的宝宝,每天对水和食物的需要量应该较平日多,但通常因为身体不适,补充是件不容易的事。给烦躁或者睡眠中的宝宝口服补水,最简单易行的办法是用滴剂的胶头滴管挤水给他喝,一滴管1—2毫升,一滴管一滴管地喂,不会呛到宝宝。发热中的宝宝需要易消化的食物,少食多餐,避免进食过量,以免增加胃肠道的负担,一般单次食物量约为平时的2/3,总量最好比平时多一两成。
小贴士:吃水果和饮新鲜果汁可以补充部分水分和维持机体电解质平衡,但不要让宝宝饮用罐装的果汁和糖分过高的饮料等。
宝宝发热遇以下等情况,需尽快就医:
1.3个月以内的宝宝。
2.发热40摄氏度以上持续24小时,少尿或者无尿的宝宝。
3.低热持续4天以上的宝宝。
4.发热引起抽搐的宝宝。
5.剧烈呕吐或者吞咽困难的宝宝。
6.呼吸急促、口唇发紫的宝宝。
7.精神差活动低,甚至昏睡的宝宝。
8.热退24小时后又复升高的宝宝。
一、咳嗽:咳嗽是一种生理性保护机制。通常我们不主张给予小宝宝药物镇咳。轻微的咳嗽,家长可以多给宝宝拍背,有助于排痰。小宝宝通常还不会把痰咳出来,吞咽下去的痰可经消化道通过大便排出。夜间睡觉时因鼻涕流到咽喉后部,可刺激引发咳嗽加重。有研究表明,睡前一勺蜂蜜可有效减轻咳嗽症状且有助睡眠,但蜂蜜可能诱发过敏,1周岁以内的宝宝慎用。父母可尝试将宝宝头部方向的床垫抬高成一个倾斜(同样适用于溢奶严重的宝宝)。
二、鼻塞:鼻内分泌物阻塞或者鼻内黏膜肿胀所致。通常不建议使用滴鼻液,可选用不含麻黄素的滴鼻液/药。使鼻子通气的药物中多数含有麻黄素,滴药时由于鼻咽相通,药物会被宝宝咽下。麻黄素被宝宝身体吸收后,会产生一定的副作用。如因鼻涕阻塞影响呼吸,可用吸鼻器把鼻涕吸出来,或用棉签蘸少量的清水(生理盐水)将它轻轻除去;如因鼻内黏膜肿胀影响呼吸,可用温毛巾敷于鼻根部缓解鼻塞症状。
三、流涕:宝宝皮肤很娇嫩,擦拭多次会令宝宝不舒服,可在擦拭后用湿毛巾轻捂一下,再涂一点儿润肤乳,防止皮肤皴裂引发疼痛。用橄榄油等油脂薄薄地涂抹在清洁后的鼻腔内黏膜,可以减少分泌物分泌。
四、咽痛:当宝宝咽喉疼痛时,不能指望他有和平时一样好的胃口,最好的解决办法是止痛和流食。如果任由宝宝哭泣,那么咽喉肿痛会更加严重,所以必须尽量让宝宝安静下来、停止不必要的哭泣和号叫。不要给宝宝吃任何刺激性的食物,包括过咸、过酸、过甜的食物以及冷饮,尝试喂食清淡的流质或半流质,减量多次喂。
五、发热:1.学会正确测量体温。
宝宝发热时,监测体温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有的妈妈用自己的额头、嘴唇去贴宝宝的额头,感觉有些热,就判断宝宝是发热了。实际上“感觉热”是一种非常不靠谱的检测方法,还是需要靠体温计来测量。
2.发热3个期的护理。
寒战期:全身发抖、手脚冰凉、面色苍白,体温介于正常和高热之间,于几分钟至几十分钟内迅速升高,通常寒战期的表现越明显,发热期体温越高。采取适当的保暖措施,尤其是加强四肢末梢的保暧。这期间不适宜物理降温,但可以在必要时适当服用退热药物。补充温热的水分和食物。
高热期:全身皮肤发烫、面色红润、呼吸心跳加快、口渴、食欲不振、全身疼痛、倦怠无力,体温居高。根据舒适度为宝宝减少衣着和盖被;让宝宝补充水分和食物,预防脱水;必要时用物理和药物降温;高热时物理降温最好在使用退热药物的30分钟后再进行。
退热期:大量流汗,体温开始下降,呼吸心跳恢复正常,口渴、食欲不振、全身疼痛、倦怠无力持续存在;勤擦汗,勤换干爽衣物;根据需要适度保暖;补充水分和食物,预防脱水。
3.常用的物理降温方法。
天气寒冷时,用37摄氏度左右的温湿毛巾擦澡,擦拭部位为全身包括宝宝的额头和面部。退热原理是让皮肤血管扩张,让体温散发出去,而且温湿毛巾擦拭后留在身上的水蒸发也会带走一部分体热。婴幼儿体表面积大,温水擦浴的退热效果较成人和大童要好。一些研究表明,温水擦浴与退热药物合用降温的疗效,比单独药物降温更为有效。
天气暖和时,可选择给宝宝直接洗温水浴,重点是控制好水温,水温最好保持在38~40摄氏度。
小贴士:小婴儿禁止使用酒精擦浴,没有表达能力的婴幼儿禁止使用冰枕。
4.药物降温的注意事项。
使用退热药属于对症治疗,只能短暂降低体温,使机体舒适感增加,原则上建议在腋温38.5摄氏度以上使用,次数不宜多,间隔不宜密,避免过度使用,以免造成体温过低和肝肾功能损害。儿童常用剂型为口服剂和栓剂,其中口服剂为最常用方式,一般在服用半小时左右开始生效;栓剂通过直肠黏膜直接吸收,适合不能口服或高热惊厥需要立即降温者,腹泻患儿不适用。
小贴士:腋温38.5摄氏度以上使用退热药并非绝对,还要参考宝宝的一般表现。如果孩子精神好,能吃能玩,大可不必使用;如果是在寒战期测得的数值,那就意味着体温很有可能还会继续升高,这就需要根据宝宝当时的情况和家长以往的护理经验,考虑是否使用退热药。
5.如何给发热的宝宝补充水分和食物。
由于体温升高,高代谢率、高耗氧量和胃肠道吸收减低,机体对能量的需求增加,高呼吸率和大量出汗,可能造成脱水和电解质不平衡,所以水、电解质和能量的补充在发热的任何一期都显得尤为重要。
发热中的宝宝,每天对水和食物的需要量应该较平日多,但通常因为身体不适,补充是件不容易的事。给烦躁或者睡眠中的宝宝口服补水,最简单易行的办法是用滴剂的胶头滴管挤水给他喝,一滴管1—2毫升,一滴管一滴管地喂,不会呛到宝宝。发热中的宝宝需要易消化的食物,少食多餐,避免进食过量,以免增加胃肠道的负担,一般单次食物量约为平时的2/3,总量最好比平时多一两成。
小贴士:吃水果和饮新鲜果汁可以补充部分水分和维持机体电解质平衡,但不要让宝宝饮用罐装的果汁和糖分过高的饮料等。
宝宝发热遇以下等情况,需尽快就医:
1.3个月以内的宝宝。
2.发热40摄氏度以上持续24小时,少尿或者无尿的宝宝。
3.低热持续4天以上的宝宝。
4.发热引起抽搐的宝宝。
5.剧烈呕吐或者吞咽困难的宝宝。
6.呼吸急促、口唇发紫的宝宝。
7.精神差活动低,甚至昏睡的宝宝。
8.热退24小时后又复升高的宝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