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会议领域中的重要一部分,国际会议带来的效益远非一般会议可以比;所以,长期以来,国内的许多机构都在尝试、思考着如何更多的承接或组织国际型会议。经过十多年的努力,据ICCA的统计,2014年中国以共举办332场国际会议的数量,在全球排名上由去年第10名上升至第8名;但在亚太的排名却因5场之差,屈居第二。而日本则以全年共举办337场国际会议的数量,仍居亚太第一。
所谓,事物之盛,在于明通理势,践力於行。众所周知,国际会议对于举办地的选择上,不同性质的国际会议有不同的考察标准。虽然,随着“八项规定”震荡期的远去,国际会议对中国市场日渐关注,中国会议行业迎来了发展的绝佳时机。但,国内相关机构在承办国际型会议的过程中,仍相对存在一些认识不足或理解误区,在一定范围内制约了中国的国际会议或活动崛起。为了析清国际会议及活动的承接或组织道理与趋势,更好的让中国的MCIE企业“践力於行”,10月28日,《旅游会展》杂志策划发起了“国际会议的竞标暨国际会议在中国承办过程中的难题和解决之道”沙龙活动,以“现场+场外”的交流模式,征集到了处于产业链上游十多位从业专家的28条意见或观点,内容涵盖了从国际会议活动的发起、主办、承办、服务落地等国际会议的整个产业链条。
从几十年前中国人出境参加国际会议活动,到十多年前我们自己申办国际性的会议活动,再到如今中国相关机构组织发起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会议活动,随着中国境内国际性会议活动总量的不断攀升,中国与国际会议相关的组织或机构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发展过程;可是,你真的了解国际会议吗?你真的能明析并把握国际会议在中国承办和发起的趋势吗?请看本期专题……
国际会议的发起或申办
目前,在中国举办的国际会议和活动分为两类,一类是中国申办的国际会议和活动,一类是中国自己发起的国际会议和活动。而随着在中国举办的国际会议和活动量质齐增,对于国际会议的发起和申办,目前有哪些问题和趋势呢?
李有平:北京市朝阳区对外文化交流协会副秘书长/副主任
【自办活动的影响力打造】
国际会议、活动的成功与否,关键要看其影响力。以我们举办的“北京朝阳国际风情节”为例,作为自主发起组织的国际交流活动,早在1997年,为适应对外文化交流的需要,朝阳区便成立了对外文化交流协会,而在中国加入WTO后,2002年我们顺势举办了首届北京朝阳国际风情节,至今已连续举办了12届,不论是风情节对市民的吸引力,还是风情节上各种活动、声音的发布,其产生的影响,都是其它平台难与企及的!当然,反过来讲,对于国际会议、活动的影响力打造,从组委会的角度看,参与热度最为关键。也就是说,作为国际会议、活动,只所以会产生影响力,就是因为它的出现满足了社会的需求。当从政府到企业,再到各个方面都有这种需求时;当在判断了这种需求的广泛存在后,针对这一需求的国际会议、活动,只要出现就会引发一定的参与热度。
赵春毅:中国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促进会副秘书长
【国际会议的举办趋势】
当前的国际形势,是亚洲所有国家在申办国际会议时共同面对的一个问题。目前,对于国际会议在中国的发展,有两个方向、一个趋势。两个方向,一是国际会议在中国的申办,二是中国自办会议的国际化。一个趋势是中国的会议活动正在向着国际化、标准化的方向发展。比如自办会,国内的协会凭借其拥有的资源,通过与国际组织的合作,就参会人员看,已呈现出越来越国际化的趋势,虽然在规模和影响上,要实现真正的国际化还有一些差距,但协会不会像企业那样以追逐利润为目标,因而在会议的品牌和影响打造上便具有了一定优势。另外,一般协会的人员比较少,当操作大中型国际会议时,一些具体事项和服务会交给专业的会议公司去做;这也是中国承办国际会议的一大趋势。
高巍:中国铸造协会副秘书长兼国际部主任
【自发的国际会议现状】
目前,在中国举办的国际会议有两大类,一是对别国国际会议的引入,二是本土国际会议的发起。比如我们中国铸造协会发起的中国国际铸造博览会以及明年4月将召开的2016中国铸造协会年会暨首届全球铸造论坛, 就属于后者;不论是外宾规模、地区数量,它都具备了国际会议的级别。在会议的接待上,参会的外籍嘉宾大部分是我们会员企业的关联企业,他们的接待工作是由会员企业自己去搞定的,不用我们再抽调人手去对接,这也是我们在办会过程中的一个特点和经验。当然,我们也会通过互相交换的形式,参加一些在国外举办的国际性行业会议, 比如官方代表,一般是三个人;他们来中国,我们会为他们提供国内交通和住宿的接待,反过来,我们到他们那边,也是一样;这样的对等交流,对提升我们的国际会议举办水平,也有很大帮助。
刘艾:深圳市捷旅会展服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国际会议的引进和提升】
中国会议的国际化是行业发展的需要,也是最终目标。而在中国会议的国际化进程中,首先要做的就是政府对国际会议的引进,和相关机构的办会水平的提升。目前,中国在国际会议的承办中有一个趋势,就是学术性的国际会议在申办成功后,希望由自己独立办会;原因是在一些国际会议的具体落地过程中,多方参与的结果就是问责不明、执行力差,且对国际会议的品牌力打造、实际效果的落地都产生了一定障碍。目前,随着国际会议在中国大中城市举办数量的增加,政府职能部分也感受到了这一点,比如南京等城市,他们正在做这方面的改进尝试;即,鼓励国际会议活动的联合组织或申办,同时,对同一时间召开的同类会议进行适当行政干预,而在具体的会务落地上,则尽量交由专业的会议公司去执行。
国际会议的落地
不论是自发的国际会议活动还是申办的会议活动,在得到审批或申办成功后,当对国际会议活动进行具体的落地工作时,会牵涉到政府机构、组织方、申办方、会务执行方等多个环节,会面对大到城市配合、小到人员协调等方方面面的问题。如何将国际会议活动更好的落地呢? 孙妍:中青旅国际会议展览有限公司国际会议部副总监
【国际会议的落地】
国际会议要落地,关键的一点是当地的产业基础和接待能力。比如今年刚刚结束的第九届世界马铃薯大会;我们作为会议的全程运营管理服务商,在参与竞标的过程中就深刻的感受到了这点。在产业基础方面,延庆不仅是国家生态县,还是中国最大的种薯研发基地,县域内的国家马铃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马铃薯产业示范基地和中国最大的种薯企业——北京希森三和马铃薯有限公司,在马铃薯品种引进、良种繁育和推广方面都具备强大的技术力量。在接待能力方面,延庆地近北京,自身发展规划也相对科学;在会议场地、酒店、交通、宣传等方面有非常便利的条件。
张宇:澳际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如何保证办会的质量】
现在国外的好些大会,他虽然在中国举办,但却不让中国的会议机构来做;为什么?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对中国会议机构的不信认。现场可能要有很多环节,尤其是大型的国际会议,一个机构就这么多人,当无法独立完成服务时肯定要外包一部分,这样就会导致每个团队之间的配合可能就会出现缝隙,在工作中出现配合的不协调。这时,就需要一个有效的实现组织安排的枢纽设置。尤其是中国办的国际性大会,不能说是纯标准化,但需要有一个可能灵活组合的解决方案放在里面去。这个方案,不单单要有人的因素,还要有设备的配合,因为工作虽然需要人来执行,但,有些工作要提高却需要设备来支持。试想,如果在大会的接待过程中我们有一个专业的组织,可以提供一定的解决方案,把大会通过方案划分成一些环节,每个固定的环节都交给专业的机构或人员去执行;这样,即可保证现今市场的整体格局,也能保证承接大会的质量。
李有平:北京市朝阳区对外文化交流协会副秘书长/副主任
【会议落地时的政府作用】
在国际会议和活动的引进中,政府职能部门为行业的发展起了功不可没的作用。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会议活动类型的不断拓展,会议公司和学术组织实际组织、承办的国际性会议活动已占据了中国国际会议活动市场的一定比例,对提升办会水平也起到了一定促进作用。但是,目前,在国际会议活动的竞标和承办中,我觉的政府的扶持力度仍不能降低,并需以政府为主导,在市场化的进程中发挥其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办会模式逐步在业界形成共识。政府和市场在国际会议的引进和培植过程中,绝对不应是对立的存在,而应该是各就其位、各履其责,政府职能部门绝不能放手不管,同时,组织承办机构也应该从自身职业性的精进,为中国的国际化会议活动,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王晓蕊:中旅国际会议展览有限公司资源采购部总监
【从操盘到会务】
“国际会议就是一次小外交”,所以,在落地国际性的会议或活动时,从操盘到会务,大小事宜、一干人等,哪一处都不能有半点马虎。但在国际会议的组织和接待上,国情不同,所呈现的最终结果也不尽相同,相对于欧美的相对自助式参会和成熟的会务指引系统, 以及日本的相对小而精和充实的会议感受设计,中国式的国际会议也有自己的特色嵌入。那中国式的国际会议特点是什么呢?有人说是“高大上形式之下内容的假大空。”对于初期的、个别的国际会议而言,或许存在这个特点,但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中国式国际会议虽然在设施和接待上,与欧日等存在一定差别,但随着市场化的深入,中国式会议早已呈现出了自己的特点,比如“政府职能参与,专业机构执行”、比如“会议贴近市场,接待注重人性”等等,虽然一时难以概括,但,处于持续发展中的中国国际会议,其特点依旧鲜明。
国际会议的运营
国际会议活动的成功,关键是运营;因为运营是从招商和宣传到会中具体问题解决,再到后期成果推介等在内的一个系列的操作,是关系到会议本身,而非其中某一环节的工作。比如城市形象的打造、会议品牌的塑炼等等,如何在运营上打造出会议的影响力和品牌呢?
王晓蕊:中旅国际会议展览有限公司资源采购部总监
【品牌塑炼与商业植入】
财富论坛之所以能够成功,是因为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世界出现了大的跨国公司500强,他们要确认自己的地位,要互相商量对策,然后更多的影响世界。为了满足这些大公司的发展和人们了解这些引领世界经济发展的大公司想法的需求,财富论坛的出现不但成功了,而且成为了品牌。关于品牌,在搞国际会议时,中国往往会回避或隐藏其商业,其实大可不必;会议需要经费,没有商业、没有经费再好的会议也没办法持续。比如奥运会,曾经因为没有恰当的商业模式而一度办不下去,赔了很多钱;直到萨马兰奇的出现,他为奥运会找到了一个恰当的商业模式,才又让奥运会重新红火了起来。所以,不论是引入国际会议还是培育本土国际会议,要想形成品牌,文化、价值虽不可缺,但商业的植入也需考虑。只是,不要生硬,要恰当;在这方面需要我们进行更多、新多的探索。
赵春毅:中国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促进会副秘书长
【国际会议的公信力提升】
会议要体现价值,最重要的就是要有公信力,国际会议尤为如此。可以这么说,不论什么会议还是活动,如果缺失了公信力,其生命也就到了尽头。比如可靠性,一些国际性的会议,在申办和宣传时,由于很多团体的公信力不够,那么就要借助政府机构,采取联合申办;这在初始或启动阶段当然可行;但就持久性而言,则必须要靠会议本身的公信力来打造;不然,你办的会议活动本身没有公信力,任何一方都是不会让你依靠的。再比如实效性,让参会者行有所获,且所获一切皆准确及时,也是必须的。还有就是权威性和影响力,没有权威人士的参加、演讲和研讨,参会者就会对在会议或活动上获取的信息显的无足轻重,而其达到的成果也很难产生较强的辐射效应,若如此,这样的会议或活动则很难让会议三方产生成就感。
陈兰:中国物资再生协会再生塑料分会国际部主管 【大会幕后工作的进行】
不管是做会还是做商务活动,其实本身你的会可能是一个品牌,但同时,会议、你所工作的单位、你作为个人,这三者结合在一起才是一个真正的品牌;这三个才是品牌的基石支撑,只有拥有了这三者的大会也才能成为一个品牌的会议活动。缺一不可!而在形式上,中国的国际会议,以我们的形式为例,其实与国际会议没有太多区别,即,会议+展览,然后在会议第一天的晚上会设一个欢迎晚宴或社交晚宴。但,在这个流程中,要想体现品牌大会的实力,细节的体现,必不可少!比如一些外宾的发言,在同传过程中,同传的质量可能没有达到他们发言内容的真正效果;可能发言嘉宾或部分参会者对此不示可否,但作为品牌大会,我们早在几年前就提出了解决思路,即提前将发言嘉宾的手稿交给同传人员 ,让他们事先有一个熟悉和参考,甚至,我们会就发言内容提前与他们做一些交流,让同传人员知道喜宾大概讲什么,一些专业术语怎么说;正是因为这些幕后工作的进行,我们的大会在流程的细节上也成为了品牌。
陈久轩:中视金桥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总经理
【如何接待】
国际会议组织之所以来中国,是因为看了中国的发展,是想来中国发展。所以,他们的想法常常是“我慢慢的接受、融入你的氛围”,但,中国的相关机构或企业却感觉不到这点,相反,觉的自己一定在迎合国外,改变自己;其实,外宾真正需要改变的东西,你并没有改变。比如,入住酒店,一般都有吸烟区或禁烟区,但外国人有时需要整个酒店都禁烟,这点你却很难真正的做到。其实,你不用担心因外宾受到不好的待遇而看贬中国或会议承办方,只要你做到对任何人都一样,外宾能能感受到你的民主和真实;比如会后的酒会,只要你的服装不合规或错过时间,不论是谁都不让你进,这都是可以的!
国际会议的“硬件”
国际会议活动的“硬件”包括的范围很广,如城市环境、场地、酒店、会议设施、人员素质等等,作为一项关系到国际会议活动的申办和承办成败的关键因素,怎样才能打造出最好的会议活动“硬件”呢?
顾津京:国际展览、会议及场馆管理学会中国运营主任
【城市形象的打造】
在国际会奖城市的打造过程中,最终要呈现的都是一个城市的整体形象。城市形象可以依据自身的定位通过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层面体现。通过承办一些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活动是打造城市国际形象和影响力的捷径之一。如夏季达沃斯论坛、APEC会议、举办国际性的赛事等。
另外,据国际会议和大型会议协会对全世界城市举办国际会议的排名情况看,中国内地排名在前的国际会奖目的地有北京、上海、广州、杭州、成都、南京等。除了与城市本身的软硬件设施有直接关系外,与这些城市的的国际形象和影响力也有很大关系。城市自身在旅游资源、交通、食宿、治安、语言环境、入境手续等诸方面要素是打造国际会奖目的地的基础,而城市在国际上的被认知程度才是成为国际会奖目的地的关键。
陈久轩:中视金桥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总经理
【场地建设上的一些不足】
在国际会议的场地上,你能保证每一个酒店或会展中心都有给残疾人行驶的绿色通道吗?能保证每一个楼层都有残疾人的洗手间吗?你能保证随时聘请到价格便宜的欧洲厨师吗?你能保证你的投影设备、桌椅都环保和有残疾人位吗?你会有医疗团队、法律团队跟踪吗?所以,不论是硬件还是软件,中国目前与国际会议的最好水平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也可以认为,就是,目前中国人还没有彻底的了解欧洲人要什么?作为一个会议方,对于来自欧或美的外宾,在参加会议之外的休息中,你能保证每一个服务的人员都会英文吗?能保证每一样东西都会有英文解释吗?所以,我认为在一定程度上,中国的设施未必比国际最好水平差;但,真正涉及到细节上,中国存在一些发展不足。
丁菂:三亚唐拉雅秀酒店副总经理
【酒店在申办中的作用】
在申办国际型会议时,我们酒店首先会制定严密的申办计划。从先期的考察开始,从酒店领导、销售到具体项目负责人、执行人员到店内协调,都会很重视,我们会提前设计好线路,具体考察线路的可行性,并会注意具体细节方面,例如道路标识、会场附近卫生间等,在主办方考察过程中,还会由具体项目负责人陪同考察并具体介绍相关细节。2014年底的木球世界杯期间,我们就负责活动的服务接待。这主要也源于三点原因:第一,我们酒店地理位置优越,距离木球世界杯比赛场地较近;第二,我们和本届世界杯的主办方方面有很好的合作,而且我们的服务接待规格高;第三,在用餐方面,由于是世界级比赛,有很多来自国外各种族运动员,我们会为这些国家、地区、种族的人员准备特制的餐饮,例如来自非洲、阿拉伯等地区及穆斯林等提供个性化特质餐饮。
李庆华:中航银(北京)国际商务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
【基础服务上的难题】
从我们承办的经历看,目前中国举办的国际会议与一些境外国家相比,在承办水平、操盘理念、基础服务等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区别;比如基础会议服务,我举三个例子,一是在某次国际会议中,一位外宾在一排参加国国旗中寻找自己国家的国旗,而无人上前问询;二是在某次国际会议中,想调动一位志愿者去某个岗位,可该志愿者却表示要请示其带队老师才行;三是,在某次国际会议中,因为“人人负责又无人负责”,造成一个摆签的工作,竞从开始一直折腾到会议召开前的凌晨3点。这两个例子说明了什么呢?说明纯政府主导的的国际会议中,服务人员的参与热情不高、承办机构受制于权限,也很难实现服务上的创新和提升。
国际会议的“软件”
国际会议的“软件”不单单指服务,还包括更深层次的内容,比如人才问题、翻译事宜、议题的策划、优秀模式或方法的推广和创新等等;这虽然不是一人或一家所能决断和改变的事情,但在办会“软件”的进程中,如何才能打造出最好的会议活动“软件”呢?
常红:洛杉矶会议及旅游局中国首席代表 【翻译】
在国际会议中,同传的不专业,往往造成现场沟通效果不好。在翻译上,为了打破间段性造成的演讲尴尬,沟通困难,我们选择了字幕+翻译的模式;即节约了时间,也避免了因翻译而造成的演讲断续不畅。把重要的讲话和PPT都做成双语的PPT,这样,即便翻译听不明白,看字幕也能了解清楚!当然,外国人常是想要把最新的东西放到最后确定,所以,总是恨不能都要到现场了,他还在改他的PPT;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就会沟通后,宁肯加班到凌晨3点,也要把PPT翻译成双语的。尤其在翻译过程中,内容的来源虽然不是我们,但我们一定要译文编辑成中国人能读懂的文字,而不是简单翻译。
王晓蕊:中旅国际会议展览有限公司资源采购部总监
【人才问题】
在中国,随着国际性会议举办数量的越来越多,有一个问题也越来越明显,那就是专业人才的短缺和办会理念的脱轨。每一个会议活动都是一次整合各类资源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领导怎么接待?专家怎么接待?客户怎么接待?人员怎么安排?活动程序怎么安排?这一切问题都时刻考验着会议承办者的组织水平和服务水平;在这一点上,从设计到准备,再到运作、协调,如果没有套系、没有专业队伍,再好的设想也难以实现。其次,中国的国际会议,很多都是只有承办者而没有包办者;所谓包办者,与承办者有一个很大的不同,就是他能包括整个会议,包括会议组织机构,他能打通会议从头至尾的环节,能充分调动起每位服务人员的参会热情;这是办会理念的问题,也需要从发展的角度进行思考。
赵春毅:中国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促进会副秘书长
【会议的议题】
国际会议的成功,主题是关键;作为会议活动的高度概括,会议的主题的优劣直接影响到会议品牌和参会者的热情。尤其是在国际会议活动中,主题更是彰显会议内涵与底蕴的充实和丰厚,决定会议品牌影响力的关键点;其策划的成功及策划基因的延续,对于会议效果、目的的达成,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同时,也有许多值得思考的内容。比如博鳌亚洲论坛,他们在策划论坛主题时,每一届都会有创新,但不论怎么创新,都不会偏离亚洲,不会偏离经济;在策划和宣传中,更是整合了当时国内最具影响力和广告效应的企业之力,成功地打造出颇具创意的会议方案。
张宇:澳际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引入与创新】
就目前的情况看,意识、设备、人员、程序等方面的专业度不够、标准化的东西太少,是中国承办的国际会议的一个现状,也是制约行业发展和人才成长的一个瓶颈。从我们举办和参加的一些国际会议看,虽然不会出错,但在流程设置、操作、配合等方面,真的能有行业代表性的会议活动、案例却不多,形成不了样板效果;也就是说,目前,还没有可供整个行业学习的案例出现。再比如因为没有统一的标准出现,中国的国际会议虽然执行人员比国外的多,但却没有外国会议执行人员那样的轻松自如,这点,可能跟配合我们做会的一些会议服务机构也有关系。要解破解这样的现状,在中国会议“上命下派”式的大环境下,虽然转变很难,但从意识上去引入一些国际会议中的好的交流做法,通过策划和设备的加入实现一些创新,真的很必要!
国际会议的打造
国际会议活动虽然自身会有一定的品牌和影响力,但,当这些国际会议在中国举办如何推广会议品牌、扩大会议影响呢?另外,一些自发的国际会议活动,在品牌提升、影响力打造上,有哪些可借鉴的经验呢?
李有平:北京市朝阳区对外文化交流协会副秘书长/副主任
【专业性】
会议活动要成活就需要有足够的生命力,而其生命力的来源,关键是承办和服务的专业性。在承办上,只有目标明确、部署周密、措施扎实,才能使国际性的会议活动在落实时同时具有广泛性、针对性、有效性,从而办出会议活动的最大核心价值。在服务上,如果从操盘手到执行人都逻辑清晰、经验丰富,且在一些工作的配合中,有一些被普遍认同、共同遵循、具体可行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这样的专业性,不论是国际性会议还是活动,不论是发起方还是参与者,都是乐见且希望的。
李庆华:中航银(北京)国际商务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
【市场化】
国际会议按类型可分为行政性会议和学术性会议,按源起可分为企业界会议与非企业界会议。虽然我们多年来是以服务于行政性国际会议为主,但,近年来,受政策的影响,这类会议的数量正在减少,而学术性会议、企业界会议在增加,同时,一些民间社团组织举办的国际性会议活动也呈增长趋势。为什么呢?因为这些会议逐渐适应了“国际化、市场化”的发展思路,培育起了属于自己的些品牌特色。虽然市场化就意味着政府资金的投放减少,但,反过来,对于一些企业界会议或学术类会议,市场化运作的结果是什么呢?以杭州市为例,在该市举办的国际性会议活动中,除少量政府主办的项目外,有近八成的项目均是通过市场化的方式筹集举办经费,且,大部分国际会议活动市场化运作的最终结果是,不但实现了办会经费的收支平衡,一些项目还取得了很好的经济和社会效应。
高巍:中国铸造协会副秘书长兼国际部主任
【宣传与分享】
会议的打造在于宣传与分享。中国的铸造产业规模在全球来说是最大的,因为市场在中国,且已经发展了十多年,一来,世界对中国的铸造业本身就十分关注,二来,不论是上下游的关联行业还是我们的竞争对手,都想在会上有所展示和收获,所以,都愿派代表参加、展示或做报告。再比如我们的年会,一般都是我们定主题,向他们发邀请;见到邀请函,如果感兴趣他们就会报名参加。当然,在会议过程中,我们对于国外嘉宾也会有重点的进行关注,比如接机、住宿等方面,我们也会安排专门的接待;同时,针对中国的接待设施,如引导标识等不够国际化等问题,对于一些没有来过中国的发言嘉宾,我们也会有专门的人去进行环节的对接,安排一些志愿者或是我们自己的工作人员进行引导。正是因为这些,多年下来,已经形成了很强的国际会议品牌和影响! 张宇:澳际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创新与尝试】
由于业内还没有出现在国际会议执行方面做的特别优秀的公司,理念又相对保,所以,大家可能以为国际会议就是安排个发言,弄几个座谈,这就从思维上阻碍了国际会议的创新与尝试。当然,国内企业在创新的路上一直不曾停止,以我们为例,比如在策划管理型的会议时,我们会结合当地的资源和主题,尽量多的在会议中穿插一些互动的环节,以让嘉宾实现最好、最有效的交流。再比如会议的环保,从内容到设计,从后台到现场,都需要考虑,都需要从先到后进行加入;且,环保和会议效果其实并不存在矛盾,环保之后并不是说我就要降低材料质量,只是说,我要通过环保,增大会议的绿色和高度;且,通过“信仰”我们可能会在实现环保的过程中,将会议的水平办的更高。每个操作人员都有这种意识时,他的水平怎么可能会低呢?
国际会议的办会心得
从境外的国际会议活动进入中国到中国的国际议会开到境外,中国的国际会议活动经历了由少到多、由弱到强的过程,而进入新千年后,更是迈进了快速发展的轨道!多年来,中国发起或举办的国际会议活动,已越来越为世界所关注。在一系列骄人成绩的背后,从办会者的角度看,目前有哪些心得呢?
高巍:中国铸造协会副秘书长兼国际部主任
【真正的交流】
开会的目的是为了交流,是为了传播先进的技术、理念;所以,在形式上要创新,多增加交流的时间,不懂就能通过对话交流解决是我们的目标。可是,目前我们办的国际大会的形式,因流程、时间的设计不够落地,所以常会把发言时间限定的比较死,到了时间一摇玲,可能就要下一位上台。比如有很好的发言话题时,大家如果现场可以发言、提问,这样的交流,肯定比同传的效果要好。对于会议成果的线下交流,我们会在开完会后把相关报告、论文在官方网站上传,感兴趣的观众可以到官网上去登录下载。当然,在现场交流的过程中,比如同声传译,因为同传人员的水平参差不齐,中途更难以替换,再加上一些术语的行业性、专业性,在同传过程中常会出现效果的失真;这也是国际会议交流中的一个难题。
陈兰:中国物资再生协会再生塑料分会国际部主管
【差异化办会】
塑料和再生方面,我们有一个自己发起的国际大会,现在的规模大概有400人左右。虽然美国在塑料和再生方面市场非常大,再加上他们在做会的时间和经验也比中国要早,这方面的国际会议也多数在美国,但因为中国对再生塑料的消耗量非常大,是塑料和再生料的进口大国,是最大的买方市场,所以,作为中国一年一度的行业性国际大会,我们以自身优势为源点,打造的这个国际会议,其国际化程度和影响一点也不逊于国际上的同类大会;参会者地区除了中国,以欧洲和美国居多,也会掺杂一些东南亚、日韩,甚至非洲和中东地区的一些同类人士或机构也会来参加。目前,我们还在考虑国际会议的引进和联办,比如会中套论坛这种密切的合作形式,我们也正联系和尝试。
李庆华:中航银(北京)国际商务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
【营销】
据我了解,北京专业从事会议服务的公司只有2000家左右,其中,专业做国际会议服务的则更少;但,国际会议的举办数量以及可开发的潜力市场是巨大的。可,为什么国际会议市场热而不火呢?我觉的关键是营销战略和策略的尝试不足。所以,我认为会议服务企业应该在分析自己的服务目标后,根据国际会议市场的定位及已有的营销手段,在一定条件下,跳出现有业务的束缚,选择与城市结合的国际会议的目标市场,明确市场定位,提出包括品牌战略、合作联合、组织人才等方面拓展的具体思路,将目的地营销应用到实践中,从而实现企业和市场的双赢。
刘艾:深圳市捷旅会展服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移植】
中国申办、承办国际会议,是 “移植”还是“嫁接”呢? 我觉得中国要想使国际会议活动在量和质上实现再发展,从会议承办的角度,目前,需要“移植”而不是“嫁接”。因为,国际会议的竞标过程,本身就限定了国际会议的形式和规模,“移植”国际会议的办会模式不仅相对简单易行,成功率高,并且,对整体带动提升中国的国际会议办会水平,也是很有益的。虽然,“移植”可能会对国际会议在中国的独立发展、深度与当地融合等会产生一定阻碍,但,当前我们面临的是转型期和国际化的双重挑战,最主要的任务是办会组织和人员的内涵发展、质量提升。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竞标成功,从而引进更多的国际会议,同时,通过量的增长,实现质的提升,补齐中国在竞标、承办国际会议过程中的短板。面在这一过程中,毕竞国际会议来到了中国,作为主、承办,在会议中“嫁接”或“嵌入”一些“中国元素”,我想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参会者说
会议,不论是国际性会议还是小范围会议,参会者永远是避不开的主角。哪么,对于中国举办的国际会议,参会者会有怎样的感受呢?本刊追踪了自2004年以来在中国举办的一些国际会议的参会者,整理了一些参会者的会后“声音……
声音01:本次年会是国际系列口腔正畸学术年会第一次进入中国,因此机会非常难得!本人虽然囊中羞涩,但是还是前往参加了大会;感觉,虽然有些知名专家还在炒冷饭,把几年来的东西反复在讲,但是大多数专业的讲座还是十分精彩的!学术领域的广度、深度、新颖性和代表性。
声音02:参加这种高水平学术会议,要抓住机会与老外及同行交流,可以由某个问题提出探讨,然后就互相认识了,在交流中可能会碰出火花,有利于今后的合作。另外是教训,其一,应该提前收集自己在工作中遇到的难题,遇到相关专家好请教,其二,对自己感兴趣的专家应深入了解其研究领域,这样在交流中有的放矢,可以给对方留下深刻印象。
声音03:聆听世界高水平大师的讲座,令我觉得焕然一新,而且ppt做的既有内容又有形式,讲的内容逻辑性相当强,尤其在回答问题的时候,尽显大师风范,在回答的过程中,明显可以感觉到他个人的结构知识体系的完整和对科研的严谨性,不像有的学者爱吹嘘和往下结论,问个问题,不阴不阳的,不知道他是会还是不会,反正问了还不如不问。
声音04:我参加这次会议虽然很多没有听懂,但觉得收获很大。特别是认识了很多国内外学者,在会议期间与他们一起探讨学术方向,让其学术水平好不说,但英语交流和娱乐能力都很在行;实在是开了眼界!教训就是没有准备好中英文对照的名片,有时和国外学者交流不便。
声音05:因为到会的以前的熟人、朋友比较多,会场听了一部分就和他们叙旧聊天去了,有些精彩报告没听到。教训是开会要见想见的人、玩想玩的地方,也要记得开会的真正目的。再者,上千人的大会,分会场也很多,但报告的内容面广不深,有不少演讲其实没什么意义,听得浪费。教训就是全国性会议多方面照顾,有些无意义的演讲也是存在的,所以,要有选择性地吸收。
声音06:会议日程安排得非常紧凑,许多参会代表都认为有损于健康,我非常珍惜这次学习机会,虽然很累,但收获很大。
声音07:这次大会增加了短信互动平台,听众可以发送手机短信来参与讨论并提问,问题则由主持会议的主席来现场给出回;这个形式很好!另外,在操作演示环节,一些外国专家的演示并不是很好,因为助手配合的问题,语言交流的问题都会影响操作,操作者和助手的配合就至关重要。
声音08:大会的主场太偏僻,所以,在行程上或其他方面出现各种麻烦;所以,下次参加这类大会,希望组织方提前做些预案,尤其是针对外地的朋友。
声音09:最大的教训是以为要进行开幕式,误以为正式讲座要较晚。因此去得较晚。结果前面的一个精彩讲座就漏掉了。真是可惜!以后决不能想当然,一定要去早;尤其前面的讲座往往是很不错的。
声音10:这次会议我有一个最大的感想,其实就是中国人的讨论实在是不行啊!在多数的会场里提问的都是外国人,有几次竟然为了某一个问题争论得很厉害,
声音11:听众席的秩序也许是最大的问题,大声讲话,随便进出、手机声不断、热衷于追索厂商礼品,到后半场或会议后期,听众寥寥无几,出走游山玩水者多多,凡此种种,让好端端的会议失去很多光彩和与会交流的目的,不仅对讲演者是莫大的不尊重,让国外学者和友人也颇为尴尬;发出了如下感叹:中国的学术会议怎么这样……?
所谓,事物之盛,在于明通理势,践力於行。众所周知,国际会议对于举办地的选择上,不同性质的国际会议有不同的考察标准。虽然,随着“八项规定”震荡期的远去,国际会议对中国市场日渐关注,中国会议行业迎来了发展的绝佳时机。但,国内相关机构在承办国际型会议的过程中,仍相对存在一些认识不足或理解误区,在一定范围内制约了中国的国际会议或活动崛起。为了析清国际会议及活动的承接或组织道理与趋势,更好的让中国的MCIE企业“践力於行”,10月28日,《旅游会展》杂志策划发起了“国际会议的竞标暨国际会议在中国承办过程中的难题和解决之道”沙龙活动,以“现场+场外”的交流模式,征集到了处于产业链上游十多位从业专家的28条意见或观点,内容涵盖了从国际会议活动的发起、主办、承办、服务落地等国际会议的整个产业链条。
从几十年前中国人出境参加国际会议活动,到十多年前我们自己申办国际性的会议活动,再到如今中国相关机构组织发起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会议活动,随着中国境内国际性会议活动总量的不断攀升,中国与国际会议相关的组织或机构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发展过程;可是,你真的了解国际会议吗?你真的能明析并把握国际会议在中国承办和发起的趋势吗?请看本期专题……
国际会议的发起或申办
目前,在中国举办的国际会议和活动分为两类,一类是中国申办的国际会议和活动,一类是中国自己发起的国际会议和活动。而随着在中国举办的国际会议和活动量质齐增,对于国际会议的发起和申办,目前有哪些问题和趋势呢?
李有平:北京市朝阳区对外文化交流协会副秘书长/副主任
【自办活动的影响力打造】
国际会议、活动的成功与否,关键要看其影响力。以我们举办的“北京朝阳国际风情节”为例,作为自主发起组织的国际交流活动,早在1997年,为适应对外文化交流的需要,朝阳区便成立了对外文化交流协会,而在中国加入WTO后,2002年我们顺势举办了首届北京朝阳国际风情节,至今已连续举办了12届,不论是风情节对市民的吸引力,还是风情节上各种活动、声音的发布,其产生的影响,都是其它平台难与企及的!当然,反过来讲,对于国际会议、活动的影响力打造,从组委会的角度看,参与热度最为关键。也就是说,作为国际会议、活动,只所以会产生影响力,就是因为它的出现满足了社会的需求。当从政府到企业,再到各个方面都有这种需求时;当在判断了这种需求的广泛存在后,针对这一需求的国际会议、活动,只要出现就会引发一定的参与热度。
赵春毅:中国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促进会副秘书长
【国际会议的举办趋势】
当前的国际形势,是亚洲所有国家在申办国际会议时共同面对的一个问题。目前,对于国际会议在中国的发展,有两个方向、一个趋势。两个方向,一是国际会议在中国的申办,二是中国自办会议的国际化。一个趋势是中国的会议活动正在向着国际化、标准化的方向发展。比如自办会,国内的协会凭借其拥有的资源,通过与国际组织的合作,就参会人员看,已呈现出越来越国际化的趋势,虽然在规模和影响上,要实现真正的国际化还有一些差距,但协会不会像企业那样以追逐利润为目标,因而在会议的品牌和影响打造上便具有了一定优势。另外,一般协会的人员比较少,当操作大中型国际会议时,一些具体事项和服务会交给专业的会议公司去做;这也是中国承办国际会议的一大趋势。
高巍:中国铸造协会副秘书长兼国际部主任
【自发的国际会议现状】
目前,在中国举办的国际会议有两大类,一是对别国国际会议的引入,二是本土国际会议的发起。比如我们中国铸造协会发起的中国国际铸造博览会以及明年4月将召开的2016中国铸造协会年会暨首届全球铸造论坛, 就属于后者;不论是外宾规模、地区数量,它都具备了国际会议的级别。在会议的接待上,参会的外籍嘉宾大部分是我们会员企业的关联企业,他们的接待工作是由会员企业自己去搞定的,不用我们再抽调人手去对接,这也是我们在办会过程中的一个特点和经验。当然,我们也会通过互相交换的形式,参加一些在国外举办的国际性行业会议, 比如官方代表,一般是三个人;他们来中国,我们会为他们提供国内交通和住宿的接待,反过来,我们到他们那边,也是一样;这样的对等交流,对提升我们的国际会议举办水平,也有很大帮助。
刘艾:深圳市捷旅会展服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国际会议的引进和提升】
中国会议的国际化是行业发展的需要,也是最终目标。而在中国会议的国际化进程中,首先要做的就是政府对国际会议的引进,和相关机构的办会水平的提升。目前,中国在国际会议的承办中有一个趋势,就是学术性的国际会议在申办成功后,希望由自己独立办会;原因是在一些国际会议的具体落地过程中,多方参与的结果就是问责不明、执行力差,且对国际会议的品牌力打造、实际效果的落地都产生了一定障碍。目前,随着国际会议在中国大中城市举办数量的增加,政府职能部分也感受到了这一点,比如南京等城市,他们正在做这方面的改进尝试;即,鼓励国际会议活动的联合组织或申办,同时,对同一时间召开的同类会议进行适当行政干预,而在具体的会务落地上,则尽量交由专业的会议公司去执行。
国际会议的落地
不论是自发的国际会议活动还是申办的会议活动,在得到审批或申办成功后,当对国际会议活动进行具体的落地工作时,会牵涉到政府机构、组织方、申办方、会务执行方等多个环节,会面对大到城市配合、小到人员协调等方方面面的问题。如何将国际会议活动更好的落地呢? 孙妍:中青旅国际会议展览有限公司国际会议部副总监
【国际会议的落地】
国际会议要落地,关键的一点是当地的产业基础和接待能力。比如今年刚刚结束的第九届世界马铃薯大会;我们作为会议的全程运营管理服务商,在参与竞标的过程中就深刻的感受到了这点。在产业基础方面,延庆不仅是国家生态县,还是中国最大的种薯研发基地,县域内的国家马铃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马铃薯产业示范基地和中国最大的种薯企业——北京希森三和马铃薯有限公司,在马铃薯品种引进、良种繁育和推广方面都具备强大的技术力量。在接待能力方面,延庆地近北京,自身发展规划也相对科学;在会议场地、酒店、交通、宣传等方面有非常便利的条件。
张宇:澳际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如何保证办会的质量】
现在国外的好些大会,他虽然在中国举办,但却不让中国的会议机构来做;为什么?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对中国会议机构的不信认。现场可能要有很多环节,尤其是大型的国际会议,一个机构就这么多人,当无法独立完成服务时肯定要外包一部分,这样就会导致每个团队之间的配合可能就会出现缝隙,在工作中出现配合的不协调。这时,就需要一个有效的实现组织安排的枢纽设置。尤其是中国办的国际性大会,不能说是纯标准化,但需要有一个可能灵活组合的解决方案放在里面去。这个方案,不单单要有人的因素,还要有设备的配合,因为工作虽然需要人来执行,但,有些工作要提高却需要设备来支持。试想,如果在大会的接待过程中我们有一个专业的组织,可以提供一定的解决方案,把大会通过方案划分成一些环节,每个固定的环节都交给专业的机构或人员去执行;这样,即可保证现今市场的整体格局,也能保证承接大会的质量。
李有平:北京市朝阳区对外文化交流协会副秘书长/副主任
【会议落地时的政府作用】
在国际会议和活动的引进中,政府职能部门为行业的发展起了功不可没的作用。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会议活动类型的不断拓展,会议公司和学术组织实际组织、承办的国际性会议活动已占据了中国国际会议活动市场的一定比例,对提升办会水平也起到了一定促进作用。但是,目前,在国际会议活动的竞标和承办中,我觉的政府的扶持力度仍不能降低,并需以政府为主导,在市场化的进程中发挥其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办会模式逐步在业界形成共识。政府和市场在国际会议的引进和培植过程中,绝对不应是对立的存在,而应该是各就其位、各履其责,政府职能部门绝不能放手不管,同时,组织承办机构也应该从自身职业性的精进,为中国的国际化会议活动,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王晓蕊:中旅国际会议展览有限公司资源采购部总监
【从操盘到会务】
“国际会议就是一次小外交”,所以,在落地国际性的会议或活动时,从操盘到会务,大小事宜、一干人等,哪一处都不能有半点马虎。但在国际会议的组织和接待上,国情不同,所呈现的最终结果也不尽相同,相对于欧美的相对自助式参会和成熟的会务指引系统, 以及日本的相对小而精和充实的会议感受设计,中国式的国际会议也有自己的特色嵌入。那中国式的国际会议特点是什么呢?有人说是“高大上形式之下内容的假大空。”对于初期的、个别的国际会议而言,或许存在这个特点,但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中国式国际会议虽然在设施和接待上,与欧日等存在一定差别,但随着市场化的深入,中国式会议早已呈现出了自己的特点,比如“政府职能参与,专业机构执行”、比如“会议贴近市场,接待注重人性”等等,虽然一时难以概括,但,处于持续发展中的中国国际会议,其特点依旧鲜明。
国际会议的运营
国际会议活动的成功,关键是运营;因为运营是从招商和宣传到会中具体问题解决,再到后期成果推介等在内的一个系列的操作,是关系到会议本身,而非其中某一环节的工作。比如城市形象的打造、会议品牌的塑炼等等,如何在运营上打造出会议的影响力和品牌呢?
王晓蕊:中旅国际会议展览有限公司资源采购部总监
【品牌塑炼与商业植入】
财富论坛之所以能够成功,是因为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世界出现了大的跨国公司500强,他们要确认自己的地位,要互相商量对策,然后更多的影响世界。为了满足这些大公司的发展和人们了解这些引领世界经济发展的大公司想法的需求,财富论坛的出现不但成功了,而且成为了品牌。关于品牌,在搞国际会议时,中国往往会回避或隐藏其商业,其实大可不必;会议需要经费,没有商业、没有经费再好的会议也没办法持续。比如奥运会,曾经因为没有恰当的商业模式而一度办不下去,赔了很多钱;直到萨马兰奇的出现,他为奥运会找到了一个恰当的商业模式,才又让奥运会重新红火了起来。所以,不论是引入国际会议还是培育本土国际会议,要想形成品牌,文化、价值虽不可缺,但商业的植入也需考虑。只是,不要生硬,要恰当;在这方面需要我们进行更多、新多的探索。
赵春毅:中国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促进会副秘书长
【国际会议的公信力提升】
会议要体现价值,最重要的就是要有公信力,国际会议尤为如此。可以这么说,不论什么会议还是活动,如果缺失了公信力,其生命也就到了尽头。比如可靠性,一些国际性的会议,在申办和宣传时,由于很多团体的公信力不够,那么就要借助政府机构,采取联合申办;这在初始或启动阶段当然可行;但就持久性而言,则必须要靠会议本身的公信力来打造;不然,你办的会议活动本身没有公信力,任何一方都是不会让你依靠的。再比如实效性,让参会者行有所获,且所获一切皆准确及时,也是必须的。还有就是权威性和影响力,没有权威人士的参加、演讲和研讨,参会者就会对在会议或活动上获取的信息显的无足轻重,而其达到的成果也很难产生较强的辐射效应,若如此,这样的会议或活动则很难让会议三方产生成就感。
陈兰:中国物资再生协会再生塑料分会国际部主管 【大会幕后工作的进行】
不管是做会还是做商务活动,其实本身你的会可能是一个品牌,但同时,会议、你所工作的单位、你作为个人,这三者结合在一起才是一个真正的品牌;这三个才是品牌的基石支撑,只有拥有了这三者的大会也才能成为一个品牌的会议活动。缺一不可!而在形式上,中国的国际会议,以我们的形式为例,其实与国际会议没有太多区别,即,会议+展览,然后在会议第一天的晚上会设一个欢迎晚宴或社交晚宴。但,在这个流程中,要想体现品牌大会的实力,细节的体现,必不可少!比如一些外宾的发言,在同传过程中,同传的质量可能没有达到他们发言内容的真正效果;可能发言嘉宾或部分参会者对此不示可否,但作为品牌大会,我们早在几年前就提出了解决思路,即提前将发言嘉宾的手稿交给同传人员 ,让他们事先有一个熟悉和参考,甚至,我们会就发言内容提前与他们做一些交流,让同传人员知道喜宾大概讲什么,一些专业术语怎么说;正是因为这些幕后工作的进行,我们的大会在流程的细节上也成为了品牌。
陈久轩:中视金桥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总经理
【如何接待】
国际会议组织之所以来中国,是因为看了中国的发展,是想来中国发展。所以,他们的想法常常是“我慢慢的接受、融入你的氛围”,但,中国的相关机构或企业却感觉不到这点,相反,觉的自己一定在迎合国外,改变自己;其实,外宾真正需要改变的东西,你并没有改变。比如,入住酒店,一般都有吸烟区或禁烟区,但外国人有时需要整个酒店都禁烟,这点你却很难真正的做到。其实,你不用担心因外宾受到不好的待遇而看贬中国或会议承办方,只要你做到对任何人都一样,外宾能能感受到你的民主和真实;比如会后的酒会,只要你的服装不合规或错过时间,不论是谁都不让你进,这都是可以的!
国际会议的“硬件”
国际会议活动的“硬件”包括的范围很广,如城市环境、场地、酒店、会议设施、人员素质等等,作为一项关系到国际会议活动的申办和承办成败的关键因素,怎样才能打造出最好的会议活动“硬件”呢?
顾津京:国际展览、会议及场馆管理学会中国运营主任
【城市形象的打造】
在国际会奖城市的打造过程中,最终要呈现的都是一个城市的整体形象。城市形象可以依据自身的定位通过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层面体现。通过承办一些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活动是打造城市国际形象和影响力的捷径之一。如夏季达沃斯论坛、APEC会议、举办国际性的赛事等。
另外,据国际会议和大型会议协会对全世界城市举办国际会议的排名情况看,中国内地排名在前的国际会奖目的地有北京、上海、广州、杭州、成都、南京等。除了与城市本身的软硬件设施有直接关系外,与这些城市的的国际形象和影响力也有很大关系。城市自身在旅游资源、交通、食宿、治安、语言环境、入境手续等诸方面要素是打造国际会奖目的地的基础,而城市在国际上的被认知程度才是成为国际会奖目的地的关键。
陈久轩:中视金桥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总经理
【场地建设上的一些不足】
在国际会议的场地上,你能保证每一个酒店或会展中心都有给残疾人行驶的绿色通道吗?能保证每一个楼层都有残疾人的洗手间吗?你能保证随时聘请到价格便宜的欧洲厨师吗?你能保证你的投影设备、桌椅都环保和有残疾人位吗?你会有医疗团队、法律团队跟踪吗?所以,不论是硬件还是软件,中国目前与国际会议的最好水平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也可以认为,就是,目前中国人还没有彻底的了解欧洲人要什么?作为一个会议方,对于来自欧或美的外宾,在参加会议之外的休息中,你能保证每一个服务的人员都会英文吗?能保证每一样东西都会有英文解释吗?所以,我认为在一定程度上,中国的设施未必比国际最好水平差;但,真正涉及到细节上,中国存在一些发展不足。
丁菂:三亚唐拉雅秀酒店副总经理
【酒店在申办中的作用】
在申办国际型会议时,我们酒店首先会制定严密的申办计划。从先期的考察开始,从酒店领导、销售到具体项目负责人、执行人员到店内协调,都会很重视,我们会提前设计好线路,具体考察线路的可行性,并会注意具体细节方面,例如道路标识、会场附近卫生间等,在主办方考察过程中,还会由具体项目负责人陪同考察并具体介绍相关细节。2014年底的木球世界杯期间,我们就负责活动的服务接待。这主要也源于三点原因:第一,我们酒店地理位置优越,距离木球世界杯比赛场地较近;第二,我们和本届世界杯的主办方方面有很好的合作,而且我们的服务接待规格高;第三,在用餐方面,由于是世界级比赛,有很多来自国外各种族运动员,我们会为这些国家、地区、种族的人员准备特制的餐饮,例如来自非洲、阿拉伯等地区及穆斯林等提供个性化特质餐饮。
李庆华:中航银(北京)国际商务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
【基础服务上的难题】
从我们承办的经历看,目前中国举办的国际会议与一些境外国家相比,在承办水平、操盘理念、基础服务等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区别;比如基础会议服务,我举三个例子,一是在某次国际会议中,一位外宾在一排参加国国旗中寻找自己国家的国旗,而无人上前问询;二是在某次国际会议中,想调动一位志愿者去某个岗位,可该志愿者却表示要请示其带队老师才行;三是,在某次国际会议中,因为“人人负责又无人负责”,造成一个摆签的工作,竞从开始一直折腾到会议召开前的凌晨3点。这两个例子说明了什么呢?说明纯政府主导的的国际会议中,服务人员的参与热情不高、承办机构受制于权限,也很难实现服务上的创新和提升。
国际会议的“软件”
国际会议的“软件”不单单指服务,还包括更深层次的内容,比如人才问题、翻译事宜、议题的策划、优秀模式或方法的推广和创新等等;这虽然不是一人或一家所能决断和改变的事情,但在办会“软件”的进程中,如何才能打造出最好的会议活动“软件”呢?
常红:洛杉矶会议及旅游局中国首席代表 【翻译】
在国际会议中,同传的不专业,往往造成现场沟通效果不好。在翻译上,为了打破间段性造成的演讲尴尬,沟通困难,我们选择了字幕+翻译的模式;即节约了时间,也避免了因翻译而造成的演讲断续不畅。把重要的讲话和PPT都做成双语的PPT,这样,即便翻译听不明白,看字幕也能了解清楚!当然,外国人常是想要把最新的东西放到最后确定,所以,总是恨不能都要到现场了,他还在改他的PPT;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就会沟通后,宁肯加班到凌晨3点,也要把PPT翻译成双语的。尤其在翻译过程中,内容的来源虽然不是我们,但我们一定要译文编辑成中国人能读懂的文字,而不是简单翻译。
王晓蕊:中旅国际会议展览有限公司资源采购部总监
【人才问题】
在中国,随着国际性会议举办数量的越来越多,有一个问题也越来越明显,那就是专业人才的短缺和办会理念的脱轨。每一个会议活动都是一次整合各类资源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领导怎么接待?专家怎么接待?客户怎么接待?人员怎么安排?活动程序怎么安排?这一切问题都时刻考验着会议承办者的组织水平和服务水平;在这一点上,从设计到准备,再到运作、协调,如果没有套系、没有专业队伍,再好的设想也难以实现。其次,中国的国际会议,很多都是只有承办者而没有包办者;所谓包办者,与承办者有一个很大的不同,就是他能包括整个会议,包括会议组织机构,他能打通会议从头至尾的环节,能充分调动起每位服务人员的参会热情;这是办会理念的问题,也需要从发展的角度进行思考。
赵春毅:中国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促进会副秘书长
【会议的议题】
国际会议的成功,主题是关键;作为会议活动的高度概括,会议的主题的优劣直接影响到会议品牌和参会者的热情。尤其是在国际会议活动中,主题更是彰显会议内涵与底蕴的充实和丰厚,决定会议品牌影响力的关键点;其策划的成功及策划基因的延续,对于会议效果、目的的达成,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同时,也有许多值得思考的内容。比如博鳌亚洲论坛,他们在策划论坛主题时,每一届都会有创新,但不论怎么创新,都不会偏离亚洲,不会偏离经济;在策划和宣传中,更是整合了当时国内最具影响力和广告效应的企业之力,成功地打造出颇具创意的会议方案。
张宇:澳际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引入与创新】
就目前的情况看,意识、设备、人员、程序等方面的专业度不够、标准化的东西太少,是中国承办的国际会议的一个现状,也是制约行业发展和人才成长的一个瓶颈。从我们举办和参加的一些国际会议看,虽然不会出错,但在流程设置、操作、配合等方面,真的能有行业代表性的会议活动、案例却不多,形成不了样板效果;也就是说,目前,还没有可供整个行业学习的案例出现。再比如因为没有统一的标准出现,中国的国际会议虽然执行人员比国外的多,但却没有外国会议执行人员那样的轻松自如,这点,可能跟配合我们做会的一些会议服务机构也有关系。要解破解这样的现状,在中国会议“上命下派”式的大环境下,虽然转变很难,但从意识上去引入一些国际会议中的好的交流做法,通过策划和设备的加入实现一些创新,真的很必要!
国际会议的打造
国际会议活动虽然自身会有一定的品牌和影响力,但,当这些国际会议在中国举办如何推广会议品牌、扩大会议影响呢?另外,一些自发的国际会议活动,在品牌提升、影响力打造上,有哪些可借鉴的经验呢?
李有平:北京市朝阳区对外文化交流协会副秘书长/副主任
【专业性】
会议活动要成活就需要有足够的生命力,而其生命力的来源,关键是承办和服务的专业性。在承办上,只有目标明确、部署周密、措施扎实,才能使国际性的会议活动在落实时同时具有广泛性、针对性、有效性,从而办出会议活动的最大核心价值。在服务上,如果从操盘手到执行人都逻辑清晰、经验丰富,且在一些工作的配合中,有一些被普遍认同、共同遵循、具体可行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这样的专业性,不论是国际性会议还是活动,不论是发起方还是参与者,都是乐见且希望的。
李庆华:中航银(北京)国际商务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
【市场化】
国际会议按类型可分为行政性会议和学术性会议,按源起可分为企业界会议与非企业界会议。虽然我们多年来是以服务于行政性国际会议为主,但,近年来,受政策的影响,这类会议的数量正在减少,而学术性会议、企业界会议在增加,同时,一些民间社团组织举办的国际性会议活动也呈增长趋势。为什么呢?因为这些会议逐渐适应了“国际化、市场化”的发展思路,培育起了属于自己的些品牌特色。虽然市场化就意味着政府资金的投放减少,但,反过来,对于一些企业界会议或学术类会议,市场化运作的结果是什么呢?以杭州市为例,在该市举办的国际性会议活动中,除少量政府主办的项目外,有近八成的项目均是通过市场化的方式筹集举办经费,且,大部分国际会议活动市场化运作的最终结果是,不但实现了办会经费的收支平衡,一些项目还取得了很好的经济和社会效应。
高巍:中国铸造协会副秘书长兼国际部主任
【宣传与分享】
会议的打造在于宣传与分享。中国的铸造产业规模在全球来说是最大的,因为市场在中国,且已经发展了十多年,一来,世界对中国的铸造业本身就十分关注,二来,不论是上下游的关联行业还是我们的竞争对手,都想在会上有所展示和收获,所以,都愿派代表参加、展示或做报告。再比如我们的年会,一般都是我们定主题,向他们发邀请;见到邀请函,如果感兴趣他们就会报名参加。当然,在会议过程中,我们对于国外嘉宾也会有重点的进行关注,比如接机、住宿等方面,我们也会安排专门的接待;同时,针对中国的接待设施,如引导标识等不够国际化等问题,对于一些没有来过中国的发言嘉宾,我们也会有专门的人去进行环节的对接,安排一些志愿者或是我们自己的工作人员进行引导。正是因为这些,多年下来,已经形成了很强的国际会议品牌和影响! 张宇:澳际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创新与尝试】
由于业内还没有出现在国际会议执行方面做的特别优秀的公司,理念又相对保,所以,大家可能以为国际会议就是安排个发言,弄几个座谈,这就从思维上阻碍了国际会议的创新与尝试。当然,国内企业在创新的路上一直不曾停止,以我们为例,比如在策划管理型的会议时,我们会结合当地的资源和主题,尽量多的在会议中穿插一些互动的环节,以让嘉宾实现最好、最有效的交流。再比如会议的环保,从内容到设计,从后台到现场,都需要考虑,都需要从先到后进行加入;且,环保和会议效果其实并不存在矛盾,环保之后并不是说我就要降低材料质量,只是说,我要通过环保,增大会议的绿色和高度;且,通过“信仰”我们可能会在实现环保的过程中,将会议的水平办的更高。每个操作人员都有这种意识时,他的水平怎么可能会低呢?
国际会议的办会心得
从境外的国际会议活动进入中国到中国的国际议会开到境外,中国的国际会议活动经历了由少到多、由弱到强的过程,而进入新千年后,更是迈进了快速发展的轨道!多年来,中国发起或举办的国际会议活动,已越来越为世界所关注。在一系列骄人成绩的背后,从办会者的角度看,目前有哪些心得呢?
高巍:中国铸造协会副秘书长兼国际部主任
【真正的交流】
开会的目的是为了交流,是为了传播先进的技术、理念;所以,在形式上要创新,多增加交流的时间,不懂就能通过对话交流解决是我们的目标。可是,目前我们办的国际大会的形式,因流程、时间的设计不够落地,所以常会把发言时间限定的比较死,到了时间一摇玲,可能就要下一位上台。比如有很好的发言话题时,大家如果现场可以发言、提问,这样的交流,肯定比同传的效果要好。对于会议成果的线下交流,我们会在开完会后把相关报告、论文在官方网站上传,感兴趣的观众可以到官网上去登录下载。当然,在现场交流的过程中,比如同声传译,因为同传人员的水平参差不齐,中途更难以替换,再加上一些术语的行业性、专业性,在同传过程中常会出现效果的失真;这也是国际会议交流中的一个难题。
陈兰:中国物资再生协会再生塑料分会国际部主管
【差异化办会】
塑料和再生方面,我们有一个自己发起的国际大会,现在的规模大概有400人左右。虽然美国在塑料和再生方面市场非常大,再加上他们在做会的时间和经验也比中国要早,这方面的国际会议也多数在美国,但因为中国对再生塑料的消耗量非常大,是塑料和再生料的进口大国,是最大的买方市场,所以,作为中国一年一度的行业性国际大会,我们以自身优势为源点,打造的这个国际会议,其国际化程度和影响一点也不逊于国际上的同类大会;参会者地区除了中国,以欧洲和美国居多,也会掺杂一些东南亚、日韩,甚至非洲和中东地区的一些同类人士或机构也会来参加。目前,我们还在考虑国际会议的引进和联办,比如会中套论坛这种密切的合作形式,我们也正联系和尝试。
李庆华:中航银(北京)国际商务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
【营销】
据我了解,北京专业从事会议服务的公司只有2000家左右,其中,专业做国际会议服务的则更少;但,国际会议的举办数量以及可开发的潜力市场是巨大的。可,为什么国际会议市场热而不火呢?我觉的关键是营销战略和策略的尝试不足。所以,我认为会议服务企业应该在分析自己的服务目标后,根据国际会议市场的定位及已有的营销手段,在一定条件下,跳出现有业务的束缚,选择与城市结合的国际会议的目标市场,明确市场定位,提出包括品牌战略、合作联合、组织人才等方面拓展的具体思路,将目的地营销应用到实践中,从而实现企业和市场的双赢。
刘艾:深圳市捷旅会展服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移植】
中国申办、承办国际会议,是 “移植”还是“嫁接”呢? 我觉得中国要想使国际会议活动在量和质上实现再发展,从会议承办的角度,目前,需要“移植”而不是“嫁接”。因为,国际会议的竞标过程,本身就限定了国际会议的形式和规模,“移植”国际会议的办会模式不仅相对简单易行,成功率高,并且,对整体带动提升中国的国际会议办会水平,也是很有益的。虽然,“移植”可能会对国际会议在中国的独立发展、深度与当地融合等会产生一定阻碍,但,当前我们面临的是转型期和国际化的双重挑战,最主要的任务是办会组织和人员的内涵发展、质量提升。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竞标成功,从而引进更多的国际会议,同时,通过量的增长,实现质的提升,补齐中国在竞标、承办国际会议过程中的短板。面在这一过程中,毕竞国际会议来到了中国,作为主、承办,在会议中“嫁接”或“嵌入”一些“中国元素”,我想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参会者说
会议,不论是国际性会议还是小范围会议,参会者永远是避不开的主角。哪么,对于中国举办的国际会议,参会者会有怎样的感受呢?本刊追踪了自2004年以来在中国举办的一些国际会议的参会者,整理了一些参会者的会后“声音……
声音01:本次年会是国际系列口腔正畸学术年会第一次进入中国,因此机会非常难得!本人虽然囊中羞涩,但是还是前往参加了大会;感觉,虽然有些知名专家还在炒冷饭,把几年来的东西反复在讲,但是大多数专业的讲座还是十分精彩的!学术领域的广度、深度、新颖性和代表性。
声音02:参加这种高水平学术会议,要抓住机会与老外及同行交流,可以由某个问题提出探讨,然后就互相认识了,在交流中可能会碰出火花,有利于今后的合作。另外是教训,其一,应该提前收集自己在工作中遇到的难题,遇到相关专家好请教,其二,对自己感兴趣的专家应深入了解其研究领域,这样在交流中有的放矢,可以给对方留下深刻印象。
声音03:聆听世界高水平大师的讲座,令我觉得焕然一新,而且ppt做的既有内容又有形式,讲的内容逻辑性相当强,尤其在回答问题的时候,尽显大师风范,在回答的过程中,明显可以感觉到他个人的结构知识体系的完整和对科研的严谨性,不像有的学者爱吹嘘和往下结论,问个问题,不阴不阳的,不知道他是会还是不会,反正问了还不如不问。
声音04:我参加这次会议虽然很多没有听懂,但觉得收获很大。特别是认识了很多国内外学者,在会议期间与他们一起探讨学术方向,让其学术水平好不说,但英语交流和娱乐能力都很在行;实在是开了眼界!教训就是没有准备好中英文对照的名片,有时和国外学者交流不便。
声音05:因为到会的以前的熟人、朋友比较多,会场听了一部分就和他们叙旧聊天去了,有些精彩报告没听到。教训是开会要见想见的人、玩想玩的地方,也要记得开会的真正目的。再者,上千人的大会,分会场也很多,但报告的内容面广不深,有不少演讲其实没什么意义,听得浪费。教训就是全国性会议多方面照顾,有些无意义的演讲也是存在的,所以,要有选择性地吸收。
声音06:会议日程安排得非常紧凑,许多参会代表都认为有损于健康,我非常珍惜这次学习机会,虽然很累,但收获很大。
声音07:这次大会增加了短信互动平台,听众可以发送手机短信来参与讨论并提问,问题则由主持会议的主席来现场给出回;这个形式很好!另外,在操作演示环节,一些外国专家的演示并不是很好,因为助手配合的问题,语言交流的问题都会影响操作,操作者和助手的配合就至关重要。
声音08:大会的主场太偏僻,所以,在行程上或其他方面出现各种麻烦;所以,下次参加这类大会,希望组织方提前做些预案,尤其是针对外地的朋友。
声音09:最大的教训是以为要进行开幕式,误以为正式讲座要较晚。因此去得较晚。结果前面的一个精彩讲座就漏掉了。真是可惜!以后决不能想当然,一定要去早;尤其前面的讲座往往是很不错的。
声音10:这次会议我有一个最大的感想,其实就是中国人的讨论实在是不行啊!在多数的会场里提问的都是外国人,有几次竟然为了某一个问题争论得很厉害,
声音11:听众席的秩序也许是最大的问题,大声讲话,随便进出、手机声不断、热衷于追索厂商礼品,到后半场或会议后期,听众寥寥无几,出走游山玩水者多多,凡此种种,让好端端的会议失去很多光彩和与会交流的目的,不仅对讲演者是莫大的不尊重,让国外学者和友人也颇为尴尬;发出了如下感叹:中国的学术会议怎么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