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产业运营新模式优化提升对策研究

来源 :农业经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ychf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央的统一领导和部署下,经过精准扶贫,全国的农村地区实现了脱贫摘帽,创造了人类历史的减贫奇迹.此后,中央成立了国家乡村振兴局,拉开了乡村振兴大幕.从扶贫到乡村振兴,农村产业逐步形成了以“党支部+龙头企业(或合作社)+农户”为主的产业运营新模式.该模式有利于提升产业运营水平,具有多方面的运营优势.但同时,在产业运营过程中,可能面临主体目标不一致、信息不对称以及空间地理劣势等问题,从而制约农村产业兴旺和乡村振兴.因此,从组织、运营视角完善产业运营新模式,有利于以乡村产业兴旺为抓手,巩固脱贫产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早日实现.
其他文献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习近平总书记2017年10月18日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重大发展战略,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基础,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选择,是金融业做好涉农金融业务的主要方向.推进乡村振兴、巩固脱贫攻坚、实现农业现代化,需要庞大的资金投入,需要金融业的全力支持、广泛参与,不断强化金融服务方式创新,提升金融服务乡村振兴能力和水平.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国家乡村振兴局提出要“构建乡村振兴金融创新示范区”,对农村金融创新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为金融业更好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指明了前进方向.在全
财务预算管理是为了确保人民银行依法履职而开展的预算编制、批复、分配、执行和监督等相关财务活动.总体上看,人民银行基层行财务预算管理规范有序,有力保障了人民银行的高效运行.但从审计情况看,人民银行基层行财务预算管理仍存在一些问题.应该加强预算管理制度的顶层设计,确立绩效导向的预算管理模式,加强对预算管理人员的教育培训,强化财务预算管理审计监督,全体提升预算管理质量.
面对生产常规要素投入作用减弱、政策拉动效果逐渐衰退的农业发展新常态,积极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农业部门推动其增长已成为农业发展的重要选项之一.本文通过实证分析1987-2014期间社会资本对于农业增长的作用,考察了社会资本影响的阶段性差异.总体来说,社会资本对农业经济增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且对农业增长的贡献度不断增强.本研究判断社会资本已成为中国农业增长新阶段的主要推动力,未来巩固农业经济增长新旧动能转换的成果有赖于进一步加大社会资本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