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急诊治疗方法。方法 通过对本院收治的2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降低患者颅内压和控制血压在正常范围,保持呼吸畅通,对生命特征进行监控。 结果 除1例患者在入院前死亡,经医院急诊死亡2例外,其余患者均安全转入院内进行进一步的治疗。 结论 急诊的合理救治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 急诊 处理
中图分类号:R722.15+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11-140-01
高血压脑出血是由颅内动脉、静脉以及毛细血管破裂而引起的一种急性脑血管病,临床表现具有部分高血压的特性,在临床又被称为高血压性脑出血。高血压脑出血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以及死亡率高等诸多特性,一旦病发将会给患者带来巨大的身心痛苦以及极大的经济负担。随着社会的进步,社会疾病谱的不断发展,高血压脑出血的发病率也逐年上升,目前已经逐渐成为危害全人类身体健康的常见疾病之一。本次研究通过回顾分析我院近期收治的2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试找出正确有效的防治措施与方法,提高对高血压脑出血的认识,提升临床诊治水平。现将本次研究的部分资料整理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所选对象均为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确诊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共20例,其中男11例,女9例,患者年龄42~88岁,平均年龄(64.2±3.5)岁。发病时间<4h的患者有l9例,>4h的患者有1例。所有2O例患者均带有既往高血压病史。20例患者中有1例患者在医院急诊接回过程中死亡。患者在急诊人院时均经脑部CT检查确诊为高血压脑出血,其中基底节区出血14例,小脑出血3例,脑干出血I例,脑叶出血1例,1例患者出血位置不明。
1.2 方法
患者人院后,给予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早期静脉注射甘露醇以降低患者的颅内压,防治脑水肿,将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尽量保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护理人员严密监测患者的各项生命指标。
1.3 统计学处理:研究结束时,选用合适的统计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对分析结果采用均数以及标准差的形式进行检验,P<0.05就表示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急诊治疗后,除1例患者在入院前死亡,经医院急诊死亡2例外,其余患者均安全转入院内进行进一步的治疗。
3、讨论
长期的高血压会导致患者的动脉血管的管壁结构发生异变,产生微小的动脉瘤。目前医学上的很多学者普遍认为,微小动脉瘤以及动脉脂质阶段破裂是引起高血压患者脑出血的主要原因。脑动脉管壁较薄,肌层以及外膜的结缔组织较小,缺少必要的外弹力层,随着患者年龄的增长以及高血压病情的加重,颅内脑小动脉扭曲异变为螺旋状,使得深穿支成为了高血压脑出血最为常见的部位。因此,在治疗前对患者的病情做出准确的判断治疗是挽救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生命的关键步骤。
正确的诊断是整个治疗的前提与关键: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CT技术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临床实践表明,颅内血肿的不断扩大以及后继的脑损伤是导致患者病情加重甚至死亡的最为主要的原因之一。早期的诊断治疗显得尤为重要,减少引发损伤的因素,如大范围内的移动以及喧嚣的环境等等。急诊人员必须在发病4 h内对患者的病情做出准确的判断,在具备足够的条件情况下,尽量为患者进行CT检查。
基本处理:在接触患者的第一时间内应该首先保持患者的呼吸顺畅,解开患者的衣领,有假牙的患者应去掉假牙,注意痰液的去除。患者家中如果备有氧气袋可以立即为患者供氧。如果患者的舌头后缩影响了患者的正常呼吸时,应该将患者的舌头牵出口外并随时监测患者的各项身体指标。
控制血压:护理人员应该将患者的血压尽量保持在正常范围内,降低患者血压是不应过快。对于舒张压较低以及脉压差过大的患者不宜给予降压药。血压的波动太大将会引起患者颅内的持续出血。
降低颅内压:降低患者的颅内压,缓解脑水肿是挽救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生命的关键措施,临床中可以给予患者静脉注射甘露醇,6—8 h/次。对于处在脱水治疗中的患者,护理人员应该密切注意调整患者机体内的水和电解质的平衡,避免发生水和电解质的紊乱。
本次研究,通过给予患者早期静脉注射甘露醇来降低患者的颅内压,防治脑水肿,将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保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由护理人员严密监测患者的各项生命指标。在所有的20例患者中,除1例患者在人院前死亡,经医院急诊死亡2例外,其余患者均安全转入院内进行进一步的治疗。因此,对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及时有效的急诊是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术后生存率的关键。
参考文献
[1]陈学英 依贝沙坦联合吲达帕胺治疗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的效果研究[J]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3.9
[2]杨艳花(综述) 黄桂香(审校) MCP-1和Visfatin/PBEF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发病原因的研究进展[J] 《医学综述》 2013.15
[3]苏文理 陈健 刘尧斌 纪家镛 叶剑鹏 唐瑾 涂文瑞 林松 丹参酮IIA磺酸钠对脑出血急性期凝血机制的影响[J] 《福建中医药》 2013.3
[4]陈建平 耿丽君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J]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3.4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 急诊 处理
中图分类号:R722.15+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11-140-01
高血压脑出血是由颅内动脉、静脉以及毛细血管破裂而引起的一种急性脑血管病,临床表现具有部分高血压的特性,在临床又被称为高血压性脑出血。高血压脑出血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以及死亡率高等诸多特性,一旦病发将会给患者带来巨大的身心痛苦以及极大的经济负担。随着社会的进步,社会疾病谱的不断发展,高血压脑出血的发病率也逐年上升,目前已经逐渐成为危害全人类身体健康的常见疾病之一。本次研究通过回顾分析我院近期收治的2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试找出正确有效的防治措施与方法,提高对高血压脑出血的认识,提升临床诊治水平。现将本次研究的部分资料整理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所选对象均为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确诊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共20例,其中男11例,女9例,患者年龄42~88岁,平均年龄(64.2±3.5)岁。发病时间<4h的患者有l9例,>4h的患者有1例。所有2O例患者均带有既往高血压病史。20例患者中有1例患者在医院急诊接回过程中死亡。患者在急诊人院时均经脑部CT检查确诊为高血压脑出血,其中基底节区出血14例,小脑出血3例,脑干出血I例,脑叶出血1例,1例患者出血位置不明。
1.2 方法
患者人院后,给予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早期静脉注射甘露醇以降低患者的颅内压,防治脑水肿,将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尽量保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护理人员严密监测患者的各项生命指标。
1.3 统计学处理:研究结束时,选用合适的统计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对分析结果采用均数以及标准差的形式进行检验,P<0.05就表示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急诊治疗后,除1例患者在入院前死亡,经医院急诊死亡2例外,其余患者均安全转入院内进行进一步的治疗。
3、讨论
长期的高血压会导致患者的动脉血管的管壁结构发生异变,产生微小的动脉瘤。目前医学上的很多学者普遍认为,微小动脉瘤以及动脉脂质阶段破裂是引起高血压患者脑出血的主要原因。脑动脉管壁较薄,肌层以及外膜的结缔组织较小,缺少必要的外弹力层,随着患者年龄的增长以及高血压病情的加重,颅内脑小动脉扭曲异变为螺旋状,使得深穿支成为了高血压脑出血最为常见的部位。因此,在治疗前对患者的病情做出准确的判断治疗是挽救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生命的关键步骤。
正确的诊断是整个治疗的前提与关键: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CT技术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临床实践表明,颅内血肿的不断扩大以及后继的脑损伤是导致患者病情加重甚至死亡的最为主要的原因之一。早期的诊断治疗显得尤为重要,减少引发损伤的因素,如大范围内的移动以及喧嚣的环境等等。急诊人员必须在发病4 h内对患者的病情做出准确的判断,在具备足够的条件情况下,尽量为患者进行CT检查。
基本处理:在接触患者的第一时间内应该首先保持患者的呼吸顺畅,解开患者的衣领,有假牙的患者应去掉假牙,注意痰液的去除。患者家中如果备有氧气袋可以立即为患者供氧。如果患者的舌头后缩影响了患者的正常呼吸时,应该将患者的舌头牵出口外并随时监测患者的各项身体指标。
控制血压:护理人员应该将患者的血压尽量保持在正常范围内,降低患者血压是不应过快。对于舒张压较低以及脉压差过大的患者不宜给予降压药。血压的波动太大将会引起患者颅内的持续出血。
降低颅内压:降低患者的颅内压,缓解脑水肿是挽救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生命的关键措施,临床中可以给予患者静脉注射甘露醇,6—8 h/次。对于处在脱水治疗中的患者,护理人员应该密切注意调整患者机体内的水和电解质的平衡,避免发生水和电解质的紊乱。
本次研究,通过给予患者早期静脉注射甘露醇来降低患者的颅内压,防治脑水肿,将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保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由护理人员严密监测患者的各项生命指标。在所有的20例患者中,除1例患者在人院前死亡,经医院急诊死亡2例外,其余患者均安全转入院内进行进一步的治疗。因此,对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及时有效的急诊是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术后生存率的关键。
参考文献
[1]陈学英 依贝沙坦联合吲达帕胺治疗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的效果研究[J]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3.9
[2]杨艳花(综述) 黄桂香(审校) MCP-1和Visfatin/PBEF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发病原因的研究进展[J] 《医学综述》 2013.15
[3]苏文理 陈健 刘尧斌 纪家镛 叶剑鹏 唐瑾 涂文瑞 林松 丹参酮IIA磺酸钠对脑出血急性期凝血机制的影响[J] 《福建中医药》 2013.3
[4]陈建平 耿丽君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J]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