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大气环境污染监测方面,只有做到科学布点,才能保证获得的监测结果有效,为污染防治提供科学依据。结合大气监测布点要求,本文从干扰因素规避、布点方法优选和布点流程优化三个方面提出了优化策略,为关注这一话题的人们提供参考。
关键词:大气监测;布点方法;流程优化
引言:
随着环境污染问题日渐加重,污染监测工作也得到了足够重视。就目前来看,大气监测工作已经得到了广泛开展,但由于布点问题影响了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因此,还应加强大气监测布点优化研究,以便使大气监测工作得以高质量开展。
一、大气监测布点要求
大气监测可以采用生物、化学、物理等各种方法,利用不同测量仪器对特定区域内硫化物、分子污染物、悬浮颗粒等各种大气污染物进行监测。但无论采用哪种技术,想要保证监测结果真实、客观、可信,还要提前做好监测采样点位的布设。实际在监测布点时,应结合被测区域污染程度进行监测点位数据确定,在污染严重、人流密集等区域增设相应点位,完成监测数据全面收集。其次,需要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点位,避免对局部污染源进行监测,确保结果能够对整个区域污染情况进行客观反映[1]。再者,应确保采集得到的数据具有可必行,因此还应保证布设的点位一致、稳定。最后,应根据不同监测要求对点位高度、数量进行确认,通过合理布设点位使结果能够对真实情况进行反映。但就目前来看,大气监测布点容易受到各种干扰因素的影响,同时也存在布点方法选择不当、监测不规范等情况,造成监测结果无法对区域大气污染情况进行准确反映。因此,还应加强大气监测布点优化研究,确保相关工作得以科学开展。
二、大气监测布点优化策略
(一)规避干扰因素
结合实践工作经验,在大气监测布点方面还应对周围障碍物、污染源等干扰因素进行规避,以免监测得到的数据只能对局部位置污染情况进行反映。靠近污染源布点,将造成得到的数据缺乏代表性,造成数据分析结果存在偏颇,缺乏客观性。而受周围环境因素的影响,污染源位置并不固定,因此在布点时还要根据实际情况展开分析,凭借相关知识和经验加强监测距离控制,开始监测误差得到最大限度降低。障碍物的存在,将给监测点位监测设计覆盖范围带来阻碍,导致监测质量受到影响。如在城市空间中进行大气监测,高大建筑物的存在将造成周围区域空气不流通,使监测结果受到影响。而周围分布过多无线设备,将造成监测仪器受到影响,从而导致监测结果不准,因此在监测布点中,应通过现场勘查确定周围障碍物类型和分布情况。通过详细调查,可以全面掌握障碍物信息,根据污染源和障碍物位置关系进行合理布点。如在城市空间中进行大气监测,应在远离无线设备和建筑物围合区域进行布点。如果无法排除客观条件干扰,应适当增设点位保证污染情况得到全面监测。
(二)优选布点方法
现阶段,大气监测布点可以采取的方法有较多,如扇形布点法、同心圆布点法、功能区布点法等。不同方法适用于不同情况,如扇形布点法可以在主导风向明显的区域应用,将点源当成是顶点。以主导风向为轴向在下风向完成45°扇形设置,在距点源不同距离弧线上完成3-4个采样点布设。如果存在独立的高架点源区域,采用扇形布点法可以取得较好监测效果。而功能区布点法适合对区域性大气污染进行监测,同心圆布点法则适合大规模监测情况,如存在多个污染源的情况。在污染源较多,并且分布均匀的情况下,可以采用网格布点法。掌握各种布点法的适用条件,可以做到优选布点技术,在尽量减少点位布设的同时,确保布置的采样点能够对监测区域进行覆盖。为达成这一目标,还要在布点前加强相关资料的收集,结合监测区域空间分布规律和监测时间特性等展开综合分析,做到合理布点。在实际分析过程中,可以采用物元分析、特征分析等不同方法,结合收集到的区域地理、气象等数据建立相应的分析模型,做到精准完成点位布设。在确定点位布设方法后,还应按照各种方法应用要求进行点位布设,如采用扇形布点法应确保相邻点源连线夹角在10-20°之间。使点位布设做到合理、科学,才能取得理想监测效果。
(三)优化布点流程
规范开展大气监测布点工作,能够使监测质量得到保证。结合布点目的,还应对布点流程进行优化。如果在检测对象不同的情况下,监测点位高度将产生差异。分析大气污染对人的影响,还应在人体高度位置进行监测点位的布设。在研究对象为动植物时,还应对点位高度进行调整。按照项目要求,还应先对监测范围、标准进行确认,然后对范围内各种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具体来讲,就是需要对区域气候、地理、资源分布、产业结构、污染物种类等相关数据进行全面收集,在综合分析基础上进行布点方法选择。在布点优化上,还要利用相关系数法等各种方法建立分析模型,通过合理计算实现点位精准布设。实际上,采样点布设与相关因素存在密切关系。如随着季节变化,气压、气温等因素将发生变化,还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布点。如在风速较小的条件下,污染物扩散速度较慢,可以进行稳定监测。在春季大風季节,污染物将快速扩散,还要利用动态贴近度法模型展开科学分析,根据因素影响完成采样点合理布设[2]。在加强监测区域现状调查的情况下,对大气污染变化情况进行监测,还应通过数据分析对监测点位数量进行调整,完成相应数据库的建设,使监测数据得到持续分析和处理,为区域污染状况评估提供依据。
结论:
综上所述,合理进行大气监测点位布设,才能使污染情况得到准确反映。在实践工作中,还应结合大气监测布点要求对监测区域采样点布设进行优化,通过排除各种因素干扰、合理选择布点方法和实现布点流程优化保证监测效果,继而为环境保护工作开展提供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1]明星.大气环境监测布点及优化方法分析[J].海峡科技与产业,2019(04):115-116.
[2]刘白.大气环境监测布点及优化分析[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8(11):55-56.
作者简介:姓名:周玉开(1987.09--);性别:男,民族:汉,籍贯:江苏省淮安人,学历:本科;现有职称: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研究方向:环境影响评价
关键词:大气监测;布点方法;流程优化
引言:
随着环境污染问题日渐加重,污染监测工作也得到了足够重视。就目前来看,大气监测工作已经得到了广泛开展,但由于布点问题影响了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因此,还应加强大气监测布点优化研究,以便使大气监测工作得以高质量开展。
一、大气监测布点要求
大气监测可以采用生物、化学、物理等各种方法,利用不同测量仪器对特定区域内硫化物、分子污染物、悬浮颗粒等各种大气污染物进行监测。但无论采用哪种技术,想要保证监测结果真实、客观、可信,还要提前做好监测采样点位的布设。实际在监测布点时,应结合被测区域污染程度进行监测点位数据确定,在污染严重、人流密集等区域增设相应点位,完成监测数据全面收集。其次,需要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点位,避免对局部污染源进行监测,确保结果能够对整个区域污染情况进行客观反映[1]。再者,应确保采集得到的数据具有可必行,因此还应保证布设的点位一致、稳定。最后,应根据不同监测要求对点位高度、数量进行确认,通过合理布设点位使结果能够对真实情况进行反映。但就目前来看,大气监测布点容易受到各种干扰因素的影响,同时也存在布点方法选择不当、监测不规范等情况,造成监测结果无法对区域大气污染情况进行准确反映。因此,还应加强大气监测布点优化研究,确保相关工作得以科学开展。
二、大气监测布点优化策略
(一)规避干扰因素
结合实践工作经验,在大气监测布点方面还应对周围障碍物、污染源等干扰因素进行规避,以免监测得到的数据只能对局部位置污染情况进行反映。靠近污染源布点,将造成得到的数据缺乏代表性,造成数据分析结果存在偏颇,缺乏客观性。而受周围环境因素的影响,污染源位置并不固定,因此在布点时还要根据实际情况展开分析,凭借相关知识和经验加强监测距离控制,开始监测误差得到最大限度降低。障碍物的存在,将给监测点位监测设计覆盖范围带来阻碍,导致监测质量受到影响。如在城市空间中进行大气监测,高大建筑物的存在将造成周围区域空气不流通,使监测结果受到影响。而周围分布过多无线设备,将造成监测仪器受到影响,从而导致监测结果不准,因此在监测布点中,应通过现场勘查确定周围障碍物类型和分布情况。通过详细调查,可以全面掌握障碍物信息,根据污染源和障碍物位置关系进行合理布点。如在城市空间中进行大气监测,应在远离无线设备和建筑物围合区域进行布点。如果无法排除客观条件干扰,应适当增设点位保证污染情况得到全面监测。
(二)优选布点方法
现阶段,大气监测布点可以采取的方法有较多,如扇形布点法、同心圆布点法、功能区布点法等。不同方法适用于不同情况,如扇形布点法可以在主导风向明显的区域应用,将点源当成是顶点。以主导风向为轴向在下风向完成45°扇形设置,在距点源不同距离弧线上完成3-4个采样点布设。如果存在独立的高架点源区域,采用扇形布点法可以取得较好监测效果。而功能区布点法适合对区域性大气污染进行监测,同心圆布点法则适合大规模监测情况,如存在多个污染源的情况。在污染源较多,并且分布均匀的情况下,可以采用网格布点法。掌握各种布点法的适用条件,可以做到优选布点技术,在尽量减少点位布设的同时,确保布置的采样点能够对监测区域进行覆盖。为达成这一目标,还要在布点前加强相关资料的收集,结合监测区域空间分布规律和监测时间特性等展开综合分析,做到合理布点。在实际分析过程中,可以采用物元分析、特征分析等不同方法,结合收集到的区域地理、气象等数据建立相应的分析模型,做到精准完成点位布设。在确定点位布设方法后,还应按照各种方法应用要求进行点位布设,如采用扇形布点法应确保相邻点源连线夹角在10-20°之间。使点位布设做到合理、科学,才能取得理想监测效果。
(三)优化布点流程
规范开展大气监测布点工作,能够使监测质量得到保证。结合布点目的,还应对布点流程进行优化。如果在检测对象不同的情况下,监测点位高度将产生差异。分析大气污染对人的影响,还应在人体高度位置进行监测点位的布设。在研究对象为动植物时,还应对点位高度进行调整。按照项目要求,还应先对监测范围、标准进行确认,然后对范围内各种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具体来讲,就是需要对区域气候、地理、资源分布、产业结构、污染物种类等相关数据进行全面收集,在综合分析基础上进行布点方法选择。在布点优化上,还要利用相关系数法等各种方法建立分析模型,通过合理计算实现点位精准布设。实际上,采样点布设与相关因素存在密切关系。如随着季节变化,气压、气温等因素将发生变化,还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布点。如在风速较小的条件下,污染物扩散速度较慢,可以进行稳定监测。在春季大風季节,污染物将快速扩散,还要利用动态贴近度法模型展开科学分析,根据因素影响完成采样点合理布设[2]。在加强监测区域现状调查的情况下,对大气污染变化情况进行监测,还应通过数据分析对监测点位数量进行调整,完成相应数据库的建设,使监测数据得到持续分析和处理,为区域污染状况评估提供依据。
结论:
综上所述,合理进行大气监测点位布设,才能使污染情况得到准确反映。在实践工作中,还应结合大气监测布点要求对监测区域采样点布设进行优化,通过排除各种因素干扰、合理选择布点方法和实现布点流程优化保证监测效果,继而为环境保护工作开展提供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1]明星.大气环境监测布点及优化方法分析[J].海峡科技与产业,2019(04):115-116.
[2]刘白.大气环境监测布点及优化分析[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8(11):55-56.
作者简介:姓名:周玉开(1987.09--);性别:男,民族:汉,籍贯:江苏省淮安人,学历:本科;现有职称: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研究方向:环境影响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