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我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粮食安全性直接影响我国社会稳定性以及国家安全性,农田水利工程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可以有效发挥支撑农业顺利发展的重要职能,因此,对此类工程的质量监管是当前政府部门的主要工作内容。考虑到农田水利工程质量监管的复杂性,构建更加完善的质量监管体系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基于此,本文将围绕实际案例,探讨工程建设质量监管体系的构建方式,希望对相关工作人员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农田水利工程;质量监管体系;构建方式
引言
从实际发展角度分析,水利工程是支撑农田的重要命脉,同时也是提升我国农业生产效率的关键环节。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建设水平不断提升,在农田水利建设方面也会取得较大的技术突破以及建设成果,有效决我国水利资源分布不均、水灾频繁等问题,为我国农业生产安全性提供有力保障。由此,农田水利工程质量监管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此方面内容也成为当前我国发展过程中需要面临与解决的主要问题。
1.强化农田水利工程质量监管的意义
1.1有利于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性
党中央、国务院在综合我国实际情况的前提下,明确地在《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中提出对粮食产量的要求,依据《纲要》中提出的标准,我国粮食总产量应提升至5.4亿吨左右,以确保我国粮食供应满足全国人口实际需求。为达成此目标,必须首先解决长期困扰农业生产的灌溉水资源不足的问题,而加大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力度以及质量是解决此问题的主要手段,实际开展工作过程中应积极对年久失修、報废的农田水利工程进行维护,确保全国范围内农田总灌溉面积达到6×107hm2,为达成我国粮食安全规划目标提供有力保障[1]。
1.2有利于降低农民负担
若是在作物生长周期所需阶段农田灌溉不利,在此期间单靠农民投工投劳,农民的耕种负担大。农田水利的建设和投入实际应用,可以在极大限度内改善当地农业基础生产条件,可有效减轻农民的耕种负担,节约农村劳动力,并提高土地单位作物产出率,增加当地农民的经济收入,促进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2]。
1.3有利于节能环保战略落实
依据我国统计部门发布的数据显示,现阶段我国用于农业灌溉的水量占总用水量的2/3左右,而通过加大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力度以及质量保障力度,可以有效对渠系进行调整,将明渠改造为管道输水,进而达成避免水分蒸发导致的无效水资源利用。同时通过对机电灌排设备进行改造可以有效实现降低设备能耗的目的。
2.案例概述
为详细说明农田水利工程质量监管体系构建对策,本文选取详细地区作为案例进行说明。案例地区为我国南部地区某乡镇,该镇总耕地面积达到39.71万亩,灌溉面积为35.82万亩。该地区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大力开展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工作,目前全镇共有灌溉站661座,圩区19个,排涝泵站107个,有效解决了区域内的农田灌溉问题。但是从实际发展角度分析,该地区农田水利工程尚存在诸多问题,比如已有圩区排涝达标率仅为11.9%、设备缺乏有效养护的问题也导致其故障频出。由此,该镇管理人员开始探索优化农田水利工程质量监管体系的优化路径。
3.优化农田水利工程质量监管体系的路径
3.1构建完善的联动质量监管机制
案例中,管理人员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充分认识到监管工作的局限性,监管人员数量不足以及监管手段更新不及时等均是制约监管水平的主要因素。因此,当地园林管理等相关景观部门在实际工作过程中首先对常规监管体系进行完善,随后再次基础上加强宣传力度,调动民众的积极性,使其充分明确农田水利工程的重要意义,通过发动群众组建地方水务站以及农村监督员的方式,有效填补了监管人员数量缺口[3]。从实际应用成效方面分析,自发动群众开展监督工作后,当地已经查实两起由农村监督员上报的工程质量问题,有效提升的水利工程质量监管效率。
3.2采取差异化的监管方式
在案例中,当地水利工程项目起始以及竣工验收时间集中在2月-6月这一区间范围内,而受制于监管系统资源有限情况,监管工作与工程进度之间存在较为显著的脱节现象,为确保监管工作的有效性,当地监管部门采用差异化监管方式,将资源力量集中在重点工程之上,并提出“主动性高、配合性强、重点明确、原则性和灵活性并重”的工作原则,根据不同结构形式、不同施工阶段等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形成监管差别化方式,要求参建单位明确检验批与验收计划,以便我们合理安排监管工作,根据项目实际情况对重点结构、环节进行监督把关,如水闸、灌溉泵站的下部结构验收,低压管道的覆土回填的重要隐蔽性工程现场检查等。其他中间环节控制由参建各方组织实施,监督机构实施随机不通知抽查方式。对于工期异常紧迫等情况的,优先进行现场检查和验收工作,在坚持原则性的情况下灵活变通项目监管方式[4]。
3.3形成完善的制度管体系
案例中,为切实保障农田水利工程质量监管成效,监管部门工作人员充分认识到完善的制度管理体系的重要意义。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工作人员采取了以下措施:第一,充分依照前瞻性以及科学性原则开展制度建设工作。工作人员在实际编制工作制度过程中严格围绕科学发展观以及可持续发展原则,以资金管理制度为例,制度中明确规定无论何种形式的资金募集方式均需有明确的单位作为保障方可开展,同时监管部门将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全过程监督与管理,最大限度地避免以权谋私等情况产生,同时避免因资金供给断裂导致的质量问题出现;第二,建立完善的奖励制度。监管部门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充分认识到激励作用在提升工程质量监管成效方面发挥的作用[5]。为此,制度中针对工程建设过程中表现突出的个人或群体奖励标准做出明确规定,进而实现调动广发企业参与积极性的目的。
4.总结
综上所述,在当前新时期背景下,农田水利工程质量的重要意义不断提升,因此,相关部门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应注意加强对工程质量监管体系的研究力度。本文所研究案例提出的优化意见,在经过实际验证后取得较好的成效,尤其是发动群众监督的对策,有效降低了监管成本,同时提升了监管效率。同时通过良好的激励政策,也可以使建设单位端正态度,严格依照施工标准要求开展作业活动,进而实现提升工程质量的目的。由此,本文所研究的对策具备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龙德红.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的有效措施[J].吉林农业,2019,447(06):72-73.
[2]王爱梅.新形势下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后管护问题思考[J].吉林农业,2019,453(12):63-63.
[3] 秦杰.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J]. 南方农业. 2021(06)
[4] 朱玉良.农田水利工程施工技术难点及质量控制[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7(17)
[5]汝雪明,陈峰,尹宏章.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问题解析[J].绿色环保建材,2020(6):223-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