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堂问题行为是指在课堂中发生的,违反课堂规则,妨碍及干扰课堂活动的正常进行或影响教学效率的行为。在课堂教学中,每个教师都会遇到程度不同的、表现各异的课堂问题,诸如课堂纪律混乱,学生吵闹、打逗、恶作剧,外来干涉等,致使教师不得不停止讲课或课堂讨论,把注意力指向某一个或更多的学生,以中止这些不良行为的进行。教育心理学把这些干扰课堂秩序,给教学带来麻烦的行为称为课堂问题行为。处理课堂问题行为是课堂管理的重要内容,它直接影响到教学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关键字】处理;课堂问题;行为;原则
我们认为,教师在处理各种课堂问题行为时应该有一个“一以贯之”的东西,至少还应该遵循这样一些原则。
1 “爱心”原则
有教育家早就指出,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我们处理的一些课堂问题行为,其目的是为了“治病救人”,是为了得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既是为了其他学生,也是为了出现课堂问题的学生。不管采取何种处理措施,其前提一定是尊重学生,爱护学生,不能伤害学生,尤其是不能伤害犯了错误的学生的自尊心。我们之所以采取这样的措施,既是为了他专心学习,也是为了促进他人格的健全发展。
教师要有一颗“爱心”,才可能真心地理解学生,真诚地关爱学生,理智地把握自己的言行,从学生身心健康的角度出发作出思考,进而恰当地处理课堂问题。
2 “耐心”原则
课堂问题的出现,总是有它的原因。要正确地解决问题,就必须要有“耐心”去了解问题出现的背景。有“耐心”,不急躁,教师才能以一种轻松、平和的心态了解情况,进而采取适宜的措施。学生一些不良行为(尤其是习惯性不良行为)的改变,需要一个过程,教师应循序渐进地进行引导;缺乏“耐心”,势必“欲速则不达”。
许多教师埋怨学生“不听从教导”、“屡教不改”,其实很大一部分原因正是教师自己的处事浮躁和急功近利。那些在学生教育方面颇有建树者有一个基本共识,那就是:教师只要有耐心,几乎没有不能解决的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那些成功的教师和不成功的教师的最大区别正在于是否将自己的经历、情感投入其中,亦即是否有“耐心”。
美国教育家莫尔斯说,一个教师在半年的时间内能让一个学生转变过来,他就无愧于自己的薪水。其中包含的也正是这个道理。我们往往容易接受那些乖巧听话的学生,而对顽劣学生“恨之入骨”。何必呢?爱恨是相互的,你恨他,他也恨你。我们把他推到对立面,他只会畏于我们的威风,而不会服于我们的为人。躲着我们很容易,管得了此时管不了彼时。有很多案例可查可证,这里不多说。我的意见是“制服”不了他,就“笼络”他。“制服”可能有时也采用“蛮法”,但要有九成把握才用。以前我们班的李小刚就是用的这种方法。这种方法不宜多用,往往通过造势镇服,善后工作不可忽视。而有的人吃软不吃硬,或者软硬不吃,那就一定要多个心计,甚至反其道而行之,采取同对方相反的方法办事,他犯了错,以为你会惩罚他,而你却以礼待之,用诸葛亮的“七擒七纵”,使他真正服输,不与你为敌。我觉得现在我班的陈恒、王康童等人,我就是用的这种方法。更多的时候,我们要学会欣赏学生,因为欣赏与被欣赏是一种互动的力量之源,欣赏者必具备有愉悦之心,仁爱之怀,成人之美的善念;被欣赏者必产生自尊之心,奋进之力,向上之志。
3 “奖惩”原则
奖励和惩罚是教育措施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心理学家William James说过:“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肯定。”(尤其是“非物质类奖励”)作为“被肯定”的高级表现形式,是激励学会说呢过向上、控制课堂秩序的重要法宝,其教育作用已得到了大家的普遍认同。一般来说,奖励的程度越高,受到奖励的行为就越有可能成型。但是在课堂上仍有不少的教师比较“吝啬”自己的表扬,使得一些良好的可养行为没有得到应有的强化。
另一方面,从理论上讲,惩罚的力度越大,相关的行为就越有可能消亡。但是,在实践中,人们却发现,惩罚的结果常常与人们的期望大相径庭。惩罚往往激起了学生内心更大的消极情绪,他们因受到惩罚而厌恶有关的教师,厌学教师所教授的这门功课,甚至连这个教师都痛恨起来,学习成绩从此一落千丈了他们学会了推卸责任、撒谎、找借口,行为更趋出格。为什么会这样呢?关键的一点是惩罚只能让学生感到备受责罚,而不必再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基于这一认识,人们认为:惩罚不如引导。
4 “合作”原则
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通力协作来完成。同学、班级、教师、学校、家庭、社区都是教育的资源、要取得最佳的教育成果,就需要在教育原则、教育措施的运用上保持一致或形成互补。要教师与教师保持一致,教师与学校保持一致,校内校外保持一致,从而形成教育的合力。在这其中,尤其应加强教师间的合作。有些教师不愿将自己遇到的棘手问题说出来,他们觉得若是坦白课堂里有哪个学生自己无法应付,就等于承认自己的专业能力不足或自己的工作存在缺陷。事实上,在教学中教师从来没有遇到棘手问题几乎是不可能的。那些口口声声自称从未遇到任何纪律问题的教师要么是运气奇佳,要么就是自欺欺人。
同时,是我们身边最可资利用的资源。加强与同事的交流好处多多。也許某位教师就曾遭遇过你现在所面临的问题,那么他的经验或教训就可直接汲取;也许某位同时的建议是你以前未曾想到过的,值得一试;至少,来自他们的同情会减少你内心的烦恼,他们的鼓励会增强你战胜困难的信心。如果身边明明有人能帮助你自己,却仍旧强自忍耐,实在没有任何意义。“团结起来力量大。”虚心向同事请教,跟他们一起进行探讨,依靠集体的力量来解决那些极难驾驭的问题,实在是必要的、不可或缺的。
课堂问题是课堂教学中不和谐的“音符”,若思想不重视,态度不端正,不把握正确处理的原则,选择的解决方法不适宜,小事也会变大,闹得不可收拾。然教师只要把握住以上四原则,相信很多课堂问题行为都会得到良好的转化。
【关键字】处理;课堂问题;行为;原则
我们认为,教师在处理各种课堂问题行为时应该有一个“一以贯之”的东西,至少还应该遵循这样一些原则。
1 “爱心”原则
有教育家早就指出,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我们处理的一些课堂问题行为,其目的是为了“治病救人”,是为了得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既是为了其他学生,也是为了出现课堂问题的学生。不管采取何种处理措施,其前提一定是尊重学生,爱护学生,不能伤害学生,尤其是不能伤害犯了错误的学生的自尊心。我们之所以采取这样的措施,既是为了他专心学习,也是为了促进他人格的健全发展。
教师要有一颗“爱心”,才可能真心地理解学生,真诚地关爱学生,理智地把握自己的言行,从学生身心健康的角度出发作出思考,进而恰当地处理课堂问题。
2 “耐心”原则
课堂问题的出现,总是有它的原因。要正确地解决问题,就必须要有“耐心”去了解问题出现的背景。有“耐心”,不急躁,教师才能以一种轻松、平和的心态了解情况,进而采取适宜的措施。学生一些不良行为(尤其是习惯性不良行为)的改变,需要一个过程,教师应循序渐进地进行引导;缺乏“耐心”,势必“欲速则不达”。
许多教师埋怨学生“不听从教导”、“屡教不改”,其实很大一部分原因正是教师自己的处事浮躁和急功近利。那些在学生教育方面颇有建树者有一个基本共识,那就是:教师只要有耐心,几乎没有不能解决的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那些成功的教师和不成功的教师的最大区别正在于是否将自己的经历、情感投入其中,亦即是否有“耐心”。
美国教育家莫尔斯说,一个教师在半年的时间内能让一个学生转变过来,他就无愧于自己的薪水。其中包含的也正是这个道理。我们往往容易接受那些乖巧听话的学生,而对顽劣学生“恨之入骨”。何必呢?爱恨是相互的,你恨他,他也恨你。我们把他推到对立面,他只会畏于我们的威风,而不会服于我们的为人。躲着我们很容易,管得了此时管不了彼时。有很多案例可查可证,这里不多说。我的意见是“制服”不了他,就“笼络”他。“制服”可能有时也采用“蛮法”,但要有九成把握才用。以前我们班的李小刚就是用的这种方法。这种方法不宜多用,往往通过造势镇服,善后工作不可忽视。而有的人吃软不吃硬,或者软硬不吃,那就一定要多个心计,甚至反其道而行之,采取同对方相反的方法办事,他犯了错,以为你会惩罚他,而你却以礼待之,用诸葛亮的“七擒七纵”,使他真正服输,不与你为敌。我觉得现在我班的陈恒、王康童等人,我就是用的这种方法。更多的时候,我们要学会欣赏学生,因为欣赏与被欣赏是一种互动的力量之源,欣赏者必具备有愉悦之心,仁爱之怀,成人之美的善念;被欣赏者必产生自尊之心,奋进之力,向上之志。
3 “奖惩”原则
奖励和惩罚是教育措施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心理学家William James说过:“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肯定。”(尤其是“非物质类奖励”)作为“被肯定”的高级表现形式,是激励学会说呢过向上、控制课堂秩序的重要法宝,其教育作用已得到了大家的普遍认同。一般来说,奖励的程度越高,受到奖励的行为就越有可能成型。但是在课堂上仍有不少的教师比较“吝啬”自己的表扬,使得一些良好的可养行为没有得到应有的强化。
另一方面,从理论上讲,惩罚的力度越大,相关的行为就越有可能消亡。但是,在实践中,人们却发现,惩罚的结果常常与人们的期望大相径庭。惩罚往往激起了学生内心更大的消极情绪,他们因受到惩罚而厌恶有关的教师,厌学教师所教授的这门功课,甚至连这个教师都痛恨起来,学习成绩从此一落千丈了他们学会了推卸责任、撒谎、找借口,行为更趋出格。为什么会这样呢?关键的一点是惩罚只能让学生感到备受责罚,而不必再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基于这一认识,人们认为:惩罚不如引导。
4 “合作”原则
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通力协作来完成。同学、班级、教师、学校、家庭、社区都是教育的资源、要取得最佳的教育成果,就需要在教育原则、教育措施的运用上保持一致或形成互补。要教师与教师保持一致,教师与学校保持一致,校内校外保持一致,从而形成教育的合力。在这其中,尤其应加强教师间的合作。有些教师不愿将自己遇到的棘手问题说出来,他们觉得若是坦白课堂里有哪个学生自己无法应付,就等于承认自己的专业能力不足或自己的工作存在缺陷。事实上,在教学中教师从来没有遇到棘手问题几乎是不可能的。那些口口声声自称从未遇到任何纪律问题的教师要么是运气奇佳,要么就是自欺欺人。
同时,是我们身边最可资利用的资源。加强与同事的交流好处多多。也許某位教师就曾遭遇过你现在所面临的问题,那么他的经验或教训就可直接汲取;也许某位同时的建议是你以前未曾想到过的,值得一试;至少,来自他们的同情会减少你内心的烦恼,他们的鼓励会增强你战胜困难的信心。如果身边明明有人能帮助你自己,却仍旧强自忍耐,实在没有任何意义。“团结起来力量大。”虚心向同事请教,跟他们一起进行探讨,依靠集体的力量来解决那些极难驾驭的问题,实在是必要的、不可或缺的。
课堂问题是课堂教学中不和谐的“音符”,若思想不重视,态度不端正,不把握正确处理的原则,选择的解决方法不适宜,小事也会变大,闹得不可收拾。然教师只要把握住以上四原则,相信很多课堂问题行为都会得到良好的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