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谈到食堂,吐槽是意料之中的事,可越是吐槽越是难以割舍。校园网的论坛上,总会不时地冒出关于食堂的帖子来。印象比较深的是一个女生说自己高一就默默许愿,一直要吃学校食堂的煎饺吃到吐,现在高二的她终于如愿以偿了。另外就是经常有两拨人就“凭什么你先占领食堂”打起了嘴仗,在他们心目中食堂就应该建在校园的圆心,与任何一幢教学楼距离相等,大家凭体力取胜,才叫公平。
食堂在午餐时刻通常都很烫手火热,但晚饭时分却难逃门可罗雀的处境,限时的午休时间加上便利的地理位置造就了热销,但很明显这是受众的无奈之举。中午下课时分,汹涌的人潮归宿于一个目的地。而到晚饭时间,结束了一天紧张课程的同学们更多地把这段较为宽裕的时间当做放松小憩的时段,时间宽裕了,选择可以更多,于是很多人便转战校外的“黑暗料理”了,还有一部分小资,则分流到了廉价的咖啡馆和西餐厅。当然,食堂总是在新生时节爆满,而随着对新环境的熟悉,新生们自然而然会转而去发掘自己的最爱。
而身为一个后知后觉又嫌麻烦的人,吃饭想省钱又不希望拉肚子,于是食堂是最好的去处。即便已经被人称为学姐,晚饭时刻却还是坚守常规,不得不与其他人分道扬镳。“她又要去食堂了……”这话中隐含的深层含义是“她真是有点怪”。于是,“我要攒钱”就成了我坚决对抗这些嘀咕的最大动力。
不过,一个人常去食堂用餐,会让你留意并摸透它的脾气。你可以通晓哪些菜通常都会是正常发挥可无所顾忌随意点的,哪些菜可能会有太咸的危险,哪些菜只要一冷就丧失其魅力。同时,在午饭时分要找到一个容纳三人的桌子是有多困难!如果是一个爱听闲谈,观察众生百态的爱好者,你更可以选择坐在一对谈话者旁边,默不做声地了解她们最近又在追什么日剧美剧。这其实是考验自我常识以及侦探能力,若是实在心痒痒想验证自己是否正确还可以突然插话进去加入讨论。我试过一次,她们表现得毫不惊讶,肯定了我的猜测之后,继续进行她们的话题,虽然最后她们用完餐就走了,并非我预期中“从此相识成为追剧的好战友”那样,不过这个也是情理之中的。
当然我也听说有人因眼见某位其倾慕的学长在食堂二楼出没,而萌生了一直在那里用餐的执念。这里适合偶遇,适合观察只有几面之缘的熟人的餐盘中有些什么,并且以此顺利找到谈资。这里或许还适合进一步地了解你的同班同学喜欢或厌恶的蔬菜是什么,了解那个貌似纤弱的姑娘居然奇迹般的饭量很大,并且向他人倾诉自己为什么不喜欢吃鸡蛋。在中午紧张的用餐时间里,爆满的食堂非常不适合吃饭节奏和习惯不同的人凑合着一起用餐。通常我吃饭很快,不喜欢边吃边聊。这注定我在用餐期间的不善言辞安静沉默以及必须大眼瞪小眼地等待对方完成使命。以至于到最后,对方总是善良地说“你先走吧”,而我便顺势而为得命而去。
食堂还提供好玩的盛菜师傅——王婆卖瓜般地叫卖菜肴“香喷喷的小笼包子刚刚出炉啊!还是热的啊!”;一脸期待地看着你希望你领走他刚刚盛上的一碗赤豆粥;不顾你的抗议硬是多添饭菜并且爽朗地冲你笑好久。二楼的下面师傅凭着唱歌以及一尘不染的厨师帽甚至上了《xx晚报》,标题是这样的《X校食堂“面条王子”走红网络,煮面棒人又帅敢把大名标在厨帽上》。其实我倒真的没太关心过,并且问了其他人的感想后发现大家一致认为“这稿子真的值得一写?”不过上了报纸后面条生意看起来真的好了不少。
食堂是用来规整常人的三餐时间的。中午十二点刚过,余下的菜色无从挑选;晚上六点,兴致极佳地踏进食堂失望而回——只是因为你来得太迟了。与人头攒动的高峰时刻形成鲜明对照的冷清时分,师傅们非常悠闲地开着玩笑给你添着饭菜偶尔还对你品头论足一番,而你只期冀一直吃的常规菜色至少还能有那么一丁点剩余。除此之外,食堂时间的存在导致每天下午四点半肚子会习惯性地空乏,这样领先于世界的节奏以至于每一次周末回家吃饭都要倒一倒时差,在傍晚五点就开始灵敏地捕捉晚饭的香气。
食堂是用来被挑剔的,无论是中午的排队长龙,单调重复的菜色,虽然免费但堪比刷锅水的清汤,抑或是某些改进更新却没有到点子上的措施:“什么,考试周期间晚上八点钟提供夜宵?八点钟也算夜宵嘛?”谈到这一层面,其实无论食堂做什么改进都会被我们诟病。而“Take it or leave it.”的道理我也知道。但既然它不够优秀,我就有理由一边吃一边继续我的刻薄。
食堂总是处于被同学嫌弃的位置,对于一个大学来说就像一个有点哕嗦有点不靠谱的妈妈角色。它不明亮,很拥挤,还时常看到打翻的汤汁。它以异于常人的时间感提供服务,并且很快就人去楼空关门挂锁。“食堂的饭菜又涨价啦!”是一个亘古不变的抱怨点,但所提供的偶遇,空调,归属感以及相对市价便宜的价格也同样亘古不变。它或许是一个吐槽点,在学校生活里,我们的共同记忆除了昏昏欲睡在牛人身旁的图书馆,跑步貌似看不到尽头,让人精疲力竭的操场之外,就是遭人咂嘴的食堂了!
(Alice)
食堂在午餐时刻通常都很烫手火热,但晚饭时分却难逃门可罗雀的处境,限时的午休时间加上便利的地理位置造就了热销,但很明显这是受众的无奈之举。中午下课时分,汹涌的人潮归宿于一个目的地。而到晚饭时间,结束了一天紧张课程的同学们更多地把这段较为宽裕的时间当做放松小憩的时段,时间宽裕了,选择可以更多,于是很多人便转战校外的“黑暗料理”了,还有一部分小资,则分流到了廉价的咖啡馆和西餐厅。当然,食堂总是在新生时节爆满,而随着对新环境的熟悉,新生们自然而然会转而去发掘自己的最爱。
而身为一个后知后觉又嫌麻烦的人,吃饭想省钱又不希望拉肚子,于是食堂是最好的去处。即便已经被人称为学姐,晚饭时刻却还是坚守常规,不得不与其他人分道扬镳。“她又要去食堂了……”这话中隐含的深层含义是“她真是有点怪”。于是,“我要攒钱”就成了我坚决对抗这些嘀咕的最大动力。
不过,一个人常去食堂用餐,会让你留意并摸透它的脾气。你可以通晓哪些菜通常都会是正常发挥可无所顾忌随意点的,哪些菜可能会有太咸的危险,哪些菜只要一冷就丧失其魅力。同时,在午饭时分要找到一个容纳三人的桌子是有多困难!如果是一个爱听闲谈,观察众生百态的爱好者,你更可以选择坐在一对谈话者旁边,默不做声地了解她们最近又在追什么日剧美剧。这其实是考验自我常识以及侦探能力,若是实在心痒痒想验证自己是否正确还可以突然插话进去加入讨论。我试过一次,她们表现得毫不惊讶,肯定了我的猜测之后,继续进行她们的话题,虽然最后她们用完餐就走了,并非我预期中“从此相识成为追剧的好战友”那样,不过这个也是情理之中的。
当然我也听说有人因眼见某位其倾慕的学长在食堂二楼出没,而萌生了一直在那里用餐的执念。这里适合偶遇,适合观察只有几面之缘的熟人的餐盘中有些什么,并且以此顺利找到谈资。这里或许还适合进一步地了解你的同班同学喜欢或厌恶的蔬菜是什么,了解那个貌似纤弱的姑娘居然奇迹般的饭量很大,并且向他人倾诉自己为什么不喜欢吃鸡蛋。在中午紧张的用餐时间里,爆满的食堂非常不适合吃饭节奏和习惯不同的人凑合着一起用餐。通常我吃饭很快,不喜欢边吃边聊。这注定我在用餐期间的不善言辞安静沉默以及必须大眼瞪小眼地等待对方完成使命。以至于到最后,对方总是善良地说“你先走吧”,而我便顺势而为得命而去。
食堂还提供好玩的盛菜师傅——王婆卖瓜般地叫卖菜肴“香喷喷的小笼包子刚刚出炉啊!还是热的啊!”;一脸期待地看着你希望你领走他刚刚盛上的一碗赤豆粥;不顾你的抗议硬是多添饭菜并且爽朗地冲你笑好久。二楼的下面师傅凭着唱歌以及一尘不染的厨师帽甚至上了《xx晚报》,标题是这样的《X校食堂“面条王子”走红网络,煮面棒人又帅敢把大名标在厨帽上》。其实我倒真的没太关心过,并且问了其他人的感想后发现大家一致认为“这稿子真的值得一写?”不过上了报纸后面条生意看起来真的好了不少。
食堂是用来规整常人的三餐时间的。中午十二点刚过,余下的菜色无从挑选;晚上六点,兴致极佳地踏进食堂失望而回——只是因为你来得太迟了。与人头攒动的高峰时刻形成鲜明对照的冷清时分,师傅们非常悠闲地开着玩笑给你添着饭菜偶尔还对你品头论足一番,而你只期冀一直吃的常规菜色至少还能有那么一丁点剩余。除此之外,食堂时间的存在导致每天下午四点半肚子会习惯性地空乏,这样领先于世界的节奏以至于每一次周末回家吃饭都要倒一倒时差,在傍晚五点就开始灵敏地捕捉晚饭的香气。
食堂是用来被挑剔的,无论是中午的排队长龙,单调重复的菜色,虽然免费但堪比刷锅水的清汤,抑或是某些改进更新却没有到点子上的措施:“什么,考试周期间晚上八点钟提供夜宵?八点钟也算夜宵嘛?”谈到这一层面,其实无论食堂做什么改进都会被我们诟病。而“Take it or leave it.”的道理我也知道。但既然它不够优秀,我就有理由一边吃一边继续我的刻薄。
食堂总是处于被同学嫌弃的位置,对于一个大学来说就像一个有点哕嗦有点不靠谱的妈妈角色。它不明亮,很拥挤,还时常看到打翻的汤汁。它以异于常人的时间感提供服务,并且很快就人去楼空关门挂锁。“食堂的饭菜又涨价啦!”是一个亘古不变的抱怨点,但所提供的偶遇,空调,归属感以及相对市价便宜的价格也同样亘古不变。它或许是一个吐槽点,在学校生活里,我们的共同记忆除了昏昏欲睡在牛人身旁的图书馆,跑步貌似看不到尽头,让人精疲力竭的操场之外,就是遭人咂嘴的食堂了!
(Alice)