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住建部近日下发通知要求,要因地制宜推进村庄建设规划编制,注重保护和传承乡村特色,防止大拆大建和乡村景观城市化、西洋化。经济发展的同时,新兴事物替代旧事物的速度越来越快,这个过程中损失了很多有精神价值的事物,尤其体现在整体景观上,包括传统民居、村落布局等,本文记录了一些实际案例,并在这个基础上将我的一些体会和建议记录下来。作为国家美丽乡村建设的一点心得体会。
关键词:乡村景观 文化传承 景观表达
住建部近日下发通知要求,要因地制宜推进村庄建设规划编制,注重保护和传承乡村特色,防止大拆大建和乡村景观城市化、西洋化。这一点我非常赞同。也正是我的切身体会。这几年随着人们对精神文明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审美的要求,对景观多样性的要求也越来越具体。国家现在大力提倡的美丽乡村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探索和实践。“美丽”为目标,“乡村”为主体,“建设”为实现方式。对于“美丽”这一目标,农业部“美丽乡村”创建目标体系中定义为“产业发展、生活舒适、民生和谐、文化传承、支撑保障”。可见“美丽”并非单纯是村容整洁,更体现了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的要求,以特色为美,以生态为美,以和谐为美,以生活水平提高为美。这真是我们目前发展的明确目标,是我们的未来。
从事园林绿化行业多年,参与的项目涉及公园、道路绿化、街头游园等等,近些年也主持了一些乡镇村庄的绿化项目,增加景观的同时,对一些乡村景观的流失也感到很痛心。近些年乡村经济发展很快,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大家都喜欢新的东西,新房子、新廠房、新道路都很形成规模,在土地资源一定的情况下,旧的村落景观就大批量的被破坏了,原先的特色民居、老工艺作坊、老厂房都被拆除了,这在某种意义上是文化和景观的双重损失。在过去的很多年里这些有纪念意义的老物件、老工艺,老建筑都像垃圾一样被拆除抛弃了。到现在我们回头再看,这种损失让人痛心,这是无法估量的传统文化传统精神的损失。到了现在,那些零星遗留的有价值的老建筑、老物件、老工艺成了必须被保护的,这一点已经被广泛认可,涌现出了一些成功的案例,既顺承历史又结合未来,同时顾及到当代村民生活需求和审美方向,达到了多元合一的效果。下面我介绍两个在保护古迹和发展新景观方面做得较好的案例。
我们昌邑市龙池镇是一个非常有闪光点的地方。文化氛围非常浓郁,当地有神话传说,有历史名人,有一门五进士的光荣历史,龙池也属革命老区,是陈干的故乡,历史文化厚重。近年来,历任镇领导都在深入挖掘当地的精神文化传承,以文化为焦点,为发展的目标,发扬这里旅游资源丰富的优点,北白塔烈士祠、孙膑庙、陈干墓、齐西故居群等6处历史文化遗迹被评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凭借着剪纸技艺的挖掘和传承,获评“山东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现在龙池在保护历史古迹和发扬当地文化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抗日战争纪念馆是全国首家由乡镇承建的抗战纪念馆。齐西村是国家级传统村落、首批山东省传统村落、山东省历史文化名村、第一批山东省乡村记忆工程、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编撰了《龙池年俗》,向外推介龙池的水文化、盐文化、名人文化、古迹文化、红色文化、非遗文化,打响了龙池文化旅游品牌。近年来,龙池镇整合全镇旅游文化资源,启动了梦幻花海生态观光园、红色马渠、齐氏家庙等建设工程,并继续将孙膑庙、鄑邑故城、北部盐田等旅游景点串点成线,形成新兴的观光、休闲、旅游全域旅游产业带,力争将古老的红色圣地打造成为“传统文化的展示区、农家生活的体验区、革命教育的示范区”。龙池镇的水资源很丰富,有大大小小的湾塘数十处。但是近年因为干旱和缺乏管理,现状很糟糕,不仅谈不上景观效果,甚至有成为大型垃圾场的可能。镇领导非常重视这些自然资源,连续几年进行了景观改造,不仅将原先的湾塘清理干净,边缘加固,也根据现场地形专门设计了石桥、广场等园林景观设施,规划的同时将邻近的古建筑也纳入设计之中,进行了保护性的措施处理,同时可作为整个设计体系的焦点景观。在设计之初,领导们就充分强调了当地文化和村民生活习惯的重要性,设计师也充分考虑了这几个方面。选用了大量的当地建材和植物,配合代表了人民美好理想的中国传统的图案,有机结合了使用功能和景观效果,建成后深受当地村民的喜欢,是一个比较成功的改造案例。
柳疃镇是著名的“丝绸之乡”,是全国最大的丝织镇,也长江以北最大的装饰布生产印染基地。柳疃染织历史非常悠久,当地人“下南洋”的时候,随身携带的商品就是柳疃丝绸。现在的柳疃商品也是远销海内外,当地有商人直接去非洲销售。柳疃还是红楼梦作者曹寅外婆的故乡,这里与江宁织造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丝绸发展的整个历史画卷中,柳疃丝绸是浓墨重彩的一笔。现在柳疃镇已经将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发展和景观建设紧密联系在了一起,柳疃有一条小龙河,是商品原先走水运的主要的交通要道,现在镇领导邀请专家将小龙河两畔悉心规划设计,在风景掩映中将柳疃的历史娓娓道来,整个项目命名为“小龙河生态湿地长廊”,在该项目的园林绿化设计方案中,确定了“一院、二路、三舍、四园”的打造思路,一院即龙河书院,二路即1000米健身竞速跑道和休闲步道,三舍即龙河禅舍、龙河茶舍和龙河客舍,四园即桑园、竹林、梨园和海棠园;在风景秀丽的小龙河两畔还有昌邑最早的丝绸厂和丝绸博物馆,现在已经将以前的丝绸老工艺进行复原,将柳疃丝绸的发展历史详尽真实的记录下来,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这不仅是一笔经济财富,也是一笔不可估量的精神财富。柳疃的经济蒸蒸日上,发展的历程也是清晰深刻,把这个过程记录下来,把过程中涌现的精彩人物记录下来,当地的风土人情,文化发展将成为精彩的的历史,这也是我们保护当地文化的一种有效手段。我们不仅要保护好典型的建筑和景观也要挖掘培养乡村建筑工匠等本土人才。支持从农村走出去的懂建设、爱农村的企业家、技术人员、退休干部等本土人才返乡服务。这是景观与人文结合的比较好的例子。
在这两个典型的小镇景观的设计过程中,既保护了现存的有历史价值的景观、建筑,也充分考虑了当下村民们的精神需求和物质需求,同时考虑了长期性的发展和保护,是比较成功的。
现在的村庄规划思路较过去有了明显的转变,村庄设计规划以村民的需求为主,设计师发挥自己的专业来配合村民。既满足村民的需求,也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同时美化环境,提升环境景观水平,重视长期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效益。此外,设计师们还会在审美方面对村民进行引导,通过各种园林设施和文化指引,潜移默化的影响村民向好的现代化的方向转化。当下设计师普遍引入了相应的科技手段,加强了景观与游人的互动,例如微信扫码,无线网络覆盖景点等。
不管是什么设计总有其设计的目的,我们乡村景观设计与当地文化相辅相成的发展成了当前设计的主流方向,乡村景观与当地文化、历史发展的结合越来越紧密,各种科技手段的应用也越来越普遍,这种发展的趋势越来越明显,精神文化在景观设计中的地位越来越高。当然在发展乡村景观建设的过程中,也会出现失败和反复,但是这并不能扭转向前发展的大趋势,我们都是在向前发展的。
(作者单位:昌邑市绿美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
关键词:乡村景观 文化传承 景观表达
住建部近日下发通知要求,要因地制宜推进村庄建设规划编制,注重保护和传承乡村特色,防止大拆大建和乡村景观城市化、西洋化。这一点我非常赞同。也正是我的切身体会。这几年随着人们对精神文明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审美的要求,对景观多样性的要求也越来越具体。国家现在大力提倡的美丽乡村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探索和实践。“美丽”为目标,“乡村”为主体,“建设”为实现方式。对于“美丽”这一目标,农业部“美丽乡村”创建目标体系中定义为“产业发展、生活舒适、民生和谐、文化传承、支撑保障”。可见“美丽”并非单纯是村容整洁,更体现了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的要求,以特色为美,以生态为美,以和谐为美,以生活水平提高为美。这真是我们目前发展的明确目标,是我们的未来。
从事园林绿化行业多年,参与的项目涉及公园、道路绿化、街头游园等等,近些年也主持了一些乡镇村庄的绿化项目,增加景观的同时,对一些乡村景观的流失也感到很痛心。近些年乡村经济发展很快,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大家都喜欢新的东西,新房子、新廠房、新道路都很形成规模,在土地资源一定的情况下,旧的村落景观就大批量的被破坏了,原先的特色民居、老工艺作坊、老厂房都被拆除了,这在某种意义上是文化和景观的双重损失。在过去的很多年里这些有纪念意义的老物件、老工艺,老建筑都像垃圾一样被拆除抛弃了。到现在我们回头再看,这种损失让人痛心,这是无法估量的传统文化传统精神的损失。到了现在,那些零星遗留的有价值的老建筑、老物件、老工艺成了必须被保护的,这一点已经被广泛认可,涌现出了一些成功的案例,既顺承历史又结合未来,同时顾及到当代村民生活需求和审美方向,达到了多元合一的效果。下面我介绍两个在保护古迹和发展新景观方面做得较好的案例。
我们昌邑市龙池镇是一个非常有闪光点的地方。文化氛围非常浓郁,当地有神话传说,有历史名人,有一门五进士的光荣历史,龙池也属革命老区,是陈干的故乡,历史文化厚重。近年来,历任镇领导都在深入挖掘当地的精神文化传承,以文化为焦点,为发展的目标,发扬这里旅游资源丰富的优点,北白塔烈士祠、孙膑庙、陈干墓、齐西故居群等6处历史文化遗迹被评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凭借着剪纸技艺的挖掘和传承,获评“山东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现在龙池在保护历史古迹和发扬当地文化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抗日战争纪念馆是全国首家由乡镇承建的抗战纪念馆。齐西村是国家级传统村落、首批山东省传统村落、山东省历史文化名村、第一批山东省乡村记忆工程、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编撰了《龙池年俗》,向外推介龙池的水文化、盐文化、名人文化、古迹文化、红色文化、非遗文化,打响了龙池文化旅游品牌。近年来,龙池镇整合全镇旅游文化资源,启动了梦幻花海生态观光园、红色马渠、齐氏家庙等建设工程,并继续将孙膑庙、鄑邑故城、北部盐田等旅游景点串点成线,形成新兴的观光、休闲、旅游全域旅游产业带,力争将古老的红色圣地打造成为“传统文化的展示区、农家生活的体验区、革命教育的示范区”。龙池镇的水资源很丰富,有大大小小的湾塘数十处。但是近年因为干旱和缺乏管理,现状很糟糕,不仅谈不上景观效果,甚至有成为大型垃圾场的可能。镇领导非常重视这些自然资源,连续几年进行了景观改造,不仅将原先的湾塘清理干净,边缘加固,也根据现场地形专门设计了石桥、广场等园林景观设施,规划的同时将邻近的古建筑也纳入设计之中,进行了保护性的措施处理,同时可作为整个设计体系的焦点景观。在设计之初,领导们就充分强调了当地文化和村民生活习惯的重要性,设计师也充分考虑了这几个方面。选用了大量的当地建材和植物,配合代表了人民美好理想的中国传统的图案,有机结合了使用功能和景观效果,建成后深受当地村民的喜欢,是一个比较成功的改造案例。
柳疃镇是著名的“丝绸之乡”,是全国最大的丝织镇,也长江以北最大的装饰布生产印染基地。柳疃染织历史非常悠久,当地人“下南洋”的时候,随身携带的商品就是柳疃丝绸。现在的柳疃商品也是远销海内外,当地有商人直接去非洲销售。柳疃还是红楼梦作者曹寅外婆的故乡,这里与江宁织造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丝绸发展的整个历史画卷中,柳疃丝绸是浓墨重彩的一笔。现在柳疃镇已经将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发展和景观建设紧密联系在了一起,柳疃有一条小龙河,是商品原先走水运的主要的交通要道,现在镇领导邀请专家将小龙河两畔悉心规划设计,在风景掩映中将柳疃的历史娓娓道来,整个项目命名为“小龙河生态湿地长廊”,在该项目的园林绿化设计方案中,确定了“一院、二路、三舍、四园”的打造思路,一院即龙河书院,二路即1000米健身竞速跑道和休闲步道,三舍即龙河禅舍、龙河茶舍和龙河客舍,四园即桑园、竹林、梨园和海棠园;在风景秀丽的小龙河两畔还有昌邑最早的丝绸厂和丝绸博物馆,现在已经将以前的丝绸老工艺进行复原,将柳疃丝绸的发展历史详尽真实的记录下来,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这不仅是一笔经济财富,也是一笔不可估量的精神财富。柳疃的经济蒸蒸日上,发展的历程也是清晰深刻,把这个过程记录下来,把过程中涌现的精彩人物记录下来,当地的风土人情,文化发展将成为精彩的的历史,这也是我们保护当地文化的一种有效手段。我们不仅要保护好典型的建筑和景观也要挖掘培养乡村建筑工匠等本土人才。支持从农村走出去的懂建设、爱农村的企业家、技术人员、退休干部等本土人才返乡服务。这是景观与人文结合的比较好的例子。
在这两个典型的小镇景观的设计过程中,既保护了现存的有历史价值的景观、建筑,也充分考虑了当下村民们的精神需求和物质需求,同时考虑了长期性的发展和保护,是比较成功的。
现在的村庄规划思路较过去有了明显的转变,村庄设计规划以村民的需求为主,设计师发挥自己的专业来配合村民。既满足村民的需求,也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同时美化环境,提升环境景观水平,重视长期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效益。此外,设计师们还会在审美方面对村民进行引导,通过各种园林设施和文化指引,潜移默化的影响村民向好的现代化的方向转化。当下设计师普遍引入了相应的科技手段,加强了景观与游人的互动,例如微信扫码,无线网络覆盖景点等。
不管是什么设计总有其设计的目的,我们乡村景观设计与当地文化相辅相成的发展成了当前设计的主流方向,乡村景观与当地文化、历史发展的结合越来越紧密,各种科技手段的应用也越来越普遍,这种发展的趋势越来越明显,精神文化在景观设计中的地位越来越高。当然在发展乡村景观建设的过程中,也会出现失败和反复,但是这并不能扭转向前发展的大趋势,我们都是在向前发展的。
(作者单位:昌邑市绿美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